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10万外来人口,防控“确保一个不漏”

<table> 社区10万外来人口,防控“确保一个不漏”

2日,深圳市龙岗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调查人员在医院开展密切接触者咽拭子采样。南方日报记者 朱洪波 通讯员 梁晓东 摄

/<table>

社区疫情防控

“再苦再累也要坚持,我们的工作关系到10多万居民的安全。”1月31日,在完成一名密切接触者的隔离工作后,深圳龙岗南岭村社区党委书记张育彪终于舒了口气。南岭村是一个外来务工者高密度社区,4平方公里的社区内,外来人口约10万人,结合社区特点,“党支部+物业+居民志愿者”的群防群治防控机制第一时间启动。

党支部、物业、居民志愿者合力

1月28日1:30,南岭村社区网格站站长邓惠强被电话惊醒。“我发烧38.5℃,怎么办?”居民王明在电话里求助,他想去医院,但不放心妻子一个人在家,独自照顾1岁和4岁的孩子。“你安心在医院隔离,我们会帮你到底,一起渡过难关。”邓惠强马上帮叫救护车,并在王明转院隔离期间,帮他送换洗衣服,回到社区给王明的妻子做居家隔离指导,清理垃圾。

南岭村社区社区成立7个小组:群众宣传组、“三类”人员信息排查组、健康监测组、卫生消杀组、居家隔离生活服务组、后勤保障组、疫情工作落实检查组。上述各个工作组成员由党员、物业员工和网格员、居民志愿者组成,党支部党员带头上一线。南岭村还建立起“四个100%”机制:出租屋业主房东100%宣传到位、辖区湖北籍人员100%联系到位、湖北来人100%排查登记到位、出租屋楼栋100%张贴提示到位。

每个小组各司其职,在所有楼栋门口、大堂和电梯张贴通知,在小区出入口循环播放注意事项,还在业主微信群等处持续发布疫情防控提示。

“您好,您需要的蔬菜和水果我们已帮您买好了,预计5分钟后送到您家门口,请记得领取。”居家隔离服务队员通过微信每天2次与隔离对象一对一沟通,随时为居家隔离居民提供服务,购买生活用品、倒垃圾都是他们每天的工作。

密织“疫情防控监测登记点”

在深圳盐田区梧桐社区,社区工作站同样通过密织的“疫情防控监测登记点”等办法,把住社区第一道关。

梧桐社区是海山街道典型的城中村社区,现有居住楼宇小区全是敞开式、原住民居住楼、城中村等综合体,四通八达。工作人员通过电话、上门等多手段摸清掌握本社区近期从湖北往返深圳人员情况,对居家隔离人员实行“一人一册”,每日微信、电话沟通,详细记录每个人员的体温情况,有异常情况立即上报。

针对区域内城中村、无物业小区,社区工作站统一协同,只保留一个出入口,并设立了8个“疫情防控监测登记点”,对进入住宅区的车辆人员进行检测体温并作好记录。“每个检测点每班安排2人,每天3班近60人,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测量,发现体温异常者,及时报社区‘三人小组’进行复查。”梧桐社区工作人员廖燕彬说。

1日上午,深圳石井街道大街小巷张贴起“提示+告示”:返深人员必须先到居民小组登记信息,取到“入住条”后方可入住。根据新办法,所有返深的住户和租户在体温正常无其他异常状况的情况下,取到“入住条”后方可入住;如体温异常,马上通知医院、社区、街道,送医院隔离。此举目的在于管住混过路卡、岗卡的漏网之鱼,筑牢“确保不漏一个”的最后一道防线,保障各项防控措施精准有效落实。

南方日报记者 戴晓晓 璀璨

陶清清 徐剑

(文中王明为化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