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中国建筑自然和谐的文化精神


《周易》中曾经说:“是故阖户谓之坤,辟户谓之乾;一阖一辟谓之变。”说的是:天地好比建筑的门户,而建筑门户又犹如天地。由此可见,中国建筑文化起源之早,而且从一开始便与自然互为依存,互为推进。


《周易》即为道家经典,那便以武当山玄岳门为例,简述中国古代建筑的文化精神。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武当山山门——“进一步成神,退一步为人”


武当山之名源于先秦,又名太和山。北通秦岭,南接巴山,连绵起伏,纵横400多公里。从整体规划布局来看,武当山古建筑群在朝向、距离、体量、色彩等方面强调与环境相互协调映衬。


万千文字,不及山中一景,有机会道友可以前往一观。明代文学家袁中道在《游太和记》中的评价,直击武当山“道法自然,天人合一”:

“大都自然胜者,穷于点缀;人工极者,失其天趣,故野意之与浓丽,往不能相兼。惟此山骨色相和,神彩互发,清不槁,丽不俗,人言五岳不甚伯仲,良有以也。”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玄岳门"是进武当山的第一重大门,全以石凿的榫卯构成。石凿榫卯的制造工艺比木质榫卯更为复杂和费时费力,这也体现了中国古老的文化和智慧。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按照道教的规矩,从山门起,就是人与神的分界。向前走便是进入了仙山武当,古代有“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的说法。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武当山布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同时,玄武门这里还是人与天、地的分界线。按照以玄岳门为界的说法,从古均州到玄岳门为60华里,此为"人”间。


玄岳门到武当南岩为40华里,这一段则为“地”的空间。寓意“人”在“地”的空间修炼,其间的建筑全部按真武大帝修炼的传说而建。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再从南岩到金顶为20华里,则为“天”的境界。同时,这里则是真武大帝坐镇天下,赐福万民的仙境。


天、地、人以1:2:3的比例,对应道教始祖老子“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和“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哲学思想。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武当山“天人合一”的建筑审美


武当山在处理自然与人工的关系问题上,深入贯彻了“道法自然,天人和谐”的主张,达到了自然与人工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的效果。


武当山:“进了玄岳门,性命交与神;出了玄岳门,还是阳间人”


而这也是非常值得现代社会在发展中去努力继承和学习的。



图片来自于网络,侵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