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怎样看待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

醉心创作


现如今理财的渠道有很多,许多年轻人会比较喜欢把钱放在股票、基金、黄金等高收益的产品上。在他们看来把钱存在银行跑不过通货膨胀,但我觉得这是一种比较稳妥的方式。

能经常去银行存定期,说明他们有良好的储蓄习惯,这一点我是挺佩服的。


哪些人群会把钱存在银行定期

1、 中老年人

相较于90后、00后的超前消费观,60后、70后普遍都有存钱的习惯。每天在上班的路上都能看到银行门口守着一大波人在等银行开门营业,这波人群中有90%以上都是中老年人。

在他们看来把钱存银行是最安全、稳妥的方式。每当拿到工资、退休金,第一件事就是把钱存放到银行。


2、对理财产品了解不多的人

在农村里有很多人对理财产品了解的并不多,在他们看来理财就是把钱存银行。像我爸妈他们唯一的理财方式就是把钱存在银行定期。

这周末回家跟我妈聊天,我妈说她以前都是存一年的定期,那天听邻居说存三年的利息会比一年的高,然后她就把另外的几万块钱拿去银行存了三年期的。


3、对资金安全性追求极高的人群

在理财投资上,有些人偏好股票、黄金等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有些人则偏好银行定存、货币基金等安全稳健的投资。

对资金安全性追求极高的人群来说,本金的安全是他们极其看重的,而存银行50万以内是受银行存款保险制度保护,资金不会有任何风险。

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人群有哪些特点

1、有强烈的储蓄习惯

能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人群,一般都比较自律,这类人群会严格要求自己每个月要存下多少钱。

普通人群的存钱习惯:工资—消费的钱=储蓄的钱

定期储蓄人群的存钱习惯:工资—储蓄的钱=消费的钱

2、有源源不断的现金流

虽然有些人认为把钱存放在银行抵不过通货膨胀,认为这类人群比较傻,但能经常性到银行存钱,说明这类人群的现金流还是不错的。

调查显示,90后平均负债超12万,相较于这类人群每天遭受网贷、信用卡账单的催收,能经常性到银行存定期的人群还是挺让人羡慕的。

综上,经常性到银行存定期,看似比较笨的理财方式,但其实是一种比较聪明的做法,至少本金不会有亏损。能持续性的定存说明这类人群自律性极高且现金流良好。


九九读财


现在到银行里去存定期的储户是属于厌恶风险型,或者有些人进行多元化资产配置,也要把一部分资金存银行,这本身不存在问题。你追求P2P、信托、股市的高收益,我追求低风险、稳健的日子,只能说各人风险偏好不同。说实话,真正能跑赢国内通货膨胀的人少之又少,盲目追求高收益很可能蚀光本金。

或许有人觉得奇怪,银行利率已经这么低了,咋还有中老年人把钱存银行呢?我们认为,把钱存定期存款,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首先,很多人对银行存款的印象是,利率实在太低,三个月定期存款1.1%,六个月定期存款1.3%,一年定期存款1.5%,二年期定期存款2.1%,三年定期存款2.75%。年化利率确实比理财产品、其他金融产品低了一大截。

但实际上,一些地方性中小银行都把利率大幅往上移了,而且,银行定期存款属于“无风险”理财,就算银行破产、倒闭,还有存款保险,保证50万以内的储户的存款的安全性。更何况,利率市场化之后,银行也推出了大额存单,一般门槛在30万,通常大额存单存三年期的收益率也超过了4%,这与银行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相差无几。如果大额存单要提前支取,利息还可以靠档计息,不会算活期利息。这也大大的吸引着储户把资金存银行定期。

再者,一些小家庭要买房、买车、买家电,都要先把每月的收入存入银行,一点点积攒起来,再来支付购房首付、买车款等。还有一些人把钱存银行就是希望这钱能够更安全一些,因为这钱是家庭的备用金,他们并不在意利率高低。同时,也有些投资者把一部分资金去买了高风险的投资品,还要留点钱存入银行,以备不测。所以,即使是多元化资产配置的投资者,也要拿部分钱存入银行。

