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过年有一些繁琐的老风俗,直接取消,这种做法对吗?

快乐在农村


农村过年的风俗多数是不能取消的,比如贴对联,挂红灯,除夕大团圆,吃年夜饭,初一拜年都很好的。有一些宣扬封建迷信东西是不能要的,比如烧香拜神求保佑等。还比如放鞭炮,太污染环境了,还不安全,以后农村最好也限制。现在过大年总觉得不热闹了,为什么?我觉得就是人们生活好了,平常都吃过年的东西,是不是这样?不过在中国过大年还是一年中最隆重的节日,我们怎么使这个传统节日更加热闹起来呢?大家说说看。谢谢。


二老9206


在我们北方农村过年有一个风俗,就是大年初一这天,年轻的都要早早起床去给长辈拜年,也叫去磕头,从我记事起,每年的春节都会去我们村的长辈家个个去磕头,虽然磕头这个风俗不知道开始那个年代,但这个风俗我感觉没有取消的必要,必竟我们晚辈给长辈磕头一是代表我们对每位老人的尊敬,也代表了中华美德的传统,


跑堂的小二哥


大家好,我是乡下曹十一。说实话现在社会在发展有些繁琐的风俗取消是不对的。过年过年过的不就是那些繁琐的风俗吗。如果这些都取消了那也没有什么意思了,年也越来越远。个别可以改革一下。但是取消是不对的。今年我们这边过年不让放炮了,大家伙都感觉这不是过年而是和平常没什么区别。





乡下曹十一


很高兴能回答你这个问题:

大家好,我是农村小马。农村过年有一些繁琐的老风俗,直接取消,这样做对吗?我觉得既然能够取消的,这说明这些老风俗,本身有问题。

现在科技水平飞速发展,一些老的风俗习惯,已经违背了科学常理,所以该舍弃的还是得舍弃。比如这些老风俗:

1)大年初一不能吃药:得病了,严重了不管是大年初一,还是什么时候,都应该去医院检查,并且打针吃药,这已经是一种常识了。

2)大年初一不能洗头:农村里有这样一个习俗,大年三十晚上都洗好了头,等大年初一的时候整天都不能洗头。具体的说法有许多,有的认为是从佛教流传下来的,初一十五不洗头。还有过年的时候鞭炮放的多,经常会弄的灰头土脑,据说是图一个好彩头。不过现在到处都在禁止放鞭炮,农村也不例外。

3)大年初一不能扫地:过年扫地扫地,有些不吉利。

4)大年初一不能动针线剪刀

5)大年初一不能回娘家:以前在农村重男轻女是很普遍的!如今时代不同了,并且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特别多,不商量好去哪过年,很可能闹上离婚的下场,得不偿失了!

所以说不好的习俗就应该被舍弃,好的老习俗我们要发扬光大。







生活领域vlog


过年是中国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体现。自西汉以来,过年的习俗一直延续到今天。过年一般指除夕和正月初一,但在民间,过年指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灶祭,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

如何庆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来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诸如贴春联(年画)、上坟祭祖、守岁、吃年夜饭、燃放爆竹、大拜年等固定的风俗习惯。其实人们早已心领神会,习以为常了,并没有觉得有点“繁琐”。

只是很遗憾,近几年过年时,很多地方纷纷出台禁令,划定燃放鞭炮烟花的区域。与往年相比,今年各地“禁燃”区域有所扩大,似乎是在直接取消着。可以肯定地说,这种做法是完全不对的。

过年燃放烟花爆竹的习俗从古代一直留传至今,已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新年的第一声爆竹声开启了农历新的一年,人们也将自己美好的愿望寄托在新年的鞭炮声中,而阵阵的爆竹声和色彩绚丽的烟花,着实让人感到浓浓的年味。

而专家表示,禁止烟花、爆竹的燃放,杜绝了因此带来的安全隐患,也减少了造成空气的污染。相关媒体报道,一些专家建议春节应该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包括农村,原因是农村燃放烟花爆竹同样会造成非常大的空气环境污染,而且农村燃放的体量较大,造成的各种污染也更大。

