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廁所文化是一個很寬泛的話題,一個時代的廁所特徵,也體現了一個時代的文化特徵。今天我們來回顧一下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過程。

上世紀七十年代,幾根立柱支撐,幾捆茅草覆蓋,一個長寬均約1米,深約1.5米的糞坑,糞坑上面架上幾塊木板。

八十年代後,房的落簷處砌了個新灰屋。屋頂的茅草變成了石棉瓦,籬笆牆變成了實心牆,泥巴地澆成了水泥地,泥糞坑也換成了一個大水缸。灰屋裡通了電,夜晚“方便”時再也不擔心黑燈瞎火了。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最有時代特色的要算城市的街道小巷,每天早上排著隊到公共廁所去倒痰盂,算是一道另類風景線了,哈哈。現在已經成為歷史了。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現在,改叫了衛生間。衛生間有兩個,一個主衛,一個次衛。在裝飾一新的衛生間行個“方便”,不再是憋屈,而是享受。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中國的廁所以前就叫“廁所”、“茅廁”。 後來改叫“衛生間”、“盥洗室”、“洗手間”。

符號,如:男、女;菸斗、高跟鞋; 刁菸斗的男子頭像、帶飄帶帽的女子頭像;穿褲子的男子形象、穿褲子的女子形象;黑桃老、紅桃等。

格局, 男廁總是位於走道的外側,女廁位於內側。沒有這樣條件的,也會遵守一個原則:女廁位於比男廁更隱蔽的位置。男廁的小便池總是有一兩個能從門外被看到,好在男士可以以背遮羞。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廁所文化——幾十年來中國老百姓廁所的演變

從昔日的灰屋到如今全新的衛生間,是一個質的蛻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