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孩子的学习成绩是应该严格要求的好还是顺其自然的好?

九斗学生心理


孩子的培养家长应该做一位园丁,辛勤培育让孩子健康长大成为他自己。顺着孩子的天性,让孩子自然成长,家长静待花开!很多家长恰恰相反,都想当一名教育孩子的雕刻家,想让子要类父,让孩子长成自己想要的模样,不仅实现不了,还给孩子带来伤害。

民国第一才女林微因与中国现代建筑学之父梁思成之子梁从诫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林微因与梁思成都希望子承父业,努力培养孩子学习建筑学。高考的时候梁从诫成绩不佳考不上北大建筑系,林微因不信,去查考卷发现梁从诫在高考的考卷上写:我不喜欢建筑系,我喜欢历史。夫妻不得不同意儿子的决定,于是梁从诫考上北大历史系,成为北大历史系教授。

培养孩子要理解与尊重孩子的天性与成长规律。设定边际管教,只要孩子不伤害他人、不伤害自己,给孩子独立空间成长,给孩子犯错的机会,孩子在体验中成长,在领悟中成长,让孩子长成自己,这是最好的培养方式。

每个孩子的天性不同、天赋异禀。家长应该多观察孩子的特性,帮助孩子成长。不为孩子设定前提。让孩子自然成长。

严格就是尽量不让孩子犯错,让孩子按照自己设定的标准培养。而自然并非不要管教,而是理解与尊重孩子,允许孩子犯错,允许孩子做的不好,耐心教导,静心陪孩子逐渐成长。

从心理学的角度,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他有摆脱弱势,独立自主的欲望。如果家长过于严格容易导致孩子因被打压而自信不足,有些孩子甚至会很叛逆,难于管教。

自然管教在设定边际管教的前提下,给孩子独立成长机会,鼓励孩子成长,敢于犯错,敢于挑战,孩子会比较自信,比较有勇气,也比较独立。

至于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与学习习惯方面,家长尽量通过打造学习氛围强的家庭环境,父母树立良好的榜样,鼓励孩子适应环境,鼓励孩子模仿父母阅读习惯、写字习惯,与孩子共读,与孩子成为良师益友,孩子自然会爱上学习。

分数不是孩子的唯一。不是每个孩子都能成为学霸,学霸也不是孩子唯一的出路。家长无须过于焦虑。培养一个健康、聪慧、有创造力的孩子,让孩子成长为他自己,健康、幸福地生活,努力学习、实现他自己的目标与理想应该是最美的选择!



学习兴趣研究专家文扬


我的孩子没有报过辅导班,现在上四年级了,他学习都挺好的,每次考试,英语基本都是100分,数学语文也就差一点儿是满分,一直都是稳拿前三名。朋友们看到我的孩子很优秀,都问我,你是怎么教育孩子的?你是老师,你肯定有教育的方法,其实说真的我一天工作挺累的,我从事的是幼教,被小宝贝吵一天,回家都不想说话,对于孩子学习,基本上我都没有辅导过,上这几年学,都是他自己在学,可以说,我都基本没有费过心,就是小学一年级的时候,他每次做完作业我都过一遍手,他不会的帮他辅导。这样抓了他一学期左右,他逐渐养成了爱学习的习惯,一回家他就主动学习。其实孩子学习,你只要抓住他的关键期帮他好好辅导,让他养成良好的习惯,一旦学习习惯养成,今后你就不给他辅导了,他自己就知道学了,越学就越爱学,越能学懂就越喜欢学习,另外,在学习上,你要给他一定的自由和空间,毕竟是孩子。该玩的时候还是要让他玩,该学的时候就让他学,时间把握上,由他自己来掌握,给孩子一个轻松的童年,不要总是觉得自己孩子不优秀,给孩子,太多压力。也不要总是把自己的孩子跟别人家的孩子比较,其实每个孩子都有他的优点,有他的闪光点,你要善于发现他的优点,鼓励他,引导他,这样他就会很自信,心中也会充满阳光。


