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金融行业会不会更难过?

快乐多一点的强子


疫情的确是个意外,受其连累各行各业都收到冲击,但是国内疫情已经被基本控制住,日趋好转,生产生活也有序恢复,只要后续措施得力,疫情过后国内经济会回到正轨。

福兮祸所伏,各行各业都有所打击的情况下,更需要金融行业的支持,这也许就是个机会。

个人认为疫情过后恰恰是机遇


长啸世间


说真话、讲实话、不废话、没套话,让我们今天说一点大家都能够听得懂的人话,大家好我是你们的社长。

疫情过后,金融行业会不会更难过?首先你对金融行业似乎不是非常的了解!所谓金融是一个泛概念,也就是说只要和钱有关系的都可以称之为金融。

但是我相信疫情结束之后,实体产业比金融更难过,而金融行业资产流动性较强的并不会难过,反而过得更加好,以放贷为主的金融行业也许会难过。

疫情过后好过的金融行业

其实对于金融行业来说,有没有疫情都是非常好过的,因为钱的流动性不降实体产业,这一点我们可以从3月从开盘的股市就可以看到。

到目前为止很多实体产业仍然没有投入生产,部分餐饮行业娱乐行业目前依然处于封闭状态,而金融行业早已经进入了运行阶段。

尤其是信用卡、网贷等贷款部门,早就投入了工作之中,相信目前有负债的同学早已经感受了这一点,到目前为止整天可以接到催收的电话。

所以说金融行业好过的主要有证券公司,资产管理公司,基金公司,私募等投资为主的金融产业。

疫情过后难过的金融行业

受疫情的影响,大部分负债的人债务集中爆发,手中持有信用卡网站等其他贷款的人,在此次疫情的影响之下是最难过的人,相对于这些债务来说信用卡或网贷平台也是最难过的金融行业。

因为在平时还可以利用威逼利诱的手段让债务人还款,但这一次债务人确实是拿不出真金白银,也从周围亲戚朋友当中借不到任何钱,所以这一次的债务是真真切切的债务,也是还不起的债务。

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可以看到很多网贷平台包括信用卡,主动给债务人顺延了债务,时间较长的更严了近三个月。

而其中包括兴业银行、平安银行、浦发银行、中信银行等在内的银行信用卡,并没有按照银监会的意思顺延债务,而是整天威逼利诱恐吓让债务人还款。

综合来看:金融行业跟实体产业其实是一样的,流动性较强的金融产业也不会受到疫情的影响,以贷款为主的金融产业在此次疫情当中受到了严重的影响,试想一下所有的债务人如果3~6个月时间不还债务,那么银行和网贷平台会怎样?


社长财经


不是金融行业人员不做过多评价,不过之前看到一张图你可以参考一下


爱运动的周周


金融行业有可能在疫情过后迎来小阳春,国家今年的国家扶贫攻坚计划,以及十三五计划,十九大确定的目标,全年建成小康社会,都需要完成,国家各项政策都会加码,因此国家的金融监管会放松,央行也会加大流动性,货比会大量增发,在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人们会去股市寻找机会,房市由于需要大量资金,一般人玩不起,流动性偏低,股票市场应该有一次大的机会,房地产会有比较大的压力。基建会加码。因此,今年金融形势会相对较好,如果国外疫情大面积爆发和不可控制,特别是美国如果发生大的经济危机,那么中国的金融形势也会遇到比较大的挑战。大概率向好,不确定性也大!




冯律师观察


从业20多年,从未遇到今年的情形。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给各行各业都带来巨大的影响,恰巧发生的时间是一季度农历春节期间,这本来是金融业,一年中最重视的时间段,巨大的现金流驱动着金融业的开门红业绩,不过,2020年初,因为新冠疫情,人们在家隔离、居家办公,传统的金融服务客户到店模式遇到了极大的挑战。但我经过思考认为,眼下的困难是暂时的,一方面疫情终会过去,另一方面,金融机构决策层迅速调整工作思路,凭借深耕多年的线上金融服务渠道,例如手机银行渠道,瞄准日渐年轻化的庞大客户群体,让线上金融服务模式也能继续良性开花结果,中国建设银行推出的客户经理“云工作室”就是一个优良范例,客户每天可用“云工作室”,了解到最新金融产品资讯,理财产品推荐,还能方便直接联系客户经理本人,倾听第一手理财建议。所以,笔者认为,疫情的确给传统金融业带来了影响,但是也没准催生一次革命,未来金融服务行业的运行机制或将逐步走向,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线上模式未来逐渐占主导地位的新服务模式!让我们一起期待更新更好的金融服务体验吧!




