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明知女人能撑半边天!却为啥不给她们该有的地位?看“女”字

一课一个汉字小故事。大家好!欢迎来到泠之硬笔书法讲堂。今天我们来讲讲“女”这个字。

古人明知女人能撑半边天!却为啥不给她们该有的地位?看“女”字


“女”字是一个惟妙惟肖的象形字。

古人明知女人能撑半边天!却为啥不给她们该有的地位?看“女”字


最早在甲骨文时期的“女”就像一个双手相交,面朝左而跪着的女人。两腿屈膝,上身直立,字形上可谓把女性的三围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

古人明知女人能撑半边天!却为啥不给她们该有的地位?看“女”字


文字演变到了金文时期,“女”字则变换成了一个面朝右而跪着的女人,而且在这一时期女人的头上还多了一根发簪,使得这个字形更加栩栩如生。

古人明知女人能撑半边天!却为啥不给她们该有的地位?看“女”字


到了小篆字形的时候我们已经看不出女人的跪姿了。

而在东汉许慎所著的《说文解字》中对“女”字有这样的解释:“女,妇人也,象形。”其实这是比较笼统的说法,严格区分的话,古人对还没有出嫁的女子才称作“女”,而对已经出嫁了的女子则称作“妇”。

近百年来,人们对“女”这个字型发生过很多讨论。其中就有人问了,为什么古人当初要把女性的字形刻画成为“跪跽”这样的“卑贱”之姿呢?其实我们应该想想“跪跽”难道就只能是“卑贱”意思么?当然不是的!起码在魏晋之前“跪跽”是古人生活中很正常的一种休息方式,这在如今的日本可见一斑,今天日本人的跪坐其实就是学习和继承我国古代的一种生活方式!只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后来很多新事物的出现影响和改变了我国人们的衣、食、住、行、用等方面,也可能因为区域发展不均等的关系,很多事物我们现在已经不用了,别人却还在用!因此,我们今天只能大概估计这种姿态来源于古代的衣着和居家方式。我们华夏民族最早的穿着就是在身前吊一块遮布,后来增加为前后两块,再后来又变化为整块的围裙。时至三千六百多年前的殷商时代,大多数的民众在日常还是赤足、裹腿围裙,而且里边是不穿内裤的。显而易见,穿着这样的服装,在空无一物只有一张草席的居室中,也只有跪跽才能将私密处遮挡起来,这也是最方便的休息方式。所以这个“女”字,形取跪跽之姿,实际是源于上古时期生活的真实写照,而不是刻意的人为歧视。

我们知道母系氏族社会之后,女子的社会地位要比男子较为低下很多,这在先秦时期的一些著作中是有记载的,比如《诗经﹡斯干》中就有这样的描述:“乃生男子,载寝之床,载衣之裳,载弄之璋。”意思是生了男孩儿,就让他睡在榻上,给他穿上衣服,再给他一块叫璋的玉器让他来玩。因此生男孩又被称作“弄璋之喜。”还有,继续往下看,“乃生女子,载寝之地,载衣之裼,载弄之瓦。”意思是生了女孩儿,却让她睡在地上,“裼”(ti)是襁褓(包婴儿的被子或者毯子),把女孩儿包在襁褓里,“瓦”是用砖瓦所制的纺锤,给女孩儿玩的是纺锤。所以生女孩儿又被称作“弄瓦之喜”。

无独有偶的是在《礼记·内则》中又有这样的规定:“子生,男子设弧于门左,女子设帨于门右。”意思是生了男孩儿,要在大门左侧挂上一把木弓;生了女孩儿,要在大门右侧挂上一条佩巾。这也可能是因为男孩儿和女孩儿体质不同,因此“女”又引申为柔弱之意。

那为什么又要说:“妇女可撑起半边天”的话了?这是现代社会的觉醒之言!非古人之言。男权社会的建立自然要抹杀之前的女权社会地位。可是整个社会的有机运行又怎能离得了女人们的参与呢?古人自然不傻,可要不有所表示的话,又对不起自己辛辛苦苦建立起来的男权社会,新社会就要有新社会的气象,于是古人就在精神、和社会地位方面来打压女性,这在历史演变中的朝代更迭中屡见不鲜了!后起政权是一定要否定或诋毁前朝政权的,否则不足以体现当朝的正统地位。可是又从物质方面说明了女人社会地位的重要性!比如,贾谊在他的奏折《论积贮疏》中有一句话:“一女不织,或受之寒。”就是说:但凡有一个妇女如果不织布,就要有人受冻了。是不是有点死要面子活受罪的意思?在这里我没有骂古人的意思,仅仅只是自己的一些主观推断。有不认可的很正常,毕竟千人千面万想法。只是一家之言吧。

还有就是“女”这个字在文言文中有时候也作“女儿”的意思讲,比如在《木兰诗》中有一句:“不闻爷娘唤女声。”当中的“女”便是当作“女儿”来讲的。“女”又可以由名词引申为动词“嫁”来用,比如《左传·桓公十一年》中的:“宋雍氏女于郑庄公。”意思就是说,宋雍氏嫁于郑庄公。不过这种当“嫁”讲的“女”字,应当读nü(四声)。还有“女”读为ru(三声),那是代替了古代的第二人称“汝”(当“你”来讲)。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几组与“女”有关的词语,在《诗经·七月》一诗中有:“蚕月条桑,取彼斧斨(qiang),以伐远扬,猗彼女桑。”我国在夏历三月的时候开始养蚕,故称“蚕月”;“条桑”就是采桑的意思;斧和斨的不同之处在于它装柄出的方圆差别,装柄处圆孔的叫斧,而方孔的则叫斨;“远扬”是指向上长的长枝条;“猗”的意思就是束成一束采下来;“女桑”指代的意思是柔弱的桑树,“俗呼桑树小而条长者为女桑树”。这句话意思是:用斧子砍伐向上长的长枝条,用手采摘柔弱的桑树的桑叶。

在宋朝黄庭坚的《送薛乐道知郧乡》诗中有这样一句:“霜鬟女弟如桃李。”这句诗中的“女弟”是指妹妹的意思。如此看来,那么姐姐是不是可以称为“女兄”了?还真有!在刘知幾的《史通·浮词》中就把姐姐称为女兄。在《周礼·天官·序官》中又出现了 :“女酒三十人”。这“女酒”是指古代宫廷中善酿酒的女工,这里可不能将“女酒”理解为妇女喝的酒。再如刘雨锡的《石头城》诗中的名句:“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李贺的《石城晓》中:“月落大堤上,女垣栖马起。”这些诗句中的“女墙”和“女垣”都是指古代城墙上的矮墙,并不是说在古代还有男墙女墙之分。

“女”字是个部首字,汉字中凡由“女”字组成的字,大多都与女性行为以及社会地位有关。比如:“奴、奸、婪、嫉、妨、妄、嫌”等字,均包含有对女性的鄙视;“好、秒、娴、娇、威、娥”等字,则来自对女性的赞赏。

一个汉字描述的只是一个瞬间,而解读它却需要万语千言!本课的汉字小故事就讲到这里吧,后续精彩不断!如果你喜欢就敬请关注:泠之硬笔书法讲堂,多多支持。

一“字”千年,让我们一起去探究汉字背后的历史和趣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