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思維顛覆“人海戰術”:山能龍礦樑家煤礦全員工效提高18.6%

戰疫思維顛覆“人海戰術”:山能龍礦梁家煤礦全員工效提高18.6%

“今天井下缺軌道崗位工8人,通過實施一崗雙挑、班組混崗及‘2+n’模式優化崗位,系統運行得到保證,以後需要借鑑。”3月5日,山東能源龍礦集團梁家煤礦運輸工區區長鄒芳琪介紹。

受當前新冠肺炎疫情影響,部分外地員工不能及時返崗,煤礦井下人員不足、井下崗位緊缺,甚至部分技能崗位“空檔”,成為制約礦井生產運行的卡脖子“瓶頸”。面對難題怎麼辦?梁家煤礦堅決以疫情防控為最大政治責任,以人員優化、結構調整和精幹高效把脈“藥方”,逆向思維多點、多方式突破,徹底顛覆傳統“人海戰術”思維模式,讓人力資源因子充分“流動”起來。

“頂、底板很平整,拉移支架正常,沒有出現咬、擠架現象,現在小許每割一刀煤都‘像模像樣’了。”在井下1201工作面,隊長陳磊對採煤機司機許國慶提出了表揚。陳磊介紹,許國慶是他們區隊的一名採煤“新手”司機,而恰恰是這次戰“疫”特殊機會,讓這名“新手”經過特殊培訓速成了“老將”。

原來,受此次疫情影響該區隊有29名採煤技術工人不能上崗,人手緊張。為此,跟班區隊長、班組長和技術員輪番上陣,手把手現場教學,傳授崗位“秘訣”,讓新手不但享受培訓“加餐”待遇,其技能本領還能在實踐中得到磨練和進一步提升。

“為實現疫情期間煤炭及時保供,要求我們每個班必須確保2刀煤。如何割好煤、割出質量效益煤,時刻考驗著採煤司機的真實本領。”許國慶告說,跟班副區長肖桂在現場對他幫帶+傳授,很快使他獲取了“真經”,其技能水平都被工友稱讚為“許一刀”。

而在該礦維修加工中心,為了解決崗位緊缺、人員不足問題,他們則在“課題攻關”上下足了功夫。近期他們接到了要加工井下3000件電纜鉤的任務,放在以往需要10多名員工,時間也得半個月。維修中心技術人員靠在現場、智慧攻關,突破了關鍵的“壓槽”工藝,成功改實現“流水線式”加工工藝,加工效率提高10倍以上,提前10天完成了這項工作。

“今年礦井受疫情肆虐崗位缺員、退休自然減員以及對外開發等因素影響,全礦全面打響減崗位、減人員、不減全年目標效益翻身戰役和安全攻堅戰役。”該礦礦長牟月波介紹,自復工復產以來,該礦始終以安全穩定的生產節奏,確保每天7000餘噸原煤的生產保供任務,上崗人員在不足往常80%的前提下,全員工效則提高18.6%以上,全礦上下以眾志成城的“疫”力量,交出保安穩供的新答卷。

(大眾日報客戶端記者 左豐岐 通訊員 嵇維林 報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