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貫中把呂布醜化成見利忘義之徒,真實的呂布真的有如此不堪嗎?

841574844


很多答主認為羅貫中沒有醜化呂布,我也認為呂布不算什麼好人,但羅貫中的寫法,卻是把呂布給臉譜化了,人性是複雜的,呂布不能用“見利忘義”四個字簡單來概括,首先我們要明白,呂布是個政治人物,他不止代表他個人,也代表一個武人集團的利益。他不可能因為一匹赤兔馬,還有一堆金珠玉帶,就去背叛丁原投靠董卓,這其中有更深層次的原因。


首先,如今董卓兵威震洛陽,就連袁紹都不敢招惹他,卻主動跑來勾搭呂布,呂布當然不敢斷然拒絕。只要不拒絕,就等於暴露了可以被爭取的空間。董卓是個聰明人,當然懂得下一步該怎麼做,這跟追女孩兒是一樣的道理,只要有的談,事情就好辦!

其次,以幷州軍當前實力,他們想要與董卓抗衡,就只有去跟袁紹聯合,但袁紹已明確表示了退縮態度,根本靠不住,所以這一條路,也行不通。

第三,既然董卓與丁原已勢成水火,雙方遲早火併,而幷州軍又實力不足,那麼為了謀求本集團的發展空間,更為了眾多幷州將士的生命與前途,呂布殺一人而幸福大家,值得!

第四,殺主將而投靠敵對陣營,這可是一件大事。呂布絕無可能自顧自的就往上衝,否則丁原一死,幷州兵將卻不服,忽起兵變咋辦?他在動手之前,肯定跟幾個重要人物商量過,取得大家的默契了。所以說,壞事兒是呂布一人乾的,但實際應是幷州軍官的集體決議,不能將其看成呂布的個人行為。只是呂布在幷州軍中威望最大膽子最大,所以帶頭出來反丁原、背罵名罷了。

以上是從局勢方面來分析,然後我們再從呂布的性格與出身方面來分析。一般來說,人的行為與性格密切相關,而性格的形成又與其成長的環境密不可分。

首先,呂布從小生活在邊塞,受胡人影響甚大,而胡人大多信奉武力,崇拜強者,難養易敗,叛服無常。丁原雖然也很強,但論野心、論武力、論氣魄,都差著董卓一個數量級,呂布當然選擇後者。至於什麼黨爭派系、政治方向,呂布不懂,也不想懂,他就是一個跟著感覺走的人,想什麼就做什麼,別人說的話,隨便聽一聽,真的無所謂!

其次,呂布是遊俠劍客,徹頭徹尾的武人,不是那個黨,也不是這個派,既非官二代,又沒高富帥,更沒資格參加過光榮的“袁氏故吏”,他是不會和袁紹這些士人合拍的,恐怕雙方各看不順眼,他們沒有合作的空間。反而涼州軍與幷州軍曾並肩平羌,其地緣、階層關係都更為緊密些,事實上,自東漢平羌戰爭愈演越烈,並涼等關西地區對中原的離心力就在不斷增強,其實早已埋下了分裂的種子。

第三,董卓早年也當過幷州刺史,呂布等人或許還曾是董卓的舊將。


千古名將英雄夢


“馬中赤兔,人中呂布”,呂布被人們熟知,是因為他的絕世武功。呂布一直被認為是三國第一武將,所謂一呂二趙三典韋,四關五馬六張飛。不過,呂布和這些武將的身份有所不同,呂布是一流武將,同時還是一方諸侯,是“主公”,類似孫策。其他的人,再強如關、張、趙,都是打工的。

呂布天生神勇,具有一定的號召力,手下也聚集了很多人才,如陳宮、高順和張遼。張遼後來降了曹操,是曹操的五子良將之一,逍遙津之戰打得孫權狼狽不堪。高順的能力不在張遼之下,史載高順為人清白有威嚴,不飲酒,也不收受別人的饋贈。高順手下有七百多人,是呂布軍中最精銳的陷陣營。高順曾奉呂布之命攻打劉備的小沛,打破城池。劉備逃跑後,高順又打敗了曹操派來救援劉備的夏侯惇,最後曹操才親自前來,可見高順的能力非常強。