最后,国内经济正在下行,把钱存银行最多就是跑不赢通胀,但是资金是安全的,但是拿钱去玩高风险的品种,弄不好就血本无归。现在货币基金的收益率已经跌得很低、炒股票十炒九赔钱、而银行理财产品已打破刚兑、P2P和信托产品近年来风险频发。说实话,国内除了把钱存银行,还能安全准时拿到利息,其他投资品种风险也是蛮大的。这就使得一些厌恶投资风险的人,又把资金退回到银行来存定期了。

现在部分年轻人群体并不喜欢稳健投资风格,而是偏爱炒股、投资P2P、玩银行结构性理性产品,或者跟风炒黄金,期盼能跑赢通胀,不愿意把钱存银行。但实际上,高收益对应的就是高风险,你要想跑赢未来通胀,就要敢冒蚀掉本金的风险。很多人在玩了几年高风险投资品后,返过来再看看把钱存银行的人,虽然不一定能跑赢通胀,但本金还是存在的,而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人,最终连本钱都没有了。所以,喜欢存银行也是一种稳健投资风格,并不见得是“脑子坏掉了”。


不执著财经



喜欢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在中老年朋友中占比较高,一般厌恶风险,追求本金安全,收益稳定,属于保守型投资者。在市场化条件下,随着投资渠道的扩宽,产品也呈现多元化趋势,风险各异,但风险教育始终遵循一个原则,即适合的人购买适合的产品。因此,对于选择银行定期存款的投资者不应该存在什么偏见。

为什么他们喜欢去银行存定期?

在理财类产品中,定期存款的风险最低。在属性上,它是银行金融产品,属于一般性存款,被监管机构纳入存款保险条例保护的对象,即50万以内的本金和利息受到全额偿付,为储户提供了制度保障;在形式上,保本保息,固定利率和期限,合同契约性表现非常明显,透明公正,具有良好口碑。而在定期存款储户中,中老年客户占比很大,一旦退休就意味着创造主动性收入能力的下降或丧失,抵御风险能力非常脆弱,加上理财知识和经验的限制,他们更喜欢定期存款的直观明了,童叟无欺。


从效益性上讲,定期存款利率也不一定低于理财产品,尤其是当前利率行情下。众所周知,曾经以余额宝为代表的互联网理财产品,宝宝类货币基金7日年化收益率超过6%,银行系保本型理财产品预期收益率也高达5%以上,那个时候定期存款确实比较亏。但是,如今的理财市场行情正在逆转,随着央行连续多次降准,市场资金面趋于宽松,货币基金收益一路下跌,大部分难以维持3%的收益率,而余额宝甚至跌至2.2%左右。银行系理财产品同样如此,从去年下半年开始,收益率连续超过10个月下跌,至今跌到4.1%左右。

而银行定期存款平均利率起伏并不大,甚至还有小幅上扬。在很多中小银行中,即使普通定期存款3年期利率也超过4%,特色大额存款可以达到4.2-4.6%区间,有的还有存款送积分送礼品活动。民营银行以及部分城商行推出的创新型存款,3年期和5年期利率已经达到5.5%(亿联银行和三峡银行)。所以,定期存款看你怎么存,选好了,完全可以达到或超过理财产品收益,而且没有非保本的心理焦虑。


投资理财板块的热点并非永恒不变,轮动始终受制于市场因素。2017年是各类理财产品的巅峰时期,余额宝总规模曾一度试图问鼎2万亿,银行业理财市场报告显示,银行系理财产品当时存续9.35万只,总余额高达29.54万亿,而到了2018年底存续只数只有4.8万只,总余额下降到22.04万亿,较2017年减少7.5万亿,数量和规模出现双降。

