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俗話說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是什麼意思?

黔多彩彪哥


十年前看婆。十年後看媳。

這又是個老生常談的話題。可能談了幾千年,現在所有人人搞不明白。農村常說的十年看婆十年後看妻,通俗的說法就是媳婦兒剛進家門的時候,看看婆婆怎麼對待兒媳婦,十年後老婆又是怎麼對待婆婆的?

在我們老家隔壁村就有一個這樣的典型吧。這位老婆婆有三個兒子,大兒子和二兒子已經結結婚成家另過,由於小兒子最小可以說是掌上明珠啦!還有一個年邁的婆婆。小兒子對媽媽的話是言聽計從。就是現在人所說的寶媽男。整天就是為了一點雞毛蒜皮的小事,教唆他的小兒子要他好好管著他老婆不要這個那個的,這裡做的不對,那裡做的不對。

結果沒多長時間小兒子兩口子離婚了。留下來一個小男孩,看著小孩子每天都穿著髒衣挺可憐的。

怎麼說啦,進入21世紀了。年輕人需要獨立的生活空間。父母儘量不要干預兒女過多的事情。這樣才是對子女的愛。





陳哥愛生活


某小區有一個出了名的好媳婦,他們家的老太太摔了腿,幾百天不能動。一日三餐,兒媳婦都是端到跟前。老太太腿有了好轉之後,兒媳一下班就陪婆婆鍛鍊。老太太自己都說:她娶了一個比女兒還親的兒媳婦。

小區裡的婆婆們,都羨慕這個老太太,有這麼好的兒媳婦。他們經常望著這個好媳婦的背影,長長的嘆氣:“唉!要是我躺在床上,估計我那兒媳婦會偷著樂呢。”

好媳婦婆婆家的對門也住著一位老人,只有一個兒子。好不容易給兒子娶了媳婦,可那媳婦,是媳婦嗎?面不會擀、餅不會烙,有事還愛叫兒子幫忙,哪裡有媳婦的樣子。

週末,老人在小區裡歇涼,正巧遇到了對門的好媳婦,她正在和孩子一起玩耍。

老人說:你婆婆真幸福,遇到了你這個好媳婦。老人說起了自己的兒媳婦,滿肚子的不滿。

對門的好媳婦聽著、笑著。等老人說完了,她說:阿姨,別生氣,我能問你幾個問題嗎?老人說:看你說的,生啥氣呢。

她問:你兒媳下班晚,讓你兒子接的時候,你是什麼心情?

老人說:生氣啊,我兒子上一天班那麼累,她又不是不認識路。

她再問:你兒媳生孩子,生的女兒還是兒子?當時你是什麼心情?老人說:她生的女兒,我很生氣、看看人家誰誰誰生了兒子、多風光啊。

她繼續問:你兒媳婦坐月子時,你有沒有好好照顧她,你當時是什麼心情?你有沒有在乎她的感受?

老人說:我感覺現在的年輕人生在福中不知福,什麼都不用做還喊無聊,不就生個孩子嗎。我們那會,生完孩子不久就下地幹活了。

她停頓了好一會,緩緩的說:其實,我和你兒媳婦一樣(哪能啊,你是出了名的好媳婦兒),我以前也不會做飯,在廚房幫我婆婆的時候,她老讓我去看電視,說她一個人能忙過來(老人愣了一下)。我下班晚的時候,我婆婆會讓老公來接我,她說女人家太晚不安全。我懷孕生小孩時,我婆婆天天照顧我,什麼都不讓我幹,給我和寶貝準備了所有東西,等著迎接我的寶寶(老人表情有些不好意思)。

我生的也是女兒、坐月子時,整整一個月,我婆婆天天端飯給我,有空就陪我說話聊天,晚上孩子不讓我抱,婆婆要自己照顧,她說女人一輩子最難熬的時候就是這個時候。剖腹產太受罪,傷元氣,看電視傷眼,出門傷身,面對四面白牆,度日如年(這時老人低下了頭)。我婆婆常說:婆媳婆媳,十年看婆,十年看媳。現在,大家都看見我待她如親媽,大家沒看見,一直以來,她對我如親生女兒(老人想說什麼張了張嘴沒說出來)。阿姨:你說我遇到這麼好的婆婆,能不做個好媳婦嗎?

