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規模化、集約化、商品化生產經營,並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008年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報告第一次將家庭農場作為農業規模經營主體之一提出。隨後,2013年中央“一號文件”再次提到家庭農場,稱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

家庭農場來源於歐美,在國內還處於起步階段,屬於新生事物。想要從事家庭農場,首先要搞明白概念,才能確定自身是否適合。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 家庭農場必須是以家庭成員為主要勞動力,農忙時節可以適當僱傭工人從事短期勞動,但是絕對不能長期僱傭工人。
  • 家庭農場需要一定規模,追求效益最大化,商品化程度高,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
  • 家庭農場必須是以農業收入為家庭主要收入來源,不能以副業或入股的方式從事,要全身心致力於現代化農業生產。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包括種植、養殖,也可以是種養混合。

近幾年休閒農業在國內發展的相當快,很多人容易把家庭農場和休閒農業混為一體,其實兩者區別很大。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休閒農業,是利用農業景觀資源環境和農業生產場景條件,發展觀光、休閒旅遊的一種新型農業生產經營形態。

休閒農業更多以園區的形式呈現,參與者可以體驗農家活,瞭解民俗風情,採摘觀光,享受鄉土風味,休閒度假。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休閒農業說的是農業的功能,家庭農場說的是農業經營形式,兩者有交叉,但又有不同之處,只能說一部分休閒農業符合家庭農場的內涵,反過來說,也不是所有的家庭農場都能做成休閒農業。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2020年3月3日,農業農村部印發了《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高質量發展規劃(2020-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這是農業農村部首次全面系統地對各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和服務主體提出明確的發展目標和路徑。《規劃》提出,到2022年,全國家庭農場數量要達到100萬家,其中,各級示範家庭農場數量達到10萬家;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覆蓋率超過80%;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覆蓋小農戶數量達到8000萬戶。

由此可見國家對家庭農場的發展前景是非常看好的,相信以後會有更多政策,金融,市場等各方面的支持。發展現代化農業的同時,也會有更多農民從中受益。

“家庭農場”將成為助力現代化農業發展的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家庭農場,使農業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客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相信家庭農場會發展成為符合中國國情,具有社會主義特色的現代新型農業經營主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