我心飞扬1445831


我想说的是小学,初中成绩好,不代表高中成绩好!我的女儿小学毕业考试六校第一,后参加市重点初中自主招生以17名的成绩入围(参考人数1600人)。初中阶段成绩优异,以580分中考成绩考进市重点高中重点班。可是慢慢的成绩下滑,真是揪心啊,孩子很努力,也许因为是理科的原因,学的很吃力,她的强项是文科,当时选科不听劝非要选理科,考试成绩上不去,最近又转到了文科班!作为家长,真是无赖和迷茫啊,不知道她后续会学的怎样,只能顺其自然了!!


Lily心


先举个我自己的例子。

我从小父母基本没操心过我的学习,没有严格的要求我必须怎样怎样,但是我自己严格要求自己啊,比较好强,考试总考第一名,现在实现了自己的理想,当了老师啊,哈哈哈。后来,我爸妈用同样的方法对待我弟,这下好了,我弟上学连书包都不背了,我爸妈着急了,开始严格要求我弟,但他已经到了叛逆期,越严格越叛逆。

所以我想说的是,要根据孩子自身的情况来看,如果你家孩子本身就有较强的自控能力,有学习的自觉性,你当然可以适当的放松,顺其自然,但是,如果孩子从小对家长就有依赖性,任何事情都靠父母靠习惯了,那就请严格要求。

之前看过一篇文章,题目叫如果想毁掉一个孩子,就请用他喜欢的方式过暑假。虽然题目夸张了些,但内容说得不无道理,现在的孩子,对父母的依赖性太强,一旦你选择了顺其自然,那就像庄稼地里的庄家不除草不施肥一样,后果就是野草丛生,影响庄家的质量!

但是,这里所说的严格要求一定是有度的,过于严格有时候会适得其反,当然,过于顺其自然有时候孩子就走了弯路,所以,凡事没有说不是这样就得那样,顺其自然有顺其自然的好处,严格要求有严格要求的好处,有时候二者结合起来说不定会产生更神奇的效果。

喜欢就关注我吧,我是Xu老师。




Xu老师


不能一概而论吧!我就是从小被妈妈逼出来的,爸爸虽是教师,他只顾教育别人家的孩子,真的没管过我们。妈妈没有太高的学历,但是她把我逼到写字台前,至于我写啥,算啥,写的对于不对,她就不再过问了。偶尔我也是坐在桌子旁猪鼻子插葱装相的。不管怎样,我的成绩没有让妈妈失望。现在轮到我教育自己的子女了,我也使用妈妈对我的方法,不管用,孩子的成绩一直不是很理想,几乎逼的孩子周末也没有休息的时间,是否我的做法过头了?而我家妹妹,她对孩子就是顺其自然,可是她家的孩子出奇的乖巧,当五年级了,没抱过任何补习班,学习也名列前茅。所以说没有定论,人家郎朗被爸爸一逼,还成了中国乃至世界最年轻的钢琴家之一了。


糖纸吴柿子


不闻不问,过度严苛,都叫走极端,都不好。偏严格还是偏宽容,这要看家长的性格和期望值。我这人比较宽厚,我是属于偏宽容的,我被我的兄弟姐妹说我慈父多败儿。

讲个故事吧。

我家孩子高二,在广州一家排前五的高中读重点班。这家学校2017年一本率百分之九十几,重点班的平均分有600分。算一个不错的学校吧。

这学校还有一个特色,就是学生的文娱活动非常多。文娱活动多,学生业余生活多姿多彩,学校成绩还有保证,当然是非常好的事情了。

学生参与学校的文娱活动,是好事,但也有一个度的问题,太积极了,参与过度了,就肯定影响成绩。台上一刻钟,台下苦练功。付出大量的时间去训练,是必然的。时间就这么多,训练多了,学习时间肯定就会被侵占。有一天我去送演出服,在门口跟保安阿姨聊天,她说咱们学校的孩子真好啊,排练间隙,都在做作业。排练间隙学习,精神可嘉,但效率肯定没有坐在课室里面高。