老人沒有說話,心裡暗想:明天一定要早點起來,早市裡的雞呀、魚呀比較新鮮,兒媳婦愛吃。

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基本上,結婚頭十年,是媳婦最困難、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剛進婆家們不適應,懷孕期間不舒服,坐月子需要照顧,忙不過來需要人幫忙、帶孩子等等。大部分婆婆這十年是最悠閒的十年,身體還硬朗,退休了沒事幹,也是和媳婦培養感情的最好時候。在媳婦剛進門和最需要幫助的時候婆婆伸一把手,媳婦能不感激嗎?十年後,媳婦熬過來了,婆婆的身體狀況開始走下坡路了,這時是婆婆需要媳婦的時候。假如開始婆婆沒有盡到婆婆的責任,哪個媳婦能心甘情願的去對婆婆好呢?

結婚開始的幾年,婆婆要負70%的責任。我敢說:最少九點九成的媳婦,在剛結婚的時候都想著孝順公婆,家庭和睦。婆婆的心盡到了,沒有媳婦不感恩、不孝順的。


豐豐兄


不只農村說吧!在我們這裡好像沒有這個說話,像我婆婆那個年代婆婆哪裡會管他們,都是自己生自己搞,我婆婆的婆婆老了幾個兒媳還不是照樣得照顧她們的婆婆到死。

這句話是近些年才開始流行,意思就是說兒媳剛嫁到婆家,生孩子帶孩子期間是最辛苦的,又要帶孩子做家務,忙不過來的時候婆婆能幫個忙,幫兒媳坐月子,孩子哭鬧的時候兒媳一個人應付不過來的時候能幫一下,現在困難的時候婆婆幫忙了,以後老了就得麻煩兒媳照顧了,這樣兒媳也照顧得心甘如願,不會不管婆婆,婆婆老了也不至於落得個沒人想照顧的老人,不用去鬧騰,可以安心的過個老年人生活。

這就是十年看婆十年看媳,剛有小家庭,剛有孩子,小家庭一定會一團亂,兒媳會不知所措,會慌亂,剛開始會很困難,有個人幫忙就不一樣了,過了一個時間段就好了。

而公婆老了也需要一個人照顧這不就正好互補了嗎?誰也沒生誰,誰也沒養過誰,一個女人來到你家裡你不先對人家好?難道人家會一來就和你親?就好比一個客人來到你家你不得熱情對待?不管任何事都是有來才有往,如果年輕不幫兒媳,就別怪老了兒媳不管你,因為你們誰也不欠誰,找自己兒女。


小純的日記


簡單點就是山十年跟著婆婆混,後十年婆婆跟著媳婦混。

前十年剛進老公家門,三年什麼都不懂,得婆婆教導,又三年懷孕需婆婆幫助,再三年需婆婆幫帶孩子,後一年需婆婆接送孩子上下學,這是前十年。

後十年。輪到媳婦來引導,開導,照顧好婆婆,




農村玲瓏


以前的年代都是兒子媳婦都是和父母住的,所以前十年媳婦嫁過去的時候婆婆還年輕婆婆掌家,婆婆是女主人,媳婦都要看看婆婆的臉色過活,十年後婆婆老了管家權交到了媳婦手上,婆婆過的好不好就要看媳婦的臉色了,大致這個意思


玥丫頭的媽媽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前一句可行,後一句難期!

筆者從來不否認好婆媳的存在,婆婆愛媳婦,媳婦敬婆婆,婆媳和諧相處,家庭和和美美,那多讓人羨慕!可以說,這樣的婆媳家庭就是中國當代家庭的典範,絕對是人人期待、家家憧憬的境況。可是,也正因為如此而可遇不可求,並表明這種典範家庭的稀缺。或者說,大部分家庭的婆媳關係就是一地雞毛。

農村有句老話: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就是說,如果前十年婆婆對兒媳婦做的好,後十年兒媳婦也會給予同等回報。真的嗎?

