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宮風雲:叔叔想造侄兒的反,這一次悲催了

明宮風雲:叔叔想造侄兒的反,這一次悲催了

明宮風雲:叔叔想造侄兒的反,這一次悲催了


  明宣宗朱瞻基是明朝的第五任皇帝,生於洪武三十一年(公元1398年)。此時,他的曾祖父朱元璋行將就木。就在他出生的那天晚上,野心勃勃的祖父朱棣做了一個美夢,夢見朱元璋將象徵皇權的大圭賜給自己。朱棣醒後,還沒來得及回味夢中情景,就聽說自己的長孫降生了。朱棣猛地意識到,夢中情景似乎印證到了孫子身上,他急忙跑去看孫子,只見小孫子長得非常可愛,臉上還有一團英氣,比病歪歪的胖兒子朱高熾還像自己。

  之後的故事大家都知道,時為燕王的朱棣與自己的侄子建文帝朱允炆打了四年靖難之役,最終武力奪權,當上了永樂皇帝。

  朱棣上臺後,面臨著一個重要的難題,那就是皇位繼承權的問題。他是靠武力上臺的,深知此舉之弊。雖然他不喜歡自己的大胖兒子朱高熾,想把帝國交給二兒子漢王朱高煦,但他繞不過宗法制度“立嫡立長”這道坎,更怕骨肉相殘的靖難之役重演,而且,大兒子胖人多福,不僅有文治,而且能任事(當年率一萬老弱,愣是擊退了官二代李景隆五十萬大軍的進攻,保住了造反大本營北京),幾乎所有的文官都站在胖兒子一邊。

  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朱瞻基是顆小福星,朱棣是藉著長孫降生的喜氣,下定造反決心的。而且,聰明英武的長孫深為自己所喜,如果不讓其父為君,那麼孫子的皇位也就泡湯了,那怎麼行?於是,朱棣不再提讓朱高煦當繼承人的事了。

  朱家的人可不是那麼容易安生的。朱高煦賴在皇城不走,想方設法的打壓胖哥哥,將力挺哥哥的大學士解縉致於死地。同時,招兵買馬,別有所圖。這下,就連他的母親徐皇后都看不下去了,手心手背都是肉,傷了哪個都不好,唯一的辦法就是讓二兒子到封國去,別在京城搗亂。

  一向寵妻的朱棣接受了徐皇后的建議,著令二兒子朱高煦哪涼快哪待著去。二弟的威脅暫時解除了,不想三弟趙王朱高燧也不消停,同樣對朱高熾火力全開。此時,業已成人的朱瞻基挺身而出,擔負起了護衛朱高熾的重任。

  於是,一場政變陰謀被揭露出來。有個老軍人的女婿出首,說老丈人受命草詔,要廢除太子朱高熾,而朱高燧的親信則打算趁朱棣生病之際,下毒弒父。言之鑿鑿的政變陰謀,讓朱棣勃然大怒,要治朱高燧之罪。幸得朱高熾勸諫,說朱高燧不知,作亂者是其下屬。於是高燧之黨在京者悉被清除,他本人自然也回封國去反思人生了。

  整個政變讓明眼人一看,就覺得很蹊蹺。草詔廢太子何等大事,怎麼會讓一個老兵去做,難道朱高燧身邊一個筆桿子也沒有?而且朱高燧在京城只有七八個人兩三條槍,怎麼和手握重權,且深得朝臣推重的朱高熾父子鬥?他爹那麼牛當年也不敢在京城直接弒父奪權。

  遠離了朱高煦、朱高燧的大明朝廷,安定多了,朱高熾終於不用擔心了。

  朱棣將朝政一古腦丟給朱高熾,自己要麼出征,要麼養病,沒事則繼續教導大孫子。朱瞻基很小就隨同爺爺遠征,聽取爺爺的諄諄教誨,積累了豐富的軍事知識,養成了多謀善斷的性格。行軍間隙,經過農家,朱棣會停下來,讓孫子到農民伯伯中間去體驗生活,學到很多書本上學不到的東西,從小就深知稼穡艱難。

