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乡美食有哪些,制作流程、历史故事、技巧是什么?

子夕美食


我是桃子味毓涵,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我来自丽江,所以给大家分享丽江的美食。

美食街

丽江的美食一条街主要有四条:第一条是花马街,全是吃的,但大多比较适合聚餐,不是小吃类的。

第二条是金凯广场,哪里什么都有,比较杂,但是最好的就是黑山羊火锅了。

第三条是庙会美食街与花都商贸城,可能最好的应该是砂锅饭和沙锅米线了,还有就是烧烤了。

第四条是古城木府边的小吃街,千里行旅游建议尝一下正宗的过桥米线。

丽江美食有:鸡豆凉粉、糯米血肠、清蒸雪山鱼。

1、鸡豆凉粉

鸡豆凉粉是丽江古城里的招牌食品。鸡豆是丽江特有的一种豆类,产于高海拔地区,且产量极低。用鸡豆做成的凉粉就称作鸡豆凉粉。

鸡豆凉粉有凉吃和热吃两种吃法。夏季多凉吃,把凉粉切成片,然后加入五颜六色的佐料,色香味俱全,而且消暑开胃。冬天,用平底锅将凉粉片煎得两面金黄,再依不同的口味配以不同的佐料,同样色香味俱全。

我就特别喜欢吃,所以强烈安利给大家。

2、糯米血肠

糯米血肠是纳西族普遍喜爱的食品,纳西语称为“麻补”。其做法是把蒸到半熟的大米或糯米趁热拌上鲜猪血或蛋清以及各种香料,紧紧灌入洗干净的猪大肠内封好口蒸熟即成。

因采用的原材料不同而分为两类,用鲜血的叫黑麻补,用蛋清的叫白麻补。食用时需切成圆片,或用油煎炸,或用甑蒸热,色泽油亮,异香扑鼻,脍炙人口。

3、清蒸雪山鱼

这是一种冷水鱼,肉质细嫩,特别适合清蒸。

来丽江不要忘记点这道菜,淡淡的酱汁交杂着青葱的香味,鱼肉的肥美,入口后会让你欲罢不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喜欢美食,喜欢丽江的,欢迎关注 ,谢谢。


桃子味毓涵


你好,我是城南小羊,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我会从家乡美食有哪些、制作流程、历史故事、小技巧这几个方面回答。

一、家乡美食介绍

我的家乡在徐州,江苏最北端魅力十足的城市,悠久历史文化,特色地理环境造就了特色饮食文化。

首先介绍的美食:地锅鸡,柴火地锅做出来的鸡肉具有浓郁的香味,香而不腻,特别配上特制的饼子,两个字完美,吃过一次难以忘怀,我尝试过好多地方徐州地锅鸡,做不出那种特有味道。

第二个出场的美食:把子肉,深褐色的把子肉,也是当地一道特色美食,色香味俱全,让不爱吃肉的人都想尝一口,肥而不腻,回味无穷。

第三个美食,蛙鱼,没吃过的人第一次听也许会以为这是一道鱼呢,其实不然,真实是一道红薯粉做的凉皮的一种,特别是炎热夏天来一份酸爽微辣的蛙鱼,整个人都通透了。

最后再介绍下潮牌卷饼,这个是本地人才晓得的美食,珍藏多年,特地拿来分享。潮牌在这边是朝拜的意思,汉高祖刘邦时候流行的大臣上朝,朝拜高祖用到的牌子谐音演变而来,加入炸制的各种配菜,再来一碗辣汤,还是两字完美

二、介绍下制作流程

地锅鸡制作说简单也简单,说难也难,简单在于食材简单,难就难在它的配料是独家,首先需要有一口地锅,这个是这道菜灵魂之一,其次就是饼子,大锅炖煮,加入特有的调料,柴火烧至五六分熟,加入饼子,大火烧至完全熟,就可以吃了,一定要在锅里吃才有感觉。

三、历史故事

潮牌卷饼了,就是刚刚说的汉朝时期大臣朝拜高祖,用到物品,民间谐音做出来的美食来,想了解更多徐州美食,我尽可能更新更好文章介绍家乡。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徐州特色文化,特色人文环境,早就特色饮食习惯,希望更多人喜欢徐州文化,徐州美食,这是一个英雄城市,一个有文化底蕴历史名城,一个美食之城。