老話畢竟是老話,世事變遷人心不古,前一句尚還可行,後一句則難期待;前一句很多婆婆能夠踐行,後一句大多媳婦則難以為繼啊!



在過去,家庭倫理多以道德進行規範,這是中國傳統文化的特徵。比如與人為善,百善孝先,敬老以禮等。無疑,這些傳統道德是優秀的,但也是理想化了的。為什麼說是理想化而不是現實化的?那是因為實踐效果並不是很好。在過去,婦女須守三從四德,長幼有序,媳婦哪能不尊重婆婆?善待婆婆、孝敬婆婆、對婆婆以禮相待也就很常見。

但是,時代不同了,人的三觀變遷實在太大,而道德規範又缺乏力度,前十年婆婆即便對兒媳仁至義盡,後十年也難保媳婦不仁不義。即便這種情況不是全部,但也非常普遍。



先從婆婆的角度來看

雖然不排除把兒媳當外人、對兒孫不管不問且還道德綁架養老的低素質婆婆,但絕大多數婆婆對兒媳都能夠做到身體力行。為什麼?

一方面,時下娶個兒媳不易啊,尤其是農村的娶妻荒,城裡的高房價,都讓娶兒媳成為家庭的一大難題。如果娶到了,當婆婆的高興還來不及,自然會善待兒媳。

另一方面,愛屋及烏。婆婆疼兒子,自然愛媳婦;婆婆喜孫子,自然對媳婦好。再說,婆婆也希望將來媳婦善待自己呢,怎敢有絲毫的懈怠呢!



現實就是:很多婆婆自己過得很節儉,也要把大多積蓄給兒子買房買車,然後再出力操心,帶孫子做家務。因擔心兒子一家過不好,就是自己到六七老十,還是會照顧他們。甚至還有的讓兒媳在家帶孩子,老兩口外出打工掙錢,以盡養家職責,一直做到做不動為止。

因此可以說,大多數婆婆的前十年是合格的。儘管婆婆和媳婦之間也會存在代溝差異,但與婆婆對媳婦好不好並不相關。

總結:公婆作為兒子的父母,他們一生的願望追求就是家庭美滿人丁興旺,他們全部的心血和精力都會用在兒女身上,毫不摻假,甚至不顧及自己的晚年將如何收場!由於他們還停留於“養兒防老”的傳統觀念,所以必定會把疼愛都留給兒女———自然包括兒媳在內。



再從媳婦的角度分析

首先還是那句話:在這個追求和諧社會的時代,好兒媳永遠是客觀存在的;一個好兒媳的作用甚至還會超過好兒子。

但是,任何優秀的事物往往也是稀缺的珍品,好兒媳的數量仍然是鳳毛麟角。相反,一些準兒媳還未進門,就已經做好了和婆家“博弈”的準備,這才是大多數。後十年將如何對待婆婆可想而知。

首先,她們對於婚姻的價值觀發生了畸變,婆家成了改變人生的第二個節點。一個朋友的兒媳的就說過:我嫁到他家就是來享福的!現在農村女孩找婆家除了要求男方經濟條件要好,還要求公婆齊全,有工資更好,最好再有個姐姐。如果公婆不全,有兄弟兩個,基本不予考慮;沒有婆婆的直接否決。為什麼?婆家富裕就不用說了,有婆婆可以照顧兒子兒媳,外加洗衣做飯帶孫子,作為兒媳婦自然就福厚了。



其次,兒媳的情感傾向除了親爹親孃,最主要的還是向下,即自己的兒女,能留給婆婆的親情少之又少。婆媳之間沒有天然的“仇”,但也缺少與生俱來的“愛”。雖說感情可以培養,但婆媳長時間相處,更多的是矛盾滋生,這反而堵塞了培養感情的通道。另外,每一輩人都會把更大比例的感情投放到孩子身上,而回饋給父母的很少。當婆婆在照顧孫子上面有缺失時,只會引發兒媳對婆婆更大的不滿與憤恨。在電視劇《雙面膠》裡,麗娟就是因為婆婆餵奶的問題而與婆婆反目成仇,並罵婆婆是“白眼狼”,要把婆婆掃地出門。

