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溫回升公共場所陸續開放 專家:逛公園不扎堆 封閉空間做好防護

連日來,氣溫逐漸回升,海棠花、迎春花、玉蘭花競相綻放,讓人渴望出去感受春光。商場、公園也在逐步開放,迪士尼小鎮、星願公園部分恢復運營,廣富林郊野公園、松南米市渡郊野公園、廊下生態園室外場地也陸續開放。但疫情防控的相關專家在接受記者採訪時特地提醒,去公園也有正確“姿勢”。

漫步在公園裡,是否可以脫下口罩,享受大自然的清新空氣?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主任吳立明說,公園綠地這樣的露天區域,如果市民是一個人在空曠的地方行走,不一定要佩戴口罩,如果有朋友同行或與健康狀況不明的人員同處,就一定要佩戴口罩;另外,不要和其他人面對面說話,保持一米以上距離;不隨意觸摸公共物品、設施,隨時保持手部衛生;注意咳嗽禮儀,打噴嚏或咳嗽時,用紙巾或者胳膊肘捂住口鼻。

合理使用口罩,有“五戴三不戴”的原則。吳立明說,“五戴”是指人員密集場所要戴、乘坐公共交通工具要戴、搭乘電梯要戴、集中辦公和工作的場所要戴、到醫院就診要戴。“三不戴”是指獨自在戶外人少空曠處可以不戴;騎車時可以不戴,與其他車輛保持適當距離;獨自駕駛車輛時,也可以不戴口罩。

疫情期間,去公園哪種出行方式最安全?上海市健康促進中心副主任丁園表示,做好個人防護就可以安全出行,如果距離較短,建議步行或騎行。“步行和騎行都是處於空曠的環境中,較少與人接觸,而且可以鍛鍊身體。”她說。

提到騎行,共享單車成了繞不開的話題,疫情期間騎共享單車安全嗎?丁園表示,只要做好防護、勤洗手就沒問題。她建議騎行前可用75%酒精棉球或消毒溼巾擦拭車把手,也可佩戴手套;騎行時與他人保持距離,不要用手觸摸眼口鼻,抵達後及時洗手。

步行和騎行只能覆蓋短距離移動,如果要乘地鐵或私家車又該如何防護?丁園表示,乘地鐵需全程佩戴口罩,上地鐵先掃“防疫登記二維碼”,排隊時與他人保持一定距離,有條件時分散站立,少觸碰車內物品,下車後及時清洗雙手。一般情況下,私家車無需消毒處理,保持通風即可。

“宅”在家裡好多天了,出門的時候,有些人覺得把口罩、手套、護目鏡等通通戴上,把自己包裹得嚴嚴實實就能萬無一失,這種方法可取嗎?丁園說,在當前的疫情防控形勢下,在空曠通風區域裡接觸到新冠病毒的概率是很低的,不需要過度防護。她還提醒,如果總覺得要包裹得嚴嚴實實才安心,可能是由於心理焦慮引起的強迫症,嚴重時需要就醫。

上海市精神衛生中心主任醫師謝斌重申“行百里者半九十”。他說,長跑的意外很少發生在中途,而是常常發生在接近終點時。不到最後關頭,任何鬆懈麻痺都可能導致前功盡棄。“如果每個人都想著放飛自我,上海會是怎樣一種景象?加強防護這根弦一旦鬆懈,結果就可能是一場雪崩式的失守。”

丁園說,不扎堆、不聚集就是最好的防護。市民們不能因為公共場所陸續開放就有麻痺思想、鬆懈情緒,還是要做好個人防護,減少個人外出的頻率,靜待疫情散去的那一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