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文帝为何舍杨勇选杨广?

用户4474643002


如果说女人之间的宫斗戏,是皇室最尔虞我诈的戏码;那么男人之间的夺嫡戏,则是皇室中最跌宕起伏的长歌!

自古以来,最是无情帝王家;作为皇帝的儿子们,虽然都是含着金汤匙出生的,但能否用这个汤匙在皇家这锅满是山珍海味的汤里舀上一勺,那可真是个未知数,更别说是一个人独吞独霸独享了!

杨勇和杨广这兄弟俩的PK,可以这么说——不在一个重量级上


那一年,晋王仍是少年——爸妈眼中的好孩子杨广

杨广在成功变身为太子之前,可谓是夹起尾巴做人,低调老实做事儿。简单来说,作为一个好儿子应该做到的,他全部都做到了!所以说,杨广的胜利,绝非阴谋诡计,而是能力使然,纵使他是“装”的

擅长隐藏自己的杨广,深知父亲和母后的喜好,所以他学会伪装自己并投其所好。比如杨坚建国后的方针是休养生息,崇尚节俭。所以杨广的家中,一没有大量仆人,二没有华丽家具,虽然他在得知父亲要来视察的时候,才匆忙将手下仆人侍妾、古玩家私全部散于下人,看起来这是在装,但问题是装到位了!前来视察的杨广夫妇,看到儿子如此节俭甚是欣慰,易储的想法也是自此萌生

除了投父亲的喜好,杨广还十分知晓其母的特点,独孤皇后甚是强势,杨坚称帝后也未曾纳妃,二人的感情至深,也一时间传为美谈。杨广则是在纳完萧氏为王妃后,多年间未曾纳妃且恩爱异常,让母亲独孤皇后深感欣慰,每每提起杨广都是夸赞不已!

这一天,太子不再谦逊——父母眼中的败家子杨勇

对比杨广的这种“隐忍”和善于奉迎,杨勇则是截然不同的性格,声色犬马、纵情享受在杨勇这里就是家常便饭。如果说杨广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富二代,那么杨勇就是个浪费败家的壕二代。明知老爹一生节俭,纵使是为情势所迫或是老婆不让,但是这个当儿子的可是当仁不让,美女是一把一把的往宫里弄,还在皇宫里整了个赛马场,可谓是马和马子兼得,无论是于公于私,当爹的肯定不乐意

除了当爹的不开心,当妈的也不乐意。自己跟老公俩人相亲相爱,儿子却是这个德性。更何况从女人的角度来说,本来就不能接受,所以说杨勇的所作所为是让父母伤透了心。可毕竟是大儿子,就算是再看不上,但长幼有序的道理杨坚夫妇还是懂的,所以一开始二人并未想过要废掉杨勇

可问题是,如果杨广没有夺嫡之心,或者杨勇能及时幡然醒悟,发现弟弟的不臣之心,或许一切还能有转机,只可惜杨素的出现,加速了杨广的夺嫡之路!

当太子VS晋王,各有班底的两拨人,就看谁能傍上超级大腿

如果说,杨广是靠着自己的智囊团打败了杨勇,那应该是不准确的。毕竟他还是个王爷而已,比起身居东宫拥有无数幕僚的杨勇来说,从配置上还是差了不少

可问题是,杨素的加入,让这场角斗不再平衡,或者说彻底把胜利的天平推向了杨广。杨素是何人?隋朝权臣,杨坚得天下守天下的大功臣,甚至说杨公宝库这一古来既有的可以买下半壁江山的超级金库,就属于杨素!

杨素发现了杨广的不臣之心,为了巩固自己的权势,他选择倒向杨广。无论是杨坚夫妇的突然袭击,还是日常中的表现,在杨素的帮助下杨广可谓是完美表现!甚至有一次杨坚来杨广处视察,发现其家中乐器都积了一层厚厚的灰尘。见此情景,再回看杨勇,杨坚的内心动摇了!

随后,权臣杨素再次施以援手。因为杨坚纠结于兄弟二人是否选谁,所以杨素给出谋划策,不如找个国师来相个面吧!也就是说,抓阄了要!国师相面的结果不言而喻,作为提前安排好的托儿,国师自然不负众望,逮着杨广是可劲儿的夸,夸得杨素估计都不太好意思了,可问题是——这一招,管用!杨坚就这么换了太子

且不说后来发现杨广真面目的杨坚,曾一度想要重新改立杨勇。单纯说在更换太子的事件上,杨坚及独孤皇后是已经被杨广的表现所深深打动,而后知后觉的杨勇,也因为不谙世事和过于耿直而错失反击的良机

杨素的表现,可谓是可圈可点。杨广的表现,也是影帝级别。所以在废立太子的问题上,作为最终决策人的杨坚,其实是比较无辜的。眼见有时候不一定为实啊!

