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評|汽車品牌紛紛推出補貼政策 到底是價格大戰還是市場反撲?

2020年,上汽通用五菱率先打響了車企補貼第一槍。

疫情影響之下,2月汽車銷售端接近停滯。政府緊鑼密鼓制定汽車促銷費政策之際,車企們也積極展開自救。

在熱鬧的網絡直播賣車之外,上汽通用五菱率先打響車企補貼第一槍,之後奇瑞汽車、廣汽新能源等紛紛跟進,一輪以補貼為名的“價格大戰”呼之欲出。

快評|汽車品牌紛紛推出補貼政策 到底是價格大戰還是市場反撲?

1、補貼無異於裹著糖衣的價格戰?

2月25日,上汽通用五菱就對終端消費者進行讓利促銷,重磅推出“10億”補貼福利,對購買五菱寶駿的車主綜合優惠達11000元。

力度之大,跟進者眾多,這一輪補貼是否意味著新一輪價格戰的開始?

說到底還是為了刺激“量”。

作為傳統制造業,汽車產業鏈條之長讓人咂舌。其中比較要命的就是天價的固定資產,研發費和眾多的僱員,整車廠又是其中之最。

作為傳統制造業,整車廠皆是重資產運營,既要投入巨資打造高標準的生產線,又要花費重金研發產品,另外還有龐大的人員開支,沒有市場和銷量就等於“坐吃山空”,很可能導致資金鍊斷裂。所以,車企以補貼刺激市場,與其說是“價格大戰”,不如看作寒冬自救。

你看一停工就日損失近5億的北京奔馳,正如一位業內人士所說,“車企只有有了銷量,才能帶動企業運轉,固定資產和研發費用才能夠分攤,這麼多人能養活,你有話語權和供應商去談降價,找金融機構去融資,即使你活得很難,但是你有翻身的可能。”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許海東表示在疫情影響下,“車企推出各種促銷措施是正常的做法,不是價格戰,目前啟動市場更為重要,有銷量才能拉動生產,復工復產才有意義。”

短期內損失利潤,長期拉動品牌銷量,搶佔市場先機,對企業意義重大。

搜狐汽車首席評論員賈新光在接受採訪時表示,補貼主要是為了緩解經銷商壓力。

主機廠和經銷商被稱之為“魚水”組合,目前各車企相繼出臺不設考核、發放補貼、降低還款風險等政策,主要是為經銷商“鬆綁”。

一季度市場形勢之嚴峻,保市場,促銷量,才能渡過最困難的時期。

2、所謂的補貼政策會不會只是噱頭?

中國汽車市場經歷過多場“價格大戰”,消費者受過益,也受過傷。受益大家都能理解,就是以較低價格購買到了心意的產品;受傷則是被“價格大戰”虛晃一槍,到了終端市場一看,價格還是那個價格,一切都只是噱頭。

那麼,這一輪補貼政策,會不會是噱頭?對此,一位不願意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分析說,疫情影響之下,汽車市場近乎停滯,車企絕不敢拿補貼當噱頭,否則就是“自殺”,“本來就沒人來買車,你還欺騙消費者,那不是自取滅亡嗎?”

實際上,當前的補貼政策只是權宜之計,並非長期行為,車企也確實沒必要玩噱頭,鋌而走險。用全國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話說,補貼雖然意味著短期極大的“出血量”,但車企會找各種可以降低成本的措施,來保證利潤率不難麼難看。

有了價格的優惠,是最直接的吸引力。

3、自主品牌反撲?

此次率先開啟價格補貼的車企以自主品牌為主。

五菱推出10億補貼福利後,後續多家車企也紛紛宣佈“豪擲數億元”讓利、補貼:長安歐尚推出“7億補貼”活動、哈弗讓利6億補貼、吉利砸20億福利,以及奇瑞汽車推出5億紅包大派送,熱鬧非凡。

據數據顯示,2020年1月,上汽通用五菱銷量較去年同期相比下跌51%。作為基數頗大的車企,如何在疫情回暖後,迅速為銷量注入強心針,補貼不失為一種最優解。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羅磊此前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當下車市環境下,盤活存量市場尤為重要,任何一個潛在用戶都是車企必須爭取的對象。

儘管這些動輒上億的補貼或許不乏有口號噱頭在,但自主品牌的下滑已是不爭的事實。

所以即便現在活的很難,但不可避免要做點什麼不是麼。

2019年,自主品牌佔乘用車銷售總量的39.2%,佔有率同比下降2.9%。這是自主品牌自2015年來,市場份額首次跌落至40%以下。

而眾所周知的是,40%的“市佔率紅線”,一直被認為是判斷自主品牌成功與否的界限。

積極自救的自主品牌這一輪快速跟進,無形中擰成了一股繩,這股合力或將助力自主品牌在車市回暖後迅速搶佔市場,最終帶來市佔率的回升。

在疫情當下的空檔期,這無必是一場艱難的狙擊戰。

而當然除了高額補貼救市外,我們必須要要明白的是,最貼合消費者需求的產品才能終將勝出。

天助自助者,而我們終將只能自渡彼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