我家孩子就是一个文娱活动的积极分子。积极参加文娱活动,晚上经常要排练,时间精力分配不合理,到了期中考,恶果就在成绩那里体现出来了。考了全班倒数第三。家长会例行公事,成绩差的家长得留下来。我跟老师提出了一个请求,我说能不能不让他参加学校的文娱活动。老师对着我苦笑,歌词大意是,这十七八的孩子,属于不撞南墙不回头的,他也没法。

开完家长会,回家我也没批评他。我就是劝,劝他考虑一下合理分配一下时间和精力。学生嘛,文娱活动是业余活动,你又不是文艺特长生,你得先搞定课内的功课,学有余力了,才去搞课外的文娱活动呀,你不能因为文娱活动荒废学习呀。这个劝不知道有没用,也不知道人家有没想我要合理分配时间,把主要的时间用来学习,把余力用来娱乐。半个学期又过去了,终于迎来了艺术节颁奖晚会,我儿子担任钢琴手的乐队,拿到了乐队冠军,需要参加颁奖礼的演出。我又去送演出服,顺路看了气势恢宏的艺术节颁奖晚会。老实说,重点中学的孩子们,确实多才多艺。

演出完了,孩子送我出校门。我跟他说,还有八天就和其他三家重点高中搞四校联考了,艺术节也结束了,你是不是应该加把劲,把成绩搞一搞。孩子点点头,说,爸你放心,我会努力的。

期末考考完,我少有的每天刷校讯通,看学校啥时候会有成绩出来。苦练八天,不要再倒数就好。终于等到校讯通发成绩,哈,还行,四校进了前40。意外啊。

周末回家我问他,都是参加文娱活动,为啥期末会好这么多?他说,我想通了,确实学习是主业,有余力才去搞文娱活动。我自己调整了重心,学习这边上心了,文娱那边没那么上心了,所以活动就不太影响成绩了。

太严格会有反叛情绪,太松成绩差。这次经历告诉我,劝,让他自己明白,好像是最有用的办法。


春暖花开003


对孩子的学习,是顺其自然的好还是严格要求的好呢?这两者之间的尺度都需要合理把握,过度的顺其自然,会让孩子放任自流养成很多好习惯,所以严师出高徒,对于学习来说,以下几点需要家长严格要求

第一点:对于孩子的作业要严格要求,最起码作业卷面要干净整洁,字迹工整

我们经常说:字是出马枪,见字如见人,作业的字里行间透露着这个学生对待学习是否认真,可是当下很多家长对孩子的作业顺其自然没有严格要求,导致孩子在写作业的过程中应付了事,字迹潦草,大小不一样,随意涂改,到处都是修正带的涂改痕迹,很多孩子更是把写错的地方随意的涂成了黑团,我把这样的作业称之为一张“草稿纸”,详细内容下图所示


久而久之养成了坏习惯,在考试的时候卷面也是一团糟,由于书写不规范被扣分,这样的作业怎么可能给老师留下好印象呢?所以对待孩子的作业,家长一定要严格要求,让孩子认真书写!字迹工整!

第二点:对孩子的学习态度要严格要求,不能顺其自然

为什么孩子的学习成绩差始终不理想呢?归根结底的原因就是因为孩子的学习态度不端正造成的,这个问题也一直困扰着很多家长,除了不认真写作业以外,还体现在该背的不背,每天就是不负责任的玩耍,比如英语,很多孩子都是因为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背单词和短语造成的,各门功课出来也不主动去复习,总是临到考试了才走马观花的翻一下课本,其结果必然是考试成绩不及格,因此家长要从小端正孩子的学习态度,让孩子主动学习,