再次,父母照顧孩子和兒女照顧老人是完全不同的感受,這導致心態上的巨大差異。父母從小拉扯孩子,到照顧兒子兒媳孫子一家,雖然辛苦,但絕大多數心甘情願,似乎總有一種“幸福感”融入其中。反過來,讓他們照顧一個老態龍鍾又病病怏怏的老人,又是什麼感覺?甚至,你還希望做兒媳的能每天耐心地照顧一個臥床的婆婆?這個婆婆侍候兒媳做月子完全無法對等交換。有不少兒媳就對丈夫說過:你侍候你媽我不反對就已經夠意思了。



第四,中國社會的養老模式也使得兒媳難以同等回報。一方面,兒子兒媳的養老能力確實不足。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一個兒子可能要面對幾個長輩,資金不說,就是精力也來不了。如果家裡不止一個兒女又會怎樣呢?往好裡說,可以減輕每個兒女的負擔;往壞裡講,也可能相互推諉。農村老人有一群兒女卻無人養老的例子並不少見。另一方面,兒子兒媳養老僅在義務層面就存在各種困難,至於把贍養老人上升到精神層面,就更難了:對老人不僅給他吃喝看病,每日貼心侍候,還要給予情感溫暖和精神慰籍,你覺得兒女們有這個時間精力和耐心嗎?所以,要求兒媳後十年做到像婆婆的前十年一樣,想象一下也就算了。

第五,婆媳之間沒有親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積了怨。農村有句俗話:惱皮惱不了瓤。就是說,閨女和親孃就是鬧了矛盾,也不會傷及親情的本質。但到了婆媳之間,可就要當心了。因為婆媳之間沒有親情的“瓤子”,一旦破了皮也就積了怨,啥都沒了,做媳婦的又怎能好生孝敬婆婆呢?



總結:前十年看婆婆,後十年看兒媳,無非是古人追求的居家和諧理念,既是一個道德標準,也是一個行為規範。但在現代社會已難以適用,基本成為了一個傳統文化的符號。所以,當下婆媳相處之道,應更加註重理性,應把親情和義務劃分清晰,避免親情捆綁以致損毀親情。做婆婆的在有分寸地盡到照顧兒子媳婦孫子義務的同時,要懂得適時退出、體面舍離。同時也要轉變養老模式,運用現代社會養老體制為自己做好打算,讓自己的晚年有一個較好的結局。


教書育人生活修身


“十年看婆”,這句話的意思就是在剛結婚的前十年在新的家庭過得好不好,就看婆婆的態度。一個女孩從小也是被父母呵護著長大的,被疼愛了二十多年,結婚後來到一個相對“陌生”的環境,自然需要一段適應的時間,她既需要盡到身為妻子的責任,還要做好兒媳的身份。

當媳婦適應了自己的新身份時,就要面臨人生比較重要的一個環節,懷孕生子,這個過程的不容易,婆婆也是經歷過的人,如果婆婆能在這時候體恤兒媳,悉心照顧,耐心指導,相信兩人的關係在這幾個月中也會更上一步,媳婦也會對此感到感恩。在之後的月子階段、工作時間,如果無暇顧及孩子,婆婆在這時候身體應該還算不錯,如果能伸手幫忙帶孩子,媳婦也一定會感激的。

在頭十年中,媳婦難免會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需要得到婆婆的寬容和指導。而不少婆媳關係就是在這個階段惡化的,很多婆婆覺得女孩天生就要會做家務,會做一位好的賢內助,在女孩犯錯時不禁開罵甚至動手。

