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外婆很節省,怎麼辦?

葉子502


你好,我想我們這一代人估計對“節省”的認識都是從父母啊、爺爺奶奶啊或者是外婆外公哪裡學來的,為什麼呢?因為我們基本沒有受過捱餓…而在他們那個年代就不一樣了,爺爺輩的經歷了抗戰的動亂、父母輩的經歷了文化大革命的洗禮,捱餓與受凍是他們記憶裡是一段難過的記憶,尤其是你外婆這一輩,節省對她來說就是一種習慣,把好的留下給孩子,自己用不好的,對她來說只要有的用就行了,她的內心要的是數量而不是質量,不是那麼容易改,畢竟大半輩子了,你說呢?

所以我建議,不用去強求,她喜歡用什麼就用什麼,按她的意思去做,她就不會心痛、不會亂想,不然她會想的又花了這麼多錢啦!浪費啦!等等……在你外婆這個年齡,舒心是最重要的,不是嗎?[機智]


一位特殊的醫生


老人家這樣的很多,常常會把好東西留下來捨不得用。

外婆很節省,這是那一輩人的優良品質,因為在她們那個年代物質極度缺乏,常常為了吃一餐費盡周折,更別說下一餐了。

小時候我記得外婆每次拿出來的白糖,都是溼的,即便她包裝的很好,因為時間放的太長了。而那時候我們唯一的零食就是白糖泡開水,每次在過年的時候她才省下來的白糖,在年底的時候又拿出來給我們泡糖水喝。

還有爺爺,因為他喜歡吃,我上學的時候買回來的麵包,原本是買給爺爺的,等我放假的時候他又拿出來給我,已經過去保質期好幾個月了。

如今的母親,常常把我們買的營養品,放著過期了都沒捨得吃。

很多很多的例子,也許老人家習慣了,養成了非常節儉的習慣,如今看來甚至有些可氣,但我們又無法責怪。

唯一能做的就是努力的工作,好好生活,努力賺錢,過上幸福的生活。

創造了好的物質生活,有足夠的錢讓老人家去花,只要錢足夠,讓他們覺得安心,那麼他們這些過度節儉的習慣也會慢慢的改變。

所以說,最好的辦法就是讓他們過上幸福的生活!





情農


我也有一個在生活方方面面都很節省的爺爺,在村裡的花名就叫“鐵公雞”。

他花名雖叫“鐵公雞”。爺爺是解放戰爭年代出生,三姐弟,童年時期,曾祖父就因病去世,由曾祖母帶著她三姐弟撿別人挖剩的番薯等農作物吃或經常去祖母的媽媽家帶食物回來,時常食不果腹,偶爾有點稀稀粥吃,甚是開心。

在那艱苦的年代,有點食物吃,甚至珍惜。造就了我爺爺特別省,親戚買給他的麥片,牛奶,水果。總是在我不經意間挖掘出來後,發現都是已經過期或是快過期了。我回去看望他的時候,總是會問我,你要水果嗎?家裡還有水果,我拿給你吃。當他過去拿水果時,發現水果已經腐爛或是給老鼠吃了一半,而我也不得不把他“教育”一番。而他,總是笑呵呵的。

老年人都缺鈣,我經常購買罐裝的高鈣奶給他,叫他每天早晚都要衝來喝。幾個月後再買一罐回去的時候,發現原來的那罐還剩很多。我爺爺都不捨得喝,一小勺衝一大杯水,敢問有什麼用呢?

他養的大土雞,可不捨得吃,都是養大了就賣掉,再去街上購買飼料雞吃。我問他,你自己養的好吃的土雞不宰來吃,都是賣了再買雞吃,還說他以後不能賣自己養的雞了。誰知道他道來一句:“自己養的土雞可以賣很多錢,外面購買的飼料雞很便宜,有錢剩。”還笑呵呵的......