如若不是杨广执政中后期好大喜功,穷兵黩武,或许他会成为像秦始皇一样的千古一帝!只是,历史哪来那么多如果?世人只知隋炀帝荒淫无耻,隋朝二世而亡!


如果喜欢我的内容,不妨点个赞或者关注一下吧!我是置身黑白的精彩,因为只有置身事外,才能看到黑白之间的精彩!


置身黑白的精彩


历史上两个短命的大统一王朝秦朝和隋朝,有许多惊人相似的地方。就连两个王朝的开国皇帝确立太子的问题,也如出一辙。

扶苏因为不受秦始皇待见,被秦始皇贬到边关修长城。临死前,秦始皇想把他召回来继位,却被大臣撺掇另一个儿子胡亥矫诏夺位,并赐死扶苏。

杨勇也因为不受隋文帝待见,被隋文帝贬为庶人。隋文帝临死前,想把杨勇重新提拔回来继承皇位,却被另一个儿子杨广和大臣联合,也是矫诏夺位,也是赐死了杨勇。

杨勇和扶苏一样,一生遭遇让后世叹惋不已。

说起来,杨勇其实是个很不错的人,他宽厚仁爱,又喜好文学。隋文帝很早就对他加以培养,不但给予了他很大的官做,而且把很多政事都交给他去完成。这些政事他也都完成得非常出色,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肯定。再说了,杨勇是嫡长子,是天然的皇位继承人。可是,为什么隋文帝最终选择了杨广,而舍弃了杨勇呢?

(杨勇剧照 )

一、杨勇直率,杨广伪装。

杨勇其实是个很直率的人,他心里想什么,他就说什么。他喜欢什么,他就做什么。比如在好奢华与好色两个问题上,作为富贵人家的子弟,杨勇和杨广其实都差不多。而且我们从杨广当了皇帝后,穷奢极欲的作为来看,杨广在好奢华与好色上,丝毫不弱于杨勇。

但是,在杨广当皇子的时候,他却对自己伪装得非常好,对自己的行为也非常收敛。以至于无论父亲隋文帝,还是母亲独孤皇后,都认为杨广是个节俭自律的人,对他有非常好的印象。

而杨勇就不会装。事实上,要说杨勇有多好奢华,也说不过去。历史上就记载了杨勇曾“文饰蜀铠”的事情。也就是一件铠甲,他在上面添上了很多花纹。作为有艺术气质的人来说,这其实也算不得什么。不过隋文帝却觉得这是一个事,严厉地批评了杨勇。至于“好色”,其实就是他特别喜欢自己一个叫做云昭训的妾,而不喜欢自己的太子妃。说起来,这真的不算好色,不过因为和母亲观点不一,因此被看作是好色的表现。

(独孤皇后和隋文帝剧照)

二、杨勇耿直,杨广投机。

杨勇最后被废,是因为他父亲不喜欢他,他母亲也不喜欢他。

他父亲不喜欢他,是因为他父亲忌惮他。忌惮他的原因,是两个地方他没做好。一是有一次,百官去朝贺作为太子的他。隋文帝看见了,心里很不舒服,就问大臣,是不是应该有这样的礼节。有个大臣就告诉隋文帝,“贺”是可以的,“朝”就不行。还有一次,隋文帝在选卫士的时候,说把最好的人选作他的卫士。但是有一个杨勇手下的人就对隋文帝说,太子也应该选最好的卫士。

这两件事,其实都不是杨勇主动,是别人做出来的。别人做出来了,杨勇也就接受。这显然是杨勇太耿直,不用心。如果他用心,就该明白,他爹的皇位就是从别人那里夺过来的,他爹最忌惮的,就应该是被别人夺位。他明白这一点,他就应该当面斥责那些不讲规矩的人。但是他没这个心机。

他母亲独孤皇后不喜欢他,是因为他宠爱妾不宠爱正妻。要知道,独孤皇后是最忌惮这一点的。也正是独孤皇后忌惮这一点,在这方面也相当霸道,因此,隋文帝才虽然是皇帝,但一生几乎只有她一个女人。

杨勇如果不是顺着性情来,而是有一些策略,他就会像杨广一样,千方百计巴结他母亲,让他母亲在他父亲面前说好话。

(杨广剧照)