以上是我的家乡美食介绍相关,更多信息,后期持续更新,希望大家喜欢。


城南小羊


作为一个地道的湖南小编,臭豆腐可是一直伴随着童年。小时候回家后门外总会有挑着担子叫卖臭豆腐的,满满的一大碗只要2块钱。那属小时候最爱的美食了,土豪标配啊

像现在美食的种类很多,有的不仅卖相好看,口感也很好吃。不过也有的卖相很差,味道却很好。例如榴莲,闻着臭吃起来很香。小编今天要给大家介绍的美食——长沙臭豆腐

不到长城非好汉,同理到了长沙没吃到臭豆腐都算白来

现在最出名的还是长沙的王致和臭豆腐还有文和友臭豆腐,长沙大大小小的街市,已经根本数不过来有多少家门店

臭豆腐也是一种神奇的食物,属于越吃越好吃。典型的闻着很臭,吃着却很香的美食。别看它的样子乌黑乌黑的,而且还有一股浓郁的臭味,和美食完全不搭边。而且让人离得很远,就想要绕道而行。不过若是你吃过一次,就会爱上这种口味,外焦里嫩 ,香辣入味,越吃越好吃

长沙臭豆腐并不是把豆腐放臭了,而是豆腐片放进秘制的“黑卤水”里浸泡而成。黑卤水的做法很多人都知道,先把黑豆豉打成碎末,然后加水煮沸,自然降温冷却后,放入切碎的香菇,熟冬笋丝等配料,再倒入适量的白酒和纯碱。然后放一边静置半个月左右,黑卤水就做好了,颜色漆黑如墨,并且散发着阵阵“臭味”。

那么作为长沙的地方特色美食,臭豆腐到底是怎么由来的呢?

大家都知道,古代生产力落后,想要出人头地,只有去考试做官。然而,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考上状元的。清朝康熙八年,有位叫王致和的人进京赶考,结果没有考中。王致和身上的钱都用完了,离家里又远,为了能够活下来,王致和只能够租了一间房子,通过做豆腐售卖糊口,勉强活了下来。臭豆腐,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

有一次王致和长时间忘记了处理豆腐,结果豆腐弥漫着一股臭味,过了这么久,豆腐都坏了。然而,经过神奇的化学反应之后,这种腌制的臭豆腐里面似乎又有一丝丝的香味,于是臭豆腐就此诞生了。

要说做臭豆腐的技巧,这还是真是不知道,一般地方有名的特色小吃都会有自己的独家秘方

好吃的美食咱们简单的,不用自己动手做,买来吃它也很香嘛

不过我还是怀念小时候街边的味道,那才是正宗的长沙臭豆腐,老远就能闻到它的臭味,吃起来却好香,让人垂涎欲滴。


二黄子


我觉得我们家乡的粉疙瘩在别的地方基本没有。粉疙瘩就是用红薯芡粉和成团,大锅烧开水,用拧饸络的机器把和好的红薯粉拧到烧开水的大锅里,熟了捞出来放在一个大的平底盆里,把之前调好的酱汁倒进去,搅和匀,放凉。这样粉疙瘩就做好了,我们那里都是吃大锅菜,菜快炒好的时候放进去,那味道好的很。小时候直走过年过节家里才会做点。现在我们那里商店也有卖的了!


路边小兵


我的家乡~湖南岳阳。家乡的小吃和美食很多,例如:臭豆腐、平江干子、洞庭银鱼、酱板鸭、雪爪梨等等,数不尽。但我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是,一种独一无二即是美味、更是观赏品的茶叶~君山银针。

本人由于工作的关系,八十年代初即进入岳阳茶叶系统工作,对君山银针的制作工序有所了解,随着了解的深入对君山银针制作工艺之精湛、口感之甘醇、观赏效果之神奇至今犹赞叹不巳!