反观银行存款则是另一番景象,2017年底我国住户存款总余额为65.2万亿,2018年底总余额增加到72.44万亿,净增7.24万亿,增幅达到10.2%。毫无疑问,曾经的理财产品客户也开始向银行存款领域回流,这种回流不仅与产品收益率变化有关,还与保本型理财产品即将退出市场,非保本型理财产品大量上市有很大关系,也间接说明投资偏好同样可以改变投资理财策略和方向。


龙门山财经


我本人就是“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中的一个,我不知道有哪里不对,甚至会引起别人的“怎么看”?好像身边像我一样的人还挺不老少的。

太有钱的人怎样理财我确实不知道,听说有这样一句“警世恒言”说,穷人才每个月把少得可怜的一点点积蓄去存进银行,富人却到银行去贷款。

从这句话我明白了自已永远当不了富人,因为我只会辛辛苦苦地挣钱,省吃俭用地攒钱。

那么也许题主的问题似乎可以回答了,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多半是些工薪族的人,多半是些观念保守的人,多半是些害怕风险的人,多半是些不求发财只要保本的人,多半是既无能力炒房又无智慧炒股炒汇的人,最后,多半是些生活无忧,略有结余又很“看不开”不想吃光喝光当月光族的人。

我就是这样看这群人的。


fairplay11


朋友们好!

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非常理性,也追求安全稳妥,而去银行存款正好能够实现安全稳定的收益。这些人可以说是能够把日子过得相当好的人,这些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稳妥

好多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稳妥。现在还经常到银行存定期存款的人,可以说是注重本金安全,追求安全稳妥的投资收益率的。

这些人深知,只要是把钱存在银行,不仅有安全稳妥的利息,而且还能够获得本金的安全保障。现在来说,只要是把钱存在银行,就能够受到国家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50万元以下就能够获得全额的保障,而且存款也能够有一定的利息收入,可以说通过存款能够获得比较安全稳定的收益。

现在来说,大型银行定期存款产品年利率稍微低一些,但是大型银行发行的大额存单等产品年利率还是比较高的。

现在银行存款产品利息比较低一些,但是安全稳定,受到存款保险制度的保障,可以说是追求安全稳妥的人的良好选择。

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

存定期的人长期以来,经常存定期存款,每年都能够获得安全稳健的收益,而且本金也比较安全。这些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他们能够坚持自己的投资之道,不受其他的诱惑,也就没有损失本金的情况发生。

存定期的人可以说是非常稳健的投资者,虽然看起来收益率不高,但是起码不会受到投资股市亏损的风险,也不会受到投资P2P理财本金丢掉的痛苦,也不会受到购买基金亏损本金的痛苦。因此,经常存定期的人,真的是值得尊重的。

好多存定期的人也非常有经验,总是能够每个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这样把利息取出来用于生活消费,然后把本金继续存到银行,这样的存款方法,可以说能够保证每个月都有定期存款到期,可以说也是一种很智慧的存款方法了。

因此,经常到银行存定期的人值得尊重,因为他们是非常稳健的投资者,并且能够安排好存款期限,从而能够把自己的生活过的更好。


综上所述,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追求安全稳妥,也能够获得安全稳定的收益,可以说值得尊敬。


如果您喜欢我的观点,欢迎您关注我,也欢迎您加入我的免费投资圈子,可以进一步交流。欢迎大家多多评论,点赞,关注!

睿思天下


2015年买投3万买基金,遇上千股跌停,到年底只剩两万,只得全部撤资,只留下一千元买了一只三年期的新上市保本基金,将剩下的改投P2P理财,到2018年8月,p2P平台上资产连本带利七万多,其间追加投资了三万多元,谁知8月8日P2p平台清退,制定三年还款计划,到2019年3月收到还款七期共计金额9500多元,3月以后平台已停止还款,近六万元资金打了水漂。那只一千元的基金现在还在一千元上下浮动。从我理财的亲身经历和遭遇中深感:对于普通民众且没有足够多的理财知识的人而言,银行定期存款真的是最好的理财方式。


湘赣2


我就是你所说的把钱存银行的人,而且一般存三年定存。我不知道有何不妥?整天听人讲“穷人存款,富人贷款”,但事实并不因你存款变穷人,也不因你贷款而变成富人。我有房有车无贷款,有少量的钱放在股票、支付宝、微信和××宝及投资项目中,但大部分放在银行,并分散在多家银行。我可能保守点但心中踏实而闲适,安贫乐道没什么不好,自认为比到处欠钱焦头烂额的所谓“富人"不差。


宁浔老张6801


我来说说自己怎么看待的吧!

