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次工业革命已经到来,无论90、80后还是60、70后,大家是否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张文钧


第四次工业革命及对人才的要求

第四次工业革命将会重新架构人类的生活、工作、学习和思维方式,并会改变人与世界的关系,特别是物联网还会改变万物之间的联系。大部分简单问题逐步被人工智能解决,大部分非创意性的工作都会被人工智能代替。

另一方面,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根本特点就是各个领域、各个科技学科的跨界融合。适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人才首先要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涉及的学科领域有个全面了解。并且新一次工业革命需要人才能够跨界融合,所以也要求人才具备跨学科的基础知识。

因此第四次工业革命对我们解决问题的能力,特别是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要求最高。在工业时代,这种能力通过反复、标准的专业培训、训练就可实现。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时代,简单问题已经被人工智能解决,解决复杂问题成为人类创意、创新活动的常态。

具体一点,第四次工业革命主要依赖于包括5G在内的物联网、人工智能技术的驱动,这些主要是信息、通信、数学等方面的素养和能力。

90后

基本上还是在读大学、研究生,或是刚刚跨入社会开始工作几年之内。他们接受的教育和培训非常先进,信息化是他们必学的内容之一,因此90后是最具备信息化思维方式和系统的信息化训练的群体。而因为年轻,90后还具有学习新知识快和更容易进步提升的特点。而第四次工业革命个周期大概有20年左右,因此90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主力军。

80后

和90后不同,80后已经有了足够多的工作经验,基本上形成了完善的适应当前工业产业阶段的知识体系、能力体系,思维方式已经趋于成熟,不容易改变。但是80后相当大一部分也具备较高的教育水平,而且已经成为当前社会生产的主力军。未来的20年,80后将逐步从主力军变为辅助者,会出现两极分化的趋势。

70后

这个群体则有明显的过渡特点。高等教育接受的比例还不够大,信息化工具以至于信息化素质普遍比较低,除了一部分专业和工作相近的领域,大部分人不具备信息化提升的条件。未来十年左右70后即基本退出生产者行列,所以70后施展能力的时间不是很多,大部分也是目前已经处在ICT、AI领域的人,其它的则基本角色是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过渡中承担传统工作。

60后

则是很少接触到信息化的一个群体,而且年龄原因60后已经接近于退休年龄,部分已经退休,退出了工业时代的生产者行列,成为纯粹的消费者。这个群体基本上就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审视者,他们更多是体验第四次工业革命带来的生活品质提升,而基本无需再投入很多生产任务。

各领风骚、起点不同

可见,90后、80后、70后、60后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之际,并不处在一个起跑线上。这也是工业革命之特点,年轻人的机会要大得多。不过,相信所有人群都可以体验到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好处。

关注W科技,了解最新科技。


科技动力


牛顿说:如果说我看得比别人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显然,90、80后都是站在60、70后的肩膀上起跑。高度和起跑线当然不一样。

小时候父母经常给我讲:以后自要有我们的成绩就很不错的。我爸爸妈妈79年就申请了个体户的营业执照,当时冒着要被批斗的风险。算得上中国前几批进入市场的先行者。在村里也算小有名气,虽然村里有几位胆子更大的,愿意借款发展业务的,80年代就盖了一批厂房。小时候的想法是只有大量厂房的企业才是真正的“企业家”。

长大后,我没有接手家里以前的电器设备的工厂。到大城市里来打工。原先传统行业也经历了多次转型。以前做配套的国营企业也纷纷私有化,或倒闭后重组。知识结构及经商模式也有交大的变化。老一辈的企业家也慢慢退居二线。

第四次工业革命对商业模式的改变巨大,互联网的普及改变了传统营销,尤其对线下店铺冲击。就像我一直担心家里附近的大型超市到哪一天坚持不下去。

拿美国数据来说:

美国零售商在未来关闭的线下门店所涵盖的领域非常广泛,包括服装店2.1万家、消费电子产品店1万家、家装店8000家。到2026年,随着美国日常生活用品在线上的渗透率升到10%,大约有7000家生活用品商店将会被关闭。


其实在中国发展更快,更猛。

60、70后思维里的厂房即企业的思维基本上不成立了,对于70后的我来说,看见一排一排的厂房或写字楼还是激动不已,总觉得踏实。那些只是在家里或办公室里玩玩电脑的方式好像太虚。

也就是这种思路和方法的局限性。1957年11月17日,莫斯科大学,数千名中国留苏学生和实习生从四面八方来到期盼毛主席的接见。下午6时许,毛主席一开头就对留学生们说:“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90后、00后,起点高,世界,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栋选理财


