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获奖名单

最佳影片:《幸运儿彼尔》

最佳导演:《日暮》 拉斯洛·奈迈施

最佳女主角:《德黑兰:爱之城》 弗鲁格•凯哲贝格里

最佳男主角:《侍者》阿里斯•瑟夫塔利斯

最佳视觉效果:《流浪地球》

最佳编剧:《第十一回》 牛建荣、牛牛、陈建斌、雷志龙

最佳女配角:《第十一回》 窦靖童

最佳男配角:《战火星球》 约翰·亨肖

最佳摄影奖:《恐惧》尼克•S•普利文

最佳音乐:《侍者》科蒂 K.

在4月20日北京国际电影节“天坛奖”颁奖典礼上,陈建斌导演的《第十一回》获得了最佳编剧(牛建荣、牛牛、陈建斌、雷志龙)和最佳女配角(窦靖童)的两项大奖;国产科幻片《流浪地球》获得最佳视觉效果奖。最佳影片由丹麦电影作品《幸运儿彼尔》摘得。至此,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圆满落下帷幕。

幸与不幸的哲学思索

最佳影片《幸运儿彼尔》讲述了19世纪后期,志向远大的牧师之子彼尔·西德纽斯离开严格的宗教家庭,闯荡哥本哈根求学,在社会上屡遭挫折,最终成为了海风中孑然一身的隐士的故事。其实他曾一度拥有幸福,成功唾手可得,但是来自童年的根深蒂固的痛苦一直缠绕着他,使他不断地放逐自我,最后隐于乡间的故事。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本片延续了导演影片一以贯之的北欧风格,冷峻、严酷,注重表现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宗教之间的关系,富于哲理及诗情,通过表现社会现实中脆弱生命的遭遇来揭示生活的真相。

影片体现了丹麦在工业化进程之中的历史浮沉,以彼尔为代表的新式知识分子与传统政商势力之间的矛盾,在丹麦的广袤乡间与新兴大都市的巨大差异下展露无遗。彼尔的身上集中着更加具体的矛盾,他曾逃离基督教的原生家庭却又在极度彷徨时向其寻求救赎;他对政商勾结憎恶之极却又不得不依靠他们才能实现理想;他对诚挚的爱情视若珍宝却因深藏内心的悲哀将之放弃。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幸运儿彼尔》剧照

《幸运儿彼尔》通过对这几组矛盾的展示,通过塑造彼尔这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探讨了在人生的意义上,幸运与不幸的深刻哲学命题。

电影改编自1917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丹麦作家亨利克·彭托皮丹的同名小说,由丹麦知名导演比利·奥古斯特执导。比利·奥古斯特的作品《征服者佩尔》曾获得1988年第41届戛纳金棕榈奖、1989年第61届奥斯卡最佳外语片,也曾凭借《善意的背叛》获得了1992年第45届戛纳金棕榈奖。

在发表获奖感言时,导演比利·奥古斯坦言拍摄电影是一件不容易的事:“当我40年前开始拍电影的时候,电影机器很笨重,拍电影是个有难度的事。可现在每个人都有智能手机,世界上有越来越多的导演,我能得奖真的很荣幸”。


电影的力量来自哪里?

最佳影片的颁奖嘉宾张艺谋说:“电影的力量来自于我们对自身历史的审视,来自于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自信,来自于我们对电影艺术的坚守,好的电影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我们精益求精,我们自我颠覆,我们推陈出新,我们返璞归真,所有这一切是为了回归电影的本质,讲好一个故事。”

一个好故事,一个好剧本对于电影艺术来说,至关重要。本届“天坛奖”最佳编剧奖由陈建斌的《第十一回》获得。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陈建斌透露,这部电影是讲“戏中戏和梦中梦的,讲述在虚实之间的变幻”。

这是陈建斌导演的第二部作品,他指导的第一部作品《一个勺子》中 “大傻子”和“小傻子”组成了人物关系,但陈建斌把这个简单的故事拍得妙趣横生,并且完成了对人性的深刻挖掘,最终金马奖斩获最佳新导演、最佳男主角两项大奖。

拍自己身边的故事可以看做是陈建斌的创作特点,《一个勺子》是发生在西北的故事,剧情和人物都非常接地气,营造的矛盾和冲突很尖锐但又相当真实。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一个勺子》剧照

较比电影《一个勺子》,《第十一回》的故事和人物关系要更加复杂,也就更加让人期待。

电影讲述15年前的一起案件被市话剧团拿来改编成舞台剧,陈建斌饰演的马福礼作为当事人,生活被搅起了波澜,他一边要和话剧团导演掰扯,一边找律师翻案寻求真相还自己清白,同时还要忙着调和妻子和女儿剑拔弩张的关系。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窦靖童发表获奖感言