君山银针的特点是

1.通体笔直、色泽金黄且白毫披露,故有“银针”之称;

2.冲泡后,茶叶单根笔直三上三下,然后一根根直立杯底,稍后,即张开一芽一叶,俗叫“一旗一枪”,芽叶之间含一颗水珠,所以又雅称“雀舌含珠”,极具观赏价值。

3.冲泡片刻揭开杯盖,用鼻稍闻,一股清香直透脑门,顿觉神清目朗、心旷神怡。



正宗的君山银针产自湖南省岳阳巿洞洞湖中的君山岛上,其他地方所产的基本可算是赝品,而且从外观、品味上都有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

我们都知道,好的茶叶往往产自南方的山区,这是因为茶树的生长有其特殊的要求:

1.温度:15>35摄氐度。超出这个温度范围茶树基本停止生长,茶叶纤维多、粗,口感老、渣。

2.降水量:月降水量不少于100毫米。

3.空气湿度:相对空气湿度>50%。

4.土壤:呈酸性、土层肥厚且透气性、排水性好。
而岳阳地处东亚季风区,气候温暖湿润,年平均气温20度左右,年均降水量1300多毫米,相对湿度约75%。尤其君山岛,不到一平方公里的面积,却拥有大小七十二座山,常年植被覆盖,土地呈酸性且肥沃,正是产好茶的理想之地。

二、特殊的茶树培育方法

我在茶叶系统工作时有幸参加了君山银针茶树的冬培工作,亲眼见证和参与了君山银针茶树特殊的培育方法。

初冬时季,计划中来年生产君山银针的茶园除了选株和移栽外,先要对茶树进行台刈(即修枝和剪冠),然后在沿茶冠边沿垂直向下的地面,挖一条寛60厘米、深100厘米的环型沟,将家肥和菜枯(菜籽榨油后剩余的渣)按比例配好埋进沟里,这样的肥料及配比才能保证来年的芽头粗壮饱满,也只有这样的芽叶才能制作出君山银针那样的外型和独特的茶味。

三、采摘与制作

采摘茶叶时非常讲究,首先,目测较粗壮的芽头,必须是单个的芽头不能有枝旪,用卡尺(我当时用的是油表卡尺,但有的人或是过去用的是自制的类似圆规状、已固定好尺度的工具)丈量芽头,必须有3公分(芽叶2公分,其柄1公分)才能合格采摘,采摘人一手拿竹制剪刀(祖传说铁制等金属剪刀会给茶叶留下铁腥味,使成品茶败味),一手拿柳枝编成的托盘,将剪下的芽头轻轻放在托盘里,然后用湿手绢盖上,以防日晒风吹影响品质。

君山银针的制作是代代相传的纯手工艺,从不向外人展示和传授。八十年代初期的侯师傅据说是他们家族的第二十二代传人,每当芽叶采回后,他就关门闭户进入地下室开始制作,一去就是一个月,连吃饭喝水都是专人送到门口,然后从门上的小窗口递进去,睡觉也在里面。外人从不知道这最后的工序是如何完成的,也正因为如此,更增加了君山银针的神秘。


君山银针从唐代开始就被列为宫廷贡品,一直延续至今,到现在仍然是国宾宴上的用品,1959年在“莱比锡食品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但由于制作工具、栽培技术极其严苛,加上家族式的工艺传承限制了制作工艺规模的扩大,使得君山银针的产量历史上从未突破过年产量100斤。现在巿面上销售的君山银针百分之九十九以上都不是正宗,而是仿其皮毛而未得其精华的产品,也正因为伪劣太多。君山银针的名声也慢慢在消失,痛哉惜哉!


浊酒一壸谈古今


我的家乡荆门,位于湖北省中西部,全境以山地为主,辖境南部接江汉平原,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这里推荐几道家乡的代表菜,希望有机会来我家乡做客。

1)十里风干鸡

荆门传统的腌腊制品,又名“刘皇叔婆子鸡”,相传是刘备之妻孙尚香发明。

十里风干鸡产于沙洋县十里铺镇。表面呈酱黄色,风味独特,肉质滑嫩爽口,回味悠长。

制作方法:沿用民间传统腌制工艺,采用低温冷风干燥技术干制而成。通常来讲我们会选在农历腊月,选用新鲜的土鸡,用盐腌制12小时,也可以根据口味加入辣椒或花椒等调味料,腌好后悬挂在通风的地方自然风干大概5~8天左右


