被閹過的公雞,為什麼比沒被閹過的公雞長得大?

專屬天生傲骨


被閹過的公雞,我們叫它為蒜雞。蒜雞較公雞容易養得肥大,有肉,而且肉質比較鮮美,不像公雞肉那樣柴。但是公雞肉很補,受不了補的人吃了公雞肉後會感覺有點燥熱。而且公雞是發物,所以有些人不能隨便吃公雞肉,就像有皮膚病的人最好不要吃公雞肉。



被閹過的公雞蒜雞為什麼比公雞長得肥大?

公雞性格比較好鬥,不是去找其他公雞鬥就是找母雞配種。經常運動的公雞當然不容易長肉,所以我們平時可以看到公雞長的雖然大個,但是都是不長肉,很瘦的。而蒜雞就不一樣了,它與世無爭,性格比較溫和,每天主要的任務就是尋找食物。所以蒜雞容易長的肥大,比公雞長的快。


還記得以前家裡養雞,時不時的就會把家裡的公雞捉去閹。現在農民都喜歡養閹雞,閹雞吃起來比較美味,而且養殖成本也比公雞低很多。這樣養閹雞不管是養著自己吃還是養來賣,都是比較划算的,市場裡賣雞的也是賣閹雞,母雞為主,很少有賣大公雞的。

但是農民還是會養一兩隻公雞,除了用來配種,可能還習慣了聽公雞清晨的啼叫聲吧。好多年前,我家裡養了五六年的大公雞,十分漂亮。來我們這裡遊玩的客人還想把我家大公雞給買走,後來我家大公雞也不見了,不知道是不是被人偷走了。



總的來說,閹雞比公雞長得肥大是因為性情原因。做人也是一樣的道理。


三農天地


說起閹雞,可能有些朋友不瞭解,因為在有些人看來,雞這種動物沒有性器官。民間有個說法,說是鴨子的陰莖是十八道彎兒,而雞沒有陰莖。這有一個民間傳說,造物主造齊了各種動物,但都還沒造上性器官,約定某一天集中發放性器官。結果,雞和鴨子一起去領性器官,雞走得快先到了,造屋主說,你來晚了,好的都發出去了,正剩下一根十八道彎的,你先將就著吧。結果,公雞領了一根十八道彎的陰莖往回走,半路碰到鴨子,心想,這十八道彎的索性給鴨子吧,明天我再去要根好的。結果,雞就把陰莖給了鴨子,自己第二天再去要。造屋主一聽雞把陰莖給了鴨子,就說,你還挑肥揀瘦的,十八道彎的也沒了,你還要,給你個屁吧!就這樣,雞沒有陰莖,交配時就只能放蛋屁了!

哈哈,這當然只是一個傳說,其實雞還是有陰莖和睪丸 的,只是沒有突出在外部,不交配時不會顯露出來而已。但是,公雞有時候挺可憐,因為人們養雞為了產蛋和吃肉,有時候一群母雞就需要一隻公雞,而肉食雞根本就不需要公雞去交配,所以,就會有很多公雞小時候就會被閹割,這就成了閹雞,有時候也稱線雞、扇雞(騸雞)、太監雞。

閹雞,就是就是人工摘除了公雞的睪丸,讓去失去性衝動和性能力,不再去向母親展開進攻。 那麼為什麼被閹割過的公雞,會長得更大肉質更好呢?

說起來很簡單,閹割過的公雞,不好鬥,不好動,不性交,沒有其他的消耗,有利於更多的長肉肉。公雞在閹割之前很富有攻擊性,活動能力很強,再加上經常向母雞發起進攻,往往就會把餵它的飼料很快消耗掉,光吃不長肉肉,就會加大養雞成本,而且肉質較粗較差。而閹割過的雞,沒有了性衝動,就會變得溫順多了,老老實實的待著,不再是“好鬥的公雞”,不僅不向母雞進攻,還可以幫助母雞照顧小雞。

由於閹公雞失去雄性特徵後不打鳴,又懶得動,所以就光長肉了,所以生長迅速,脂肪含量也更高,閹公雞比普通的大公雞可提前30到40天就出欄了,大大減少了飼養的成本,利潤空間更大,而且群養的話比普通公雞更好管理。閹公雞去掉雄性性腺以後,雞肉不腥不羶,肉質更細膩,口感更好,價格要比普通公雞價格高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因此,對於飼養戶來說,將公雞及時閹割,可以極大的節約成本,也可以提高收益。


