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最近熱播的電視劇《安家》中,有一對父母被網友心疼上了熱搜:他們用自己的積蓄給兒子買房,結果自己非但沒落到住,還差點流落街頭。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他們拎著行李來到房子門前,親家說正想著“哪天請您過來做客”


網友們被這一幕氣炸了,彈幕裡一邊倒大罵不孝子。

這兒子兒媳婦真不是人!

完了,自己的房子給了別人住,自己連進門都不行。


這對可憐的夫婦就是劇中的老嚴夫婦,他們的愛子之心讓人動容,但孩子的做法讓人不齒,沒有一點反哺之心。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雖然我也心疼老嚴夫婦,但我覺得,兒子的不孝有部分原因正是他倆親手造成的。


因為太無私的父母,養不出懂感恩的孩子,只會把孩子養成一個「白眼狼」。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愛孩子之前,必須先要愛自己


十年前,老嚴夫婦不放心孩子到異地讀書,於是拉著兩個皮箱子,一家人背井離鄉開始滬漂。


為了生存,老人開了家包子鋪,每天凌晨兩點到店裡開始準備和麵、備餡,一直到早上10點才可以休息,而這所謂的“休息”,是站在門面前買包子。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十年後,還是為了孩子畢業後能夠順利結婚,二老用一個個包子換來的全部收入320萬,打算給孩子全款買房。 (如果您想要諮詢關於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請撥打400-888-5281;或添加擇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為好友,進行一對一諮詢)

到簽約的時候,兒子提出要加女朋友的名字,看到老嚴猶豫,女孩立刻表示自己已經懷孕了。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考慮到兒子的幸福,老嚴夫婦做出了讓步,在房產證上寫下了兒子和兒媳的名字。


就這樣,老嚴夫婦用畢生心血為他人做了“嫁妝”——當他們滿心歡喜的準備去新家,想去照顧兒子和兒媳婦時,才發現兒子的丈母孃已經搬進了新家。

丈母孃擺出一副主人的姿態,邀請他們下次來「做客」。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兒媳婦看到二老,連句問候都沒有,還甩臉子摔門回了屋。兒子呢,面對被拒之門外的父母,只來了句:「你們先回去,我有空去看你們」。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自己辛苦一輩子,好容易買下的房子,進不了門,還連起碼的尊重都沒獲得。


尷尬的老嚴夫婦連門都沒進,還想著幫兒子緩解氣氛:“我們就是順路來看看孩子們過得好不好”。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老嚴夫婦來的時候高高興興,走的時候一臉委屈。


因為退了出租房,沒有地方去的老人只能睡在那狹小的包子鋪裡。


這時,嚴媽覺得委屈,嚴爸說:“我們做父母的,不是就為兒女做貢獻的嗎?”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可為了孩子,在這個本該享受天倫之樂的年紀沒享受到,還無家可歸,不可謂不悲傷。


其實,在準備買房時,安家天下的員工體恤老嚴夫婦用一輩子的積蓄買房,建議部分貸款,之後讓兒子兒媳還貸。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可是,二老卻心疼兒子,怕兒子壓力太大,一定要全款買房。

父母想盡量給孩子提供好的物質條件,想給孩子更多的愛,這本沒錯,但是這種愛不該是失去自我,毫無底線和原則的溺愛。

如果當時老嚴父母聽從了別人的建議,適當讓孩子背一點貸款,自己也不至於一無所有,大熱天擠在小包子鋪裡。


人生漫長,父母無法庇佑孩子一輩子。


好父母是那個授之以漁的人,而不是將孩子保護地嚴絲合縫,不斷給他魚的人,因為總有一天會無魚可給。


“空杯子倒不出水”就是這個道理,愛孩子之前,必須先要愛自己。


把自己照顧好了,才有能力給予。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想要孩子懂感恩,千萬不要愛太滿


沒有孩子天生就自私自利。

很多時候,孩子的自私,都是源於父母給孩子的愛太滿。

父母用無私的愛,讓孩子有一種自己是世界中心,他們所享受的一切都是理所當然的錯覺。


在重慶,曾發生過這樣一件讓人目瞪口呆的事情。

一個20多歲的小夥,要求家裡購買轎車,父親因經濟問題一時沒答應。

他竟然用滅火器,把父親跑工地用的麵包車給砸了,砸完以後,還躺在馬路上賴著不肯起來。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有知情人表示,這已經不是第一次了,他曾經為了讓家裡人買筆記本電腦,也躺在馬路上脅迫父親,而那次,他的父親妥協了。

網友表示:“這都是父母慣出來的!”

人們常說,慣子如殺子。

父母對孩子過度溺愛和縱容,會讓孩子覺得父母的付出和愛,是理所當然的,才會一再地挑戰父母的底線。


《少有人走的路》一書裡,有這樣一句話:“真正的愛,不是單純的給予,還包括適當的拒絕,及時的讚美,得體的批評,恰當的爭論,必要的鼓勵和有效的監督。”


父母的縱容,給孩子的幸福只是暫時性的。

等孩子長大以後,這份“幸福”就是他們心靈和行為上的麻醉劑,讓他們成為社會上的巨嬰。

一味地滿足,只會養出一個只知索取,卻不懂得付出和感恩的孩子。


在德國有一條法規:孩子從6歲開始,就必須幫助父母做家務。

這不僅僅是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重點在於讓他們在幫助父母做家務的過程中,瞭解父母的辛苦,才能更加理解父母。

