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日前,一條“110小姐姐5次回撥電話救輕生女孩”的熱搜引發無數網民的關注。

安徽宿松一名女孩撥打110報警電話哭訴,稱已喝下農藥,但拒絕透露位置,隨後掛斷電話。

“電話裡女孩哭著說活著好累,但拒絕透露自己位置後掛斷電話。”接警員聶婉君告訴記者,見此情形,她先後5次回撥,卻始終無人回應。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經過接警員反覆多次回撥,手機被路人發現、接通並告知了位置,女孩被成功從死神手中救回。

當我們慶幸輕生女孩被挽救的同時,又不得不面對那些不幸的案例:

1

2019年4月17日晚10時左右,上海盧浦大橋,一名17歲的高二男生,因為在學校與同學發生爭執,事後告訴母親不但沒得到應有的安慰,反而被責備。

視頻顯示,這輛車在馬路中間停留了幾秒,難以想象這個孩子做錯了多大的事,才會讓他的母親把車停在路中間不停地責罵。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下一秒,自尊心受到打擊的他打開車門,毫不猶豫地從盧浦大橋跳了下去。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從視頻的細節,人們可以發現,這個17歲的孩子,一邊往橋邊跑一邊還在擦眼淚,沒有人知道,縱身一躍的瞬間,他的心裡充滿了多少委屈與決絕,連母親追過去挽救的機會都不給。

17歲,如花的年齡,正好的青春,就毀於了短短的5秒鐘。民警到來時,發現的,只是橋下方綠化帶裡孩子冰冷的屍體。

不難想象這位母親承受了多大的喪子之痛,或許,她的後半生都將在自責與懺悔中度過,可是再多的眼淚,也換不回兒子的生命了。


2

同年4月,在江蘇句容,有個9歲的小男孩,因為撞碎了學校的玻璃,害怕受到懲罰,留下一封遺書之後,從17樓跳了下去。

那個跳樓自殺的孩子,在遺書中用稚嫩的筆跡寫著:“奶奶,我前天誤把學校的玻璃撞碎了,我知道要懲罰,所以我跳樓了。”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孩子的遺書短短一句話,裡面夾雜著拼音和錯別字,讀著都難免讓人心疼。

在我們很多成年人的眼裡,童年是最無憂無慮,最天真無邪的時光。但現實其實不是,孩子的童年也充滿著挫折。

《中國教育發展報告(2014)》教育藍皮書,蒐集了79例2013年中小學生自殺案例:

被同學欺負冤枉、父母離異、被家長批評、作業沒完成、成績下滑或不理想、家長期望值過高……

無論哪個理由拎出來,都不足以沉重到讓人無法接受,必須用自殺這種慘烈的方式與親人和世界訣別。

我們從中看到的,是孩子們脆弱到不堪一擊的心理承受能力。有時候,壓死駱駝的,未必是最後一根稻草,而是每一根稻草。


3

有數據調查表明,在中國,每年約有10萬青少年死於自殺,每分鐘就有2個人死於自殺,還有8個自殺未遂。

在全球範圍,自殺已經成為15—29歲青少年人群的第二大死亡原因。無論是新聞還是數據,都讓人看過之後背脊生涼,我們不由得深思: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發,背後的根源究竟是什麼?

1.缺乏關愛是留守青少年的痛

在中國,有一群特殊的孩子,只能在偶爾的電話中、匯款單中和過年的時候感受到自己是有父母的,這群孩子叫:留守兒童。

在眾多青少年自殺案件中,留守兒童或留守青少年佔的比例是相對較大的。有心理學家指出:留守兒童、留守青少年大多因為缺乏父母的關愛而導致心理和精神出現問題。

父母沒有把他們帶在身邊,沒有給他們足夠的關愛,即便給孩子再多的生活費,孩子仍然感覺不到家庭的溫暖,心理也在長期的缺失中慢慢被扭曲。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2.家長用“完美教育”親手毀了孩子

很多大人都說羨慕現在的孩子尤其是獨生子女,家庭經濟普遍良好,從小集萬千寵愛於一身。但是,他們真的幸福嗎?

並不是!在他們三四歲的時候,這個正是愛玩愛鬧的年紀,卻已經被剝奪了自由自在的權利了,因為他們已經開始要去上幼兒園、興趣班......

很多孩子都是在家長“努力學習、爭取第一”的思想下成長,這些父母只關心孩子學習成績好不好,卻從來沒有想過這樣子生活的孩子快不快樂。

他們總覺得自己是在用完美的教育把孩子變成一個完美的人,殊不知這種“完美教育”下的孩子有一顆“殘缺而不快樂”的心。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3.過度溺愛與保護是一種傷害

如果說以前的父母對孩子是放養的話,那麼現在的父母對孩子就是圈養,當下大部分中國父母對孩子都有一種近乎病態的“保護欲”,實施著360°無死角全方位的保護。

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生活的孩子會慢慢變得玻璃心,稍有犯錯都能被無限放大,實際上他們既沒有承擔的心理能力也沒有解決的實際能力,悲劇往往因此而生。

相信大部分父母都是希望自己成為一個好家長,想要努力給孩子一個好生活,但遺憾的是,他們大多都用錯了方法,錯誤的方法不但扭曲了善良的本意,甚至還造成了與初衷背道而馳的結果。


青少年自殺事件頻頻發生,背後的原因究竟是什麼?


4

那麼父母應如何給予孩子恰到好處的愛,讓他們形成健康的人格,有足夠的力量去對抗挫折呢?

1.給予孩子愛的陪伴

原生家庭對孩子的影響毋庸置疑,既然把他們生下,那就要對他們負責,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的愛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不管貧窮與否,都要讓孩子在愛的環境中成長。

2.耐心真誠的傾聽

訴說是孩子釋放壓力、尋求幫助的第一步。當孩子有煩惱時,家長要及時關心,並耐心真誠的傾聽。

這樣能讓孩子感受到尊重和鼓勵,願意向家長說出自己心裡的感受。

3.隨需隨給的鼓勵


家長的鼓勵,是提升孩子自信和勇氣的魔力。當孩子考試沒考好時,不要給他施加壓力,反而應該給他鼓勵,讓他下次加油做好。

在孩子需要鼓勵的任何時候,隨需隨給,孩子就能一路克服障礙,勇敢前行。

4.基於事實的讚美


“你真棒”、“你太厲害了”,這類讚美太過籠統和氾濫,沒有基於一定的事實,使孩子失去自我判斷能力,變得敏感、脆弱、自戀。

針對具體的過程和事實的讚美更具鼓勵性,更有助於培養孩子的抗挫力。比如,孩子畫畫時可以說,我喜歡你那幅畫使用的顏色,視覺極具美感。

5.不傷自尊的批評


與表揚一樣,批評孩子時需要確保是在針對行動,而不是針對人本身。

假如孩子把放在桌邊的牛奶打碎了,如果家長只是一味指責他,久而久之就會讓孩子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不如換一種方式告訴他:“放在桌邊容易碰倒哦,下次可以把牛奶放在裡面”。

這樣的批評在針對這件事,只批評孩子這一次做得不好,沒有涉及到整個人,孩子不會因此喪失全部自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