齊東晏子


公雞通過生理的改造,杜絕性激素的產生,變成閹雞;同時,會導致體重增長比之前快速,且雞皮脆口,肉質嫩滑。

涼子的家鄉來自廣西靈山,我們那裡閹雞比較常見。我從小被公雞啄過頭頂,直到現在那個位置不長頭髮。可想而知,公雞如此好鬥,體力都花在這上面。再怎麼餵養,都難以長肥。閹過的公雞,由於性別的改變,性情變得溫順,甚至會跟著母雞後面覓食。這就是閹雞肥過公雞的原因。

一、公雞一斤左右就要閹掉。

把握閹雞的時間,一斤左右的公雞就要閹掉,也正好是換羽之前。這個時候,公雞剛好擁有較好的抵抗能力,而且閹後剛好長肉。我們這邊,會有人專門從事這個行為,閹一隻雞大概兩元錢。不過,現在人們覺得對公雞來說比較殘忍,也有部分通過藥物來解決。

閹前,要接種驅蟲疫苗,同時把籠舍打掃乾淨,避免傷口感染。閹中,早上閹割,深夜才能餵食。閹後,前三天要加入維生素,後10天主要以青飼料為主,最好能人工餵食青菜


二、閹雞溫順,愛吃不愛動,代謝降低

生理上面的改變,從喜歡打架、打鬥,變成溫順可愛,從為求偶而費盡苦心,變成水如止水;以此可以看出,愛吃不愛動,導致新陳代謝的降低,從而將飼料高效轉換成長肉。提高養殖的效益,同時又能帶來滑嫩的肉質。

出欄前30天,這個時候可以加結閹雞的營養,多餵食富含帶蛋白質的魚粉、野生昆蟲,維生素也不能少,比如青草、嫩葉,菜葉等等。

三、利用閹雞的特點,獲取最大的利益

農民們都會養上二三十的閹雞,由於採用綠色的散養方式,即可以供給自家人健康的肉質,又可以零售出高價格。(飼養300天左右的閹雞,可以長到8斤左右,這是其他雞無法達到)

如果您想規模養殖土雞的話,我覺得選用廣西三黃雞為首選,利用原生態的養殖方式,一般可以銷售到40元左右一斤,每隻利潤可以達到30元左右。

綜上所述,將好鬥的公雞,改變成可愛的閹雞,不僅可以快速育肥,而且方式健康綠色,吃得更放心。

我是農姑涼子,您喜歡分享的養殖知識嗎?每天都會更新相關文章,關注我不迷路。

農姑涼子


公雞經過閹割後,沒有了雄激素而變得溫馨,不再那麼好鬥,所以對飼料的轉化率較高,生長速度較之前也就更快。

以前在農村隔三差五的就可以見到一些閹雞的師傅,現在因為養雞的農戶和養的雞都減少了,所以做閹雞工作的師傅也少了,一般都是每個村定時定點的來。



什麼時候閹雞最合適

公雞的攻擊性非常強,一起飼養的公雞多了容易打架,影響雞群的長勢。所以一般農戶飼養十幾只母雞隻需要留下一隻公雞來配種就足夠了。但是一定要掌握好閹割時期,閹割過早經常會出現閹割不成功的情況。像我們農村自家養的土雞,一般三個月就差不多有1.5斤左右,這個時候公雞剛剛性成熟,是閹割的最佳時期。


閹雞的特點

1、閹割後的公雞沒有打鳴的功能。

2、閹雞的雞冠沒有公雞的那麼大,顏色也沒有公雞的那麼鮮豔。

3、閹雞的長勢快,肉質也細嫩。

4、閹雞的性情跟母雞差不多,不具備強烈的攻擊性。

閹雞的好處

閹割後的公雞杜絕了雄性激素的產生,變得不再那麼爭強好鬥,提高了生長期和育肥期對飼料的轉化率,不但長勢比之前快,其肉質也比公雞的好。對於養殖戶來說,不管是自家吃還是銷售出去都有很大的優勢。從養殖效益的角度看,閹雞的長勢快、肉質好就代表著養殖的成本低而利潤高。

公雞的長勢沒有閹雞快,是因為公雞好鬥心強,活動範圍大,基本上的食物營養都被消耗在這裡了。


農村蔣小蘭


被閹過的公雞,為什麼比沒被閹過的公雞長得大?

