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子欲取出存了55年的26元“定期”存款, 银行: 你还得倒贴钱,这样好吗?

情感语句文字控



金钱社会的悲哀
猛于虎啊😱!55年前的存折是不可多见的,那个时候只有利息,没有管理费用,欠债还钱是天经地义的事。

银行的商业化导致了银行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利益最大化是它们的追求,账户管理费用也提上了日程。但是用现在的规定去处理55年前的业务是胡扯的,没有道理的,也是人民所鄙视的👎。

温驯的兔子急了也踹鹰!不要把储户逼上梁山呀!


银行的霸王条款伤透了储户的心,顾客就是上帝成了一句虚话。

一个平民百姓拿着存单取款无门,还要倒贴!心凉透了了呀!银行在透支着自己的信誉,透支着自己的诚信,终有一天报应会来的!


自由飞翔YouGuKe


作为一个财经工作者,我觉得银行这样做肯定不好。

1955年的26元定期存款虽然金额不大,存到现在怎么会倒贴钱,这肯定让储户会想不通。银行这么说,虽然并不是指存款利息没了,而是指管理费可能会超过银行存款利息。因为当时按照银行规定,当时的存单上面是有管理费的。即便是要交管理费也说不过去,别人的钱存在银行60多年了,银行既不负担利率,而且把别人的钱用来放贷不知多少钱了。如果真的算管理费的话,那位男子其实可与银行算算贷款利息,26元复利率放贷,银行该赚了多少钱,银行能勇敢地承认吗?显然,银行这么说,这么做的原因,还是依然凭着自己强势的话语权,只认赢不认输,哪一头有利就认哪一头,这显然是一种霸王经营意识在作崇。

同时,银行这么做其实可能占了一点储户的小便宜,但失去的却是社会大声誉、大形象,对银行整个经济形象不利。近年不断发生的储户与银行在存款上面的纠纷案件、还有存款变保单的案件,引发了社会广泛关注,尤其银行一些显失公正的做法广受全社会诟病。如果长此以往,银行若不从这些事情上吸取教训,久而久之,可能会流失大量客户。比如余额宝的出现对银行存款带来的巨大冲击,就是最好的说明。“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的话正在慢慢变成现实,银行始终不应忘记这话的警醒作用和意义。


所以,最好的做法是银行应按相关规定,要么分年按利率给26元的利息全部分段计息算出来给储户,要么干脆给储户一笔奖励,然后将老百姓的26岁存单收回放在银行的陈列馆里作为重要史料可能会更有意义,也有利增强民众对银行的信任感,树立银行良好的社会形象。


财经深思


我也有几张二十多年前的旧存折,上面都有几十元钱。但是,我不会再到银行去兑换,且不说到底应当找哪家金融机构合适,就算找到了,也是自寻烦恼。

我的做法是,把这些存折留着,当纪念。纪念的价值,显然比兑现好出很多很多。那些挖空心思收藏过去的旧物品的人,如果看到这样的旧存折,说不定会出比存款高出多少被的价格的。

但是,我是不会卖给他们的,这难道不是国家金融业变化、家庭财富变迁、个人习惯变动的一种代表。我们为什么要学会纪念和记忆,难道这不是一种重要形式吗?

银行很强势,个人根本无法抗衡。既然如此,我们又何必不采用一种新的方式,把银行过去的历史存下来,让他们知道,他们以前也是很破烂的,那些存折,不都是手工写上去的,有的字还写得那么丑,能够收藏到今天,够给他们面子了。


谭浩俊


1958年存入的26元钱,不管钱币如何改进,它都是共产党发行的,只能兑换而不能作废。

在1958年能有多少人存钱呢?那时的26元可以说太值钱了。

用事实说话:听农村的老人讲到1970年前后,原来的人民公社,大队,到生产队,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子一天挣工分十分,一天一个十分劳动力就是8分钱,妇女一天7分×0.08=0.056元,就是5分6厘钱,干一天可以买一盒火🔥柴,26元÷0.08=325天。就是一年一个人的全部收入。现在一个年轻力壮的小伙一天按普工150元算 ,150÷0.08=1875倍。26元×1875=48750元,按照现在银行要给付本金加利息就是48750元,现在也没有按最高日工资算。

中国银行真的要学习瑞士银行,瑞士银行承诺:只要地球还在,你的钱就在。瑞士吸收了全世界75%的存款,瑞士牺牲了不准在他国投资的利益赢得了世界美誉。瑞士银行的税收占国家税收的20%,这是多么大的财政收入啊!中国银行不要寒了存款人的心❤。


东方幸


这是不可能的!