三、杨勇善良,杨广狠毒。

杨勇本身有很大的权势,但是,他被他爹废了太子之位后,却也只能逆来顺受。他虽然想要补救,却想不出什么办法。多次想要见他的父亲,但由于杨广的阻拦,他都没有成功。最终,不得不爬到一棵树上,对着高墙里的父亲大喊,希望父亲能见他一面。

然而,狠毒的杨广却告诉隋文帝,这是杨勇疯了。隋文帝竟然也相信这个可怜人确实是疯了,竟然不召见他。

杨广可不一样。当杨广的虚伪终于被隋文帝看出来后,隋文帝准备把杨勇重新宣进宫来,废了杨广,把太子之位还给杨勇。如果是杨勇,也就算了。但是,杨广却在这时候,让他父亲“病重死掉”了,同时还矫诏赐死杨勇,自己当了皇帝。这都是他狠毒的表现。

当然了,杨广靠阴谋诡计夺得天下,但他最终也没能坐稳,大隋江山也就在他手中断送了。


张生全精彩历史


隋文帝当初之所以舍弃杨勇,改立杨广为太子,是因为那时的杨广表现实在是太优秀了!

杨勇被废,表面上是因为他“生性好色,喜爱奢侈”,进而逐渐被隋文帝和独孤皇后所厌恶,最终被杨广取而代之。但是,杨勇能够稳坐太子之位近二十年之久,想必也有其个人之处。事实上,杨勇是十分好学的,擅长词赋之道。而且他为人宽厚,不矫揉造作,身边也聚集明克让、姚察、陆开明等当世之名士。如果从这一点来看,杨勇的品德和才华并不差,如果他当上皇帝,至少比耗尽民力的杨广要好很多。

而杨勇之所以被废,这背后其实是败给了杨广的奸诈。因为杨广实在是特能装,他很了解自己父母的脾性,隋文帝和独孤伽罗都是倡导勤俭的,因此在父母面前,杨广总是表现得相当的勤俭节约。王府中表面上很简朴,实则是杨广把自己的歌姬宴席都藏起来了而已。

而且,独孤皇后是出了名的醋坛子,把隋文帝管得死死的。因此,在其母后面前,杨广可是三好先生,这又与风流的太子杨勇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其实,杨家好色可是有遗传的,怪不得杨勇。事实上在独孤伽罗死后,隋文帝的男人本色也就彻底暴露了,一连纳了好几个宠妃,其中最著名当属陈宣华。再看看杨广,在父母面前一个不近女色的模样,结果登基后,可是想尝尽天下所有美女。要论好色,杨广才是三者之最!但是,谁叫人家懂得装,自然也就更能获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欢心。

此外,杨勇的失败,很大程度上和他长期居于太子之位有很大关系,和李建成、李承乾、胤礽等被废的太子是如出一辙的。

一方面,太子是储君,是皇帝的接班人,因此他往往只能深处东宫,辅助皇上处理政务。而同时皇帝在栽培太子时,也会担心其掌握一定权力后会谋反夺权,因此对太子势力也会一再打压。

而另一方面,太子又要受到表现优异的其他皇弟的挑战。与太子不同,其他皇子通常能被派往外地或是边关进行历练,有更多的机会在朝中、在军中,甚至在民间形成威望和势力。而这一点尤其在王朝初期更为明显。

而杨广就是这样,由于他一开始不是储君,所以在灭陈之时,他能够挂帅出征,完成了隋王朝的一统大业。因此,杨广能够在军中逐渐培育自己的势力。事实上,杨广和李世民的成功是有极大的相似之处。唯一不同的是,李渊吸取了隋文帝的教训,坚持不废掉李建成,不过这也就引发了玄武门之变,最终的结果照样是李世民得了皇位。

当我们翻看历史,就不难发现,很多久居太子之位的人物,其结局往往都是悲惨的。


这些历史要读


隋文帝杨坚在开皇元年(581年)二月十四日登基为帝,三天之后,长子杨勇便被册立为太子。但在开皇二十年的时侯,做了二十年太子的杨勇被废,他的二弟杨广取而代之,成为太子。那么隋文帝杨坚为何舍弃了宽厚仁慈的杨勇而选择杨广作为接班人呢?