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我来回答一下这个问题。

第三次工业革命和第四次工业革命都与计算机、互联网有密切的关系,第四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代表就是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综合利用,所以在第四次工业革命推进的过程中,人工智能相关技术会得到大面积的落地应用。

对于不同年龄段的人来说,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的当下都会面临不同的机遇,也都需要有不同的应对方案。总的来说,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对于年轻人(80、90后)来说机会更多一些,具体原因有以下几点:

第一:年轻人拥有更新的知识结构。工业革命会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产业结构升级,而产业结构升级的背后就是人才结构的升级,所以对于掌握流行技术的年轻人来说,工业革命迎来了“换道超车”的机会。

第二:年轻人学习能力更强。工业革命会带来大量的新技术,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一众技术将会逐渐落地到广大的传统行业,这就需要职场人积极拥抱这些新技术,积极学习相关的知识,而年轻人往往具有更强的学习能力。

第三:年轻人接受能力更强。工业革命将带来大量的改变,这些改变不仅仅体现在生产方式的变化上,也体现在运营方式、管理方式、服务方式上,年轻人更容易接受这些变化,也更容易适应这些变化。

所以,虽然看似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有机会,但是年轻人无疑具有明显的优势,当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是否有前途就看年轻人是否有更多的机会。

我从事互联网行业多年,目前也在带计算机专业的研究生,主要的研究方向集中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领域,我会陆续写一些关于互联网技术方面的文章,感兴趣的朋友可以关注我,相信一定会有所收获。

如果有互联网方面的问题,或者考研方面的问题,都可以咨询我,谢谢!


IT人刘俊明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对人类前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第三次工业革,的又一次经济革命。在人类的商业史上,每一次工业革命核心是商业模式的革命,从第一次工业革命革掉过去低效率的经济模式,第二次工业革命又革掉了第一次工业的旧经济模式的命,第三次工业革命后来再革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旧经济模式。现在,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还是革掉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旧经济模式的命。人类经济的发展是在不断升级的,每一次经济的升级核心都是商业模式的升级,通过商业模式的升级对旧的经济模式实施降维打击,第四次工业革的核心不仅仅是技术的革新,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更重要的是商业模式的创新升级,用全新的商业模式对旧的经济模式实施降维打击,这才是真正的第四次工业革命。

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无论90、80后还是60、70后,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面对第四次工业革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大家都处在同一起跑线上,无论是大企业还是中小企业大家也处在同一起跑线上。

面对这个必须创新升级的时代,各行各业只有一个选择?进行商业模式的升级,不能进行商业模式升级的企业只有被时代淘汰。个人也是如此,无论你是那个年代出生的人,你的思维方式跟不上时代的潮流,你就会被时代淘汰,不管你是90、80后还是60、70后,大家都一样。


金融学家宏皓教授


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每个人提供了无限可能性

天道轮迴,适者生存,以信息技术为基础的知识经济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征,人工智能+ xx,是本次工业革命的高潮。

春江水暖鸭先知,以互联网和大数据为依托的人工智能,对世界未来的生产和生活影响有多大多深刻,任何估计都不为过,有些根本超出了我们的想像力,而且发展特别迅速,用迅雷不及掩耳来形容很合适。机会总是给有准备者,这与年龄无关,谁最先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谁抢先下海弄潮,将自己的工作+人工智能,就抢展了先机,就会风起云涌,就站在了时代前列。如果对新技术心存疑忌,或只做个岸边观潮者,那没几年你会被时代无情的抛弃,眼睁睁的看着那些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弄潮儿们,尽情享用累累硕果。

行动起来吧,幸运只会拥抱实干者,天上不会有馅饼掉下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不犹豫不等待,赶紧登上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列车,做一个自觉的创新者,时代潮流的推动者,天道只酬先行者,没有几零后之分,大家都站在同一条起跑线上,机会是公平的!











瀛洲青松


相对而言,90后更有优势。大家都明白:创业的核心资产中具体包括了资金、经验、人脉 、人性把握、思维、资源等,大家按传统思维中,好象90后只有思维这块算是有优势了,其它的全是劣势,对吗?比如没有资金基础,没有丰富的经验,不老道,但这恰恰是90后的优势。


首先,90后的商业定位非常简单,也非常直接,你会发现他们从不思考什么大供应链或是很复的事情,只是找到一个小入口,比如自媒体,引流,玩流量,然后就会对接一个产品,就卖,而且他们的运营成本极低,不也搞什么大的公司大战略,这恰恰符合的互联网和社交化趋势,他们不追求更高的商业价值,更多的是追求一种自由和价值和自我的表达,自我的证明。


