享“下等福”,品嚐“低潮的樂趣”


享“下等福”,品嚐“低潮的樂趣”


“享下等福”這個詞彙來源於左宗棠的一副對聯:上聯是:”發上等願,結中等緣,享下等福”;下聯是:”擇高處立,尋平處住,向寬處行”

左宗棠作為清朝的封疆大吏,地位顯赫,就提出了“享下等福”的口號和意願,那麼,我們普通人只要能享受到“下等福”那就很不錯了。

那麼,享下等福的人會有哪些福呢?

1 悠閒之福

今天去公園,發現公園裡的人比以往多起來了,三、三兩兩,絡繹不絕、邁著悠閒的步子,欣賞著小湖中平靜的水面,徜徉在暖融融的陽光下……而事業達到頂峰上的人是沒有這份閒情逸致的。

2 不引人注目之福

底層的人最大的好處就是無論你走到哪裡,都不會被人盯梢、拍照或騷擾,不像明星大腕,無論走到哪裡都會引來一幫看熱鬧的人,想吐口痰,擦個鼻涕都得先東張西望,看有沒有人注意到你,想撒尿,憋著;內急了,也得忍著……不自在的地方很多……


享“下等福”,品嚐“低潮的樂趣”


3 “學而優則仕”的苦悶與煩惱

那些懷才不遇的人,大半生都找不到機會,自己感到有本事,就是得不到重用,所以,整天鬱鬱寡歡,悶悶悶不樂,就好像別人欠他多少錢一直賴著不還他一樣,除了大不舒心,就是小不樂意。而生活在底層的人,對自己有很好的定位,本事不大,也沒有非分的奢望,這樣的煩惱就少,因此,安貧樂道,十分幸福。

4 無嘆貧磋窮、憤世嫉俗的牢騷之苦

那些“一瓶子不滿,半瓶子咣噹”的人,想朝上爬,卻爬不上去,看到上面的人又內心不服氣,於是會出現兩種心態:要麼嘆貧磋窮,唉聲嘆氣;要麼憤世嫉俗,看這也不順眼,那也不符合他的心意,他們越這樣,內心越灰暗,性情會越糟糕。毛澤東說:“牢騷太盛防腸斷,風物長宜放眼亮”。

而底層的民眾乾脆早就認命了,靠自己的體力、技能或小特長賺點小錢,養家餬口,什麼也不想,安貧樂道,當逍遙自在王。

5 時常面帶微笑讓生活充滿陽光之福。

我上下樓,經常看到一位七十多少歲的老人,他穿著樸素,每次見到他,他不是從垃圾箱裡撿有用的廢品就是在樓道口向一輛腳蹬三輪車上裝廢品,而每當他見到我總是微笑著向我打招呼,我住的那個單元有大約100戶人家,而這位大爺是對我微笑最多的一位,儘管我們誰都不認識誰,連彼此的姓名都不知道。他在底層,他把微笑送給了我,我也用同樣的微笑回報給這位老人,所以,他每天內心會充滿陽光,陽光會驅散所有的灰暗和斑點……

6無“玻璃頂”的重壓之苦悶。

在美國大企業中任職的我國高科技和管理人員,他們很有才華,也很有能力,但當他們上升到中層或中上層之後,就封頂了,不管他們的能力多強,業績多好,再也沒有上升空間了,再升是不可能了。因為美國有種族歧視,他們歧視中國的員工,於是,到了這個程度之後,很多中國人就感到十分鬱悶,有的就不得不回國發展了,進了大型的民營企業。這叫“玻璃頂”的壓力,就像一座大山一樣壓得有能之士透不過氣來,而底層民眾從來不會體會到這種壓力,所以,他們會輕鬆地生活。


享“下等福”,品嚐“低潮的樂趣”


7有愛惜自己的身體之樂。

處在中下層的人,由於收入不高,他們最害怕住院,因為一生病住院,哪怕有一個人,也會拖垮全家,於是,他們很愛惜自己的身體,怕生病。我一天三次去公園,我發現在公園裡散步、唱歌、跳舞、舞劍、打太極的……都是中下層民眾,他們的工作比較單純,下了班,沒有雜七雜八的工作纏身了,所以,他們有鍛鍊的意識、時間和精力,因此,他們享有愛惜自己身體的條件和樂趣。

8 無大起大落之苦痛與淒涼

所有的有大起大落的人都是有本事,有能力的人,因為他們本事大,所以就有大起,他們飛得很高,必然有風險,有句俗語:“高處不勝寒”;還有一句:“好花不常開,好景不常在”;作家鐵凝有一篇散文《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保鮮》……

而底層的民眾從來沒有爬到人生的頂峰,既然沒有“大起”,也肯定沒有“大落”了。他們從來就在“低潮”,而且也始終在品嚐著“低潮”的人生樂趣……

不倒翁 2020,3,1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