隋文帝杨坚共育有五子,全部为皇后独孤伽罗嫡出。五子分别为长子杨勇、次子杨广、三子杨俊、四子杨秀、五子杨谅。其中长子杨勇在建隋之初即被立为太子,而次子杨广英俊果敢、文武兼备更为老妈独孤伽罗厚爱。在开皇八年的时候,年仅二十岁的杨广统帅隋军兴灭陈,晋太尉;二年之后,杨素等平定江南后,杨广又任扬州总管。随着职位的不断升迁,杨广的野心也急剧膨胀,开始对太子之位产生觊觎。

而在易储问题上发挥决定性作用的是杨广的老妈独孤伽罗。独孤伽罗是史上有名的女权主义者。杨坚在她的严管下战战兢兢了一辈子,偶尔宠幸了一个叫尉迟的女子,独孤伽罗知道后大为不爽,对尉迟痛下杀手,气得老公杨坚离家出走。杨坚共有五个儿子,都是独孤伽罗嫡出的,可见独孤伽罗对杨坚管得有多严。

而太子杨勇在这个问题恰好犯了老妈的禁忌。他的太子妃是大臣元孝钜的女儿元氏,是老妈亲自为他选定的正妃。可是杨勇却不太中意这桩婚事,对元氏也爱搭不理的,郁闷的元氏在开皇十一年的时候去世了,身后也没留下一男半女。杨勇却更偏爱侧室,与侧室生养了一大群子女。独孤伽罗是极为重视嫡子女,讨厌小老婆的,杨勇不爱正妻爱侧室的作法引起老妈的极大不满。



而杨广却长袖善舞,投其老妈所好。在父母面前谦恭至孝,与正妻萧氏恩爱情深。并且把府中装饰、乐器故意做旧,装作一副节俭的样子。而杨勇却比较奢华,这一点又惹得提倡节俭的老妈老大不高兴。但只凭这些生活琐事还不能彻底扳倒杨勇,杨广还有更厉害的杀手锏!

杨广有个死党叫宇文述,就是日后在江都逼杨广自缢的那个宇文化及的老爹。宇文述拉拢了朝廷重臣杨素,这样形势对杨勇就大为不利了,一些对杨勇不利的流言塞满了杨坚夫妇的耳朵。

杨素趁机对杨勇落井下石,有次杨素奉杨坚之命到太子府探听虚实,故意拖延时间让杨勇久等。杨勇面见杨素后显得有些不耐烦,而杨素回奏杨坚时称杨勇对皇帝老爹不满。杨坚深信不疑,对杨勇越发不信任,并解除了太子府的兵权。此时,杨广又指使太子府一个叫姬威的人诬告杨勇谋反。这下问题可大了,这已不是生活问题了,直接上升到政治问题了。

公元600年十一月,杨勇的太子之位被废,杨广被立为太子。杨勇不断喊冤,却连老爹的面也见不到。而杨素在杨坚面前称杨勇已经疯了。

公元604年七月,杨广在父亲去世后登基称帝。废太子杨勇已被幽禁了四年,始终是杨广的心头之患。杨广于是派杨素的弟弟杨约逼迫杨勇自缢身亡。

杨勇的失势有其自身原因。他性情率真,不会因为政治意图却迎合父母,这一点他根本不是弟弟杨广的对手。杨广善于经营,精于心计,挖空心思,取悦父母,成功上位。隋文帝杨坚曾天真地以为他的五个儿子系一母所出,必会相亲相爱,不会重蹈前朝皇室自相残杀的复辙。可是事实却是如此的残酷。杨广在逼死杨勇后,又借故将四弟蜀王杨秀废为庶民;五弟汉王杨谅起兵投降后被幽禁至死;杨勇诸子被杨广赶尽杀绝。亲情在权势面前变得不堪一击。


岁月是一条河流


杨广和杨勇相比,我如果是隋文帝,我也会选杨广的,他表现太优秀了。

和杨勇相比,杨广是个有抱负,有理想,有能力,也善于运用这些能力的青年。

杨勇:

虽然杨勇是哥哥,按嫡长顺序,是当然的太子人选。

不就是晚出生了几年么?杨广不甘心输在这条起跑线上。 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可能,就要百分百的努力,这是杨广的信条。

他很自信,他了解哥哥,更了解自己。他知道只要自己不犯错,这个愚蠢的哥哥一定会犯错的。他要等,也要忍。

杨广:

冬至来了,按礼制,百官要给皇帝朝贺。朝贺完皇上,有很多大臣也想顺带拍拍太子的马屁,于是又来到太子宫。 如果杨勇够聪明,他不应该接受的。

但他太得意了,认为这是百官对他的恭敬,是对他太子地位的顺从,他不但接受了,还大张旗鼓,奏乐开宫门,脸上写满了得意。

可惜父亲不这么想。皇帝最忌太子勾结外臣, “图谋不轨”这四个字,在杨坚面前盘旋着,怎么也驱散不掉。

杨坚夫妻:

杨广呢?这时候正在江南总管的任上,废寝忘食的工作。晋王没有一点架子,对江南士子礼贤下士,重文兴教,关爱百姓,使社会承平,百姓安居乐业。

最可贵的是,晋王很节俭,他不爱女色,不喜犬马,心里只有皇帝和百姓。

每次皇帝派人来视察,杨广总是对这些人谦恭有礼,没有丝毫架子,最关心的也是父皇和母后的身体。

杨广:

所以,每个人都说杨广是个好人,是个孝子,晋王仁爱的名声传遍大江南北。

杨勇坐不住了,他感觉到了危险,意识到了自己的危机。他坐立不安,可不知道该怎么办。

他开始探查文帝的日常,派人偷听皇帝的讲话,来判断皇帝的意图。可是,这件事被皇帝知道了。

文帝不知道这个儿子的目的,只能加强防范,提高警卫级别。当然,对太子的厌恶更甚了。

杨广知道,父皇最听母后的。隋文帝是历史上少有的怕老婆皇帝,独孤皇后在他心里,就是女神。

所以,杨广在一次见到母亲独孤之后,巧妙的在母后面前流露出这可能是最后一面的意思,护崽的皇帝追问之下。

杨广:


杨广不露痕迹爆了一个料:大哥的孩子可能不是大哥的,大哥怕我传出去,有可能“太子要害我”这个主题就自然而然的出来了。

看着母亲黑下来的脸色,他心里笑了,他知道,那个座位在向他招手了。

果然,皇后向皇帝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所以就有了开皇二十年,杨勇被废为庶人,立晋王杨广为太子位的事件。

整个事件,我们不能怪杨广,是杨勇自己没有把握住机会。

一直以来,他都和独孤皇后不和,虽然他们是亲母子。

杨勇爱女色,好声色犬马,又有岳父宰相高颎撑腰,让文帝对他越来越忌惮。

他还不知收敛,所以败给杨广也是意料中事。 虽然杨广登基后,好大喜功,不顾百姓死活,但单以他登基前的行为来看,是百分百的一个好皇帝的人选,文帝选他做太子,也是无可指责的。

正是:“周公恐惧流言日,王莽谦恭下士时。假若当时身便死,一世真伪有谁知?”


刚日读史


隋文帝是隋朝的开国皇帝杨坚,一生共有五子,都为皇后独孤氏所生,其中杨勇为长子,杨广为次子。当杨坚还是北周的随国公时,就立长子杨勇为世子,后来杨坚夺取天下,建立隋朝,登基为帝的第三天,立杨勇为太子。可以看出,杨坚对长子杨勇是满意且喜爱的,那么后来为什么舍杨勇而立次子杨广为太子了呢?大概有这几方面的原因。

一,据《隋书》记载,杨勇样貌俊美,爱学习,擅长词赋;性情宽厚直率,不喜欢矫揉造作。他带有文人的特性,身边的朋友也都是当时的文人。有一次杨勇文绉绉地装饰了一件蜀铠,被父亲杨坚看到。一生勤俭持家、治国的杨坚唯恐太子沾染上奢侈的恶习,对儿子进行了一番教导。

杨坚说,你看看前代的皇帝,没有奢华而能长久的。你是太子,如果不能上称天心,下合民意,怎么继承大业治理百姓?我以前的衣服咱俩各留一件,不时地拿来看看,来警戒自己。今天再赐你一把刀子,希望你能体察我的心情。

这件事让杨坚对杨勇有了看法,但这还远远不足以将太子废黜,但随后发生的一件事,让杨坚感到了威胁。

二,有一年冬至过后,百官见过皇帝后,又以朝见之礼拜太子,而太子杨勇坦然接受了他们的叩拜,这让杨坚心里非常地不舒服。朝见之礼是对皇帝行三跪九叩的“专属”礼仪,太子也受这礼,显然属于越制,但是太子却坦然接受,说明在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对皇权的贪恋。

这种贪恋是可怕的,如果任其膨胀,将来有一天会威胁到自己的地位,所以杨坚感到巨大的恐惧,对杨勇的态度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后来宫中选侍卫官,杨坚把武力厉害的都选到自己这里,有人提出异议——这样会使太子宫中的侍卫官太弱,杨坚反而认为其是太子一党,从此对太子更加提防。