其实,全新的思维,更能掌握全新的商业工具,而这些全新的商业工具,恰恰可以弥补其它的不足,比如人家可以直播,瞬间搞到流量;他们更愿意尝试新方法新工具,自媒体、短视频,更多的是基于爱好,这可能就引爆了自己的商业。


未来一定是全新思维的,说的再多,认知决定了财富,传统的看待传统全是优势,因为舍不得放下,所以失去了新的机会,90后恰是一群轻资产,全新思维,全新武装的创业群体,而且他们的充足的时间和精力,



在特殊的时期内,大家可以多学习一下全新的东西,大家可以关注搜索今日头条:孙洪鹤,有更多的原创内容。


孙洪鹤


人类第一代工业革命在近代出现,第一次工业革命蒸汽技术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技术革命、第三次工业革命计算机及信息技术革命,第四次工业革命就是我们所要谈论的,它是以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有三个特征,使它不再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延伸:速度、范围以及整体影响。当前技术突破的速度前所未有。与前三次工业革命的线性发展速度相比,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发展速度是呈指数型增长。此外,它还影响到几乎所有国家的各行各业。而此次变革的广度与深度要求对生产、管理与治理进行彻底的改造。

我个人认为在工业革命面前,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分工不同,各司其职。在第四次工业革命到来时,我们可以把人们归为建设者,目前世界上大部分资金与拥有政策导向权掌握在60、70年代老人手中,我们通过工业革命的发展趋势可以知道,第四代工业革命技术门槛更高,80、90同样需要接受新的知识、观念、习惯等等的适应转变,他们的适应与学习能力更强,每一代人都是工业革命的重要一环。

当然如果只谈论我们熟知的普通人,年轻化、技术化、高学历更具优势。


鸿尘独


近代史上人类进行过三次工业革命,不断推动者人类工业文明的进步。第一次工业革命人类开始使用蒸汽进行机械工作,使工业文明进入到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用电力来驱动机械工作,使工业文明进入到电气时代。第三次工业革命使用电子信息技术来进行工作,使工业文明进入到电子信息时代。当今时代,在延续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同时,第四次工业革命悄然而至。

第四次工业革命不同于前三次的工业革命,这是一次全方位全面的革命,它包括了人工智能、5G、物联网、生物技术、材料技术以及量子计算等多方面,这些内容相互交错、相互影响,蕴含着极大的能量。改革,为这个时代提供了无限可能和机遇,每个人都会站在改革的风口。改革如期而至,不管你是90、80后还是60、70后,每个人的机遇都一样的。但是谁能真正的把握住这个机遇呢?

90、80后甚至00后将是主力军

90、80后以及00后,享受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带给我们的便利,对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技术更为了解。他们掌握着更多的知识,能更好的与第四次工业革命进行接轨。很多80后应该已经投入到了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正在自己的岗位上为第四次工业革命做贡献,属于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开拓者。90后刚从学校毕业,有本科也就研究生,他们有丰富的知识储备,掌握着最前沿的技术,第四次工业革命给他们提供了展示技能的舞台,对他们来说这是人生很好的机遇,是能大展身手大有可为的机遇。00后他们正在学校里学习,随着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推进,他们也会掌握更前沿的知识不久的将来从90的手里接过改革的大旗,长江后浪推前浪,相信他们的机遇会更多一些。

60、70后竞争力会相对小一些

60后、70后的人现在年纪已经相对偏大了,有些人已经到了一个快退休的年龄。当然他们中也有很多知识泰斗、卓越的科学家。第四次工业革命带给他们的机遇可能就是更好的支持年轻的一代去挑战、创新。60后、70后他们有的在某一领域钻研了几十年,新的科技千变万化,让他们去学习新科技新技术可能会有些困难,但是他们的经验、知识储备将为年轻人提供更好的基础帮助。

机遇都是留给有准备的人,第四次工业革命为我们所有人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只要能把握得住,保持一颗前进的心,那么广阔天地,大有可为。


苏北小马锅


第四次工业革命,是以石墨烯,基因,虚拟现实,量子信息技术,可控核聚变、清洁能源以及生物技术为技术突破口的工业革命。

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标签就是智能化,包括人工智能、智能硬件、云计划和大数据革命等等。

根据题主的问题,80后和90后优势最为明显,我们可以从顶尖的智能化企业的员工分布和需要的技能来论证这个答案:


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独角兽企业有哪些呢?