醉江南叶先生


2020年初,突然爆发的新冠肺炎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冲击,无论是以制造业为首的第二产业还是以餐饮、服务为主的第三产业均受到影响。

而金融行业作为整个实体经济发展的母机,同样也是我们整个社会发展的核心部门,疫情对其影响可谓十分深远,下面我们按照行业来分析下疫情过后,金融行业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一、银行业

银行作为金融行业的老大,在疫情过后将迎来贷款业务“量增价减”,资产质量有所下降的局面。

一方面,疫情过后,为了稳定经济发展,中央指示出台了一系列低成本专项贷款措施,同时中央银行通过定向货币工具向市场释放了大量的流动性支持,这势必会带来银行业务量的提升,但贷款利率不会太高。

另一方面,从高层、央行到各地政府均出台政策,要求针对受本次疫情影响严重的企业不抽贷、优先续贷,交通运输、旅游、餐饮、零售和娱乐行业首当其冲,这其中又以广大中小企业为主。尽管疫情过后消费需求将恢复,但由于延迟复工导致消费能力下降以及整体经济增速的放缓将加大了此类企业的资金风险,进而直接导致相关贷款业务的预期,导致银行资产质量的下降与不良率的提升。

二、证券与基金业

短期行业火爆,中长期将受制于实体经济增速放缓将持续波动。

春节以来,由于大量消费需求压抑,资金得以在证券市场释放,根据相关数据,疫情期间A股开户数量大幅增加,整个市场逆疫情而行,迎来春季行业上行。但放大到整个行业来看,由于投行现场办公影响,已有较多业务出现不同程度延迟,同时,资本市场作为实体经济的晴雨表,随着今年经济增长压力增大,市场预期将受到影响,因此证券与基金业可能在中期有所波动。

三、保险行业

短期内对保险公司业绩有所压低,但长期受益保险需求迎来持续增长。

疫情的发展对保险行业赔付造成压力的同时也带来了机遇,由于复工延迟,上半年各保险公司保费收入增长可能有所降低,疫情中保险产品赔偿金可能会增加支出。但长远来看,本次疫情的发生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城镇和农村居民的保险消费需求,利于行业未来发展。

四、租赁、担保行业

业务量得到刺激的同时长期风险承压。

融资担保机构正在加大融资担保服务供给力度,虽然部分减轻了银行提供信贷支持的压力,但用款企业的未来违约风险转移到了融资担保机构身上。为保障疫情期间的金融支持,融资担保机构响应政府号召,通过降低担保收费、延长追偿时限等方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助力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如果用款企业的未来还款能力下降,必然加大融资担保机构的代偿压力,甚至导致某些融资担保机构出现资不抵债、无力履行担保义务的局面。


总的来说,疫情对金融行业负面影响较大,但回顾宏观经济的历史数据,从2003非典到2009甲流,只要疫情逐渐得到控制,疫情对于经济的影响通常都是短期的。我们相信,新冠疫情虽然对中国的金融行业发展走势有影响,但不会改变金融行业长期增长态势。



聚火财经笔记


我认为金融行业受疫情影响的程度比其他行业都要轻,尤其是实体行业。理由有以下几点:

1、证券行业不仅没有受到任何伤害,还在疫情期间增加了交易量,这对证券公司的经纪业务是正向影响的。而受疫情影响后,很多企业需要再融资,不论是债券融资,还是发行新股融资,对证券投行业务都是利好;

2、银行业虽然有的网点不能营业,但这影响最大的是存储业务,而存续业务银行是不赚钱的。银行业最赚钱的贷款业务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因为银行贷款的对象主要是国企央企,据报道国企的复工率超过92%,所以银行获利的大头贷款业务影响甚微。疫情过后,该办的业务都会来,因为银行是垄断竞争市场,在钱总量不变的情况下,业务不会受影响,只是先办和后办罢了;