三,如果说杨勇在不明所以的情况下,已经失掉了父亲的宠爱,他的另一行为又明目张胆地打击了母亲的心。

熟悉历史的朋友都知道,杨坚与其结发妻子独孤伽罗一生恩爱无比,甚至为爱妻放弃六宫佳丽,这种深厚的伉俪之情在帝王中是很少见的。而独孤皇后大概也以拥有这样的爱情而骄傲吧,所以她希望自己的儿子杨勇也能如他的父亲一样,对原配妻子一心一意,还精心为杨勇选择了一位太子妃——元氏。

谁知,杨勇不但对元氏毫无宠爱,反而专宠另一位姬妾云氏,并让其越级掌管太子宫。被无视的元氏一气之下没几天就死了,这让母亲独孤氏非常不满、非常受伤,甚至怀疑毫无病症的元氏的突然死亡,是杨勇与云氏合谋暗害的。当杨坚私下责备杨勇时,杨勇不知收敛反而怒怼道:“我迟早要杀了元孝矩(元氏之父)!”一生相爱相守的杨坚与独孤皇后,由此对儿子产生了厌恶之情。

一边对太子渐生不满,一边次子杨广的表现却越来越得到认可。首先,与杨勇相反的是,杨广妻妾不多,并终日与原配萧氏相守,得到杨坚夫妻两人的称赞;二来,杨广对父母非常孝顺,每当父母乘车离开时,他都会站在原地,两眼泪流表示不舍地目送车子远走,这让父母心里很受用。

另外,杨勇一直在朝廷帮父亲处理政务,对外并无军功,而杨广不仅参与了灭南陈的军事行动,还在进驻建康后,杀掉陈叔宝的宠臣与宠妃,封存库府,很得人心,“天下称贤”。随后坐镇扬州,把江南治理得井井有条,得到杨坚夫妇的赞赏。两相对比,次子杨广好像更优秀些,杨坚夫妇心理有了微妙的变化。

而杨广敏锐地察觉到这一苗头,他故意试探母亲,哭着说哥哥杨勇见到自己后态度嚣张,不知道哪天就会被哥哥杀了。

独孤氏也正有此担心,她心疼杨广,便产生废掉杨勇的念头,便派人暗中监视杨勇;另一方面,杨广将母后的意思悄悄告诉了当时的权臣杨素。杨素以“晋王(杨广)孝悌恭俭,有类至尊”来试探独孤皇后,得知皇后恶杨勇而爱杨广的心思后,也派人监视杨勇。

杨勇并不是什么完人,何况身边不断有人拿着放大镜找毛病?于是,他的“恶行”,还有独孤皇后的“枕边风”, 源源不断地输送到杨坚的耳边。开始杨勇对此完全不知情,依然故我,后来渐渐感到自己太子的地位受到威胁,在别人的故意刺激下,大加抱怨这些抱怨的言语,让杨坚非常失望。

终于,开皇十二年(公元600年)十月,杨坚废太子杨勇为庶人,十一月立次子杨广。不过据说,在杨坚重病后,发现杨广调戏自己的嫔妃,后悔废杨勇立杨广,想要再废杨广,但局面已被杨广把持而未能如愿,不久崩逝。是后世为杨广的荒淫无道故意加的一把料,还是确有此事,真相我们已经不得而知。

杨坚精心挑选的国家接班人,却在十多年的时间里就把自己一手打造的富庶隋朝玩完了,使隋朝没能避免二世而亡的命运,若地下有知,杨坚会不会肠子都悔青了?


历史风云录


我是清水空流,历史的守望者。期待你的关注和点评。

隋文帝杨坚曾和杨素言道:我五子具是一母所生,兄友弟恭。断不会发生南朝父子兄弟相残之事。但隋文帝太自信了,帝王之家无亲情,面对至高无上的皇帝之位,任何的亲情都是苍白的,人性的丑恶在在此显露无疑。

杨勇,隋文帝长子,其母就是闻名天下的独孤伽罗。与杨广同父同母。可以说,无论从任何的角度来说,杨勇都是合法的继承人。杨勇在其父登基当年也就是公元581年就被立为太子,杨勇当时的年纪应该不超过20岁,而且杨勇为人宽和,处事公允,在辅助隋文帝统一天下和在处理国事颇有见地。杨勇当了近20年的太子,但最终却在公元600年被废,他彻底地失败了,他的弟弟晋王杨广继而担任太子,而历朝的废太子的下场也是可想而之的。但并没有失德的杨勇因何被废呢?

