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思想属于儒家哪些属于道家?

HAOZHILI3255


在这个以物质为考量的时代,形式基本上都混为一体了!我水平有限,也没有去研究过!要真想搞名白,我建议你买本(五阳明传),或(南怀谨的

32堂国学课!南大师所讲的,也就是王阳明的思想!道中有儒,儒中有道!王阳明的做事的办法,以及做事的风格!他每做一件事,就以格物的方式去做他要做的事!你这个问题

,我也之能以格物的方式告诉你了!你可能不会理解!但,你把王阳明读懂了,什么难懂的事,你都会懂了!别忘了!学会“格物”!!


墨润江南客


我记得初高中的时候课本上有论语、孟子、道德经和庄子的逍遥游。那个时候就是背诵背诵背诵。虽然知道它说的是什么,但是却一直无法领会那些文言文背后是什么样哲学。

后来上大学了,我在学校的图书馆看到小说《藏地密码》。藏地密码通过藏獒和帕巴拉神庙的传说讲述了很多藏传佛教的文化和西藏文化。通过小说了解了藏传佛教、和中原的佛教学说。然后又回顾了老子、庄子和孔孟的一些书籍和故事。

在把儒家、道家和佛教联系在一起去读老庄和孔孟哲学的时候会有很多不同以往的收获。比如我发现儒家文化注重修身,我们常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这是以前读书人对自己的要求,也是社会对儒生的期待。千百年过去了,这一点我们传承了下来,成为我们独特的文化。

道家对君子的要求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道家一直讲求的是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要求君子应该像大自然一样包容万物。所以老子说“天法地,地法人,人法道,道法自然”。主张无为而治,一切交给大自然,靠天地间的法则的治理一些,要求人顺应天地法则。庄子悟道,达到了“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的境界。在现代的社会里,每到大气污染、水污染、洪水、地震等天灾人祸的时候我们总说是大自然的报复,说是人类破坏了自然。在这类说法背后支撑的不就是道家的主张吗?在生活中总能听见这么两句话,“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和“佛魔一体”。道家和佛家的渊源也颇深。

经过上千年的文化融合、儒家、道家和佛道的一些经典道义和主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我们今天的传统文化和独特的东方哲学,我觉得现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区分哪些部分儒家,哪部分是道家。


两栖青年阿行


儒家、道家、佛教,基本算是三大哲学思想。儒家哲学的最高理想是成为圣贤,儒家一方面强调要积极修炼主体人格,挺立道德,另一方面要求奉献社会。道家追求的是无欲无求、顺应天性,鄙视一切功名利禄。所以说在日常生活中既要修身养性还要顺应天性,才能道法自然。我认为,在日常生活中二者不完全独立穷尽,并且还是相互交融的。

儒学作为一种学说,儒家作为一个阶层,儒教作为一种信仰,三者相同也不同,需要区分开来。道家以“道”为核心,认为大道无为、主张道法自然,提出道生法、以雌守雄、刚柔并济等政治、经济、治国、军事策略,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儒家思想在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儒家、墨家称之为显学,跟道家有所不同。何为显学?顾名思义,显学就是指能给别人意见或者建议的思想,儒家思想在生活与工作中给了我们很多建议,并且优秀的人就是按照这个建议执行的。

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告诉我们第一要带着兴趣读书,第二要学以致用,这样才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在我们现在的学习中,不就是这样嘛。

例如学习了《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这本书,学完之后懂得了时间管理的重要性,那就要学以致用,每天早上把当天要做的事情全部写到纸上,按照重要不重要紧急不紧急分类,把重要紧急的事情先处理,在处理重要不紧急的事情,有条理有顺序,就能从忙碌的工作中摆脱出来。

当摆脱出来以后就知道学习这本书是非常快乐的,因为自己受益了,之后会更加认真的读这本书,这也就验证了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句话。

如果你想把学到的东西教给别人,还要学会“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2、吾日三省吾身

“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别人做事有没有尽心竭力?和朋友交往有没有诚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有没有按时温习?”

其实这句话在工作中几乎每天都在运用,例如月度总结会、早会、晚会、周会等等,这不就是在吾日三省吾身嘛,再例如每天要多次反省自己对本职工作有没有认真负责,如果不反省这个,可能永远无法升职加薪。

其实,吾日三省吾身,就是自己对自己照镜子的过程,也只有这样自己才能够真正的成长,如果短处不被发现,永远都会止步不前。

3、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弟子们在父母跟前,就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顺从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寡言少语,要广泛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献知识。”

其实,要想做好任何事情,首先要懂得孝敬父母和长辈,尊重比自己年长的人,对工作严谨对待还要诚实守信,要学会换位思考关爱他人,还有学习如何待人接物要有亲和力,在工作之余要不断学习提升自己。这样才能用你的为人吸引人,相反,只会遭到嫌弃。

【小结】

在《论语》中,谈到“仁”的地方有一百零五次之多,可见孔子对“仁”的重视与教育。“仁”不仅仅是一种内在的一种品质,更是君子们处世之道。孔子“仁”的思想,基本含义就是“爱人”.“仁”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他人的关怀和爱护.从消极面来说,“仁”要求我们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道家思想带给我们思想上的升华