在小說《三國演義》中,曹操刺殺董卓不成後,逃亡回家,在路上被陳宮所獲。陳宮佩服曹操的所作所為,棄官追隨他。兩人在路上發生了誤殺了呂家一門老小之事。曹操說出了那句廣為人知的“寧願我負天下人,莫使天下人負我”,陳宮看清曹操奸雄的真面目,就離開了他。這些都是小說杜撰,事實上由於陳宮較早追隨曹操,一直被曹操當作親信,對他也非常優待。

呂布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而他也會把握戰機,給曹操製造了巨大麻煩。曹操攻打徐州陶謙,陳宮叛變,接應呂布,差點把曹操的大本營兗州給端了,多虧了程昱設計死守住了鄄城、東阿和範縣三城。不然的話,曹操早就下場領盒飯了。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流傳千古,他之所以這麼做,是因為呂布知道如果袁術一旦平定了劉備,自己就會成為被包圍的孤軍。可見,呂布本人有一定的戰略眼光。

淮南袁術為了拉攏呂布,為自己的兒子求娶呂布之女。呂布同意了,派手下送女兒去完婚。這事如果真正成了,袁、呂聯合,那麼諸雄格局可能會發生很大變化,關鍵時刻沛相陳珪用三寸不爛之舌阻止此事。他告訴呂布,袁術自立為帝,被天下人共棄,與他聯合是自取其禍,呂布恍然大悟,派人把路上的女兒追了回來。

呂布受到了朝廷的嘉獎,自然滿心歡喜。呂布派陳珪之子陳登去許都答謝,並想為自己求取徐州牧的職位,結果卻被陳登給賣了。陳登與曹操約定共謀呂布,自己卻撈了個廣陵太守的肥差。呂布大怒,卻被陳登以一套“譬如養鷹,飢則為用,飽則揚去”組合馬屁一拍,頓時就消了氣。

曹操要爭霸天下,眼皮子底下的呂布是心腹大患。一旦騰出手來,在陳登的接應下,曹操馬上全力征討呂布,面對曹軍進攻,呂布又轉頭向袁術求救。鼠目寸光的袁術還斤斤計較於呂布悔婚之事,要他把女兒送來才肯發兵。結果重圍之下,呂布自然沒辦法把女兒送出去。最後曹操水淹下邳,在白門樓將呂布處死。

呂布能成為曹操的心腹之患,自然是很有能力的。可惜呂布唯利是圖,做事反覆無常,信用破產,最後終難逃敗亡的下場。呂布的失敗,除了攤上袁術這個豬隊友之外,這其中真正關鍵的人物,正是陳珪和陳登父子。陳登的名聲不是特別響亮,但他的智謀和能力在三國是一流水平。只可惜這位陳元龍愛吃海鮮,最後得了寄生蟲病而死。

更多歷史地理文章,請關注微信公眾號:地圖帝


地圖帝


筆者可以負責任的回答題主,羅貫中並沒有醜化呂布,相反歷史上的呂布並非如此勇猛,反而比羅貫中在《三國演義》中所描寫的還要不堪,他沒有天下第一的武藝,卻有一身的毛病。

我們瞭解《三國演義》中的呂布,武藝天下第一,劉關張三人虎牢關都打不過他。當然,他也是出奇的猖狂和姦詐。在他的身上我們看不到半點忠誠,除了出賣就是出賣,他不僅殺害他的第一任主公丁原,還殺害他的乾爹董卓。長安兵敗之後,呂布先後投靠袁紹、袁術、張邈、劉備,最終在劉備處反客為主,佔據徐州。佔據徐州期間,呂布多次背信棄義,最終襲擊劉備,導致劉備兵敗投靠曹操,最終呂布命喪下邳。

呂布的一生可以說是非常短暫,他的人生履歷除了背叛就是背叛。

歷史中的呂布,除了武藝沒有《三國演義》中一樣誇張。經歷幾乎一樣,沒有了連環計,沒有了美人計。歷史中的呂布或許更加是真實的小人。

對於三國這個時代,呂布並非出身士族,他好勇鬥狠,在亂世很難出人頭地。他唯一的辦法就是在諸侯之間尋找平衡,尋找安全感。呂布生於底層,突然位極人臣,很難把握好榮譽。所以當他敗亡以後,人生就更加灰暗。