“十年看媳”,這句話描述的是,前十年媳婦的難事算是過去了,但是婆婆的年紀卻大了,需要有人照顧。若是在頭十年,媳婦剛進門,也很多難題的時候,婆婆沒有伸出手“援助”一下,反而落井下石,能指望媳婦在這個時候幫你嗎?相反地,如果婆婆能在那段時間對待媳婦像自己親閨女一樣,媳婦也會把婆婆看成自己的媽媽,晚年也一定會盡到孝的責任。

當然這並不是說婆婆一定要幫著媳婦做家務、帶孩子,而是不能虧待了她,不幫忙反而挑撥離間。不少婆婆有好幾個子女,難以做到一碗水端平,就喜歡偏愛那些做得好的兒媳,在外人面前說自己的哪個兒媳孝順,哪個兒媳做得不好,這必然是不對的做法,畢竟誰家的女兒在她父母那都是個寶,怎能隨意讓人這麼說呢?



關中小農美男子


這句俗語的前半句,十年看婆,是因為在這十年裡面,媳婦剛剛嫁進這個家裡,對於這個家的歸屬感不高,這個時候的媳婦對於婆婆來說相當於是外人,對於兒媳婦不可能掏心掏肺。現在還好,看古代電視劇中的婆媳關係,在兒媳婦剛剛嫁過來的前幾年,婆婆還要給兒媳婦立威,當然這種舊時代的陋習現在不會再有了。現在女性社會地位的提高,以夫為天的時代早就已經過去了。

十年看媳,媳婦嫁過來時間久了,就會徹底的融入這個家,這個時候婆婆的年紀也老了,很多事情都力不從心,只能安安靜靜的養老,這個時候家裡的很多事情都交給了兒媳婦,所以,這個時候的婆婆只能看媳婦的臉色過日子。


開心媽生活錄


“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農村這句俗語意思是,在兒媳婦進屋後,家庭興旺不興旺,前十年看婆婆能不能幹,十年後就要看兒媳婦能不能幹了。體現了舊時的一種家庭文化觀念。

農村俗話大多是從舊時代傳下來的,這句俗話就是這樣。因此,我們在瞭解一些農村俗話時,我結合當時的社會背景,才能理解其真正的含義。可以說,如果把這句俗語放在今天這個時代的背景去理解,肯定是過時了,不合時宜了。舊時代農村講究的是大家庭式的生活家風家教及家庭文化與現在不一樣,那時農村家庭以三世四世同堂為榮,免不了婆媳長時間在一起生活;如今農村年輕人結婚後,大多過小家庭式的生活,除了婆婆帶孫子孫女外,在一起生活的時間很少,有的婆媳來往還沒有舊時代走親戚那麼頻繁,一年見不了幾次。

(四世同堂雕塑——四世同堂是舊式家庭的標杆)

舊時代的農村大家庭

稍上了年紀,在農村生活過的人,可能對舊時代大家庭式的生活有深刻的印象,即使沒有經歷過大家庭式的生活,也多多少少聽農村老人說過。那時候的人判斷一個農村家庭是否興旺發達,一般是以家庭幾代不分家為標準。老人嘴裡說得最多的是一些好家庭與不好家庭例子,幾乎成了固定模式。如村裡有哪家幾代不分家裡,是因有好婆婆和好媳婦,或哪家本來幾代不分家,可媳婦一進屋後就分了家。這其中老人們也常提到“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類似的話,以此來說明婆婆和媳婦在家庭中的重要角色和作用。

前十年看婆,也就是說兒子討了媳婦後,家庭的家風傳承和持家的能力就要看婆婆的。中國式農村家庭,舊時講究男主外,女主內。女人就是內當家。在大家庭中,媳婦進屋後(不管有多少房媳婦,都是以十年左右為標準,十是一個虛數,不實指)的前十年,主要是看婆婆的當家能力。包括處理好婆媳之間、兒子與兒媳之間、兒子與兒子之間、媳婦與媳婦之間、家庭與親戚之間,家庭與鄰里之間等一系列的關係,還要處理一些瑣碎的家庭事務。哪件事處理得不好,都會影響家庭的和諧大局。

(婆媳)

