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朝( 越南)對北宋的侵略和宋朝的反侵略戰爭

宋朝在遭受宋黎戰爭失敗後,就要應對北方遼和西夏等少數民族的襲擾和各地連綿不斷的農民起義。黎桓死後,安南大亂,宋朝大臣淩策和邵曄等認為這是平定交趾的最好時機,力勸宋真宗趁機出兵完成宋太宗未遂宏圖。但宋真宗主張:“祖宗開疆如此其大,慎守而已,安用勞民以貪無用之土乎?”,不予理睬。1009 年,李公蘊篡黎氏王位建立李朝,並在國內實行了一系列改革,鞏固和發展了其封建統治。李朝是越南歷史上最強盛的朝代之一,延續了 225 年之久。在對外關係上,李朝統治者極力對外侵略和擴張,迫使占城、柬埔寨、老撾等周邊弱小國家納貢稱臣。對中國的北宋政權,則一邊維持藩屬關係,一邊伺機侵擾。李朝曾於 1014 年、1022 年、1028 年、1036 年、1058、1059 年和 1060 年等多次“深入宋境,焚其倉而還”或“伐宋欽州,耀兵而還。”

李朝( 越南)對北宋的侵略和宋朝的反侵略戰爭


中國宋朝一貫實行“撫寧荒服,務令靜謐”的政策,對交趾李朝的頻繁侵擾,一再採取剋制的態度。而李朝則以為宋朝軟弱可欺,遂變本加厲,不斷擴大對宋朝的入侵。 熙寧二年(1069 年),王安石除拜參知政事。在宋神宗的支持下,王安石厲行以“富國強兵”為目的的變法,同時加強南疆戰備。此舉引發了李朝的極大不滿。1075 年,李常傑、宗亶率 10 萬兵入侵欽、廉、邕三州。李常傑攻入邕州城後,“盡屠五萬八千餘人,並欽、廉二州,死亡者幾十萬人”。邕州知州蘇緘(1016~1075 年)本來反對與交趾禁商,但當李常傑圍攻邕州城時,蘇緘在得不到援軍支援的情況下,親自上城射殺敵軍,鼓舞士氣。在堅守 42 天之後,終因寡不敵眾,城中糧盡水絕,邕州城被李常傑攻破。蘇緘先殺全家三十六人後自焚。蘇緘的氣節得到宋帝的肯定,獲遺贈奉國軍節度使,諡“忠勇”,邕州百姓為其立祠堂。蘇緘殉難遺址於 2002 年被公佈為南寧市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面對李朝的大舉入侵,宋神宗於 1076 年 3 月派郭逵率 30 萬大軍進行反擊,迅速將侵略者逐出國境,收復邕州等地。隨後乘勝追擊,打入李朝境內。後兩軍互有勝負,進入相持狀態。1077 年(熙寧十年)交趾上表,次年入貢,雙方重續中斷了四年的朝貢往來,最終以議和的方式結束了此次戰爭。

宋王朝是中國歷史上較為衰弱的國家,面臨著許多內憂外患。宋神宗作為一代力圖有所作為的帝王,按照王安石的建議進行富國強兵的維新。在宋李邊境地區,宋朝也加強戰備。關於該戰備是防禦性還是進攻性,中越兩國史書有不同的記載。據《大越史記全書》記載,王安石秉政後向宋帝上言稱,交趾被占城攻破,餘眾不足萬人,可計取之。宋朝起用沈起和劉彝知桂州,“潛起蠻峒兵,繕舟船,習水戰”,禁州縣不與交趾貿易。安南李朝感到威脅,於是便憑藉較為強大的軍事實力,以“王安石變法殘害百姓,大越軍隊來攻以拯救人民”和王安石“行青苗助役之法,荼毒生民”為藉口進攻宋朝。

李朝( 越南)對北宋的侵略和宋朝的反侵略戰爭


越南出版的《越南歷史》中把李朝此次行動稱為是對宋朝企圖侵略交趾的許多基地的中心邕州城發起的“先發制人”式攻擊。這與歷史客觀事實根本不符。越南史學家認為宋神宗早就有意“侵略”越南的證據是宋神宗與王安石的一段對話,即王安石曰:“乾德初立時,用二萬精兵足了。以中國之眾,募二萬人精兵豈患無之。擇五七中材將帥,亦豈患無之。一舉滅交趾,則威立矣”。

其實,只要我們稍加註意就會意識到該證據是站不住腳的。因為王安石說這段話的時間是 1076 年的夏天,此時距離李常傑攻陷據欽、廉、邕三州已經過去半年多時間。其實這只不過是宋神宗和王安石君臣面對交趾李朝挑釁的事實而發出的無奈懺悔之詞罷了。而關於北宋在南疆加緊軍事準備的情況,中國《宋史》和《續資治通鑑》等史書記載,面對交趾李朝頻頻寇邊,任知邕州兼廣西經略安撫多年的肖注主張加強邊防,對交趾採取強硬態度,但他們的建議不僅沒有得到宋神宗的支持,而且還丟了官。他的繼任者沈起以及沈起的繼任者劉彝,由於身臨其境,親眼目睹了邊境的形勢,都延續了肖注的政策,但也很快被免職。從此可以看出,宋神宗啟用王安石推行富國強兵的改革政策,主要目的是為了抵禦北方的威脅,宋神宗本並不想在南疆投入過多的兵力和財力。

而當地地方官員們加強戰備的目的也是為了防禦李朝的屢次襲擾,而不是為了進攻交趾。從欽、廉、邕三州很快失守的史實來看,當時駐守廣西的兵力並不多,防禦力量也不強,根本沒有做好要打仗的準備。很明顯,越南史書關於李朝“先發制人”打掉宋朝“進攻”交趾的軍事基地以及把李常傑攻宋是來拯救中國人民的觀點是站不住腳的,這是對歷史的莫大諷剌。再加上李朝多次南攻佔城,北寇宋朝邊境,所以這完全是交趾李朝為落實其擴張政策而對宋朝發起的一次侵略。其後北宋對李朝的用兵是對李朝侵略的自衛反擊戰。李朝的大肆入侵徹底惹惱了宋神宗,在宋朝打退李朝軍隊後,宋神宗轉變原來保守觀念,希望能一股作氣,趁機收復安南,永絕南疆後患。神宗曾詔郭逵等:“交州平日,依內地列置州縣。”正如宋人所說:“神宗繼統,材雄氣英,以幽薊雲朔淪於契丹,靈夏河西專於拓拔,交趾日南制於李氏,不得悉張置官吏,收籍賦役,比於漢唐之境,猶有未全深用為恥,遂慨然有徵伐開拓之志。”

李朝( 越南)對北宋的侵略和宋朝的反侵略戰爭


這也體現出雙方封建統治者相互奪地甚至吞併的意味。 宋軍打到距交趾京城升龍僅 30 裡處,遭到李朝的頑強抵抗,戰爭進入相持狀態。約兩年後,宋朝接受交趾的求和,雙邊恢復宗藩關係。1077~1084 年,兩國經過長達 7 年的談判劃定了疆界,這是中越兩國曆史上第一次劃界。兩國統治者或許從這次戰爭中悟出了“和則兩利,戰則俱傷”的道理,此後在處理雙方關係中顯得理智而成熟,雙方邊境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和平無戰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