3、保险行业有没有因疫情而赔付,我没有看到相关报道。而疫情过后,人们必将更重视自己的健康状况、我相信保险公司也会不失时机的推出相关险种,可能会迎来一波小高峰。

4、其他金融行业按以上思路可自行推理。总的一条是:网上业务开展的好的金融业韧性越强。

金融业由于客户存续性和黏附率高在疫情期间所受负面影响相对较小,有的业务板块甚至出现增长,疫情过后有望率先企稳反弹,一些优质的上市公司值得我们关注。[微笑]



鲲鹏加风


就金融方面而言,由于其涉及外汇、期货、股票等市场,疫情状况的日益更新,很容易改变市场参与者的预期想法,从而加大市场的波动。按照经济学家的评估,流行病风险每年造成的损失约为5000亿美元,占全球总收入的0.6%。

从新冠疫情蔓延以来,汇率贬值、股市下跌的幅度都比较大。离岸汇率从1月21日的6.86贬至1月28日的6.97,上证综指则从一月份的最高点下跌了4.5%。不过,衡量孤立的单个疫情事件对经济的影响,是一项艰巨的任务。因为在此期间,市场上往往有多种同时存在并相互竞争的因素,包括经济数据、公司业绩和地缘政治变化等。

如尽管整体经济会受到一定干扰,但病毒疫情往往有利于医疗、口罩制造商等行业的发展。

也有不少资深金融分析者乐观估计,此次疫情尽管引起了金融行业的各式蝴蝶效应,但真实的市场价格走势传达着一个积极的信号——疫情影响必将是短期、阶段性、以及有限的。“长期利好的情况下,拥有闭环能力的金融机构可能会在逆境中得到更为快速的修复,但是没有闭环能力的公司,可能会在这个过程当中需要更长的时间。


顺势而为1995


疫情过后,需要万业复苏,则生产生活所需会较疫情期间有所增长,如 部分停滞的消费,我们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出口面临地缘摩擦部分受阻,投资因疫情停工需要复产,消费因疫情停顿需要拉动,因此消费和基建是主要增长力。

而消费拉动是一个持久性的,基建则可以快速起效,所以疫情过后,基建投入扩大是必然的,由此老基建项目(旧城改造,长租市场等)、新基建(5G引领,新能源新材料运用的行业)将得以发展。


丁三刁四


疫情过后,短期内金融行业业绩会受影响,但长期影响不大。

一、长期金融业不受疫情影响,发展向好。主要是我国经济韧性好、经济发展的潜力大,长期向好的趋势仍然没有改变。金融和国家经济有着直接的同向关系。国家经济好,则金融业兴旺。最直接的解释就是比如银行业,国家经济持续增长,投资机会和消费也多,则投资和消费也在增长,需要的投资资金和消费资金也在增长,需要的资金多,则向银行贷款和存款也多。而且经济好,银行的贷款对象也更能及时还上贷款,银行的风险更小,银行的效益自然更好。

二、短期内金融业会受疫情影响。因为受疫情影响,许多人呆在家里还没有上班或者即使去上班了,也有的工资降低了甚至失业了,工资降低甚至没有工资,导致房贷、车贷或其他贷款还不起,对银行来说形成坏账,银行业绩下降。因为受疫情影响,不少企业也形成破产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比如清华大学联合北京大学对对全国多地1435家中小企业受武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影响的情况及诉求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企业账上现金余额能维持企业生存的时间得出,35.96%的企业只能维持1个月,31.92%的企业可以维持2个月,17.03%的企业可以维持3个月,能维持6个月及以上的企业只有9.27%。预计本次疫情对公司营收的影响程度得出,合计58.88%的企业预计因疫情影响2020年营业收入下降20%以上。目前已过三个月,所以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面临复工难,复工后发展难的问题,企业的贷款也面临违约,银行坏账在增加,业绩变差的困境。

三、各种政策助力经济和金融良性发展。由于政府的高度重视,针对疫情防控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要求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制定了各种支持复工复产的政策,要求政策必须走在企业前面。针对金融业,则通过降准、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给予对企业的各种补贴,让受疫情的企业获得最低的成本,享受最优惠的政策,实现企业尽快恢复正常经营活动。企业目前享受最低的利率,银行获取的利息收入虽然目前较低,但是企业获取资金,恢复正常经营活动,甚至有的企业通过这次疫情后,发展能力将会更强。企业业绩好后,银行的风险也小了,则银行业绩也会更好。

总之,短期内,因经济受影响,则金融业绩会有所影响。长期来看,经济会逐渐恢复正常状态,也金融业绩也会变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