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為何只能活一個

公元208年,曹操掃除了北方的異己勢力,緩過勁來後,集結百萬大軍,開始殺向了南方。

01 魯肅提出了聯劉抗曹的策略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為何只能活一個


此時,荊州的劉表剛死不久,蔡瑁帶著荊州水師投降了曹操,劉備在新野被曹兵大敗。剩下的南方勢力能與曹操一戰的,也只有江東的孫權。孫權作為長江以南的最大勢力,也是曹操這次想剿滅的重點。

局勢已很明朗,劉備和西蜀的劉璋勢力根本不是曹操的對手,滅掉了孫權這股最大的勢力,江南便基本上算是落到曹操之手了。

是戰是降,孫權手下的官員分成了兩派,以大都督周瑜為代表的武將,主張和曹操決一死戰。那些文官們覺得取勝的把握性不大,遲早都是打不過曹操,他們認為不如早投降了事,這樣還不會得罪曹操。

內部的爭論不休,讓孫權搖來擺去拿不定主意。這時候魯肅提醒孫權要和曹操打下去,因為大臣們投降曹操,到曹操那裡基本上還能得到任用,不管跟哪個主子,對他們的前途影響不大。而孫權就不一樣了,孫權投降曹操後,他會受到嚴厲的打擊,以後就再也沒有翻身的機會了。孫權聽信了魯肅的建議,堅定了與曹操一戰的決心。

為了得到外部的援助,增加獲勝的機會,魯肅又提出了聯合劉備抗曹的主張。劉備的人馬雖少,最差也能在曹兵背後起到個干擾作用,何況劉備還有關羽張飛趙雲等這些知名的猛將。兩家聯合只會有好處。

魯肅是位很有戰略眼光的軍事家,促成孫劉兩家的聯合,主要應是他的功勞。

於是,孫劉兩家的重要人物你來我往,他們很快定下了結盟抗曹的大計。尤其是諸葛亮,在東吳的總部舌戰群儒後,一時名聲大震,風頭無二。

聯劉抗曹是魯肅提出來的。周瑜作為東吳的三軍大都督,地位在魯肅之上,他的觀點和魯肅不一樣。劉備在新野兵敗後,只剩下區區幾千人馬,在周瑜的眼裡根本沒有看上劉備的力量,這點人馬對東吳不可能有實質性的幫助。

因此周瑜在執行聯劉抗曹的策略時,表面上遵從著這個策略,暗地裡卻是小動作不斷,一心想趁劉備的力量弱小時除掉他。這也說明孫劉聯合的脆弱性,雙方只是一種利益上的相互利用,並沒有真正的友誼。

02諸葛亮屢屢化解掉周瑜的刁難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為何只能活一個


在諸葛亮說服了孫權之後,大都督周瑜從外地趕來了,和諸葛亮一番交流,周瑜便覺出了諸葛亮的不凡。此人的眼光遠大,智慧遠超過自己,跟這樣的對手打交道他根本佔不到先機。諸葛亮留在劉備那裡,將來無疑會是東吳的勁敵。

於是周瑜便勸魯肅趁機除掉諸葛亮。因為聯劉抗曹是魯肅提出來的,魯肅認為曹操未破,先殺朋友,對己不利。魯肅就想了個另外的辦法,他勸諸葛亮到東吳這邊來,大家一起為東吳效力。

諸葛亮當然不會聽魯肅的,那樣的話,就辜負了劉備三顧茅廬的知遇之恩。

不能為我所用,便要儘早除去,以免節外生枝。大人物就是大人物,周瑜在關鍵的問題上絕對能殺伐果斷,暗自決定要除掉諸葛亮。

周瑜打聽到曹操的糧草在聚鐵山時,便讓諸葛亮去摸清糧道,毀掉糧草。諸葛亮答應了這件事。

魯肅知道內情,這是周瑜想借力除掉諸葛亮的,他問諸葛亮有幾分把握。諸葛亮故意說自己水戰馬戰車戰步戰樣樣精通,不像周瑜除了水戰別的都不行。魯肅把這話又傳給了周瑜,周瑜年輕氣盛,哪受得了這樣的羞辱,聽後十分氣憤,馬上決定自己帶兵去劫糧。

諸葛亮知道後笑道,叫我去劫糧,這不明明是想借刀殺人的嗎。

劉備為了孫劉聯合,派糜竺到江東稿軍。周瑜見到糜竺後又忽生一計,讓他捎信請劉備到江東來商量破曹大計。

諸葛亮聽到劉備到了江東的消息,心裡嚇了一跳,他早看出了周瑜想對自己和劉備不利。諸葛亮馬上趕到了中軍帳,見大帳兩側的帷幕下果然埋伏了刀斧手。諸葛亮回頭又看到劉備坐在帳內談笑自若,關羽手按寶劍站在他的背後,諸葛亮這才放下了心。因為他知道,只要有關羽在,周瑜的這個計劃又泡湯了。

接下來,諸葛亮被逼草船借箭,還有江邊設壇借東風的精彩情節,也是周瑜藉機想除掉諸葛亮的結果。周瑜屢屢想置諸葛亮於死地,諸葛亮每次都憑自己的智慧而轉危為安。

03諸葛亮的還擊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為何只能活一個


火燒赤壁大敗了曹操後,孫劉聯軍可以鬆口氣了,接下來就是勝利者對果實的瓜分。

由於南郡的戰略地位很重要,孫劉兩家都想得到這個地方。諸葛亮借南郡為賭注,誘使周瑜和防守南郡城的曹仁相拚。當週瑜和曹仁在城外打得兩敗俱傷時,諸葛亮卻讓趙雲趁機拿下了南郡城。不但如此,諸葛亮又派出人馬,搶先佔領了襄陽和荊州。

周瑜在和曹仁拚鬥時中了曹操留下的計策,被曹兵用箭射傷。在這場瓜分果實的爭鬥中,周瑜完全處於下風。出的力雖然比劉備多,但他最後得到的沒有別人多,心裡能不生氣嗎?所以,當他聽到荊州襄陽南郡全落入劉備之手後,周瑜氣得當場吐血,從馬上摔了下來。

在赤壁大戰前,周瑜曾屢次刁難諸葛亮,一心想借曹操之手除掉諸葛亮和劉備,那時諸葛亮是為了大局只好逆來順受,沒有和周瑜正面衝突。

打敗了曹操,劉備和諸葛亮就不用顧及周瑜的情面了。在新一輪的較量中,形勢翻轉,周瑜連連遭到諸葛亮的打擊,以至於被氣得吐血。此時的周瑜,哪還有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的風彩。

接著周瑜又想出了兩個計策想挽回敗局,一個是美人計,另一個是借孫夫人之手想扣留阿斗為人質。這樣計策太低能了,根本瞞不住也難不住諸葛亮,結果兩個計策全都失敗。周瑜先前的擔心應驗了,他屢屢被諸葛亮剋制,諸葛亮就像是他的剋星,在和諸葛亮的明暗較量中,他絲毫佔不到先機。

臨死前,周瑜曾感嘆既生瑜,何生亮。究其失敗的原因,在於其格局太小,小的還比不上副都督魯肅的格局。他始終沒有想到,孫劉聯合才是三國鼎立的根本。

周瑜只是個將才,雖位居帥位,但才不配位。


“既生瑜,何生亮”,周瑜和諸葛亮為何只能活一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