2)蟠龙菜

蟠龙菜诞生于明武宗年间,得名于嘉靖登基之时,迄今已有约500年的历史。

蟠龙菜产自钟祥,色美味鲜,香嫩可口,油而不腻,蒸,炸,熘,炒、烩,不同的烹调方法,具有不同的特色。

制作方法:

(1)主要原料

主料:猪肉(瘦)500克,肥膘肉250克,草鱼450克。

辅料:鸡蛋清100克,鸡蛋150克,淀粉(蚕豆)100克。

调料:姜5克,味精2克,猪油(炼制)15克,盐5克,小葱5克。

(2)基本流程

1.将猪瘦肉剁成茸,放钵内,加清水浸泡半小时;

2.待肉茸沉淀后沥干水,加精盐、淀粉、鸡蛋清、葱花、姜末,边搅动边加清水,搅成粘稠肉糊;

3. 草鱼宰杀治净,片取净肉剁成茸,加精盐、淀粉搅上劲透味成粘糊状;

4. 鸡蛋磕入碗内,搅匀,入锅摊成蛋皮3张;
5. 鱼茸、肉茸合在一起拌均匀,分别摊在鸡蛋皮上卷成圆卷;
6. 鱼肉茸卷上笼,在旺火沸水锅中蒸半小时,取出晾凉

3)钟祥野生葛粉

葛粉相传在晋代,钟祥北部山区流传一种无名疾病,由于无药医治,死了许多人。著名医学家、道学家葛洪带弟子云游于此地,见状命弟子带众乡亲上山挖一种青藤的根捶粉让病人服下,这种疾病迅速治愈。当地老百姓为了感谢他,把这种植物叫作“葛藤”

制作方法:清洗→粉碎→浆渣分离→除杂分离→漂洗过滤→脱水干燥

色泽均匀、味道甘醇、口感细腻、粘度高


4)长湖鱼糕

春秋战国时期,楚庄王好鱼,但长食生腻,令御厨改变烹饪方法,提出“食鱼不见鱼”的要求。御厨回家后一时想不出办法,急得坐立不安。御厨夫人问清情况后便道:“这有何难,你把鱼刺和鱼骨剔除后,将鱼瓤切碎拌以生粉等其它佐料,或蒸或煮,不就吃鱼不见鱼了吗?”御厨一听豁然开朗,在家反复试验,终于做出了鲜嫩爽口的不见鱼的鱼制品。楚王吃后大喜,当即奖赏黄金一千两。因以鱼肉为主,形似米糕,而称为“鱼糕”。

制作方法:

1.取净鱼茸(无骨刺与筋络)在菜墩上铺一块干净的肉皮,用双刀将净鱼茸反复排剁成极细茸泥待用。

2.将干淀粉和蛋清、猪油入盆搅拌起劲,再投入鱼茸加清水搅匀上劲,加入精盐、姜、葱末、胡椒粉、清水继续搅拌上劲后,用手抓起一把茸馅,以馅垂手有劲,能浮于水面为好。如“垂手”慢,可酌情加猪油和盐搅拌上劲至浮。

3.取笼屉铺干净笼布,将搅好的鱼茸馅倒入笼中用手抹成厚2.5厘米的长方形鱼糕坯,将表面和四周抹光滑,放入沸水锅上蒸约20分钟左右取出,用干净纱布吸干表面水分,将蛋黄调匀,抹在鱼糕上,继续上笼蒸10分钟出.

5)漳河虹鳟鱼生鱼片

漳河虹鳟鱼产于漳河水库虹鳟鱼场,是世界名贵的养殖鱼类,其肉质鲜嫩、味美、无腥味、高蛋白低胆固醇、无小骨刺,食用时无需刮鳞,含有丰富的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

制作方法:虹鳟鱼生片、火锅、一鱼多吃,生片嫩、糯,料汤鲜、爽,配以时鲜小菜、芥末或油碟。


Monica濛濛哒


我的家乡甘肃兰州,又称金城,兰州最具代表的美食就是牛肉面,牛肉面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之一,得到美誉“中华第一面”。注意是叫牛肉面而非兰州拉面,出兰州之外所称的兰州拉面基本都是山寨版。