1、炒股投资:个人胆小,这波动看着心慌慌,最关键的还是没时间去搞这些。不过,如果真要炒股的话,我的首选是美股,然后选择的肯定也是科技企业。因此自己属于IT这块,还是对这些企业了解。

2、基金投资:说实在的个人也太了解这块内容,也没时间去搞。N年前是买过的,但是亏了。

3、银行理财:银行理财别看银行说的花好稻好的,但这收益本身并不保本,况且就现在的银行理财收益并不高,也就4%~5%出头,这点收益并无任何优势。

4、货币基金:这个前2年是还可以的,所以是有部分资金扔这里的,一来赚点小收益,二来也是灵活资金,备用!但去年开始这收益跌的不行啊,明显是比银行3年定存要低的多。所以,除了备用的钱还在货币基金外,其他的提取走了。

5、银行定期:储蓄存款算是最安全的产品了吧!利率固定,破产50万赔偿。当然,核心的还是存款的利率现在并不低,中小银行3年期到4%以上的很常见,5大行里3.85%这个利率也很常见。微众银行更是能到4.5%,5年期能熬4.8%,就这样的收益已经算是高性价比了。另外现在定期储蓄都有靠档计息这种方式,对于资金有提取需求的还是方便了很多,而且利息损失也降低了。

6、储蓄国债:这块其实也是可以搞的,去年开始3年是4%的利率,5年是4.25%利率,不算很低。

最后想说,固定储蓄其实就是给自己强制存钱,远比货币基金要好,货币基金提取过于方便,一旦你的消费欲望上来,这钱很快就没了。而有了定期,就能很好的控制你的消费欲望。大多数人都是普通百姓,想要累积起自己的第一桶金,就必须要强制储蓄来存钱,每月存1000,你一年就有1.2万的可动用的资金。而如果放在日常消费,1000元你都不知道花在哪里了。做事也好,花钱也好,都应该有自己的规划,而不是漫无目的的消费和乱花。


Lscssh科技官


大家好!我长期在银行工作,自己也存过定期。

2014年底,我大女儿出生后,亲戚朋友陆续给了一些礼金,加起来一共6200元。2015年2月份,我把这笔钱存了五年期的定期存款,利率为5.4%。

我为什么会选择存定期,还存了个五年期呢?作为一名金融工作者,我深知银行定期存款不仅安全性高,收益也不错,缺点是提前支取要按活期计息,流动性比较差。不过,由于我存的这笔钱是闲钱,实际上流动性差这个缺点也就不存在了。当时,利率正处于下行周期,存五年可以将存款利率锁定在较高的水平上,所以我选了定期存款中存期最长的5年期。

很快,这张存单就要到期了,我算了一下,五年下来利息有1674元,相对于6200元的本金,这些利息其实不算少了。

事实上,像我这样去银行存定期的人,其实还挺多的。

根据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数据,截至2019年12月末,中资银行个人存款总计77.77万亿元,其中定期储蓄存款为29.7万亿元,占比为38.18%,在各类存款中占比最高。详见下图 :

在我看来,现在还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那些人,一是储蓄意识强,二是很清楚定期存款的优缺点,都属于有一定理财经验和想法,不盲目随大流的人。

请大家记住:没有最好的金融产品,只有最适合自己的金融产品。对于追求高安全性和较高收益性,同时没有流动性需求的人来说,银行定期存款其实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欢迎关注《小钱说金融》,获取更多金融常识!