也是啊!还是说到做到了。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已经波及到了我们这僻远的农村。过年的农村本来越来越冷清,少了烟花爆竹,还真的是“安安静静”过大年呗!不过,还是觉得这全面禁止的做法,是遗忘了传统,足不可取。


为生活而提神


风俗都是所有人的老祖宗们一代一代传承下来的,既使是繁琐,那也是繁琐的有他的道理的,都过年了,那些老祖宗们传承下来的老风俗,也是顺其自然的,既然留下来的,那就有留下来的必要,那就让那些老风俗自然而然的传承下来,传承下去,没有取消的必要的,其实,过去农村过年老风俗,在全国各个地方都是不相同的,而那些没有意义的,没有影响的老风俗,有很多地方到现在也都自然而然的被取消了!



因此,对于农村的那些老风俗,有意义的,在民间有影响的,也都是被传承下来了,而那些没有意义的,没有影响的,或者说有封建迷信思想色彩的,在年复一年的过年的过程中,也都是被遗忘了,被淘汰了,被取消了,而有的农村过年的老风俗,由于各个地方认知的不同,在有的地方被取消了,被淘汰了,但是,在有的地方还没有取消,没被淘汰的,还在继续的传承下去会,或者还会传承的很久,很远!



比如,过年上坟烧纸祭拜祖宗的习俗,虽然是老习俗,但是这是一种优良的传统,让我们不要忘本,不要忘记自己的祖宗,不要忘记自己是中华民族的根,不要忘记我们都是中华民族的炎黄子孙,通过上坟烧纸,来祭拜列祖列宗,表达后代子孙们的对先祖的怀念之情;还有过年给长辈磕头的习俗,也是中华民族的一种优良传统,尊老敬老,孝敬老人,这样优良传统习俗,是不应当取消的,还应当继续永远的延续下去!

感谢您对从善如刘三农问答的关注和支持,欢迎您的评论留言!


从善如刘L


在农村,对于繁琐的老风俗,是去掉,还是保留,我个人的意见是绝对保留,不但保留,而且还要随时代而变化。

在农村,磕头拜年是最常见的一种老风俗了。如果直接取消,久而久之就会淡化人与人之间的熟悉度,再熟悉的人,经过时间的淡化,最终也会变成熟悉的陌生人,所以直接取消拜年,绝对不现实。最好的办法就是随时代而变化,用视频网络来拜年,即解决了繁琐,又增加了亲情和友情。

在农村过年时,上坟祭恩也是一种常见的老风俗了。如果直接取消,就隔断了亲人与亲人之间恩情的表达方式,久而久之过多的恩情留在心中,最终会变成心里的不高兴。所以直接取消,很不实际,最好的办法就是快步地适应新时代,用现代文明的方式来祭恩,即解决了繁琐,又表达了恩情。