後十年看媳,父母是兒女的啟蒙老師,同樣婆婆也是兒媳婦的生活老師。婆婆的為人處事的示範作用,對兒媳婦的影響很大。舊時代進門時兒媳婦的年齡一般都是十五六歲,與現在相比正是上初三到高一的時候,正是接受教育的時候。因此,在為人處事方面還很稚嫩,各方面生活經驗都需要婆婆的指導和教育,再加上正是生兒育女的時候,進入丈夫家十年是成長的十年,也是學習的十年。舊時代是封建社會時代,在這個年齡的的兒媳婦基本上沒有什麼資格與婆婆鬧彆扭,什麼事情,再大的委屈也只得服從,還體現不出個性來。舊時代農村人的觀念認為,大家庭分家,雖然還說不上敗家,但也是一個家庭的失敗。兒媳婦進屋十年內,如果分了家,責任在婆婆,也就是婆婆不會做,掌管不了這個家。

十年後,此時的媳婦雖然還未熬成婆,但已成長為一位成熟的女性,下管兒女,進屋管丈夫,同時還要開始為婆婆分當一些家務事、處理好婆媳之間、妯娌之間、親戚之間、鄰里之間等關係,成為家庭中多少能管點事的骨幹成員之一。而此時對兒媳婦來說翅膀硬了起來,婆媳之間、妯娌之間的關係非常重要,家裡是否和睦相處,也就是分不分家,這個時候是一個關鍵的節點。很多的大家庭就是因為婆媳之間、妯娌之間關係不和而分家過的。兒媳婦進門十年後如分家,那這個責任就得由兒媳婦承擔。

(婆媳)

新時代農村的小家庭

今天的農村,絕大多數的年輕人結婚後,都外出參加工作,或是務工,與婆婆一起生活的時間很短。再說現在農村子女少,沒有妯娌之間的話長話短,也減少了很多矛盾。進屋的兒媳婦至少要年滿二十歲(結婚的法定年齡),而文化水平往往要高於婆婆。如今的婆婆和兒媳婦在思想觀念上,已不受舊時代的封建思想約束。現在的農村家庭一般情況是,兒媳婦進屋後,與公婆合得來就一個灶吃飯,合不來就分灶吃飯,做公婆的和做兒子兒媳的,都放解放思想了,想得很通,也很乾脆。從客觀上來講,這種農村小家庭式的生活避免了諸多婆媳矛盾。而長年在外打工,一年見不了幾次面,大部分的婆媳之間的關係顯得還很親熱和融洽。至於農村少數婆媳之間的關係比較緊張,一般是因各自的性格和修養引起的,那就另當別論了。

(婆媳)

因此,“前十年看婆,後十年看媳。”農村這句俗語,在新時代農村新式家庭中已不合時宜。如果一定要套用這句俗語,應該說“婚前看婆,婚後看媳”比較恰當些,結婚前家庭搞得好不好,主要看婆婆會為會當家,結婚後的小家庭搞得好不好,就要看兒媳婦能不能當家。


關山聽風


總的來說就是。前十年媳婦剛嫁過來,從一個自己生活了20多年的地方,嫁到另一個陌生的家裡,有很多生活方式都還不習慣。加上從女兒變為人妻人母人媳的角色轉變。從懷孕、生孩子,坐月子,而且很多年輕人都沒什麼積蓄,經濟上也會比較緊張。心理和生活上都有很多的困難。而在這十年當中,婆婆一般是最清閒的,退休在家,自己的孩子成家了,身體也還硬朗。如果在這個時候婆婆能伸把手,幫媳婦一把,理解她懷孕時的情緒,心疼她生產時的痛苦。把媳婦當自己的女兒一樣看待,好伺候月子,幫媳婦帶帶孩子。那麼在後十年,媳婦慢慢熬過來了。而婆婆卻在慢慢變老,身體也會開始走下坡路。很多老年病也會找上門來。在這個時候就應該媳婦照顧婆婆了。將心比心,如果你沒有把媳婦當自己的親生閨女一樣看待,那麼媳婦又怎麼會把你當自己的父母一樣孝敬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