就是這樣不堪的呂布,他的身邊聚集了張遼、高順、陳宮這樣的人傑。可惜的是呂布無能,他並不能創造出一份屬於他自己的輝煌。


歷史春秋網


先看歷史學家陳壽在《三國志》中給呂布的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陳壽認為呂布勇猛無雙,但沒有什麼謀略,而且性格輕率狡詐,反覆無常,唯利是圖,古往今來這類人都會被滅。

再看同時代人評語:

曹操:布,狼子野心,誠難久養,非卿莫能究其情也。

荀攸:呂布勇而無謀。布驍猛,又恃袁術,若縱橫淮、泗間,豪傑必應之。

程昱:夫布,粗中少親,剛而無禮,匹夫之雄耳。

曹操陣營認為呂布驍勇善戰,若聯合地方勢力,將是強敵,但人品不行,粗俗無禮,狼子野心,有勇無謀,難親近,只是一介匹夫。

孫權:老賊欲廢漢自立久矣,徒忌二袁、呂布、劉表與孤耳。孫權看中的是呂布的勢力。

部下陷陣營統領高順認為呂布將軍躬殺董卓,威震夷狄。凡破家亡國,非無忠臣明智者也,但患不見用耳。將軍舉動,不肯詳思,輒喜言誤,誤不可數也。他覺得呂布下決定輕率,目光短淺。高順瞎說大實話,所以郝萌叛變後被呂布疏遠,可惜一員虎將。

可見呂布當時給人的印象就是驍勇善戰,有一定的勢力影響,但是有勇無謀,匹夫英雄,反覆無常,狼子野心的人物。

縱觀呂布的一生,其尊貴之時,受封溫侯,儀比三司,由一名士卒成為了一方諸侯,幾乎無人可比;將星耀眼之時,鏖戰關東群雄,北擊黑山張燕, 與其親信成廉、魏越等陷鋒突陳,幷州鐵騎所向披靡,破軍而還,轅門射戟,一箭解除袁劉之戰,飛將之名顯赫,他直面袁紹追兵,袁軍無人敢向前一步,真可謂“將軍天威也”;狡詐之時,背叛精心培養自己的義父丁原,將其誅殺,聽王允之言誅董卓,配合陳宮背叛曹操,兵敗在徐州被收留後又叛劉備,反覆無常,最後白門樓殞命。

有人說他出身低微,有人說他反覆跳槽沒錯,也有人說他是英雄。我認為呂布是時勢造就的英雄,性格決定的小人。同時代一樣武人出身的孫堅,雖然也有投奔別人的舉動,但是他從一而終,十八路諸侯孫堅、曹操出力最多,孫堅戰功最高,力戰強敵,最後戰死荊州,英雄之名當之無愧。而狡詐反覆的呂布卻做不到這樣。


雲水淼淼1


呂布之所以在大家眼裡像個小丑,是因為他沒有走到最後。歷史是勝者為王敗者為寇的,這隻要參照二十年前蔣委員長在大家心目中的形象就好理解了吧?

我們許多人對呂布的評語,都是習慣性的說他,反覆無常,有勇無謀、貪生怕死。問題是呂布火拼了丁原他就能成為幷州系的帶頭大哥,火拼了董卓他就控制了關中的勢力。普通人火拼掉自己的上級是什麼後果呢?應該是門都出不去吧?所以呂布絕不是一個刺客,打手。

劉備在天下紛爭時投靠過袁紹,曹操,毛都沒有的時候就想著如何投靠劉表在火拼劉表取荊州,曹操其實也是如此,他們的實際行動與呂布有本質區別嗎?區別的是他走到最後了

呂布並沒有值得一提的出身,卻可以在關中混成舉足輕重的大哥級人物;率領幾百人逃出關中後,在關東繼續混得風生水起,又一次混成了舉足輕重的大哥級人物,還打的劉備,曹操差點崩盤,最後才被劉備,曹操聯手打敗,這種人,如果都能用有勇無謀形容,我們普通人,該用什麼詞來形容呢?