杨勇被废从个人角度来说就是私德不修,其母独孤伽罗很反感男子纳妾,这一点她管隋文帝很严,自然也希望自己儿子也能如此,但杨勇偏偏和太子妃不睦,喜欢侧室。让太子妃郁郁而终。隋文帝尚节俭,不尚奢华。而杨勇却生活奢侈,耗费巨大。隋文帝对此多有告诫,而杨勇却依旧如故,也就是说在行为上如花花大少的杨勇已经引起父母的反感,侧面也说明杨勇情商太低,不会讨父母欢心,这一点上,杨广做的就比杨勇强的多。杨广在父母面前却很会讨父母的欢心,在隋炀帝面前生活简朴,在母亲独孤伽罗面前有却是作不近女色,和元妃很恩爱。就个人品质而言比杨勇强的很多。

这仅仅是个小的问题,从大的方面来说,杨勇做的也是很有欠缺,杨勇不善于交际朝臣,尤其是与当时的权臣杨素不睦,但和另一个宰相高颖是姻亲(高颖娶了杨勇的女儿做儿媳妇)但偏偏独孤伽罗很讨厌高颖,杨勇和高颖的关系也让杨素有很大的危机感,所以杨素和独孤伽罗联手构陷高颖,让隋文帝对高颖日益不满,最终罢相。这样就导致了杨勇朝中无人,主要助力也丧失的地步。最为关键的是,杨勇当着杨素的面,发泄对父亲的不满,杨素也希望杨勇被废,改立杨广为太子。因此把杨勇的话难免添油加醋的告诉了隋文帝,文帝大为不满,这时候,皇后独孤伽罗也多次建议隋文帝改立杨广为太子,杨广也加紧行动,把杨勇种种不法的的事情告诉隋文帝,面对权臣杨素,皇后独孤伽罗,晋王杨广以及他们背后强大的政治集团,隋文帝最终颁诏:于公元600年废黜太子杨勇,立晋王杨广为太子,这就是 日后赫赫有名的隋炀帝。

杨勇被废黜以后,随即被圈禁。父子二人再也没有见过面。四年以后,隋文帝驾崩,杨广登基以后第一件就是借隋文帝的名义赐死杨勇。杨勇死的时候大概也就四十出头。因此上说,杨广是合法登基 ,不存在篡位之说。

隋文帝更换太子,是最大的失误和败笔,导致强大的大隋二世而亡。这也不仅仅是杨勇的悲哀,也是大隋的不幸。


清水空流


权利是把双刃剑,既能让精明能干之人得偿夙愿,一展抱负开疆拓土;也能让野心之辈抛弃血脉亲情,举起手中屠刀,将手足兄弟屠戮满门。

独孤皇后对杨勇的结发妻子元氏惋惜尤甚,元氏的死亡让她想起自己与皇帝多年的伉俪情深,再看看太子宫中的姬妾嫔妃,心中的怒火冲天而起,她对这个大儿子已经厌恶到了极点。

杨勇,大隋皇帝杨坚的大儿子,这位根红苗正的大隋太子,实属罕见的率性之人。因为过早的被列为东宫之主,杨勇对权利的理解能力发生了改变,心智的简单不仅表现在接受文武百官的朝见,更是与隋朝权臣高熲结为儿女亲家,这种种的率性而为,造成了他日后的悲剧人生。

无上权力的滋味谁都会羡慕,包括杨勇的亲弟弟杨广,这个平日看起来恭孝有嘉的杨广,却是杨坚夫妇最有心机的皇子,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偷偷交好杨坚最为信任的杨素,而且同为皇子的杨广,不仅对王妃萧氏爱护有加,而且王府内外没有其他的姬妾,这是独孤皇后最为满意他的一点,要知道独孤皇后对男人最为看重的就是从一而终,杨广独爱一人的态度,非常受独孤皇后的推崇,不光如此,杨广对待皇宫里的内侍也是客客气气,从来不摆皇子的架子,往往看到年纪大的老臣,还会搀扶着与之一起走,在皇宫内外,俨然是一个贤王姿态。

有一次,杨坚正在御书房批改奏折,看见了高熲的上书,高熲作为大隋朝的文官之首,杨坚不敢忽视他的建议,每次都是第一个翻阅,但这次的奏折耐人寻味,杨坚看后眉头皱了起来,高熲与太子的关系摆在那里,这次又是高熲上书为太子府增加一倍的护卫,经历了多次宫闺政变的杨坚,对于手中的权力看的格外重要,太子府的种种反常表现,让杨坚的双眼漏出了寒芒。