第三点:对孩子玩手机游戏的时间要严格要求,不能顺其自然,否则会形成网瘾,严重的影响孩子的学习和身心健康

①先从学习上来说,游戏对孩子的学习影响有目共睹,一个孩子一旦沉迷游戏,那么他的心思就会完全离开学习深陷在游戏之中,在学校不能专心听课满脑子都是游戏攻略,放学回家作业不想写直接就抱着手机没完没了的玩游戏,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滑越来越差,比如下图中这两个成绩差好几门不及格面对着中考和高中还要玩游戏的初中生和高中生


②从心理健康的角度来说,游戏中的打打杀杀和不文明的语言攻击,会扭曲孩子的人生观和道德观
,让孩子失去理智性格暴躁,尤其是孩子进入初中以后随着青春期的到来,很容易让孩子形成做事情我行我素不计后果的思维,所以家长要严格要求合理规划自己玩手机的时间,不能顺其自然的任由孩子无节制的玩游戏,规划如下
严师出高徒,很多良好的习惯来自于父母严格的管理,很多坏习惯也是由于父母顺其自然的放任自流养成的!好习惯才能出现好成绩!

以上内容和图片摘自《赢在终点家庭教育实操手册》,感兴趣的家长可以关注我的头条号阅读更多家庭教育内容


家庭教育感悟


刚看到一个新闻,12岁男孩痴迷于做饭无法自拔,数学考试成绩仅为“1”分。男孩妈妈心急如焚,带他去医院检查,医生给出的结论是男孩智力偏中低,属于在学习上很难“开窍”的孩子。

我记得我小时候,有一次去同学家玩,同学的妈妈在教同学的哥哥数学题。同学妈妈拿着一把鸡毛掸子,同学哥哥错一道题或者听不懂,同学妈妈便拿着鸡毛掸子抽一下。作业的辅导过程中,充斥着同学哥哥被抽打的鬼哭狼嚎声。这幕情景留给我的印象太深了,以至于事情过去了几十年记忆依然很清晰。但即便同学妈妈教育如此严厉,同学的哥哥还是初中毕业即早早辍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总是中下甚至倒数,彻底跟不上没信心了。


我生活在法国的姐姐也曾经发过一个微信,转录至此:

这两天有朋友家两个孩子一直住我家10天了,女孩已经10岁了,9月份就要上初中了。今天不知道聊什么,聊到了乘法口诀,这孩子就说她在这个口诀上很强,Laurent随口问6x7,结果她尽然三次都给了错误答案,父母就在旁边,弄的我都有点尴尬,但是人家父母根本不以为然,说总的有人卖面包,有人理发,有人做工人等等,到时候找不需要乘法口诀的工作就可以了,而且现在也有计算器。这个女儿非常乖巧,懂事,美丽,长的真是个典型的小甜心,我有时候问她长大了干什么,她就说 或者去做理发师,或者象妈妈一样做个家庭主妇,她妈妈小学文化,但是贤妻良母,做的一手好菜,家里任何时候去了,都是井井有条,一尘不染,花园里种着各种新鲜菜蔬,老公销售主管,一个人工作,这个妈妈把老公有限的收入量入为出,有条不紊。这个小孩学习不好,但是无论是学校还是家里还是社会都没有给她任何的压力,这个孩子非常阳光,非常可爱自信。 我认识另外一个男孩初中了还不知道7x8等于几,这个孩子特别喜欢宠物,后来在宠物商店做了两年销售员,后来做了宠物商店负责人,现在月薪2000欧,比干了10年的老师收入还要高……法国家长注重的是孩子各方面的能力,比如操持家务,侍弄花园,修修补补,这两天一直在我家住的这个小甜心虽然不知道6x7等于几,把西班牙的首都回答成伦敦,但是她已经会做各种甜点,她会把自己化妆化的漂漂亮亮,她会种各种花草,知道各种生活小常识,她温柔可亲,喜欢音乐。我相信以后她会过的非常幸福的。