《舌尖上的中国》之所以一夜爆红,成为一种万众瞩目的文化现象,最根本的原因就在于它通过记录和展现全国各地的美食,唤起了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美食是外在,乡愁才是灵魂。

一条河(黄哥)、一碗面(牛肉面)、一本书(读者),作为古丝绸之路重镇兰州的三张名片,唤起了中国人普遍的乡愁情绪,美食是外在,乡愁才是灵魂。许多外来定居者或旅游考察者,对兰州的认知和了解,就是从这三张兰州名片开始的。

“一碗面”是兰州最具标志的“名片”,创始人马保子(1870~1955),又名马耀山,回族,一百年前的1915年,马保子在“冷凉面、热汤汁”热锅子面基础上,调制成了清汤牛肉面,浓缩了兰州人对民以食为天以及人生态度的解读。

牛肉面的制作有其规范的工艺流程、调制方法。其中备料和熬汤,调料与勾汤,使灰与和面及再经揉、捏、压、捶、打、拉、醒等过程,将和好的面拔好剂子。准备齐全后开始拉扯、下锅。牛肉面辅料萝卜片与葱、姜、蒜选用与搭配也有讲究。适量花椒粒、草果、姜皮等在过油后,放入辣子面就是油泼辣子的诀窍。最终呈现在各位面前的是所谓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苗绿)、五黄(面条黄亮)。

兰州牛肉面,“在师傅的手中,一团面犹如一团变幻莫测的云,上下翻飞、挥洒自如,眼花缭乱中,一碗清香可口的美食便呈现在你的面前,让你飘飘欲仙、以为神来之物。拉面师傅飘逸洒脱的手艺令人惊叹,”那手艺便是兰州人内心富足与自由的展示,也是兰州人对生命和生活的理解和诠释。

一碗面,一碟小菜,一份牛皮,一个茶鸡蛋,兰州的清晨从一碗浓香四溢的牛肉面开始。





桃花岛主声色犬马


你家乡美食有哪些,制作流程,历史故事,技巧是什么?

一谈到家乡的美食,舌根味蕾不觉瞬间春暖花开,口水也随之翻江倒海,脑海中立刻浮现出家乡美食——豆奶菜。\r

我的家乡是山东,自然对家乡美食很是熟悉,耳熟能详的随口而出的便是山东煎饼,德州扒鸡,武大郎炊饼,泰山豆腐宴等等不胜枚举。虽说美食众多,但人各有所爱,最能让我怦然心动的,还是魂牵梦绕的家乡豆奶菜。\r

参军离家几十年,几番梦中豆奶菜。\r

豆奶菜在家乡也叫渣豆腐,菜豆腐,小豆腐等。其实,就是用豆浆和不同的菜一起煮熟的,一种亦饭亦菜的食品。\r

当然,不同的做法,不同的蔬菜做出的味道绝对不同,口感也大不一样。常见的大多用白菜,菠菜,芹菜等,还有的用冬瓜,南瓜,北瓜等瓜类做出的小豆腐菜,食之味佳,胃肠顺畅,营养丰富。\r

我最爱吃的是母亲做的苦菜渣豆腐,这不仅是一种美食,还是一种情感的载体,更是一种历史的传承。\r

相传古时候,临近年关时,长工张山被乡里的财主七扣八扣的,只得了一盆做豆腐剩余的喂猪用的豆渣。他端着豆渣回家,望着被疟疾折磨的妻子,又兼无米下锅,发愁得直掉眼泪。忽听得门口梧桐树上的喜鹊似乎是在叫着:“渣渣渣,渣苦菜!”\r

张山这才想起瓢里还有些苦菜干叶,是妻子秋天从地里挖得野苦菜,开水煮一下再晒干,贮备到冬天吃。他于是将豆渣加水搅成稀糊倒入锅中,再放进苦菜叶煮熟。没想到妻子吃完这种豆渣野苦菜后奇迹出现,身子退烧不打颤了,肚子也不虚胀了,疟疾病一下就好了。\r

妻子张王氏聪慧,赶紧照法煮制豆渣菜送给左邻右舍食用,这一来好了,消息传开,全乡传染疟疾病的人都被治好了。于是,豆渣菜既能治病又可裹腹的习俗就这样传承下来。在家乡,人们除日常食用外,尤其每到旧历春节,每家必做豆腐和豆渣菜,以示庆贺和对祖先的追忆。\r

