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賺錢最快的方法,就是進入富人的圈子

錢會吸引錢。這點你應該知道吧?正因如此,出生於富裕家庭的人如果想變得更加富有會相對容易一些。對於他們來說致富似乎更容易,所要做的事也似乎很自然。

最近,我與一位朋友交流,他大約一年前才參加工作。他開始認識到生活是怎樣的,認識到學校系統與宗教文化又是怎樣欺騙大家的。

最開始時,朋友有選擇,他可以呆在自己長大的小鎮裡,也可以前往大城市。我建議他去大城市。如果留在小鎮,他可以得到一份Offer,非常便利,報酬不錯。如果前往大城市,他可以拿到相同的Offer(工作性質不同),但是由於大城市生活成本更高,所以薪酬雖然一樣,但拿到手的錢少一些。

最終朋友還是選擇了大城市,不是因為“城市生活”更有魅力,而是因為他聽取了我的建議,覺得自己應該擴大視野。當我們見面交流時,他談了很多自己的想法。照他的看法,“財富”已經發生了變化;現在他追求真正的成功。

普通人赚钱最快的方法,就是进入富人的圈子

當我們的談話越來越具體時,他問我:像我這樣的人如果起步時沒有錢,怎樣做才能攀上頂峰呢?

在提問之前,他先談到了自己的朋友,他們分為兩類。一些人出生於富裕家庭,另一些不一樣。他發現,年輕的時候,富人的孩子就喜歡與富人的孩子交朋友,但他們不喜歡與窮人的孩子交朋友。

我的朋友也能與富人的孩子交朋友,之所以這樣是因為他學習成績好。如果你想繼續與富人的孩子交朋友,你必須像富人孩子學習,擁有相似的行為。

換言之,你像富人一樣行動就會變得越來越富人,過去是這樣,現在也是這樣。也就是說如果你像富人一樣實踐,就會變得越來越富有。於是我們又有了另外一個問題:窮人家的孩子是怎樣的呢?

有許多事情使阻礙他們靠近夢想。沒有人夢想過苦難的生活,沒有人夢想過乞丐的生活,沒有人夢想過勉強餬口的生活。每個人都夢想著成功,儘管有些人可能很難承認。他們不知道從哪裡開始,而且還讓金錢負面觀念在頭腦中紮根。

金錢不是萬惡之源

金錢是萬惡之源嗎?許多人抱有這樣的錯誤觀念。他們也許不願意承認,但在他們內心卻將這條信念當成真理。

這一理念可能來自《聖 經》,只是被錯誤引用。大家都說:金錢是萬惡之源。但《聖 經》卻是這樣說的:愛錢是萬惡之源。

金錢本身沒有罪,它只是靜態物件,錢也無法愛錢本身。愛錢只是人的特性之一,我們也可以用另一個詞來形容,它就是“貪婪”。

為什麼愛錢是萬惡之源?這是一個好問題。金錢是工具。我們之所以渴求金錢,主要是因為金錢能做很多事。渴望金錢去做它能做的事沒有什麼對錯之分。如果當某個人渴求金錢單純只是想著擁有更多金錢,那就變得危險了。

有些人患上“愛錢綜合症”,他們為了追求金錢不惜拋棄靈魂,甚至可以說他們為了金錢可以出賣靈魂。有些人這樣做是出於絕望,還有一些人則是為了追求卓越。

許多人認為,只有富人才有可能為金錢出賣靈魂;現實並非如此,越來越多的窮人、普通人也這樣做。當一個人因為金錢出賣靈魂時,邪惡看起來不像邪惡。他們會用美好的解釋來為惡行辯護。這才是萬惡之源。

面對金錢,當你變得盲目或者偏見時,道德就會被侵蝕。人有時會做出錯誤或者邪惡的選擇,但是如果因為“愛錢”變得盲目,就會因為金錢替錯誤辯護。

總結一下:如果某人給你一些錢,讓你改變自己對某個立場或者主題的看法,那你就得了“愛錢病”。

如果給你足夠的錢,你會將某人推到卡車前,讓車撞死他。請注意,這裡只是比喻,不要按字面意思理解。

錢本身沒有善惡之分,只是人在金錢面前的表現有好有壞。

所以,當別人高聲疾呼,說“金錢是萬惡之源”時,請糾正一下。錢並不是萬惡之源,愛錢才是萬惡之源。可能這樣說還不夠清楚,你不妨這樣解釋:貪婪才是萬惡之源。

別人可能會問你貪婪是什麼,你可以解釋說:給你一大筆錢,讓你做不應該做的事,尤其是壞事,這就是貪婪。

缺錢的人往往會變得貪婪,不知道如何賺錢,不知道如何致富,這也是貪婪的原因。為什麼不讓自己變得更富有呢?這樣就不會受到貪婪的誘惑。

沒有錢也可以賺錢

富人會用錢賺錢,這是通往成功的高效策略。當你賺到一些錢,你就會賺得更多,這種策略是可行的。

問題在於:如果沒有錢,你就沒有辦法這樣做。這些人往往來自貧窮家庭,他們為錢工作。真不幸,這些人在開始賺錢之前就已經開始花錢了,而且他們的財務狀況永遠處在不健康狀態。