  歷代皇帝一般都比較重視自己繼承人的教育,但他們的教育往往是書齋式的教育居多,真正走向戰場,走入農田的教育少之又少,這種與現實脫節的教育,往往使那些天潢貴胄,成為不識人間煙火的“聖人”,執政行事,唯我獨尊,根本不顧百姓死活,最終害人害己。

  永樂九年(公元1411年),朱瞻基被冊立為皇太孫。

永樂二十二年(公元1424年),朱棣駕崩。朱高熾如願以償地登上了帝位。第二年,這位洪熙皇帝就“無疾驟崩”了,成為明朝歷史上在位時間最短的亞軍。

不過,對於一位已經監國多年的政壇高手來說,十個月也能做很多事。他在位期間,平反冤獄,裁汰冗員,起用賢臣,偃武修文,厲行節儉,使明朝的政治面貌大有改觀。至於他的暴亡,恐怕應該與其胖人多內寵,且體弱多病,加上政務繁忙,不堪重負,引發心血管疾病有關。當然,也有人說,是不愛折騰的胖爸爸和閒不住的兒子在遷都南京等問題上有了矛盾,長期隨祖父征戰漠北的朱瞻基更清楚定都北京對帝國的重要性,擔心遷都並急於上位的兒子,下了黑手。這顯然是陰謀論者最愛想象的調調,當不得真。不過,朱瞻基上臺後,回遷工程被永久叫停了。

  不管怎麼說,朱高熾駕崩之時,朱瞻基正遠在南京。他在眾人尚茫然不知的時候,就得到了內線的情報,知道父皇已死。於是,他提前動身,從容地先於近在山東樂安的二叔派出的殺手之前,趕回了北京,一面發喪,一面繼位。從此,明帝國進入了宣德時代。

  遲了一大步的朱高煦,沒了哥哥的壓制,以為新君人望不足,不覺野心膨脹,以誅殺反對自己的五朝元老夏原吉為藉口,準備重演靖難之役。可惜,他只有父親的武勇,卻無父親的謀略,更兼遇上的這個侄子可比建文帝強多了。

  面對朱高煦的暴起發難,很多人都很擔心,朱瞻基卻自信地說:“天下神器非智力所能得,況祖宗有成命,孰敢萌邪心!”為了迅速平定朱高煦的叛亂,朱瞻基決定親征。消息一出,極大地鼓舞了明軍將士。有人擔心朱高煦會率兵攻取南京,朱瞻基卻認為,叛軍的家屬都在樂安城,朱高煦絕對不會貿然南下攻南京,同時,濟南城池堅固,朱高煦也不敢冒險攻打,目前他只會固守樂安。

正如朱瞻基所料,朱高煦知道新君親征,竟然沒了主意,只能在樂安束手待斃。明軍四面包圍樂安後,將勸降信射入城中。此時的朱高煦徹底絕望,不顧王斌等將領們死戰的請求,私下派人從小道跑出去投降。朱瞻基顧念親情,將朱高煦押送回京,廢為庶人,禁錮在西安門內。回朝之日,朱瞻基特意將樂安改為武定州。

這時的朱瞻基應該感謝祖父開拓了自己的眼界,使自己熟諳軍事,才能面對危局作出準確判斷,從而兵不血刃地平叛。不過,有時很愣有時很二的朱高煦,最終還是讓大侄子壓在銅缸下烤了全羊。據說是他在侄子親情氾濫探監時使絆子,讓侄子跌了一跤,龍顏大不悅,真是作死。

  另一位造反老將朱高燧本來打算和二哥一起渾水摸魚,做一對“慷慨赴國難”的難兄難弟。幸運的是,他的臣佐中有真心護主的,派人劫殺了二哥派來的聯絡人,直接歸順朝廷了。看到三叔狼狽的樣子,朱瞻基為了帝國的穩定,忍住了想扁他一頓的衝動,再一次原諒了三叔和他的後代。

(本篇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