呂布作為大軍統帥,具有超一流的軍事領導組織能力,卻在整個中國歷史上以單挑能力聞名於當世、後世;這種人,如果都能用貪生怕死來形容,我們普通人,該用什麼來形容呢?


S一tudent


真實的呂布也沒好到哪去。也是個處處討人嫌的存在。

呂布以前是丁原手下,後投奔董卓,丁原死於非命。三國中很多人都有依附前主的情況,但是殺前主實在是罕見,偏偏呂布就做到了。想想趙雲投靠劉備,也沒順帶就把公孫瓚結果了。

對於董卓,呂布也是沒有長性,曹操覺得董卓之禍實在是不能合作,改個名字跑路,立場還是比較堅定的。呂布立場閃爍,一會助紂為虐,一會又成了大漢的“功臣”,王允要求其殺董卓,呂布說,董卓是其父,王允說,呂布姓呂不姓董,呂布因此被說動了。

呂布還和董卓侍妾私通,內心惴惴不安。

相比於張遼,曹操更嫌棄呂布。

呂布還同時受到袁氏兄弟的厭惡,原因則各不同。在袁紹那呂布軍幹搶掠的勾當,袁紹想殺他。袁術則對呂布左右逢源的態度十分不爽。

劉備也恨呂布,他在徐州可沒少受夾板氣 ,一面得防著袁術,一面還要被呂布算計。

呂布兩次擄得劉備妻子,第一次呂布歸還劉備,第二次在曹操的干預下回到劉備身邊。

呂布語言無常,行為乖張,沒有準則,毫無底線,這樣的人,的確見利忘義。


泊圖泊途


我覺得羅貫中已經手下留情了,並沒有刻意的醜化呂布,相反的還美化了呂布。為什麼這樣說呢?羅貫中假託呂布私通的丫鬟是四大美女之一貂蟬,於是呂布因為貂蟬的關係而讓人心生憐憫,由此而變得和項羽一樣,成為一個不愛江山愛美人的英雄,這樣豈不是美化嗎?

其實歷史上的呂布基本上算是一個人渣似的人物,人品非常的不堪,說他見利忘義一點都不為過。我先講一下呂布的私生活問題。

呂布非常的好色,在投靠董卓後,他經常和董卓內室的丫鬟私通,因為此事董卓曾經手執利器扔向呂布,呂布身手矯捷,躲開了。但是事情過後,呂布一如既往,只是心中常常恐慌,怕董卓再次發飆。

卓常使布守中閤,布與卓侍婢私通,恐事發覺,心不自安。出自《三國志》

呂布經常問候自己手下將領的妻子,還美其名曰厚待手下諸將。曹操直接怒斥呂布的醜惡行徑,認為呂布不知廉恥,呂布自己也承認。

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

根據歷史記載,我嚴重懷疑呂布的精神有問題,為什麼這樣說呢?呂布經常做一些違背常識的舉動,例如呂布投靠劉備,為了親近劉備,呂布邀請劉備進入內室,讓劉備坐到自己妻子(說是貂蟬也行)的床上,然後讓妻子(貂蟬)拜見劉備,自己還稱劉備為弟。這樣的舉動很讓人不解。

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既然呂布投靠劉備,正常情況下應該尊稱劉備為兄,況且劉備年齡比呂布要大,稱劉備為兄是力作當然,但呂布卻稱劉備為弟。這是其一。

其二,呂布將劉備請入內室,讓內人貂蟬接見,有點讓自己妻子色誘劉備的嫌疑。關於這一點,劉備都覺得不妥,認為呂布有點失禮,但是劉備還是表面上和顏悅色,沒有表現出來罷了。所以書上才寫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還有一件事就是呂布被曹操捉住之後,沒有向曹操求饒,也沒有大罵曹操,而是臨死了還在曹操面前吹牛:

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

呂布說的這句話明顯還是把自己和曹操放在同一個位置上,我要是曹操肯定也砍了他。因此呂布的智商真的令人捉急呀。

那麼呂布是不是個見利忘義之徒呢?這個沒有什麼可翻案的,呂布見利忘義確實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呂布背叛過丁原、董卓、劉備、袁術、袁紹,認丁原、董卓做過義父,和袁術結過親家。《三國演義》中張飛罵呂布為“三姓家奴”,其實罵的非常到位。