幸好,即使沒有錢也能賺錢。當今的世界其實有幾種貨幣,除了美元、英磅這樣的金融貨幣,還有社會貨幣。

你也許沒有多少金融貨幣,但是你有社會貨幣,你可以利用社會貨幣致富。

如果起步時沒有錢,那就先學會好好利用社會貨幣吧。這個道理是我最近才明白的:

你需要一個插頭

如果想成為富翁,最好的辦法就是與富翁做交易。不過如果只是因為你想加入他們的圈子,他們是不會允許你進入的。你必須找到正當的理由進入富人圈子。你需要一個插頭。

我研究過一些成功人士,他們很年輕就已經腰纏萬貫,這些成功人士本來背景不怎麼樣,我發現他們有一個非常有趣的共同點:他們都認識年長的富人,這位富人介紹他們進入富人圈,從而改變了他們的行為模式。

我管這些富人叫“插頭”。如果你沒有錢,那就需要一個插頭。所謂插頭,就是讓某人將你引入富人圈。因為他的存在,你可以彌補缺錢的劣勢,改變自己的行為模式。

和長輩一起吃飯

言談是很重要的。要想改變自己的財務狀況,換換交談者是一個很有效的辦法。這裡所說的交談不只是談論金錢,還包括普通對話。當你看清富人的思考方式,交流會改變你的整個模式。

例如,富人開始時可能會談論政府新政策。在你眼中,看到的可能是新政策會給民眾帶來怎樣的直接影響,而富人可能會談論新政策會給消費者選擇帶來怎樣的影響,他們甚至還會延伸話題,談論單一政策可能會給金錢流帶來怎樣的影響。

慢慢的,你看待事物的方式就會改變,周圍的一切似乎都變了。當你決定買某個品牌的汽車時,你會發現周圍到處是同樣的汽車,道理有點類似。當年我開始學營銷時,似乎周圍全部是營銷。

總之,如果你沒有錢,那就找一個富人,讓他引薦,在富人的餐桌邊爭一把椅子。如果你是房間中最富有的人,那你就可以另找一個房間了。另找一個房間絕非易事,找一個“好插頭”也不是易事,但如果你放棄那就更糟了。

很多人寧可當窮人的首領,也不願意作富人的僕人。這是一個毛病,大多人都患有這樣的毛病。為什麼?因為他們討厭舒適。

如果你不是房間中最富有的人,那就另找一個房間

你走出舒適帶的意願越強,我就會變得越富有。

就像我的朋友一樣,小時候他與普通小孩打成一片,覺得很舒服,結果導致自己被富人朋友疏遠。到了現在,這些富人朋友本來有可能成為他的“插座”,結果他錯過機會。想變得富有,那就多參與討論,在討論的人中確保你是最窮的人。儘可能多這樣做,這是一種推動力。

當然,在某些房間裡你可能是最富有的人,你沒有必要拋棄這個房間。如果你有教導人的習慣,那就留在房間吧,但是你要為自己找一個更高層的房間。

如果背景不好,又想致富,是不是隻有這樣一條路可以走?不是的,還有其它辦法,只是這種辦法很有效。

與做大事的人交流

如果你想做一筆價值1000萬美元的交易,那就多花點時間與有這麼多錢的人交流。如果你希望每個月賺1萬美元,那就花點時間結識已經做到的人。

與這樣的人接觸(面對面接觸),深入討論,絕對是一件好事。如果你沒有辦法見到他們,那就聽聽音頻,看看播客。視頻很不錯,但音頻更好。

為什麼呢?因為當你看視頻時,雖然也有聲音,但核心是視覺。如果只是聽音頻,那麼核心就是聽覺。一般來說大腦存儲故事信息時主要以圖形的形式存儲。根據對方的講話,你的意識會創建圖像,相比視頻,單純用聲音構建圖像更好。正因如此,我認為播客比YouTube視頻更有效。

音頻會刺激想象力。想象力往往比視覺更偉大,當然,有些時候視覺也是有必要的,因為大腦無法想象你無法理解的東西,也無法想象從沒看到過的東西。

最好還是現場與講話者見面,然後交流,這樣所有的感官就會聯繫起來,想象力也會激發出來,你的大腦會將事件以記憶的形式存儲起來。每一次當你回想記憶,大腦都能找到你沒有意識到但是注意到的細節。

花一點時間與合適的人討論大交易,也可以訓練自己的大腦,提前為成功做好準備。然後呢,你就會進步,為討論做出有意義的貢獻。很快你就會發現自己正在做之前想做的交易。

結論

有一個錯誤是大家經常犯的:設定的目標太高,結果達不到,喪失了信心。比如有些人連10萬美元都賺不到,卻想著想做10億美元的生意。不是說完全不可能,只是概率太低。

就眼下來說,你要做的就是讓數字之後的零儘可能增加,一步一步朝著財富的目標前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