东宫里反常的举动,让杨坚终于下定了决心。

开皇十九年,即公元六百年十月,隋朝太子杨勇被废为庶人,剥夺了皇子拥有的一切。同年杨广被封为太子,这个让隋朝走向覆灭的人,终于心满意足了。

公元604年,杨广继位,史称隋炀帝,在登基不久后便假拟隋文帝遗旨,处死了杨勇,至此开始,隋唐时期风起云涌的几十年正式开幕。





大通辽人


隋朝太子杨勇为什么会被废掉太子之位,杨坚为什么选择了杨广?古来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废立太子的,这件事是一个综合原因导致,在下简要说明一下。

杨勇无大智

杨勇有正妻也有小妾,这在古代很正常,而且宠正妻还是宠小妾一般情况下他可以自己选择。但是他没有考虑他父母的感受,他也没有仔细思考过,只沉迷在女色中。

杨勇的母亲独孤伽罗是古代少有的女权捍卫者,把隋文帝杨坚管的死死的,不允许纳妃子。独孤伽罗给杨勇找了一个正妻,但是杨勇不爱正妻爱自己纳的小妾,这就是打独孤伽罗的脸,所以独孤伽罗厌恶杨勇认为其无德继承皇位。

杨坚本来被独孤伽罗管的死死的,一肚子的不爽没有地方撒。看见儿子杨勇这么“逍遥快活”,心里面会快活吗?当然也不爽,所以杨坚就同意了独孤伽罗的意见废了杨勇的太子。


杨广看的准

为什么杨广可以被立为太子?杨广到底是一个聪明人,知道自己母亲独孤伽罗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所以他只有萧氏一个正妻不纳妾,天天和萧氏秀恩爱。杨广秀恩爱的行为可能在现在来说会被人反感,但是在那时候却很讨独孤伽罗欢心,故杨广这个“乖乖儿子”越来越受到独孤伽罗的喜爱,最终被独孤伽罗推荐为接替太子位的“好儿子”。


若是没有独孤伽罗这样一位女权主义者,那么杨勇这样的行为还不至于被杨坚废掉太子。整个事件中,的确是独孤伽罗占据了很关键的作用,杨坚是做决定之人而已。


淡看天上月


隋文帝舍弃太子杨勇而选择杨广,表面上看是因为杨勇荒淫奢侈,惹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都不满,而与此同时,杨广却假装自己洁身自好和勤俭孝顺,骗得隋文帝和独孤皇后的喜爱,最终登上太子之位。

但事实上,杨勇被废,归根结底还是他的实力让隋文帝感受到了威胁。换句话说,杨勇和隋文帝之争,其实就是皇帝与太子的权力之争,只不过杨勇在这场权力争夺中失败了而已。

杨勇的实力有多大,我们可以来捋一捋,在还是北周的时候,杨勇就已被朝廷封为博安侯,后来杨坚能够执政北周朝政,杨勇的全力支持功不可没,所以在杨坚掌政,立马立杨勇为世子,并拜为大将军。



北周灭齐后,杨坚为进一步扩大杨家的实力,便命杨勇总领统管北齐之地,与此同时,杨勇的女儿,又嫁给了关中军政大佬高熲的儿子,因此杨勇也深得部分关中大佬的拥护。

换句话说,杨勇不仅是整个关东地区的直接领导者,而且在关中地区也有足够的影响力,相当于北方三分之二的地区都被杨勇的势力所渗透。在这种背景下,当杨坚打算南征陈国时,哪里还敢让太子杨勇领衔,所以他选择由晋王杨广领兵出征,目的就是想通过两王并立来遏制杨勇的势力。



如果仅仅如此,杨勇还不至于被废,但问题是,随着隋文帝的年龄越来越大,身体越来越差,大臣们自然开始有意无意却奉承和巴结太子杨勇。

话说在某一天,文武百官竟然集体朝拜太子,杨坚当时就发火了,因为这是什么礼节?我还活着,你们就集体朝拜太子,你们是不是都盼我早死!你们巴结太子,也巴结的太早、太露骨了吧!

与此同时,随着科举制度的推出,豪门大族的权力受到限制,隋文帝与高熲、贺若弼等关陇大佬的矛盾也越来越显露,而太子杨勇又和他们的关系非常密切,所以这些人有意无意想让扶持杨勇提前接班。

双方矛盾激烈到后来,杨坚半夜上个厕所,都害怕被太子暗杀了。在这种背景下,隋文帝决定先下手为强,在皇后独孤氏和晋王杨广的支持下,先是高熲被罢官,接着杨勇被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