道家的哲学思想源远流长,老子充满智慧的辩证法思想和无为都为后世留下了毛贵的财富,其中“物极必反,月盈则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等著名的辩证词汇,不仅反映早期哲学思想所闪烁的光辉,更看到道家哲学的深邃。

1、万物皆有阴阳,皆有相生相克之法

例如,我们生活中遇到绊脚石,也就是所说的小人,你会为之而气馁?还是会为之而坚强?道家思想告诉我们不管他如何阻挡我们,如何影响我们,只不过是我们人生发展中的一颗棋子,一阵波澜,并且这是在无形中督促着你的成长,不是人生的绊脚石,而是发展路上的垫脚石。巧用道家思想能让你在遇到小人时乘风破浪。

2、上善若水,大智若愚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wù),故几于道。这句话告诉我们,至高的品性像水一样,泽被万物而不争名利。不与世人一般见识、不与世人争一时之长短,做到至柔却能容天下的胸襟和气度。

如果没有这样的胸襟和气度,那你可能当不好一个成功的老板,很多人都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职位越高的人,反而脾气越好。这是为什么呢?其实,这正是上善若水的境界。不能说看破红尘,只能说站得高,看得远。

【总结】

首先。道家代表人物有伏羲、广成子、黄帝、炎帝 、姜子牙、老子、庄子、鬼谷子、张良、诸葛亮、刘伯温、颜真卿、王羲之等等英雄人物。古代道家是一种思想流派,最早追溯到上古时期。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其次,魏晋以来,在玄学思潮中曾自觉争论过“儒道异同”问题,而大体归宿于“儒嘎产综”或“将无同”,力图论证“自然”和“名教”的统一,从整体学派的形式上实现孺、道综家兼容式的互补。以后,三教融合而形成宋明道学新思潮,无论是周、邹、程、朱一系,或陆、王一系,从理论思维的内容上实现了深层次的儒道互补。

还是那句话,生活中道家与儒家思想都没有哪一家是最完美的,需要取诸子百家思想之所长,熟练运用,才能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十二十页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大多数接受的是儒家思想,因为他只要宣扬的是入世观念,具体的表现就是,以孔子和孟子的孔孟之道,代表作有《论语》等,以及王阳明的心学等理论为作人标准和处世之道。例如学而优则仕,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主要宣扬入世观念,人必须有为,为名,为利等等,现在常接触大致有,各种各样考试,职位的晋升,各种孝道,尊老爱幼,尊长幼卑等。

道家文化主要是出世,代表人物有老子庄子等,代表作《道德经》,表现得淋漓尽致就是: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这种观念。鄙弃公利,主张绝对虚无,反对一切作为,反对权威和社会等级秩序,放弃社会责任,淡漠参与意识,比如现在终南山上各种隐士,就是道家思想的受害者。由于才疏学浅,就答这些吧。








暗香香


儒家思想的核心:仁、义、礼、智、信、恕、忠、孝、悌仁仁:爱人。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它是孔子社会政治、伦理道德的最高理想和标准,也反映他的哲学观点,对后世影响亦甚深远。仁体现在教育思想和实践上是"有教无类",春秋时代学在官府,孔子首开私学,弟子不问出身贵贱敏钝,均可来受教。仁体现在政治上是强调"德冶",德冶的基本精神实质是泛爱众和博施济众,孔子把仁引入礼中,变传统"礼治"为"德治",他并没有否定"礼治",他的"德治"无疑是对"礼治"的继承和改造。爱人既为仁的实质和基本内容,而此种爱人又是推己及人,由亲亲而扩大到泛众。义义:原指"宜",即行为适合于"礼"。孔子以"义"作为评判人们的思想、行为的道德原则。礼礼:孔子及儒家的政治与伦理范畴。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道德规范和生活准则,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培养起了重要作用,但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封建社会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的进步和发展。智智:同"知",孔子的认识论和伦理学的基本范畴。指知道、了解、见解、知识、聪明、智慧等。内涵主要涉及知的性质、知的来源、知的内容、知的效果等几方面。关于知的性质,孔子认为,知是一个道德范畴,是一种人的行为规范知识。信信:指待人处事的诚实不欺,言行一致的态度。为儒家的"五常"之一。孔子将"信"作为"仁"的重要体现,是贤者必备的品德,凡在言论和行为上做到真实无妄,便能取得他人的信任,当权者讲信用,百姓也会以真情相待而不欺上。恕恕: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包含有宽恕、容人之意。忠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孔子认为忠乃表现于与人交往中的忠诚老实。孝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规劝,力求其改正,并非对父母绝对服从。这些思想正是中国古代道德文明的体现。然而孔子论孝,还讲"父母在,不远游",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表现了其时代的局限性。孝被后世之儒定为繁琐仪式,《礼记》中规定父母死后"水浆不入口,三日不举火","哭泣无数"以至"身病体羸"变成精神和肉体的自我摧残。宋明时代把孝道作为道德论中最重要的范畴之一,理学家朱熹提倡父权绝对化。孝观念,在不同历史时期的演变中,剔除宣扬封建主义糟粕外,也有一些合理因素,提倡子女对父母的"尊"、"敬"、"养老",将孝亲与忠于民族大义相结合,主张死后薄葬节用等。悌悌:指对兄长的敬爱之情。孔子非常重视悌的品德,其弟子有若根据他的思想,把悌与孝并称,视之"为仁之本"。


