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枚《苔》詩欣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清.袁枚

白日不到處,

青春恰自來。

苔花如米小,

亦學牡丹開。

袁枚《苔》詩欣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袁枚(1716~1797)字子才,號簡齋,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因居南京小倉山隨園,世稱隨園先生,自號倉山叟、隨園老人等。乾隆四年(1739)進士,改庶吉士,入翰林院,後外放於江蘇溧陽、江寧等地任縣令。乾隆十三年(1748)辭官,結束仕宦生涯,隱居隨園。他標舉性靈說,與沈德潛、翁方綱的格調說和肌理說相抗衡,影響甚大,形成了性靈派。

袁枚《苔》詩欣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白日不到處,青春恰自來。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如果不是《經典詠流傳》有期節目,曾爆出這樣一首《苔》的歌,我也不會穿越三三百年塵封的歲月小徑,去採擷這樣一朵叫“苔”的小花來細細品鑑。

《苔》是清代大才子,袁枚寫的一首小詩,全詩語言樸素,幾近白話。

翻譯:

在明亮的陽光照不到的背陰的地方,或牆角,或林下,或泉邊,或幽澗……照樣有生命在悄然生長綻放,即使那小如米粒一樣的苔花 ,也一點不甘示弱,不卑不亢地,也像那美麗高貴的牡丹一樣,在屬於它的春天裡開放。

賞析:

這首很勵志的小詩,讀來讓人精神一振。

韻腳貼切,“來”與“開”押“ai”的韻母音。

“白日”與“青春”不僅對仗工整又色彩分明,“白日“說明陽光的明亮溫暖,但是照不到苔蘚;“青春”二字,一則是說生命的青春,一則也描繪出苔蘚的顏色和它勃勃的綠色生機。

袁枚《苔》詩欣賞: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苔花”與“牡丹”在視覺和形象上給人一種強烈的對比,用國色天香的牡丹花來反襯小小的如米粒的苔花,牡丹歷來受人喜愛,高貴典雅。苔花幾乎不被人知,苔花雖小,它沒有因為自己不利的生存環境而放棄競春暉,哪怕你只要給它一點陽光,它也要給你整個春天。

生而為人,我們或許在生活中會遇到各種命運的不公平對待,但我們不應該自暴自棄,也要像小小的苔花一樣,在同一片天空下,心存陽光,努力向上,開出屬於自己的色彩,這是人的心氣,也是萬物向上的自然屬性,哪怕寂寂地開,寂寂地凋,孤獨無人知,也要努力地活過一次,這就是生的意義和境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