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精英中难得的善终:乐毅

战国有很多精英:吴起、商鞅、白起、孙膑、张仪、苏秦,善终的很少,大多功成人亡、鸟尽弓藏,因功高盖主或广树政敌,本人不得善终,且祸及子孙。

乐毅算是难得的善终之人。

这其中,有很多偶然。

乐毅和田单


战国时燕齐最激烈的一次对抗,燕灭齐之战,两人是各自阵营中的精神领袖。

田单本是个市掾(用柏杨先生的话说是临淄的市场职员),乐毅带燕大军横扫齐国时,国人奔逃,田单很有先见之明的交代族人,一定要用硬铁皮包裹马车的轴端,结果人车相挤撞,木质轴端不耐用,车马多倾覆,很多人被燕军抓做俘虏。

而田单家族顺利逃到即墨。

即墨和莒城是齐国仅剩的两城。

亡国之难,即墨城主又战死,守城官民没了主心骨,自治性地推举田单做新城主。

城下是强军势盛的燕军,即墨城在,齐国就不算亡。

最危急的时刻反迸发出超强的求生力。

乐毅围攻1年多,无果。

灭齐之战,开弓没有回头箭,斩草除根才能一绝后患。

没办法,乐毅决定用攻心战术,离城9里扎营,不攻不撤只围城,对出城的人不扰不杀,活不下去的救济,主动投逃的安抚接纳。

城里缺吃少用,城外也并非凶神恶煞的死神,长此以往,即墨底层民众恐将主动投逃。

又是3年,即墨仍在坚守。

可见田单恐怖的精神领袖力。

孤城一座,兵强马壮的燕军还搞舆论战,但田单硬是收拢住了人心。

史书之外的战争惨烈,应不亚于白起坑杀40万赵军降兵。

乐毅与姬平


姬平是当时的燕昭王。

燕其实在战国七雄中一直处于二流梯队,不算太强。

姬平主政期,燕达鼎盛。

最主要原因就是乐毅与姬平的黄金组合,堪称中国历史上难得的君臣互信。

乐毅3年围城,不攻不撤,姬平身边嚼舌根的人不断鼓噪,说乐毅一口气打下齐国70多城,就剩俩了却不打了,不是没能力,而是有小算盘,3年来收买了不少齐国人心,其实是为了给自己当齐王铺路,暂时没称王,是因为担心留在燕国的妻子罢了。

三人成虎,当年秦国大将甘茂攻韩前,怕有人在嬴荡面前闲言碎语,在息壤和嬴荡约定自己前线作战时嬴荡不要发撤退令,但嬴荡还是被多嘴小人说动了心,要召回甘茂,甘茂一句“息壤何在?”才喊醒了嬴荡。

而乐毅攻齐,4年半的围城,没有记载和姬平有过什么约定。现在有人献谗,你猜姬平会怎么做?

你绝对猜不到。

姬平刹那间,一连串动作,先是召开盛大宴会,公开斥责嚼舌小人,以燕齐之恨为乐毅出兵正名背书,然后当众斩杀小人;然后给乐毅送东西,把王后的衣服送给乐毅妻子,王子的衣服送给乐毅儿子;最后用100辆战车护送乐毅妻子到齐地,封乐毅为齐国新王。

乐毅惶恐又感激,上书坚拒。

成就了一段佳话。

可惜,姬平很快就死了。儿子姬乐资即位,他早就看乐毅不顺眼。

田单立马用反间计,重金收买姬乐资身边的多舌者,还是当年给姬平的一套言辞,特意强调如果乐毅进攻,即墨一定拿下。

姬乐资就下令撤换前线指挥,召乐毅回国。

乐毅恐惧交加,奔逃赵国。

之后就是田单用火牛阵大败猪头燕军统帅骑劫的故事。

燕终未能灭齐。

逆境转生


赵王很器重乐毅,封观津给乐毅。

此时,田单已破燕军,姬乐资一下子蔫了,很怕齐赵联手,重用乐毅,一块攻燕。

于是,主动派人给乐毅传话,语带威胁的求和:“我呢,被小人蒙蔽(自己找台阶下),你呢,到了赵国有了更好的前途(似乎是乐毅主动谋求的一样),但是你这么做,怎么对得起我爹对你的信任啊(道德勒索)?”

乐毅回信三句表明心愿:我最希望的是自己逃生(投赵)而先王愿望(灭齐)也能实现;我最害怕的是自己被诽谤,先王也落个无识人之明的恶名;我绝对不会做的是跟敌人勾结伤害祖国。

并且给姬乐资做出承诺,忠臣义士,离开祖国,不会为了给自己辩护而伤害祖国声誉,所以,我将绝口不提在燕国你给予的待遇,你请放心!

面对国际舆论和一触即发的战争态势,姬乐资获得了承诺,乐毅免死,姬乐资封乐毅儿子继承乐毅燕国昌国君的爵位,双方达成了默契交易。

晚年,乐毅时不时回燕国探亲,终老于赵,死后得燕赵两国哀荣。


幸好燕国没那么强,如果是当年秦国,恐怕乐毅就如樊於期一样,人头奉上。幸好也不是当下的美国,否则必遣返回国待审。

借助微妙的国际形势和舆论,乐毅总算善终,也成为战国时的一段传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