之前一直都很牴觸他的做法,但是,處身一想,老一輩的人很多都是這樣。現在我們的生活條件都好了,不愁吃不愁穿的。但是他們的生活習慣還是很難改變,保持那種省吃儉用的生活習慣。慢慢地,我就通過開導他,跟他說,現在時代不同了,有吃有穿,我們有條件過更好的生活了,要捨得,捨得吃,捨得花錢。再者,現在不缺錢,自己養的那麼好吃的土雞不吃,反而要去購買飼料雞吃,這可對不起自己啊。慢慢,我爺爺經常叫我回去宰雞吃。



感性的故事與生活


節儉是美德,千萬別不當回事。更不要覺得是老一輩人的事,記住節儉是我們的責任。很多人都認為,老一輩的人之所以節儉,是因為他們那個年代物質匱乏。而我們現在物質條件豐富,可以不用那麼節儉。如果你這樣想,覺得節儉不關你的事就大錯特錯了。因為你不知道,你的爺爺奶奶,外公外婆,他們那一帶代人物質匱乏到什麼地步,你根本無法想象。在那個年代,我外婆生了8個孩子,我媽媽就是其中一個。加上我外公外婆一共有10口人,不要說在那個年代,就是在這個年代也很糟糕。不過那時候每一家的兄弟姊妹都很多,所以吃飯成了問題。那時候不要說清水煮菜,只要能往肚子裡塞的絕對不會放過,也不要說吃飽,就算不被餓死就已經很不錯了。經常借糧食吃,沒有糧食,吃野菜,沒有野菜,吃樹根,沒有樹根,吃草根,你以為只有紅軍長征才會吃這些嗎?老百姓也吃。沒有吃的就喝鹽水,鹽了就不停喝水,喝水會把肚子撐脹就感覺不到餓。我外婆給我說過,以前她家沒有糧食吃,來向我爺爺家要一點吃的,我爺爺給了她一背紅薯,從響水背五十畝,當她回到家打開來看哭了,走了70里路,背來的全是爛的。你以為她扔了嗎?並沒有,一家人照樣吃了,邊吃邊哭,是哭著吃完的。我記得最深的是——我媽媽給我講,她小時候常常給外婆抱怨,“媽媽,我沒有得過你什麼好東西,不信你花(切)開我肚子看看。”每次說到這裡我媽媽眼淚直流。是啊每次有吃的都得讓著弟弟妹妹先吃啊。連吃完罈子裡的油,涮的水都倫不到自己。她們餓怕了,窮怕了。所以現在碗裡有顆米都要吃掉,地上掉的一顆豆子也會撿起來。就算有點餿的飯也照樣吃。因為他們覺得現在的日子比以前好過千萬倍。他們常常教育我們,節約糧食才有糧食吃,我永遠都會記得。所以外婆節省不要嫌棄她,因為你沒體驗過她的經歷。我們要支持外婆,因為她們擁有別人無法擁有的過去。好好珍惜現在,珍惜一切。



貴州大方子


外婆很節省,怎麼辦?

一個節省的長輩,你想對她好一點,讓她吃得好一點,用得好一點,可她就是捨不得,捨不得吃好的,捨不得穿好的,捨不得用好的。那種無力和挫敗感,我最有體會了。因為我也有一個特別節省的奶奶。

記得我大學時,有一次返校,我奶奶給我拿了一袋雞蛋糕,那種保質期只有三十天的甜點。

我奶奶剛拿給我,我媽就讓我還回去,不要,說可能過期了。

我阻止了我媽,雖然在我從我奶奶手裡接過來的時候,已經發現這個東西過了保質期了。

我當著我奶奶的面,把她裝進了行李箱,到了學校以後,整理行李時,把它扔進了垃圾桶。

不當著我奶奶的面扔掉,是不想讓她傷心,不當著我奶奶的面拆穿這個東西過期了,不能吃了,是不想讓她再拿回去自己吃掉。

我奶奶就是這樣的,不管是誰給了她一點什麼吃的,她都想著要留著等我們回去吃。留著留著,就過期了或者壞掉了。過期壞掉了她也捨不得扔,怕我們吃了拉肚子,就自己吃掉。

我奶奶把東西放過期、放壞掉的事情多不勝數,說也不聽。很多時候表面答應的好好的,等你轉身走掉又我行我素。

沒辦法,幾十年的老毛病了,勤儉節約了一輩子,哪裡是能說改就改的。

後來我想了幾個辦法。

買給她的成箱的奶,她不喝,想留著等別的小輩來看她的時候,給人家做回禮(我奶奶很講究這個,別人提著東西來看她,一定要給人家回禮)。我就提給她,然後把箱子拆了,拿一瓶出來,打開給她喝。告訴她,開過封了,也不好拿來送人了,就自己喝掉吧。

給她買的一罐一罐的老年奶粉,給她以後立馬開封,然後告訴她,這個東西開封以後只能保值一個月,一個月不喝完就會壞掉的,就不能喝了得扔掉,叫她每天泡一杯喝。再囑咐爸媽伯母他們,奶奶有一罐開封的奶粉,奶奶要是忘記泡了,記得給她泡一下。

