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銘:談京劇《海港》所體現的世界經濟思想

吳銘:談京劇《海港》所體現的世界經濟思想

我對樣板戲不太熟悉,請中國戲曲家協會的會長先生不要嘲笑,我不是向你"普及樣板戲常識",請別又說"孩子,我會唱全本樣板戲的時候,你還在穿開襠褲呢"。

革命現代京劇、樣板戲《海港》是八個樣板戲中,唯一一部涉及對外貿易和援助非洲人民這類題材的。

究竟是援助非洲的稻種重要,還是輸往北歐的玻璃纖維重要?劇情就圍繞著這個展開,但並沒有太多交待。該部電影開頭時,有兩句主席語錄:"已經獲得革命勝利的人民,應該援助正在爭取解放的人民的鬥爭,這是我們的國際主義的義務。""千萬不要忘記階級鬥爭。"但是,今天是極度重視所謂經濟利益或者說追逐利潤的時代,這兩句話似乎解釋不了為什麼援助非洲稻種比輸出到北歐玻璃纖維贏利更重要。所以,本文試著解釋一下這個問題。

吳銘:談京劇《海港》所體現的世界經濟思想

《海港》這部戲講的故事大約發生在1964年,是1960年非洲民族和國家大規模獨立後的第四年。按照舊殖民主義的斷言,非洲是不能種水稻的,就如中國地下沒有石油一樣。不過,中國的農技人員——肯定不是今天意義上的專家學者——到非洲兩年,就和那裡的人民一道,把水稻試種成功了,這就證明,非洲是"根本不能種水稻"的、非洲人民吃飯"只能靠進口糧食解決"完全是蓄意欺騙。1964年非洲要大面積推廣水稻,所以,中國向非洲援助一大批稻種。

那麼,出口北歐國家的玻璃纖維呢?只是為中國掙取一些外匯利潤,是個純粹的經貿問題,當然,經貿問題也要守信用、保質量。

對非洲支援的稻種,當然,應該是不要錢的,是沒有利潤的。那麼,相比之下,為什麼贏利的玻璃纖維輸出沒有不要錢的援非稻種重要?難道那時的中國人真的是"冤大頭"、搞"凱子外交"?

為便於理解,我這裡,只從經濟或者利潤的角度解釋問題,不從"國際義務"角度解釋這個問題。援助非洲稻種究竟意味著什麼,能讓全中國人民認為如此重要?

當時的世界經濟,大約可以分為四個"圈子":一個是以美國為首的帝國主義經濟圈子,或者稱作帝國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世界經濟版圖,這是個新殖民主義的經濟體系,範圍上包括西歐諸國、日本、澳大利亞、加拿大等資本主義國家。另一個是蘇聯修正主義的世界經濟體系或稱蘇聯的經濟版圖,包括東歐社會主義國家等。這兩個體系,在經濟上,對亞非拉美剛剛獲得或正在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的國家,進行激烈的經濟爭奪,試圖將這些國家納入自己的經濟體系之內。也就是說,美蘇雙方都竭盡全力擴大自己的"經濟版圖"。

而亞非等國家,又大都是英法等西歐國家的前殖民地,英法當然不願意輕易放棄這個經濟利益,雖然受美蘇壓迫而不得不"允許"這些殖民地國家在政治上獨立,但是,仍然千方百計從經濟上、金融上繼續控制這些殖民地。這就是所謂英法的經濟舊殖民體系。

吳銘:談京劇《海港》所體現的世界經濟思想

這就形成了美蘇歐三者之間爭奪對亞非等第三世界經濟、金融控制權的激烈鬥爭。

而中國,在全世界範圍內,此時正遭受來自美國、蘇聯、英法等所謂經濟強國的經濟排斥。新中國成立之初,以美國為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就建立了"巴黎統籌協會",對中國進行制裁、禁運;而原本在中國抗美援朝戰爭勝利後,蘇聯曾對中國進行過大規模工業援助,但是,隨著赫魯曉夫在蘇聯站穩政治腳跟,便露出帝國主義的味道,打算與美國"聯合主載世界",惡化蘇中關係,撤走專家、撕毀合同,給尚處於工業化初期的中國製造困難,企圖阻止、破壞中國的工業化。來自美蘇兩國的敵對進一步表明,中國,必須在經濟上走出自己的一條"獨立自主、自力更生、艱苦奮鬥、愚公移山"的路子,必須構建自己的世界經濟體系,建立自己的世界"經濟版圖",就是一個不同於美國體系、蘇聯體系和英法體系的,建立在"和平共處五項原則"基礎上的新世界經濟秩序,打破美蘇以及英法的經濟封鎖、壓迫、排斥。

中國人民的這種正義要求,和亞非拉美人民爭取民族獨立和解放運動的正義要求產生了共鳴,中國支援非洲人民進行經濟建設,打破新舊殖民主義的經濟要挾,當然成為重構世界經濟秩序的關鍵一役。支援非洲民族和人民的獨立和解放,當然,就是"國際義務",是援助非洲人民,也是援助我們自己。這是一種目光遠大的經濟思維的具體體現,當然不是今人嘲笑的什麼"冤大頭"、"凱子外交"。

打贏了援非經濟戰爭的勝利,就意味著在世界範圍內,打破了美國、蘇聯重新控制非洲經濟的企圖,同時,"彼消我漲、我漲彼消",建立與非洲的經貿關係,支持非洲人民發展農業、工業,掙脫新舊殖民主義的經濟枷鎖,以中國為主導、團結第三世界廣大人民和民族的一個新的世界經濟秩序,也就建立起來了。相應地,我們經濟上的戰略敵手,美蘇兩霸的世界經濟實力,就被大大地削弱了。這個體系的建立和鞏固,就使得中國具備了在全世界和帝國主義、修正主義相抗衡並取得勝利的基礎。這是完全徹底打破美蘇兩霸對中國、對世界其他國家的經濟侵略的重大、有效的政治舉措。

所以,無償援助非洲稻種、發展非洲農業,當然要比單純的與北歐國家的貿易重要得多。如果把援非比作"西瓜",那麼,和北歐國家的貿易並賺取利潤,僅是一粒"芝麻"。黨委書記方海珍同志高度重視此事,是完全應該的;這部戲的編導者,是具有極深邃的戰略眼光和經濟眼光的。

吳銘:談京劇《海港》所體現的世界經濟思想

電影《海港》中並沒有象我上面所說的那樣,講明援非稻種的重要性,而僅僅說這是"國際義務"。我想,可能該劇編導認為,這太簡單,根本不值得如此耗費口舌;也可能,作為戲曲,恐怕也不易表現這麼明白。這部戲出問世後的相當長時間內,並沒有人質疑這個問題。後來,這部戲就被拋棄了,當然也就更不會有人提及這個問題。今天我們對非洲等第三世界民族和人民的感情已經淡化,受新自由主義等西方所謂經濟觀念的影響,我們對世界經濟是怎麼回事、其本質究竟是什麼、最終爭奪目標是什麼、我們的經濟建設究竟是要幹什麼,恐怕也不那麼明瞭了。所以,我解釋一下,我覺得其意義極其重大。

請方家批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