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蘭"為何穿越幾個王朝在唐詩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

旒孟5A0G1160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空前發展,各領域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一時間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外國人也不遠萬里來唐都長安朝聖。

唐朝的各領域從發展到發達的過程中,可謂人才輩出。當時,唐詩又處在極具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中,不但是文人墨客的執愛,也是達官貴人休閒娛樂的首選。在這種唐詩被熱捧的盛況下,想要混個詩人的名頭是很難的,要寫出一首在詩人圈子裡廣為傳唱的名詩,對很多詩人來說比登天還難,比如賈島的:兩句三年得,一吟雙淚流。連賈島這種小有名氣的詩人都有此感慨,對那些還沒什麼名氣,但又愛好唐詩又有寫詩實力的人來說,想要出名的難度可想而知。

任何行業發展到一定程度,行業細分就會成為必然,揚長避短才會有競爭力,才會有名揚天下的時候,唐詩流派也就細分了。比如寫山水我幹不過王唯,我沒他那種空靈和優雅,寫田園又有陶淵明謝靈運這些老前輩,還有孟浩然,更何況我對田園就沒什麼感覺,但我對建功立業有迫切的心情,我還豪情萬丈,於是邊塞和軍隊就成了我達成願望的目標。長安西北由於外敵入侵,出現連年戰爭,邊塞詩人也就接二連三的在那裡出現,而且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比如王之渙,岑參高適王昌齡等。

接下來談唐朝的邊塞詩與樓蘭的關係。在邊塞詩中,與樓蘭所在的地理環境有關的詩句很多,比如: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飲琵琶馬上催;醉臥沙場君莫笑,古來征戰幾人回?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從唐詩中我們不難看出這些字句:玉門關,沙場(西北戰場),陰山,胡天,樓蘭。玉門關以西,一片大漠,在這片大漠中,有一個很有名的古國,那就是樓蘭古國。

在我看來:既是唐詩讓樓蘭名揚天下,又是樓蘭加速了唐之邊塞詩。


站在崑崙看東海


“樓蘭”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歷史上穿越了幾個王朝在唐詩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隨著“一帶一路”的發展,人們也越來越懷念唐詩中的繁華樓蘭盛景。

說起來樓蘭古國,那是自古就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騷客。可以說,既是唐詩讓樓蘭名揚天下,也是樓蘭促成了唐之邊塞詩。

“樓蘭”,一個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物產豐富的“絲綢之路”上的文明繁榮之邦。因了神秘消失,更讓人追思。樓蘭在古代交通位置重要,地處沙漠腹地,羅布泊內更是神秘色彩,樓蘭一會兒依附大漢,一會兒依附匈奴,有種牆頭草的感覺,破、斬等詞常被文人雅士用在樓蘭身上。如王昌齡的“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等等,彰顯出唐朝的政治經濟文化文明程度,一時間成為世界的超級大國,外國人也不遠萬里來唐都長安朝聖。

唐朝從發展到發達的過程中,可謂人才輩出。當時,唐詩又處在極俱生存和發展的環境中,不但是文人墨客的摯愛,也是達官貴人休閒娛樂的首選。唐詩真的讓樓蘭名揚天下,同樣,樓蘭也讓唐朝邊塞詩盛行!


誠者行天下


唐朝一個偉大的朝代,設立了安西都護府和北庭都護府,管理今新疆以及以北以西更廣闊的領土。

樓蘭是西域一國,曾經也有過輝煌的文明。詩詞中常出現樓蘭字樣,主要是象徵意義,代指入侵中原的北方少數民族政權。

在詩詞中多用樓蘭指代,有些詩詞美的意思在裡面,也有樓蘭交通位置重要,地處沙漠腹地,有著名的羅布泊,確有些神秘的東西在內涵裡。還有樓蘭一會兒依附大漢,一會兒依附匈奴,牆頭草的感覺,所以破、斬等詞常用在樓蘭身上。


相逢一笑醉春風


詩歌到唐朝已經發展到頂峰,尤其出現王昌齡、高適丶岑參等邊塞詩人。其中王昌齡《從軍行、其四》寫的最為豪邁,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這首詩抒發了一位身經百戰的將軍報效國家的豪情壯志。這位將軍此時正在攻打樓蘭的前線,他回想起在青海,在玉門關的戰鬥經歷,頓添豪情,立下錚錚誓言,一定要等攻破樓蘭後才凱旋迴家。全詩氣勢雄渾,情調奮發昂揚,一直為人們所傳誦!樓蘭,成了愛國軍人保家衛國,鐵血奮戰的地方!也成為軍旅詩出現頻率最多的名詞!


遠山春天


青海長雲暗雪山,孤城遙望玉門關。

黃沙百戰穿金甲,不破樓蘭終不還。

不要問我那麼多,我就只知道這首王昌齡的從軍行。霸氣!


容易策馬江南去


“樓蘭”是一個神秘的王國,歷史上穿越了幾個王朝在唐詩中煥發出蓬勃的生命力。樓蘭古國吸引著一代又一代的文人。“樓蘭”曾經政通人和,經濟繁榮,物產豐富,是“絲綢之路”上的一個繁華之邦。後來樓蘭古城神秘消失,由於其在古代地理位置扼要,且反覆無常,所以唐代詩人在詩詞中說“破樓蘭”、“斬樓蘭”,表達出詩人的愛國情懷以及希冀邊關將士能夠凱旋而歸的情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