存款有息,取款自愿,这是银行的储蓄原则。无论利息多少?在银行的存款取出的时候,只有大于本金,不会小于本金或者是倒贴钱的。

55年存的26元定期存款,不知道当时的存款定期利息是多少?但是不论多少?利息肯定会有的。就是再不值钱,到现在至少也得翻两倍以上了吧。



那种认为不仅取不回本金,还应当倒贴钱的说法,不知道依据什么?

公民存款与银行是一种储蓄合同关系,不是一种保管合同关系。如果是一种保管合同关系,那么银行收取保管费也未尝不可,但是公民明明是存的定期存款,所以这就是一种储蓄合同关系。

既然是储蓄合同关系,那么银行就应当还本付息,这也是天经地义的。

如果说银行拒不履行义务,那么可以持存单到人民法院起诉。当然,相信银行也不会赖账的,一定是误会了。


法重情深


九几年在农业银行开卡存了50元钱,在外打工几年后回家,到农业银行去取钱,银行的职员拿我的银行卡一刷说:你这卡里的5O元钱己经取不出来了。扣除年费,你还要倒贴钱给我们。我当时就怒了,把银行卡狠狠地摔进银行柜台内说:草泥马的,这钱老子不要了,给你们拿去买药吃罢!然后摔袖而去。留下那小职员在柜台凌乱。从此我发誓:从此以后再也不相信农业银行。


祥之桂


曾经网络有个很火的帖子(经查证应该是假的),就是美国老太太有一张瑞士银行存款100美元单据,而且是祖上传下来的手写存款单,后来银行上报总部,行长亲自上门对付100万美元,其中50万是本金加利息,50万作为信任奖励。这个故事之所以会被人们津津乐道,主要因为行长说过:“钱在我们银行,只要宇宙在,你的钱就在”。



人们通过几次银行存折、银行卡被盗失最后处理草草了事的列子,主要对银行的信誉有了一些怀凝,其实从心理上有些阴影,都怕这种事情万一发生在自己身上那该怎么办?这也是公信力逐渐丢失所产生的负面影响,期望这次事件能有一个比较好的解决办法。

如果你有好的想法可以留言讨论,欢迎关注柒0年代,我们共同看头条。


柒0年代


无数事实告诉我们,钱可以存银行,但不可以几十年存银行!

几十年来,物价以稳定的、可控的速度上涨。谈价值,58年的26元可能是一个普通职员一个月的薪水。在农村,这26元,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

听爸爸妈妈说,1963年的时候,我们那里开河给了200元拆迁费,足够一户大小老少6-8口人的房屋安置费用。

当时大集体一个成年男人强劳动力一天10分工才0.2-0.3毛钱。那个年代,我们家年年超资80块。爸爸妈妈两个劳动力一年下来,挣的钱(大约也就200不到)加上80块可以养活一家7个半人口。我们兄妹4还在读小学的读小学读初中的读初中。

假如折合到今天,当年的26块不算利息,也抵得上万把块了罢。

这段日子,有位女士也是存了44年的几千块钱连本带息拿到手不够买台稍微好点的电脑,在当年可以不贷一分钱办所学校。

所以呢,钱财的管理一定要合理。不要放在一个篮子里,尤其一股脑放在银行,不说有的被暗箱转移了自己不知道,就是知道,切记!您的利息永远跑不过上涨的物价。

表面看数字比存进去大多了,实际购买力却远远不如。

赚钱是能力,管理钱财却要大智慧。


陆也嘉


这是红网的报道:

1958年在农村信用合作社存了26元钱,时隔55年后,这钱还取得出来么?

长沙县春华镇松元村的龙孟雄觉得,自己叔父留下的这笔跨越半个世纪的存款,应该要兑现,而且是本息一起;而已经“改头换面”的信用社———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春华分行的相关负责人则表示,这存款无法兑付。

 纠结:想取存款却屡屡遭拒

  上周五,记者来到春华镇松元村,见到了龙孟雄。传说中跨越半个多世纪的存款单,被他小心翼翼地折在烟盒里,随身携带着。

  记者看到,三张存款单上的户名均为龙汉湘。“他是我叔父,以前也住这个村,后来搬到株洲去了。”龙孟雄告诉记者,叔父前两年过世后,婶婶在清理其遗物时,意外地发现了这三张1958年的存款单,便将单子给了仍居住在松元村的龙孟雄。

  这三张存款有两张的字迹清晰,且为繁体字,可以看到存款日期分别是1958年的4月20日、5月14日和8月16日,金额为13元、7元和6元,有两张单据上写着存款为3个月定期。单子上还印有“长沙县九木乡天河信用合作社”的公章。