从演员阵容来说,既有周迅、王学兵、宋佳这样为观众熟知的优秀演员,也有春夏、窦靖童这样的新鲜面孔。第一次在大荧幕出演角色的窦靖童,获得了本届天坛奖“最佳女配角奖”,从一众演技实力派演员中脱颖而出,她在电影中的表现也是非常值得期待了。


“你们的肯定,让我们继续前行”

最佳视觉效果奖的颁奖词中写道:“《流浪地球》在视觉效果方面有很大的雄心和抱负,在最终的呈现来看,有很高的完成度。”

据了解,《流浪地球》特效制作涉及到大量的纯CG镜头,在制作开始之前,导演、视效总监、后期制片和各个公司召开制作会议,讲解制作需求,讲制作技术,看大量参考,先定制方向/风格,尽量保证每个公司的镜头制作标准是一致的。

《流浪地球》项目从开始到结束,时间跨进了第四个年头,而特效制作也经历了近1年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由于缺少对这种类型电影的制作,制作中会不断的出现问题,《流浪地球》的整体制作周期就是在出现问题和解决问题中度过的,例如渲染其实就是个难题。

对于《流浪地球》的制作渲染量可以说是巨大的,视效总监丁燕来曾说:“由于国内目前都很难有如此大体量的特效电影制作出现,对于各个制作公司来说此次制作的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由于《流浪地球》大规模重资产的三位场景非常多,制作初期甚至出现了20几个小时渲染一帧的情况,这对于这么大体量的电影后期来说简直就是灾难。在逐渐优化场景并解决场景内部问题之后,时间也得到了大幅减少。如何进行场景优化、灯光优化以及场景灯光设置,如何做一个真实、光线丰富的场景,这些经验都是非常宝贵的。

但是对于贯穿于影片的发动机或车这类共享资产,不可能每个公司都出一版,所以在资产制作确认之后会做技术绑定,之后会有一些动态测试,包括车辆的减震、压过路面车痕的宽窄等,在一个制作团队设置好,再传达给其他的制作团队。

尽量把所有的数据都能实时共享给各个制作公司,保证大家的信息一致性,在这点上《流浪地球》的后期制片团队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保证项目的正常运转。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丁燕来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对于科幻类型片来说,有时候特效和美术的地位是相同的,《流浪地球》影片想要呈现给观众的是“表现形式”,团队用心程度、制作规模以及艺术和想象力的体现,以及表现出视觉主体位置、画面艺术效果和画面层次。

“对于中国目前的特效制作水平来说,中国已经有了能力很强的公司以及艺术家,如果未来中国电影还能够继续飞速发展的话,需要有更多的优秀的艺术家出现。”丁燕来说。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流浪地球》视觉效果总监丁燕来发表获奖感言

视觉效果总监丁燕来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首先要感谢北京电影节与所有的评委把这么很重要的奖项给《流浪地球》。

对我们来说有很重要的意义,是你们的认可才让我们前行。谢谢大家。感谢所有出品方,对我们的支持和信任,才有《流浪地球》的今天,你们辛苦了。感谢导演郭帆和制片龚格尔,是他们对于电影的梦想,让我们有了能记忆一辈子的作品。”

加油,“小破球儿”!


中国还有很多故事需要被讲述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共有450名国内外嘉宾参加了开闭幕式红毯,其中国际嘉宾100余人,他们从全球各地汇聚北京,共襄盛举;

北京展映为影迷带来了全世界最好的电影,今年共有近500部中外佳作参加了今年的展映,吸引23万观影人次,同时举办了63场见面交流活动,在影人和观众间架起一座桥梁,分享光影背后的故事。

北影节闭幕|《第十一回》两项大奖领跑!《流浪地球》获最佳视觉效果奖

第九届北京国际电影节闭幕式现场

北京市场注册展商202家,促成项目签约额309.028亿元人民币。未来,将有更多更好更丰富的电影项目与观众见面;在观众与电影文化互动方面,电影嘉年华活动将持续到5月4日,预计吸引10万人参加,体验电影艺术和科技的魅力。

如张艺谋所说:“中国电影市场是世界最重要的电影市场之一,这不单只是600亿票房的数字, 也意味着数亿观众的期待, 更意味着还有很多的中国故事需要被讲述, 更多的世界故事期望在这里被看到,这需要我们在座每一位电影人的不懈努力。”

祝这个年轻的电影节越办越好,祝中国电影越办越好!

*部分资料整理自网络 《流浪地球》视效专业知识参考公众号CG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