渣豆腐有各种做法,最上乘之作还是野苦菜的做法。苦菜本就是一味中药,有清凉败火凉血解毒等功效。这道菜不仅口感好,而且还有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的喻意。\r

我母亲做渣豆腐更是一绝,她首先用石碾将黄豆压碎,放在盆里用水泡几个小时,然后再到石磨上磨成浆糊。倒到铁锅里煮沸后放入新鲜的野生苦菜,煮熟后即可食用。与众不同的是,母亲在这渣豆腐里加入了苦杏仁和花椒叶两种调味料,使之更加鲜美异常。食之不仅有椒叶的清香,亦有杏仁与奶的甘甜,更有菜叶微苦的深刻印记。不是非吃不可,是脾胃本能的索取。\r

现今,渣豆腐不再是贫苦岁月里老百姓裹腹的最下等食粮,它已经上升到各大酒店里随处可见的酒前小点,是防止醉酒的良方秘籍。\r

我现在做渣豆腐的时候,在母亲传统的做法上,又加入了牛奶,味道更是绝佳,为此更名为豆奶菜,大家不妨一试。\r

材料:各种蔬菜,任选一种。\r

配料:豆浆,牛奶。\r

辅料:苦杏仁,花椒叶。\r

调料:味精,食盐。\r

做法:混成一锅,煮熟即可。\r

朋友们,你的家乡有这道菜吗?不管有没有,你都动手试试看,保你老婆或老公百分之百满意。美食,别忘了与我一起分享,分享生活中的点滴快乐。








nsz南山子


红菌豆腐特色

  在梅州市平远县的仁居镇,有一种当地所特有的传统民众食品“红菌豆腐”。这种红菌豆腐是用制作豆腐以后的豆腐渣作原料,将豆腐渣摊在竹箕上,放在阴凉处,数天后豆腐渣上就长出一层曙红色的菌。用这种红菌豆腐配上猪肝、瘦肉煮汤,非常鲜美可口,是当地群众节日喜庆、款待亲朋不可缺少的佳肴。据说,只有仁居这一方的水土、空气,才能培育出这种红菌豆腐来。

  由广东省文联、广东省民协等举办的“美味广东—寻找广东十大传统美食之乡”评选活动日前揭晓,平远红菌豆腐头被评为“广东百种传统小吃”。

  红菌头腐头是平远县仁居镇的特产。它色红肉白味美,质地甜、韧、嫩,是一种鲜美的佐膳食品。

  关于红菌豆腐头的起源,仁居地区有一段奇妙的传说。仁居旧时称豪居,是指有钱人居住的地方。相传当时有一财主,在一年夏天办喜事时,磨了不少豆腐,豆腐渣被一位长工放在闲间里,因为没有及时拿去喂猪,二三天后,豆腐渣生了红菌。财主看见了,认为长工浪费了猪饲料,便责令那位长工将发酵的豆腐渣吃下去,长工无奈,便煮起来吃。长工一吃,觉得很可口,财主见他吃得津津有味,也拿点尝尝,一吃亦有味甜可口之感,主仆都觉得很奇怪,就把这事告诉老百姓。聪明的老百姓根据这一原理,不断试验,这样就逐步演变为人工制作的红菌豆腐头。众皆叹曰:“这可谓变废为宝了”。

  传说归传说,但红菌豆腐头确实是用豆腐渣制作的。仁居人取新鲜的豆腐渣,放在锅里用文火不断翻炒,炒到豆腐渣干至手捏成团没有水影为止,便将它铲到垫好豆头叶(又叫大枫叶)或梧桐叶、芭蕉叶的簸箕里,稍凉后用锅铲耙平慢慢压实,然后将先做过的红菌豆腐红菌作’菌娘’(菌娘又叫菌种,有红的较快的作用,没有也可以生红菌)第一段工序便完成。

  装好豆腐头的簸箕,宜放在干净的房子里。夏天第二日就能长出白菌,后慢慢转变为红菌。等一面红菌长满全簸箕后,将它翻过身转到另一面簸箕背面,同时把垫叶除掉。待两面都长满红菌了,即可食用或上市出售。一般要三至四天左右。冬天因天气冷,则要将压好的豆腐头放在温室里才能或酵生红菌。农家无温室的则在簸箕上面盖上棉衣或毯子等保暖,同样能有长出红菌的效果,但时间要比夏天多一二天。