  “去年我拿到单子后,就去找了信用社,现在已改成银行。”龙孟雄称,他第一次去取钱时,是一位蒋姓大堂经理接待了他。然而该经理表示,存款无法兑付。不甘心的龙孟雄随后又找到了该分行的周行长。“他跟我说,这些钱是当时的土粪钱(当时老百姓可以将自家饲养家禽所产生的粪便,送去生产队当肥料,换取一定收益),只能给我退个本金,也就是那26元。”龙孟雄告诉记者。

答复:得先查了历史账再说

  龙孟雄的叔父,在1958年存钱的那家农村合作信用社,如今已改为湖南星沙农村商业银行春华分行。该银行的周行长表示,已经跟龙孟雄解释过这26元存款无法兑现的相关政策,龙孟雄还去找过他们总行,而总行也曾答复过。他还表示,其他的具体问题,要咨询总行。

  该行总行的工作人员则表示,因为年代久远,且他们经历了多次改制,如果龙孟雄一定要取出这26元钱,还得先查历史账户再说。

  记者了解到,龙孟雄这55年存款难兑现的事情,上周经市里媒体报道后,分行的这位周行长曾再次找到他,称存款肯定取不出。“我觉得这钱是应该算数的,就算取不出,也应该给我一个说法。”龙孟雄说道。

 算账:存单本息合计约为31.5元?

  其实,龙孟雄看中的,并不是这26元存款,而是55年来,利滚利的利息,“我算了一下,大概有2万多天,利息应该有七八万元。”

  然而,这存了55年的26元钱,真的有这么多利息么?星沙某银行的工作人表示,那时的定期存款是不计复利的,也不自动转存的,按存期及存单标明利率计算定期利息,超期部分至取款日一律按取款日活期挂牌利率计息。所以,这三张存单只能按3个月的定期利率计利息,其余54年左右的时间,是现在活期利率计息。

  该工作人员帮记者算了一下,以现在的利率来计算,目前这三张存单本息合计约为31.5元。“如果银行找他收取小额不动户管理费的话,他还要倒给银行不少钱。”

 相关新闻

  1958年存的80元,信用社“不予兑付”2011年时曾有媒体报道,株洲有一位叫倪树松的老人在1958年将80元存入信用合作社。2009年,倪树松发现存折后,去信用社兑付,不料遭到拒绝。

  当时,该信用联社曾向老人给出的一份答复函称,根据湖南省信用合作管理办公室《关于我省农村信用社一九六一年以前社员老存单(折)能否兑付问题的函》(湘信管办函【2003】006号)和中国人民银行湖南省分行《关于信用社原投资转存款问题的批复》((68)人银信合便字第15号)文件精神,不能兑付。

  延伸阅读

  1958年的26元,在当时是个什么水平呢?据《扬子晚报》去年10月1日的一篇报道《无锡老人记录50余年开销:

油条比1958年涨32倍》中的贺星允老人介绍,1958年,无锡的一副大饼油条只要4分钱,肉是5毛多一斤……当年,她家全年收入为971.2元,支出为798.26元。另据了解,50年代实行的工资制度有两种:一是行政事业单位的24级工资制度;二是企业的8级工资制度。以1959年福建省属煤炭企业工人工资标准为例,当时普通工人每月的工资水平最低为31元(井下33元),最高为八级的93元(井下105.6元)。


90后行长


这是一个很老很老的新闻了,作为一个干了十几年银行的老员工,我不说这个事情的对错,趁着这个机会给大家科普几个知识点:

1.银行不等于国家,国家是货币发行机构,银行是储蓄和融资机构。

2.不存在绝对的储蓄安全。银行理论上只是一个企业,虽然相对于XX宝之类的理财方式,银行储蓄的安全性很高,但也不是万无一失的。感兴趣的可以百度一下海南银行破产案。国外类似的案例更多。

3.货币的贬值和更新。储蓄了货币就必然会面临货币贬值的损失,说什么50年前存在银行的钱,现在能值多少只能是美好梦想。你在家存一麻袋50年前的人民币,现在拿出来也不可能给你换成几十倍,甚至连一根儿菜都买不了——因为早就停止流通了。

4.货币不等于财富。流通的才是财富,储蓄是资本聚集。这个概念说起来有点复杂,感兴趣的可以读点经济学的入门书籍。

5.信用社严格来说不是银行。信用社是农村合作储蓄机构,这么多年历史变革下来早就天翻地覆了,XX信用社就是60年前的XX信用社这种话,很难说是不是靠谱。

6.顺便说一下,美国老人一百年前的存单如何如何那个故事,我记得早就证明是谣言了。美国的银行也不是一个人开的菜摊子,银行账目是不可能那么胡来的。

7.顺便吐槽:看了评论我有点想跳槽去亿隆之类的理财平台工作了,感觉潜在客户真是巨大啊…

8.以上看不懂的请无视就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