給她買蛋糕就買保質期兩三天的,告訴她這東西不能放,一放就壞。給她買水果也買不能久放的。

就這樣,雖然我奶奶還是捨不得吃捨不得穿,但也比以前好很多了。現在很多時候,我們拿東西給她,她都不會再收著不吃了。

你外婆說那個紙質量好,要留著等你媽回來用,是因為你外婆很愛你的媽媽,有點好東西都想留著給她。

  • 如果你和你外婆住一起,你可以把紙打開包裝,然後告訴她,包裝已經打開了,如果不用掉,會潮掉壞掉的,讓她趕緊用掉。
  • 如果你沒和你外婆住一起,那你就跟你外婆說,你買的這個紙,是臨期的,所以比較便宜。也因為臨期,所以要趕緊用掉。過期的紙,容易滋生細菌,用了對身體不好的,可能會生病的。

這樣一來,從愛你媽媽的角度出發,你外婆也不會再收著等你媽媽回來再用吧。


蘇木言


同感!我的外婆在我讀大學的時候已經去世了,印象已經很模糊了,不過隱約中記起她也是很節省,她們那個年代過來的,經歷了貧窮,災害,苦難,吃不飽飯的日子,所以她們養成的節省習慣伴隨著她們一生,很難改變。

說到這裡,想起我的婆婆也是一樣,記得有一次買的青菜放冰箱好幾天忘記吃了,等我看到的時候,葉子已經發黃了,我順手扔垃圾桶了,下午的時候看到青菜在冰箱裡,我有點生氣,又扔垃圾桶了,後來我婆婆又撿起來了,當時我就特別的不理解,青菜已經發黃了,沒法吃了,為什麼不停地撿起來,說實話當時有些生氣,我老公後來偷偷的給我說,如果你好久到東西不好了,扔的時候不讓老人看到,她找不到也就不心疼了。

這幾年發生了很多類似的事情,剩菜捨不得倒掉,說了很多次吃多次的剩菜容易致癌,冰箱不是萬能的。但是似乎沒什麼效果,後來就懶得說了[捂臉]

對咱們這一代人來說,沒有經歷過那個飢餓的時代,自然無法體會到那種沒有東西吃,餓肚子的感覺,現在不缺吃喝,老人節省是她們保留的情懷,我們作為子女的,要學會體諒,關心他們的心理健康,可以多舉例一些危害,也要多留心他們到底需要什麼。




瀟瀟隨筆


節省是一種中國的傳統美德。

一看你奶奶就知道是過過苦日子的人,知道現在所有的一切都是來之不易,所以很珍惜。也能體會年輕人的付出和不容易,也非常疼愛年輕人。

其實我的父輩和你奶奶一樣。我家裡是農村的,上一輩的人都知道文化大革命以前都是沒有什麼吃的,更不敢奢望能吃飽。那時候沒有計劃生育,每家每戶六七個小孩,勞動力只能靠父母。在農村說誰家的孩子餓死了都是很正常的事。

我是70年代末出生的,等我出社會的時候父親老了去逝了,哥哥姐姐們都結婚了。家裡就剩下我和年邁的母親。為了生活我和眾多人一樣選擇了南下廣州打工。

我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母親,一直種著地。我又不在身邊,萬一出點什麼事怎麼辦。多少次我勸她不要去種地,我已經可以承擔家裡的一切開支。母親總是說,你還小,我能幫你一天算一天。

為了母親我一年都要回幾趟老家,也經常給姐姐相信,問母親的情況。每次回來我都會買很多補品給母親吃。也是每次回來還能看見上一次買回來的補品還放在那裡,母親捨不得吃。

後來母親去逝了,我買回來的補品依然放在那裡。我真的好後悔,也許母親最需要的是陪伴,而不是那些補品。


軼穎


節省與否,在不影響生活的情況下,她開心最重要。我家不止外公外婆節省,父母也節省,畢業工作後,我覺得可以給他們更好的生活了,每次回家幫忙整理家的時候都會扔好多東西,她們就會不開心,我以為只是一時的捨不得,也沒太在意。有一次去外婆家,看到我之前給她買的酸奶已經過期了,她還沒有喝,我說那喝新買的吧,過期的順手就要扔出去,外婆頓時扒拉開我,說什麼都不讓扔,我覺得她“不可理喻”,我也是為她健康著想啊!當天氣的飯也沒吃就回家了,回去和我媽抱怨外婆果然老了,糊塗得為她好也不懂得了。我媽舉了一個雖然讓我很尷尬,但瞬間理解了外婆的事:

