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和老師合作更能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亞里士多德說:"人的行為總是一再重複。因此,卓越不是單一的舉動,而是習慣"。巴菲特說:"習慣是如此之輕,以至於無法察覺,又是如此之重,以至於無法掙脫。"葉聖陶說:"教育就是培養習慣。"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和老師合作更能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1.讓孩子會生活,有一定的主人翁意識。

可能大家會覺得,現在這個社會,有誰家的寶寶是不會生活的呢?而我想表達的是孩子真的會嗎?吃飯用喂,洗手、穿衣媽媽幫忙,就連上廁所都是父母照顧著來。這樣的寶寶真的會有一定的自理能力嗎?這樣的孩子的生活習慣只有一個——家長幫忙做!可這樣下去可不行,應該讓孩子真正的自己生活,讓他安排自己的事情,有一定的參與感與獨立性。讓他明白自己的事情要學會自己做,而不是等著爸媽來幫忙。再加上父母的耐心教育,我想效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和老師合作更能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生活習慣。生活習慣是在日常生活中形成的,想要孩子有好的生活習慣,就應該從小事開始做起。正所謂良好的生活習慣利於身心發展,在日常生活中,家長們可以讓孩子學會完成自己的事,並且要在當天完成,以此培養其獨立自主的性格。此外,還應引導學生注重儀表衛生,例如注重衣著的整潔,頭髮、指甲的整潔,學習用品擺放的整齊等,通過這些日常的小事引導孩子注重儀容儀表衛生。而每個人都是生活在集體中的一員。

怎樣培養孩子的好習慣,家長和老師合作更能培養孩子良好習慣

學習習慣。一方面,要引導孩子養成做事要有計劃的習慣。正所謂預則立,不預則廢。因此,在孩子開始學習就需要引導其學會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來定期制定目標,給前進的方向豎立一面旗,以便於自己能夠有足夠的動力來實現自己的目標。另一方面,要培養孩子認真聽講的習慣。孩子學習的主要時間一般集中課堂上,集中注意力來思考問題是提高學習效率必備條件,因此有效地利用好課堂時間是非常重要的。

4.家長言傳身教。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孩子都有很強的模仿性,別人的言行對他們有很大的影響。家長是他們行為知識的傳授者,其表率作用是一種無聲的教育。行動是無聲的語言。家長的一言一行就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孩子,因此要注意以身作則,言傳身教,做到有意識地來影響孩子,使他們能在潛移默化中受到啟蒙教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