呂布也是正史記載的為數不多的猛將,呂布曾經單挑過郭汜,兩人大戰幾十回合,結過郭汜被呂布一槍刺中,差點沒命,如果不是部下趕過來相救,估計郭汜就掛了。

郭汜在城北。布開城門,將兵就汜,言「且卻兵,但身決勝負」。汜、布乃獨共對戰,布以矛刺中汜,汜後騎遂前救汜,汜、布遂各兩罷。

呂布離開袁紹後,袁紹想派兵追殺呂布,手下竟然沒有人敢上前。還有一點就是呂布轅門射戟的故事是真的,呂布百步穿楊的實力是有的。這就是呂布的勇,一個真實存在的勇士。

說了這麼多,其實《三國志》的作者陳壽早就對呂布下過精準的評價,說呂布見利忘義、有勇無謀,只是少了一點,呂布是個好色之徒,這一點我上面已經補充了。

評曰: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最後正面回答問題,羅貫中並沒有醜化呂布,相反的羅貫中還把呂布的妻子寫成了貂蟬,呂布因為貂蟬的關係形象有所美化。正史中的呂布就是個英勇無敵,但好色、見利忘義,有奶便是孃的無恥之徒!


每日趣評


見利忘義這個成語形容呂布應該是再貼切不過了,在歷史上呂布幹過三次見利忘義的事其中有兩件是他一生都抹不去的汙點。

1:貪圖富貴弒殺丁原

呂布起初是幷州刺史丁原帳下的主簿,《三國志》裡記載呂布在丁原身邊“大見親待”從這裡可以看出丁原是十分信任和厚待呂布的。正是因為這個緣故董卓才派人去利誘呂布為自己效力除去丁原,呂布得了董卓的好處乾脆利落的殺丁原並且還和董卓結為了父子。

2:私通董卓侍女和王允聯手殺掉了董卓

呂布殺了丁原之後受到了董卓的信任,當時董卓讓呂布看守內室而呂布卻利用職務之便與董卓的侍女私通。之後呂布害怕董卓知道他的所作所為而追究他的責任於是他便一不做二不休決定和王允等人聯手除去董卓。在動手之前呂布還假惺惺的向王允說道礙於父子之情不忍加害董卓,王允一句“"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就堅定了呂布殺董卓之心。

3:勢窮力孤投奔劉備反而奪了劉備的地盤

呂布在兗州被曹操擊敗之後前往徐州投奔了劉備,據《英雄記》記載,呂布讓自己的妻子出來拜見劉備並且稱呼劉備為弟,這種刻意的討好讓劉備覺得很不安。果然在劉備和袁術交戰的時候呂布便起兵佔據了徐州而收留呂布的劉備一度淪為了喪家之犬。


初七


誰跟你說羅貫中醜化呂布了?如果沒有《三國演義》,呂布這個“三國第一猛將”的名號就讓給了張飛;再如果沒有《三國志平話》,那就乾脆沒有“三國第一猛將”這一名號了。

《三國演義》裡的呂布是當之無愧的天下第一。還不僅僅是虎牢關下戰三英,更有濮陽城外力敵許褚、典韋、夏侯惇、夏侯淵、李典、樂進六將的戰績。這是什麼概念?許褚、典韋已經相當於關羽、張飛了,夏侯惇、夏侯淵、樂進在《三國演義》中是僅次於一流虎將的猛將,還要再加上個李典。如果關羽等人是虎將,呂布就是超虎將,四下空空的級別。

而在《三國志平話》中呢?呂布與張飛單挑,六十回合就被打得掩面而逃、閉關不出了。可以說,正是因為羅貫中對呂布的美化,呂布才能成為三國文化中的“東方不敗”。還有一例:呂布曾經敗給了李進,《三國演義》裡也沒有說。羅貫中對呂布,可以說很偏愛了。反派也是角,有戲份就是愛。


隱語


如果說對其他人是醜化,或者美化,神化,而對於呂布,那真的是演義和正史差不多了。呂布就是那樣的人。

我們來看看正史中的呂布究竟做了哪些事?