一个啊润


今天主要讲讲儒家与道家区别:

一、儒家思想主张:

1-仁

2-义

3-礼

4-智

5-信

6-忠

7-怒

8-孝顺

9-悌

儒家都是教我们如何在社会上做一个堂堂正正的人的。因此,儒家思想是入世的,也是贴近现实的,是教人努力奋斗,为社会做贡献的。要是真的无法成功,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我们应该怎办?

孟子给我们提出了一条明确的路径,就是,“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在困顿的时候,治理好自己的身心,在通达、成功的时候,我们应该以天下为己任,这就是儒家的胸怀和理想。

二、道家学派的创始人是老子,到了战国时代是庄子。道家是中国哲学中的重要流派。道家崇尚自然,有辩证法和无神论的因素。他们主张清静无为,反对斗争,提倡道法自然,与自然和谐相处。

道家思想价值主张:

1-柔贵

2-辩证法

事物是由矛盾的运动组成的,组成天地的是阴阳之道,在一定的条件下,矛盾是可以互相转化的。“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就充分体现了老子的辩证法思想。其实这句话里面包含着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很简单,祸福相依,矛盾对立转化的哲理,第二层意思,是对人生的深刻的认识,是一种积极的人生态度。

3-清静无为

“我有三宝,持而保之。一曰慈,二曰俭,三曰不敢为天下先。”

一个是慈爱,一个是简朴,第三个就是不敢为天下先,不去争,淡然地面对社会,面对人生,面对未来。

4-万物同一

这个主要是庄子的观点。庄子认为世界万事万物说到底都是一样的,生与死也都是一样的。所以,庄子的夫人去世了,他不仅不悲伤,还很高兴。



吉耕墨频道


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哪些思想属于儒家哪些属于道家?

中国人相信,有什么合理,就用什么指导思想

总的来说,人在年轻的时候,都想干一翻大事

拼命做官,拼命赚钱,有美女美洒美名,人到

了中晚年的什时都是一阵风,一场梦。

儒,就事论事,为善而已,就算不能尽善也要

做道,为道现实而已,能做到哪一步就哪一步

尊重自然规律,不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平安一吉祥


儒与道的划分严格地讲是错误的。道是宇宙万物的总称,从学科上看可分为自然科学(老子称常道)和哲学社会科学(老子称非常道)。道德经的内容含概了自然科学、哲学、社会科学,是关于自然界、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规律的总和,因而任何一门学科其实都是道的分支或者说是对道的分解、细化。儒同诸子百家中的工农商学兵一样,是道学关于非常道中的一个门浱。也就是说它们是总分关系:道是大树,儒是树中一枝。二者不是并列关系。与人相关的日常学习生活包括工作,一举一动,一呼一吸、一颦一笑都受道的驱动、奖惩!是真正的天网恢恢 ,疏而不漏!这个道理需要认真学习慢慢领悟!



音形世界


儒家,首重仁义礼智信,依靠半部论语打天下,把经史子集乱熟于心且常念叨于口头者,且惯用春秋笔法纵横于笔端如流水行云,卓越于高台上挥斥千军,战争开始后则退守幕后运筹帷幄,解放和鼓舞他人思想的革命先行者,皆非儒莫属,胸怀家国天下,掌握权符,背倚雕鞍,有红袖添香暖被,多茶酒艺术消闲,举凡能如此爱好追求及正拥有者,皆当为儒家之雅人是也。

至于道家,道有家么?我们皆野鹤闲云浮生飘萍羁客痴傻迷执之求生苦难野人。不值一提,不用细查,混同与市井山野普民尔。


随遇而安的道士


日常生活中至于哪些思想属于儒家哪些思想属于到家我们首先要对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有一个概念的认识!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儒家思想,众所周知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是孔子!儒家思想也是当今我们国家推行的主流思想,儒家思想的影响范围可不止我们国家,可以说它是全世界目前影响最广泛的思想之一!儒家思想的精髓在于:仁,义,礼,信,智!经过几千的发展儒家思想越来越科学的应用于各个领域!儒家思想一直以仁义道德为核心,提倡以德治国,民贵君轻!而生活中主要体现在一个人的良好的道德品质和人格思想都是儒家思想的体现,而我们国家的外交政策提倡与各国和平共处也是儒家思想的体现!

道家思想是比儒家思想出战更早的思想,他的代表人物是老子,道家思想提倡道法自然,无为而治,与自然和谐共处!道家思想主要体现在哲理方面!他对我们人类的发展起着总要的指引作用!而在生活中人们运行自然法则的思想就是道家思想的体现,而当今人们提出保护环境,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也是道家思想的具体体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