過去在農村經常聽見騸豬、雞匠人清脆的小銅鑼叮噹響,家家戶戶養殖的育肥仔豬和不作種的公雞基本上都進行了閹割。早晨會打鳴叫的公雞減少了。

公雞的睪丸閹割後,體內不會分泌雄激素,缺乏爭雄好勝的動力,不會打架,不會爬母雞,整天老老實實地和母雞一樣尋找食物。


公雞閹割後,增重速度很快,每天採食的營養素大多數轉化為肌肉和脂肪,生長速度比公雞快10%左右,容易喂肥。閹雞滿身都是脂肪,養殖閹雞與當時的油食缺乏是密切相關的,在當時的條件下,不論是農村還是城市普遍缺乏食用油,那個時候人們是不減肥的,希望每次能夠殺的雞比較肥胖,滿鍋飄滿雞油,吃起來香噴噴的滿嘴都是油。

公雞閹割後減少與母雞調情的時間,比較溫順,每天專心致志地選擇食物,因此,閹公雞的體格、體重都比沒有閹割的大。


過去閹雞是動小手術,現在閹雞是用藥物,比較簡單。過去在農村經常聽見騸豬、雞匠人清脆的小銅鑼叮噹響已經不再叮噹響了。閹雞隻有在為數不多的的地方仍然存在,大多數地方已經看不見閹雞了。


老周說三農


因為雞是社群性的動物,它們要選一個老大出來,這個老大是怎麼選出來的呢?它們是通過打架打出來的。打架最厲害的,它就是大王,它就有最優先的交配權,其實公雞爭奪大王的位置主要就是為了爭奪交配權。別的不聽話的公雞,它要打別人幾下,顯示一下大王的威風。天天到處追趕母雞交配,活動範圍很廣 。別的公雞會為了爭奪大王的位置向它發起挑戰,打贏的就是大王,手下敗將,處處都要讓著大王還要聽它的話。所以沒有閹割過的公雞,經常看到它們在打架。



因為公雞被閹割過之後,不會產生性慾,不會爭奪交配權了,所以性情就變得溫和了很多,很少打架了,活動的範圍也減小了很多,天天吃飽了就玩,玩了就吃,所以吃下去的飼料都轉化成肉了。對養殖戶而言公雞早點閹割可以節省很多飼料,雞可以早一點出欄,增加收益。


沒有被閹割過的公雞,殺來吃肉的時候,翅膀和雞腿部位的骨頭怎麼煮都是紅的,肉也有一點紅,特別是雞腿,,不知道的人看來還以為是生的,還沒煮熟。但肉質比較滑,比較細膩,口感比閹割過的公雞更好一點。閹割過的公雞,煮出來的肉都是白的,黃皮公雞煮好的肉都是黃黃的,外觀很好看,不會給人沒有煮熟的感覺。所以很多大酒店都要求要閹割過的公雞,對外觀很講究,中國的美食除了味道好,外觀也要好看。


承訊生態種養


雖然說,不能拿雞來和人比。但是人有思想,雞也有雞的行為作派。被閹過的公雞,沒有了好戰好鬥的行為和性衝動,一門心思吃食長肉,肯定會因此長的更大了。

過去,農村裡閹雞算是一個行當,幫農家閹雞的師傅也算是一種手藝人。走村串戶的閹雞師傅被散養著土公雞的農民請到家裡,幫人閹雞掙得也是一種辛苦錢。

閹雞說來簡單,其實並不是那麼容易。閹雞師傅,需要根據雞隻的體型大小來準確判斷需要去勢的公雞的性器官所在的位置,並使用專用的閹雞工具幫被閹的公雞去掉睪丸,也就是對生長中的公雞進行“節育手術”。

被閹割過的公雞,從此沒有了對母雞的迷戀,也沒有了為爭奪與某些母雞交配而和其它公雞大打出手的衝動行為,性情變得溫順,一門心思吃食長肉,相比於沒有被閹割的公雞來說,安靜多了,無畏的消耗少了,肯定會長的更快。