我是一個飯量超級大的人(有多大就不具體形容了,也不是太光榮[不看])是因為我小時候家裡窮,父母農活兒也忙,經常吃不飽飯(很難想象90後的孩子還有餓肚子的情況吧),每次吃飯姐姐坐我身邊悄悄捅我屁股,她的意思是讓我少吃點,父母幹活太累了多吃點,少年的那段日子真的很灰暗。後來生活條件好點後我就吃好多,因為我要“屯”在肚子裡,萬一哪天又沒飯吃了!一直到現在,每次吃飯都得吃撐,吃撐了不舒服也還不健康,但潛意識裡還是怕餓,所以要吃到撐,才覺得安全。

那一刻心裡一陣犯酸。想起小時候和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日子,她們都把那個時候能吃的最好的東西節省下來都給我,自己吃的真的和家裡牲口吃的差不多,還總說是她們不想吃。也許節省成了她們根深蒂固的“安全感”!我又憑什麼要去撕碎他們的保護衣?

但是那也不能喝過期的奶啊!那段時間正好我們新家剛裝修完,過期的酸奶可以擦洗新地板,地板會光滑明亮,不會有刮痕。我和姥姥說了這個用途,兩人各自“退讓一步”,她依依不捨的把過期奶給了我。我也“嚴肅威脅”她,以後我買的吃的一定要按時按量的吃,要是讓我知道有過期的,那我就把過期的都吃了!

當然這不可能改變她們根深蒂固的節省,但我也在此過程中學會了理解她們的世界,在以後的生活中找到竅門“引導”她們,也在一些事情上不在計較,隨她們節省去吧,有什麼能比她們健康快樂又安心更重要的呢?


S吾先生


老人很難改變以往的習慣。比如我家婆,我丈夫年前回家時跟我說他家襪子🧦爛得不成樣子,我家婆都不扔!我丈夫扔她就大喊大叫…

下午我丈夫又發來這張圖像,70多歲的人啦,呼呼呼地往上爬 又細又高的香椿樹上摘香椿芽賣,看著很讓人揪心,跟她說道理不聽,我家婆一直都很要強,只顧自己拼命在前衝,瞎忙,從不坐下來安閒一哈。

年輕時,家裡幾個孩子都要跟著一起去幹活。4個孩子都沒能安心讀好書……幾個兒女經濟不太好也靠不住,到頭來老了還是不能停歇下來。



不吃蔥滴貓咪


他們那個年代都是很窮的,日子過得也都是很艱辛,儘管現在生活各方面的都改善了很多,家裡面的老人他們還都是很節省。我姥姥他們那時候條件很好的,不僅吃的飽還有很多存款,但是精打細算的姥姥還是很節省。

每次吃飯後她都是把鍋裡貼鍋的一層稀飯鏟的很乾淨,然後在加點開水吃掉,還有每次做米飯的時候她都是會放很多水在加一些雜糧,這樣子米飯就會膨的很多,就可以節省不少米,還有衣服褲子襪子都不知道不了多少層,從來不捨的扔掉...

現在條件好很多,可是他們還是不捨的吃穿,每次我們去姥姥家她總會把別人給她買的好吃的拿出來給我們吃,儘管有些都過期了,她們還是不捨的吃掉...家裡的櫃子裡都堆滿了新衣服,每年過年去姥姥家她總是穿那件好多年前的舊衣服...

兒女們都是勸他們,不要在這麼節省,該好好的享享福了,可他們卻說“一輩子都這麼過來了,也習慣了,也沒有覺得有哪些不脫。”多次勸說無果,大家也都習慣了,還是該買的買,該送的送,錢還是給他們花。

老人家清貧習慣了,可能也見不得我們大手大腳的花錢,年代不同了,可能這就是我們與他們之間的代溝吧...不用特意去要求怎麼樣的改變,我們盡了我們該盡的孝敬,讓他們安享晚年,給他們更多物質上的改善,讓他們在有生之年能享受到更多我們帶給他的關愛...

畢竟勤儉節約也是我們中華民族的一種傳統美德,我們也可以像他們學習,我們也可以把這種勤儉節約傳承下去,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