【刺史丁原為騎都尉,屯河內,以布為主簿,大見親待。靈帝崩,原將兵詣洛陽。與何進謀誅諸黃門,拜執金吾。進敗,董卓入京都,將為亂,欲殺原,並其兵眾。卓以布見信於原,誘布令殺原。】

丁原對呂布是大為親待,也就是將呂布當做兒子來看待,而在丁原與董卓對立的時候,被董卓拉攏,就殺了丁原。

【布斬原首詣卓,卓以布為騎都尉,甚愛信之,誓為父子。】 

【時允與僕射士孫瑞密謀誅卓,是以告布使為內應。布曰:"奈如父子何!"允曰:"君自姓呂,本非骨肉。今憂死不暇,何謂父子?"布遂許之,手刃刺卓。】

呂布與董卓誓為父子,那結果呢,還是被王允給拉攏,又手刃刺董卓,三姓家奴的說法正是這樣來的。

【布自以殺卓為術報讎,欲以德之。術惡其反覆,拒而不受。】

董卓之前把袁家人都滅了,呂布認為自己殺董卓是為袁術報了仇,就想去投奔袁術,可是袁術卻厭惡其反覆無常,拒絕接受。

【北詣袁紹,紹與布擊張燕於常山。而求益兵眾,將士鈔掠,紹患忌之。布覺其意,從紹求去。紹恐還為己害,遣壯士夜掩殺布,不獲。事露,布走河內】

呂布跑到袁紹那邊,袁紹那邊到是接納了呂布,但呂布一方面想擴大自己的兵力,另一方面縱容將士搶掠,就對呂布不滿,呂布感覺到了就離開了,袁紹還派人去刺殺呂布。

【布東奔劉備。備東擊術,布襲取下邳,備還歸布。布遣備屯小沛。】

英雄記曰:布見備,甚敬之,謂備曰:"我與卿同邊地人也。布見關東起兵,欲誅董卓。布殺卓東出,關東諸將無安布者,皆欲殺布耳。"請備於帳中坐婦床上,令婦向拜,酌酒飲食,名備為弟。備見布語言無常,外然之而內不說。】

呂布投奔了劉備,是乘劉備與袁術戰鬥的時候,襲取了下邳城。

【魏氏春秋曰:陳宮謂布曰:"曹公遠來,勢不能久。若將軍以步騎出屯,為勢於外,宮將餘眾閉守於內,若向將軍,宮引兵而攻其背,若來攻城,將軍為救於外。不過旬日,軍食必盡,擊之可破。"布然之。布妻曰:"昔曹氏待公臺如赤子,猶舍而來。今將軍厚公臺不過於曹公,而欲委全城,捐妻子,孤軍遠出,若一旦有變,妾豈得為將軍妻哉!"布乃止。】

不聽陳宮的勸諫,只聽自己老婆的。

【布雖驍猛,然無謀而多猜忌,不能制御其黨,但信諸將。諸將各異意自疑,故每戰多敗。太祖塹圍之三月,上下離心,其將侯成、宋憲、魏續縛陳宮,將其眾降。】

【英雄記曰:布謂太祖曰:"布待諸將厚也,諸將臨急皆叛布耳。"太祖曰:"卿背妻,愛諸將婦,何以為厚?"布默然。】

所以最後搞了個眾叛親離。

【布與其麾下登白門樓。兵圍急,乃下降。遂生縛布,布曰:"縛太急,小緩之。"太祖曰:"縛虎不得不急也。"布請曰:"明公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天下不足憂。明公將步,令布將騎,則天下不足定也。"太祖有疑色。劉備進曰:"明公不見布之事丁建陽及董太師乎!"太祖頷之。布因指備曰:"是兒最叵信者。"】

還想投降曹操為曹操賣命,曹操問劉備,劉備就說可以想想呂布怎麼對丁原和董卓的,要知道曹操是很少這樣殺降的,當然像陳宮這種死不投降的不算。

綜上所述,呂布的反覆無恥真是令人髮指到了極點,所以各路諸侯都極其的厭惡,所以落到了一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就像陳壽那樣評價:【呂布有虓虎之勇,而無英奇之略,輕狡反覆,唯利是視。自古及今,未有若此不夷滅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