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沒有好喝的咖啡豆推薦呢?

Ly12344


正如某本咖啡書中所講“速溶咖啡之間的區別只是品牌而已,本質都是一樣的”。

在咖啡行業,如果按照類型我們可以分為速溶咖啡、意式咖啡以及單品咖啡:

  • 速溶咖啡知名的企業有雀巢、麥斯威爾、中原G7等,使用羅布斯塔較多,味道並未太大區別。
  • 意式咖啡豆知名的企業有illy、拉瓦薩等超市商業咖啡,使用商業級別咖啡豆,風味差異較小。
  • 而單品咖啡則不然,沒有一個知名的代表企業,以阿拉比卡為主,但單品咖啡恰恰是風味差距最大的。

何為單品咖啡

單品咖啡指的是“單一產區的咖啡”,以品嚐“不同地域之間咖啡風味的細緻區別”為主。以前我們以國家名或者地區名對咖啡進行區分,比如意大利咖啡、藍山咖啡、哥倫比亞咖啡、埃塞俄比亞咖啡。

單品咖啡則不是,它會具體到某一地區,比如哥倫比亞拿裡諾咖啡(星巴克供應)、埃塞俄比亞的耶加雪啡、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中國的雲南咖啡等等。


非洲咖啡豆:酸度高,風味以水果、花香為主

非洲的埃塞俄比亞是全世界咖啡的發源地,在埃塞俄比亞有將近2000多種的咖啡品種,產品基因非常豐富。

而非洲地處高海拔,這就非常適合高品質的阿拉比卡生長。高海拔帶來的早晚溫差較大,這樣就可以延緩咖啡豆的生長週期,然咖啡豆可以吸收更多的養分,加上非洲咖啡品種基因的問題,生長出來的咖啡豆以水果、花香為主,比如檸檬、柑橘、茉莉花、薰衣草等風味。

非洲咖啡的代表有埃塞俄比亞,尤其是其耶加雪啡、哈拉爾、西達摩三大產區,更是精品咖啡界的經典之作;還有肯尼亞的Sl28以及Sl34,聞著花香味,喝起來水果味,那感覺就像是在喝果汁;還有想坦桑尼亞、烏干達、布隆迪等這些小國家,生產出來的咖啡品質確是上乘之作。


拉美咖啡豆:酸度、醇厚度(苦味)較為平衡,風味以焦糖、可可為主

拉美國家的咖啡無論從質量還是產量,都是高居三大產區之首的。

拉美國家咖啡品質高的主要原因在於對品種的不斷改良,以巴西為首,其根據鐵畢卡以及波旁兩大品種,改良出了卡杜拉、卡杜艾、新世界等優質精品咖啡品種,還有尼加拉瓜的“象豆”帕卡馬拉等品種。

拉美很多國家都處於火山帶,而火山帶來的好處就是讓土壤具有更多的營養成分,許多優質的咖啡豆都種植在火山附近,比如巴拿馬、哥斯達黎加。

拉美咖啡的代表以巴拿馬為首,尤其是其“瑰夏品種”,是名副其實的“豆王”,不僅價格昂貴,其風味也是處於咖啡風味鏈的頂端;還有哥倫比亞,豆子顆粒大且非常整齊,風味以焦糖、花香為主;哥斯達黎加也是一個新興的咖啡產國,其法律規定“境內只能栽種高品質的阿拉比卡咖啡豆”,加上國家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其蜜處理的咖啡豆,風味以紅酒為主,非常好喝。


亞太咖啡豆:醇厚度(苦味)高,風味以泥土、香料、烘焙為主

亞太咖啡豆在18世紀受到一場“葉鏽病”的襲擊之後,就開始走下坡路了。咖啡農為了更快的得到經濟利益,很多國家都選擇了種植品質較低的羅布斯塔咖啡豆,因為成熟期更快一些,阿拉比卡從栽種到收成,一般需要3-4年的時間,而羅布斯塔最快不到1年即可收成。

所以,儘管亞洲很多國家都有栽種咖啡豆,且產量排在世界前十的佔據多位,如印度尼西亞、印度、越南,但咖啡品質卻遠遠不如非洲以及拉美咖啡,究其原因一是品種問題,二是地理氣候問題。

亞太咖啡的代表首選是印度尼西亞的蘇門答臘,也稱為“曼特寧”。豆子顆粒很大,尤其是經過三次手工篩選的“黃金曼特寧”,醇厚度較高,以香料、泥土的風味為主,帶有很好的回甘;其次是印度以及越南,雖然以羅布斯塔為主,但經過其改良,也栽種出了“優質的羅布斯塔”,據說風味不比一般的阿拉比卡差;我國雲南咖啡豆,風味中有一定酸度,但整體好的風味也是較少。


所以,好的咖啡豆一定是按照品種和產區進行挑選的,而非品牌。國際上知名的咖啡大品牌絕對不代表就是“咖啡風味的王者”,以咖啡豆為例,我們熟知的意大利illy與拉瓦薩,最多也只能算是商業級別的咖啡。單品高質量的咖啡豆,是處於咖啡產業鏈的頂端,每年的產量都很稀少,稀少的產量也不夠連鎖商業咖啡企業大批採購的,但風味絕對不是商業咖啡可以媲美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