  解放前,过南洋的人,为能吃到仁居家乡风味,将红菌豆腐头蒸熟晒干,由水客带到南洋去供家乡人做汤吃用,深受海外游子的喜爱。

  出门在外的故乡人,回味家乡做的红菌的味道,想吃,却唯有回老家才能吃上一回,因为它根本是无法捎带出门的。菌种从发酵到变质的时间,实在是太快了。而且洒有红菌种的豆腐渣,只能暴露在室外空气中发酵,红色的菌毛会越长越旺越长越靓,绝不能密封捎带,想要带出门,一装入袋子或者罐中,则正在发酵的红菌种很快就会“死”掉,菌种一“死”,豆腐渣也很快就跟着完了。所以,即使是去市场上买回来吃,买回后也得尽快解开袋子,免得菌种“死”去带着豆腐渣也坏掉,使得到时吃到的是豆腐渣而非红菌的味道。

  总之,红菌豆腐头,煮、蒸、汤、烘、晒干都可以吃,它是植物真菌,据药界人士研究,有防癌作用。红菌豆腐头在梅州客家地区及海内外久负盛名。




客家妹汶瑶


武胜豆花介绍

武胜的人很喜欢在早上吃豆花,这是在外面很少看见的一个现象。豆花其实是一种很神奇的食品,它界于豆腐和豆浆之间。说到豆花又不可避免的要说到武胜小排挡馆子的。我们觉得那里的豆花堪称极品了。豆花有老的,嫩的之分。当然还有界于这之间的。老豆花顾名思义就是更接近于豆腐,这种豆花豆香很浓,感觉口感有点粗。嫩豆花看上去就是水汪汪的,它入口即化,让人余味无穷;嫩豆花还有一个武胜的特色,就是绵而不断,这个技术现在只有很少人掌握,再配上特制的武胜豆花油碟,那简直堪称豆花中的极品了。

吃豆花也有很多讲究的。首先豆花的老嫩就决定了口味,当然这是要讲技术的。老豆花人人都可以吃进嘴里。可是吃嫩豆花却是很讲究的,要平着拿好筷子,从碗的旁边一点一点的夹,动作的协调很重要。人们常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其实心急也是吃不了嫩豆花的。吃豆花要用碟装着辣椒油(里面包含了多种佐料,里面的酱极具特色,几乎每家酱都不一样,所以武胜的家家豆花馆你都可以吃出不同的味)蘸着吃,我们俗称碟子。碟子有红油.清油.半红半清之分。这也是很讲究的东西。能吃辣的人一般都喜欢吃红油,那种把嫩豆花放进红油中蘸着入口的感觉,一个字~~爽~~。不能吃辣的人就拿一个清油碟,也能品味到豆香的清爽。豆花油碟里面还要加余香(一种草,像薄荷一样,其他地方肯定是没有的)那就更可口了。

豆花制作

豆花的制作时很讲究的,首先打豆浆,豆浆要用专门定制的滤布来滤,这样出来的豆花才细嫩。然后关键就是在点豆花上了,胆水浓度的掌握很重要(当然没有一个确切的浓度值,因为其他条件很多,所以浓度就完全靠经验掌握),胆水用小瓢儿一瓢一瓢的下,每锅豆花下几瓢胆水、怎么下胆水都很有讲究,这些都是机密的东西,是不会传人的。下胆水直到豆花成型,用筲箕榨出多余的水,豆花就做好了。

武胜豆花饭

油碟的制作

油碟的制作可谓机密中的机密,是外人绝对不会传的,武胜现在公认的最好吃的豆花在中心镇,中心镇那位师傅把这个秘方传给了一个姓田的大学生,想让那位大学生把武胜豆花发扬光大。现在我就透露一点吧!首先就是辣椒制作,辣椒首先要用对窝充碎而不能用机器打碎,然后用上好的菜籽油熬出来,熬的过程中加入很多调料(这些都是秘密哦)就可以了,当然熬制的时候经验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