回到这个问题,对于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严格要求?我觉得父母还是要回到孩子自身去寻找解决思路。比如上述几类孩子,我觉得就属于父母再怎么严厉管教可能在学习上都无法“开窍”,成绩不可能会出类拔萃的孩子。这种情形下,以自己之短去攻别人之长是一件出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的事。与其在学习上去跟别人硬PK,不如退而求其次,专攻自己所擅长。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个世界上,读书并不是唯一的出路。做什么事都能成功,前提是你需要足够专注,足够专业,技艺足够精湛。



我有一个好友,国内某知名大学教授,她儿子也属于学习上不开窍,但极其喜欢珠宝领域的探索,这个孩子几乎通晓涉及珠宝领域的所有知识。针对她孩子的这个兴趣和天赋,我朋友也在想着顺势而为,看能否引导孩子把他的这种天赋转化为他未来的职业?

以我孩子为例,从他小时候,我一直在观察他,看他某个方面是否有特殊的天赋或者兴趣,观察的结果是“NO”。这种情形下,我开始试着去引导他学习方面的潜力。以一个教师的专业眼光而言,我的孩子还属于“孺子可教”的一类:学习领悟能力较好,一抓便可以出成绩的那种。针对孩子的这个特性,鉴于孩子们贪玩的天性,我所需要做的就是在学习上严格管理,让孩子得聪明才智不要浪费在无谓的玩乐中。



所以,对于孩子的学习,到底是顺其自然还是严格管理?最终还要回到孩子自身的特质去寻找解决思路。观察自己的孩子,孩子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孩子决定了你可以成为一个什么样的妈妈。不人云亦云,不盲目跟风,客观认识自己的孩子,因势利导,找到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思路,这是我们父母所需要学的第一课。

以上,供参考。


孙卫华


《高考小改变,教育大发展》

郝峰涛

人的成长规律决定高考形式,而非高考决定人的成长。

一个小问题:A生数学100、语文50;B生数学90、语文90,谁更具潜能?这不是一个分数多少的小问题,而是一个人才观念的大问题。

我们的社会、家庭、教育和高考一致认定B生为优秀人才,以分数高低论英雄,所以一位小学校长就敢这样说:“我这里没有天才,我只要考试的分数和名次。”教育怎能不陷入应试困境!钱学森老人发出疑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呢?”钱老明白人才的力量:一个孙子,胜过千万赵括。

A生具有优科(数学)优势,B生具有均科(均衡)优势,这两种不同的优势,哪一种最具潜能?

论一:人是以“中心”发展为模式,以某一学科为核心发展,进而带动相关或相近学科的学习,而强迫性均科发展实际是去“中心”化,大量而无用的知识磨去了孩子的“中心”趋势,最后连同兴趣、方向和高度一块埋葬。

论二:孩子们各有天赋,在发展中就会产生不同的优势,这是自然分化和社会分化的必然,也是专才成长、优科发展的内因外果。而全面均科发展,其实是一种违背人性发展的人才策略。

论三:专才(优科)的成功在于他们努力建设自我的专业兴趣、专业方向和专业高度,而所谓的全才(均科)其实是被误导的无兴趣、无方向和无高度的三无产品!人才都有一定的成长之路,越是卓越的人才越注重自我的专业发展。

论四:天才优于专才,专才优于全才,全才只能算是个人才。植物有顶端优势,才成其高;动物也各有本领,故能生存。再纵观历史,横观社会,凡是有成就的人,皆是某些领域的专才,而非全才,正所谓: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

所以,专才(优科)的人才发展观是优于现代教育中盛兴的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天才源于自觉,专才源于兴趣,全才源于误导,平均主义全才(均科)观是扼杀天赋、迷失兴趣的祸首。

教育要打破主副科、文理科、快慢班、填鸭式和应试观,要鼓励学生培养兴趣、寻找方向和建构高度,要给天才、专才(优科)更大的成长空间!

高考的一小步,将是教育的一大步!