等等老风俗,适应新时代,适应的越快越好,适应后即解决了繁琐,又增加了友谊,更增加了亲情。

我是谷点农村实生活,谢谢观读、分享。





谷点农村实生活


城市人特别向往农村过大年的热闹气氛。现在的农村人又经常回味以前春节的浓浓年味。如果现在再把农村过年的一些繁琐的老风俗直接取消,大多数人都会觉得不妥。

一、取消后我们几千年的传统文化会遭受巨大损失。过年历史悠久,春节的风俗习惯更是凝聚着中华文明的文化精髓。l

二、取消后不能突显春节在众多节日中独占鳌头的地位。如果过年没有了老风俗,就会和普通的小长假没有什么不同。在人们心目中的份量也会大大减轻。

三、取消后大多数人会感到日子过得索然无味。中国人爱热闹,过年的老习惯在劳动人民的观念中已根深蒂固,难以割舍。许多人把过年当做一个盼头。

四、取消后春节的假日经济会受到很大的影响。与春节相关的节日产品销售、交通运输业、餐饮业等都会受到很大的冲击。|





言广


我不知道你是哪里的农村,每个地区的过年习俗都各有不同,我是南方的,我们这的过年30前一天杀鸡,鸡与吉谐音,因此农村过年,家家户户都会杀鸡,寓意“吉祥”。大年三十那天贴对联,晚上祭祖,并不是为了请先人回家过年,而是为了表达后人对先人的尊敬和怀念,时刻会记得先人对自家的厚爱。除夕夜,全家团聚,一起围着吃年夜饭,一起守岁,听着屋外的鞭炮声,室内围在一起看着春晚,聊聊天。大年初一就是邻居左右相互登门拜年,初二以后基本都是提着礼品走亲戚了,并没有很特别的。

有的农村过年期间的风俗就更是独特了。有的地方除夕夜要请祖-安祖-供祖-祭祖,礼毕才能开始年夜饭,初一要行跪拜之礼拜年等等,太繁琐了。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持续进步,好的习俗可以保留,有些陋习应该完全摒弃掉。





匆花丸子


农村之所以年味更浓,是因为农村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在部分农村还存在着下跪拜年的习俗,对于这种传统习俗每个人的看法不一样,农村年轻人和农村老人的看法也不一样。

1、农村年轻人大部分认为应该取消。

“十里不同乡,百里不同俗”,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虽然拜年不会跪拜,其他一些习俗也被年轻人取消了。很多年轻人长期不在家,有些习俗无法执行,即使在家也会嫌弃老习俗的繁琐。在习惯了快节奏生活的年轻人,有些传统慢慢被淡忘,有些传统虽然知道但也不会实行。当地农村,过年就有这样的习俗,哪家生小孩了,全村同宗同族的人都要端完鸡汤给生小孩的家庭。在以前送鸡汤给同宗同族的产妇家庭,就是齐心协力给产妇、小孩充足的营养,让孩子健康成长。 叩首拜年

在现在农村生活条件好了,这些习俗就看起来多余,这个习俗在10年已经取消了。很多农村习俗,在以前是很合理、很符合当时的环境,但随着生活条件的改变,人们思想的转变,有些习俗不太适合现在,也就慢慢地被取消了。磕头拜年,在以前很多农村都有这样的习俗,是传统的习俗之一,但现在还在磕头拜年的农村就很少了,以后会越来越少。年轻人成家立业,他们思想转变了,对于有些传统,并不了解,也不会很少传承下去,慢慢地取消了。

2、很多农村老人,更希望把传统习俗传承下去。

农村之所以年味更浓,是因为农村还保留着很多传统习俗。在昕瑞生态当地农村,每年的大年初一,都是要去给村里同宗同族的人拜年。每年拜年都是大孩子带着小孩子去拜年,父母留着家中接待客人。以前是不喜欢去拜年的,但父母要求一定要去,这是当地农村过年的传统习俗。现在很多年轻人成家后,就不愿意挨家挨户拜年了,现在过年的年味淡了很多,来拜年的人也少了很多,更没有以前热闹了。磕头拜年是有些农村的传统习俗,磕头拜年在文史中的记载可以追溯到宋代,磕头拜年传承几千年也是有它的道理的。跪拜天地、跪拜父母长辈是传统的习俗。很多农村老人不希望传统习俗在他手里取消了,其实很多老人也厌烦了这种习俗,但他们并不想做第一个破坏规矩的人,老人会教育子孙继续传承,这也是磕头拜年能传承这么久的原因。在以前磕头拜年有很多种,单叩首是儿童对长辈的礼仪。一拜一叩,是成年人对长辈的礼仪。一拜三叩,是对德高望重,对祖宗等行的大礼,新过门的媳妇对公公婆婆和其他长辈也要行这样的大礼。叩首的礼仪这么讲究,现在的年轻人又有几个真正了解,也愿意一直传承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