鄉村螢火蟲


現在農村大規模散養雞場,尤其是散養公雞的,它們進雞苗的時候,都是清一色的公雞苗,但是為了顧客的需要,把一半兒的公雞閹割,這樣就會好賣的,有喜歡閹公雞,還有喜歡純公雞,這就是按照消費者的標準來,養雞場進1000只公雞苗,就有500只公雞被閹割掉,這個養殖方法是可以推行的,要不別人想買閹雞的時候,你沒有養殖,要是想買公雞的時候,你也沒有。


規模性養雞

農村規模性養殖土雞,有的是養純公雞的,他們在養殖場,進的全是公雞苗,公雞苗比母雞苗便宜一塊錢,主要是養殖老闆願意養活公雞,因為公雞八個月出欄後,就可以直接賣掉了,公雞和母雞摻雜著養,還得留下母雞下蛋,這樣的養殖就無休止的堅持下去,那樣會很麻煩的,直接養殖公雞,八月出欄後直接賣掉,剩餘時間清理場地,可以進第二次公雞苗,這樣也是不錯的選擇。


閹割公雞

在養殖公雞的過程中,會有一些消費者,他們需要閹割的公雞,因為閹雞的肉質,特別的細嫩,放在鍋裡燉上一會,就可以拿出來上桌吃的,它的肉是特別肥厚。純公雞就有所不同,它的肉質特別有嚼勁,要在鍋裡燉上一到兩個小時,才能嚼的動,所以說閹割的公雞受歡迎,閹割的公雞的也好養活,它們不在爭鬥,也不互相掐架,都老老實實的吃食物,只能每天吃,吃了睡,這樣的閹雞長得快,還長得大,比沒醃過的公雞,能多長出三到4斤,而純公雞,它們在一起還互相爭鬥,還得給它們帶雞眼鏡,但是也不能都給它們閹割嘍,因為消費者還需要呢。


所以說規模養殖土雞,閹雞和純土雞各佔一半,等到公雞出欄的時候,會非常好賣的,人都有365等,都是喜歡不一樣的東西,如果這1000只全是閹雞,到出欄的時候,消費者想買純土公雞,你這裡沒有了,那個時候你會後悔的,這得有先見之明。但是得根據地方的需求而論,在這個地方需要閹雞多,那麼還得適當做個調整,就是說根據消費者的意願,而決定一切事情,永遠記住一句話,消費者就是上帝。


三農剛子


小時候有年夏天,好多農村餵羊的趕著小公山羊到我家讓老爸幫他們刪羊蛋,當時感覺好納悶,好好的羊蛋割掉,羊咋活呢?


不過把羊蛋 大蒜 青辣椒 爆炒後現在想起還是很美味,後來聽說小公羊割蛋後就會吃草增膘秋後可以賣錢了。後來有閹割雞,說公雞有腰子,在翅膀下脊腔兩側,閹割雞要在8兩上下,再大閹割沒太大實際意義。聽說會長的快,肉質嫩。
後來才知道是經過閹割把分泌雄性激素器官摘除,導致雄性雞羊缺乏鬥志支撐源泉,減少打鬥活動量,減少追趕雌性動物發情活動量,更減少體能消耗,食用除作正常體能消耗外均用在長肉增膘上。所以農村都喜歡閹割雞羊牛,以達增肥養膘效果!


141913鑫圭雜苑


1、閹公雞失去雄性特徵後性情變的溫順,不打鳴,又懶得動,所以光長肉了,體型比公雞的體型還要大,脂肪的含量也更高,閹公雞體重一般可以達到十斤左右,閹公雞的生長速度快,比普通的大公雞可提前30到40天就可出欄了,減少了飼養的成本,利潤空間更大,而且群養的話比普通公雞更好管理。

2、閹公雞去掉雄性性腺以後,雞肉不腥不羶,閹雞肉是“白肉”肉質更細膩,鮮嫩肥美,含脂率更高,口感更好,我國南方地區認為閹公雞燉湯更加滋補身體,所以閹公雞的價格要比普通公雞價格高出三分之一甚至一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