當孩子親身體會到父母為他們所做的一切,並不輕鬆的時候,才會慢慢學會感謝父母的付出。


愛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了,會讓孩子心裡結出自信的果實;用得過頭,會滋養孩子內心無止境的貪慾。


給孩子的愛太滿,是對自己的懲罰。千萬不要讓溺愛毀了自己、毀了孩子,甚至殃及他人!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讓孩子適度吃苦

是培養孩子感恩的捷徑


教育家馮那斯基說:“孩子成為什麼樣,全靠父母塑造。”(如果您想要諮詢關於國際學校的全面信息,請撥打400-888-5281;或添加擇校小助手[ID:yuanboguoji114]為好友,進行一對一諮詢)

作為父母,我們不能只顧著自己埋頭負重前行,也要讓孩子看到生活的真相。

我們要讓他們知道,他們覺得生活輕鬆美好,是因為父母替他們擋住了艱難和苦澀。

去年有一個大男孩,高考結束第三天,他就去了一家酒店當傳菜員,原因很簡單:賺學費。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他家的生活條件並不好。

父母本來都是在外做農民工,後來因為外公生病了,母親便回老家照顧生病的外公。家裡還有兩個妹妹,一家人基本都是靠父親一個人養活。

看見過生活的苦,才更懂得感恩。因為知道一切都來之不易,所以才會加倍珍惜。

他知道自己大學的學費,對於這個家庭而言,並不是一個小數目。

高考以後的他,沒有像其他人一樣,去玩或者好好放鬆一番。而是去酒店端盤子、賺學費,同時,還照顧著兩個妹妹的起居飲食和作業輔導,幫父母減輕一點負擔。

兩個多月,7800元,是孩子對父母最直白的感謝。


怎麼能養出這樣懂感恩的孩子?


1、戒掉這句話:爸爸媽媽為你付出一切都甘心!


剛剛產子的papi醬,曾在節目中對人生中最重要排行榜給出排序:自己、伴侶、孩子、父母。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這個排序引起了網友熱議,尤其很多父母常掛在嘴上的一句話就是,“為了你,爸爸媽媽做什麼都願意”。


可你有沒有想過,這句話原本是為了表達愛,卻慢慢成為孩子心中的一種暗示:父母做什麼都是應該的。


不想成為孩子的“奴隸”,就不要再給孩子灌輸這樣的想法。


2、告訴孩子:家不僅僅是爸爸媽媽的,每個人都應該為家裡付出


世界第三大鑽石公司駐中國首席代表,沙拉·伊麥斯一共養育了三個孩子,兩個兒子皆身家過億,女兒也是出色的外交官。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沙拉一家


他的孩子們都積極參與家庭事務,大兒子不僅每天幫媽媽一起做春捲,還和弟弟妹妹一起把自己做的春捲帶到學校裡去賣。


在日復一日的鍛鍊中,兩個兒子都成長得十分迅速,甚至想出了更多的賺錢方式來減輕家庭的負擔,學業也絲毫沒有落下,最終成為了十分優秀的人。


沙拉曾在自己的育兒書《特別狠心特別愛》中這樣寫道:


“中國父母給予孩子的愛,不是太少而是太多了,不忍心讓他們從小體驗生活的艱難,也不懂得在適當的時機向他們索要,因此最終導致子女們一輩子艱難,一輩子向父母索要!”


你可以對孩子提出小小的要求,比如孩子請你幫忙做手工,你可以讓他幫忙擺好碗筷......一點點勞動的交換,會讓孩子真正明白父母並不虧欠他,做事都應有回報。


真正有遠見的父母,都懂得剋制,懂得放手讓孩子去承擔屬於自己的責任。


3、感恩教育不只是教會孩子說“謝謝”,還要教會孩子用行動回饋


還記得央視以前的一則公益廣告《給媽媽洗腳》。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視頻剛開始,一位媽媽在給孩子洗腳講故事,洗過之後又出去打水給婆婆洗腳,孩子跑出去看到這一幕,於是偷偷去打了水。媽媽到了孩子的房間裡,沒看見他,一轉眼,孩子端著水盆走了過來,“媽媽洗腳”!


這就是愛的傳遞,一代又一代地傳承下來。感恩教育不只是教會孩子說“謝謝”,還要教會孩子用行動回饋。


當你自己懂得感恩,能夠付出愛。那孩子也感覺到這份愛,也會去感恩。


可以說,教會孩子感恩,是父母一生的福氣。


4、父母要在孩子面前學會"示弱"


你能想象,一個56歲的男子,竟會啃老三十年,最後雙親去世、活活餓死嗎?


這是真的!


在日本,就有這樣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如果父母總能把每件事做得又快又好,那麼孩子就沒有機會插手幫忙,久而久之,孩子便習慣了接受。


他所有的需要都被父母無條件地滿足了,理所當然地認為什麼事情都應該先滿足他,認為別人的給予都是應該的。


父母學著在孩子面前"示弱",孩子能夠做的事情就讓孩子去做,讓孩子去吃苦就是讓他懂得父母和別人的給予與幫助是一種"恩惠"。


《安家》最慘父母用畢生積蓄為兒子買房,自己卻流落街頭……


父母越是萬能,孩子越是無能。


最好的愛是一場得體的退出,最偉大的親情是一種適時的放手。


前路不管荊棘叢生,還是春暖花開,每個人都需要獨自面對,走出自己的光芒萬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