小钱说金融


对于经常去银行存定期的人,我是这样看待的。

第一,思想保守型。因为现在的中老年人,多数是经历过困难和磨难过来的,他们把钱看得非常重要,以前多数过惯了朴素节俭的生活,现在有点钱就会去存到银行里,感觉既保险还有一点点利息收入,何乐而不为呢,大多数人存钱时会选择定期存款,一是存单二是存折,因为都知道同样是存钱,活期利息远远底于定期存款利息,国家利率是相同的,但不同银行会根据自身做一点本行微调,所以不同的银行存相同的钱利息会不一样的。中老年人是过来人,看得多了,以前的保守思想根深蒂固,老了也无法改变,所以这类人一有点钱就爱往银行跑,存个定期,感觉踏实又安全。然后就等着到期拿点利息,哪怕钱不多,但也满足了。

第二,理财型。有很多人都学着在理财,特别是部分金融人士,他们的周围的人或多或少会受其影响,这类有钱人,他们会把钱分成几等份,一份存起备用,一份拿去买理财产品,还有一部份拿来做生活和日常开支,存起部分多数会选利息多的定期,现在兴起一种大额存单,对于有钱人存个三五几年定期利息也很可观的。还有的人会把钱分成每月定存,这样每年存12张定单,每到期取或转一笔不会影响到利息,感觉方法还可以。别人都说,你不理财,财不会理你,条件允许的话,存点定期理财或备用都不错。很多人的钱都是节约和省起来的。所以多向理财人士学习不会有错的。

第三,工薪族。特别是有固定工作的人,比如公务员,教师,医生等,他们都有固定的工作,每月有固定的工资,多数人是房具备的了,工资收入的钱又没大用处,所以他们平时就会把工资中的大部分拿去存到银行里面,对于有知识的他们,肯定会存定期,特殊备用金除外。这类人是银行工作人员的最爱,虽说每人存钱不太多,但是是他们稳定的客户,积少成多,金额就大了。还有一些厂里的职工,工资比较低,但正因为低,他们才会精打细算过日子,省吃俭用的每月存上一点点钱,以备后患。

第四,个别大老板。有个别大老板尤其是女士多,她们会把生意赚来的多数金额,定期存放在银行里,这些人多数是存大单的多,也是银行的金卡客户居多,有钱就是任性,成了金卡会员,就是银行的贵宾,存取钱时不用排队,还可客服经理亲自接待,所以有那么好的待遇又有利息,存定期是她们的爱好。

第五,退休一族。这些人年纪约60左右,儿女多数已工作成家。自己老二口退休了,每月拿着几千元的退休工资,如果是二个人过,用也用不完,他们就会把生活外的退休金取出来,然后拿去存个定期,时间不一定,有存半年,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的等,总之,存个定期,对于他们也不急用钱,何况有每月几千的退休金按时到位,不存也没用处。

第六,普通百姓。这类人是最普通不过的人了,他们靠打工挣点断断续续的小钱,因为没什么钱,所以把钱看得很紧很紧,有一个想省出二个存到,有时好不容易打工挣了三五几千,急忙去存到银行里,准备好好休息一下了,可有的放银行还没放热,家里有事用钱又急急把定期当活期取出来用了,盼望已久的利息也落空了。这类人,是很能吃苦和辛苦的一类,农民工占多数,即辛苦又存不上什么钱。

第七,吝啬型。有极其个别的人,把钱看得比命都重要。除了自己,谁也用不到他们一分钱,他们把自己的钱看得很紧,管得很严,就算家人或孩子生病了,他也死活不承认自己存有钱,就是所谓的吝啬鬼,把钱当成比生命还重要,他们会把一点点的定存到银行里,直到老去,才发现他或她存了一大笔钱了。这类人虽有钱但对家人都舍不得用钱的行为不值得提倡,如果把定存的钱拿来孝敬困难的父母那才是正道。

总之,存款方式是每一个人的自由,我们外人都无权干涉,对于长期存定期的人,他们都有他们存定期的理由,我们不能去乱加评论,最后,祝大家努力工作有钱存,把日子过得更开心更红火。

本人拍摄共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