一,高考是指挥棒,要从“均科固定文理制”向“优科自选建构制”转变。学生可以根据自身的兴趣发展,以自身优势学科为中心进行知识建构,可在高考科目“语、数、英、政、史、地、理、化、生、体、音、美等(皆百分制)”中自选四科进行计分选拔,其余参试科目的分数作为参考。如:甲生自选“生数理英”四科计分,乙生自选“生化数史”四科计分,可同时报考清华生物的相关专业,择优录取。

二,义务教育阶段让学生自选1-3门优势学科参加评价,其余参试科目作为参考,鼓励学生发掘自身的兴趣、方向和高度。

三,学生优势学科的不确定性、可改变性和学科组合的复杂性,有利于打破教育功利和学科固化,弱化家长和教师的主导地位,强化孩子学习的主动性。

教育不仅是竞争有限的职位,更是创造全新的事业,而培养孩子的兴趣、方向和高度,才是复兴的希望。

荒原开蹊径,枕草待晓钟。

十年心酸梦,只为此文生。

 

优科专才的佐证:

1,苏霍姆林斯基:如果学生有了一门喜爱的学科,那么你不必为他没有在所有各科上取得五分而不安。……倒是门门成绩优秀却没有一门喜爱的学科的学生,多年的经验使我确信,这种学生是不懂得脑力劳动的欢乐的平庸之辈。《给教师的建议》(第69页 教育科学出版社2016版)

2,偏科的普遍性,不是坏事,是优科的普遍存在。所谓的天才,只是找到了为之努力的方向。

3,古今中外的人物,皆是以优势为中心的存在:他们博览群书,皆以优势为中心,而非漫无边际的学习知识。

4,民国大师的特点:偏科偏文(胡适、钱钟书、季羡林、吴晗等数学很不理想);学历低(齐白石,启功,巴金,华罗庚,沈从文,梁漱溟等),在那个教育贫乏的时代却涌现了大量的人才,优科自学是一个重要特征,现代教育应该从中汲取力量。

5,爱因斯坦:所谓教育,是忘却在学校所学的全部内容之后剩下的本领。

6,许多伟大的人物,成绩有时候也很平庸,只是在一定的年龄发现方向后,才奋发有为:牛顿、托尔斯泰、冯特、丘吉尔等等,所有的偏科、等待都是有道理的:与其“拔苗组长”,不如静待“雨后春笋”。

7,2012诺奖莫言,小学五年级辍学:所谓的分数、学历、甚至知识都不是教育的本质,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8,2014诺奖中村修二,亚洲的教育制度是浪费时间:浪费了孩子最大的资源——有无限可能性的少年时光和天生的好奇心。

9,人才观念的更新,高考方式的转变,教育模式的改革,纵然任重道远,也当砥砺前行。

致敬:给孩子更好的教育,若觉此文不错,请推送转载,举手之善,或将成为教育改革的最大动力!


大道者至简


所有的孩子刚开始上一年级,家长都特别重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想方设法创设优越环境,以求开局顺利,一路顺利。一般到三四年级以后孩子有个性了,对学校的运行机制了如指掌了,家长开始松懈了,五六年级孩子更加独立,家长基本顺其自然了。

个人以为,是严加管教还是顺其自然要看孩子综合状况,孩子各方面健康发展,习惯良好,学习优秀当然要顺其自然 ,但家长也是在长期观察综合评价之后才敢放手。大多数孩子还是要严格监管的。由于小学阶段孩子在十二三岁,心智发育还不成熟,判断事物能力以感性为主,依旧容易冲动,性情不稳定,容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偏离正确轨道,家长朋友还是要正确引导,积极监督管理,养成好习惯,使以后的学习道路更加平顺。小学阶段的养成教育还是很关键的,如同建楼的地基,好习惯养成则会持续发挥积极作用,反之,不良习惯养成就难改正了。

还是在小树苗阶段捋顺直,多示范引领,多耐心说教 ,长大自然挺直。总之,建议严格管教,是必受益终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