根据知名职场社交平台Linkedin(领英)发布2019中国顶尖创业公司排行,其中字节跳动(旗下包括今日头条和抖音)、滴滴出行、比特大陆、依图科技、Momenta位居榜单前五。



在25家上榜企业中,有11家企业的主营业务是以人工智能为核心并与产业落地应用相结合,如比特大陆,依图科技,第四范式等,分别以“人工智能+”的形式,聚焦芯片研发、面部识别算法、科技金融、智能医疗、智慧城市、新零售、智能制药等众多领域,从影响单一行业,逐渐向赋能百业发展,这个榜单也是人工智能赋能百业的一个缩影。另外,也有专注经营纯互联网+B2C企业,如滴滴、Keep,喜茶等,利用最新科技赋能物流、医疗、餐饮、出行、零售等传统行业,服务C端消费者实现消费升级。这些初创企业充分挖掘新消费市场的巨大潜力,从细分市场寻找企业新的发展机会,在产业升级的浪潮中成为赢家。


此外,榜单中有卓越表现的公司大多来自于ToB类型的企业,如从事人工智能图像识别的依图科技、自动驾驶技术研发机构Momenta和地平线、“中国芯”概念热门企业寒武纪、医疗AI大数据公司零氪科技、肿瘤早筛供应商燃石科技等。


这些公司正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下的翘楚公司,那么哪些人能进入这些公司工作呢?


这些顶尖创业公司员工平均年龄为28岁,具备海外教育及工作背景的员工平均占比10%,其中拥有研究生及以上学历的高达30%,曾经就职于知名跨国企业及本土一线企业的员工平均占比18%。


字节跳动的CEO张一鸣,1982年出生,2012年创办字节跳动仅29岁。

滴滴出行的CEO程维,1983年出生,2012年创办了滴滴出行仅28岁。

比特大陆联合创始人吴忌寒(现为董事),1985年出生。2016年创立了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现年33岁。

我们可以看出,这些优秀的创业公司的CEO都是80后,在不到30岁是创立了公司。他们都有非常强大的学术背景和商业洞察力,挖掘了工业革命下的市场机会。


工业革命下我们需要修炼什么技能呢?


领英人才洞察大数据特别对上榜企业的员工技能进行了全面分析,位列“高频技能”前三的分别是:数据分析能力;Java、Python、C++++(并列第二);以及Linux技术。


数据分析技术也是年轻人更容易学习,更有敏锐力。

数据分析在优秀的创新公司中,正成为一项必备的通用技能,即使像喜茶、莉莉丝、美菜网等主营业务并非强技术驱动的明星公司,数据分析技能出现频率也颇高。此外,这些顶尖初创企业对于机器学习、机器人技术等人工智能领域的新兴技能越来越受到重视。


这里对于60后和70后等传统行业想转型的朋友们说,现在这个数据化的时代,企业转型势必要学会一些新兴技能,才能克服水土不服的困扰,防止您的企业转型失败。


最后,还有一个很普遍的原因,就是:

年轻人体力较好,适应高压工作,对市场动态具有极强的敏锐力

我好几个朋友在字节跳动和依图科技工作,薪酬极高,但最常见的就是996工作,有些甚至007,每周工作6天甚至7天,每天都工作到9点或者凌晨,哪些中年人可以承受得住呢,高科技公司的发展就是争分夺秒,我之前去拜访过依图科技,周日的白天,几层楼的会议室满满当当,大家讨论的如火如荼,第一次领略到了互联网科技公司的工作节奏。


欲戴皇冠,必承其重。但有些钱,可能真的就是有门槛才能去挣的。但我们所有年龄的朋友,都需要去学习这些工业革命的“通用技能”,及时了解市场变化,才能不被淘汰。


青业


你说的没错,第四次工业革命真的已经来了。而且开始影响着社会各个年龄,各个阶层的人。

正在发生

我认为第四次工业革命人力大面积的被智能机器人所代替,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虽然人工智能在历史上经历了多次兴盛期,多次衰败期。但是这次兴盛期,真的已经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比如,无人驾驶代替司机;智能传菜机器人代替餐厅服务员;智能机器人代替流水线工人;智能机器人代替出版社编辑,新闻作者;智能机器人代替老师;仿真机器人等等。这些有的已经发生,或者正在发生。


那我们60,70,80,90后在一个起跑线上吗?

实事求是的说,从60后到90后,一定不是在同一起跑线上! 我这么说的原因是:

01 年龄问题

人工智能技术对普通民众来说都还很陌生,我们得学习很多新的知识,来了解人工智能。按照人年龄学习问题能力的规律,年龄越大,接受新技术越慢。所以,因为接受新技术接受能力问题来说,越年轻越有优势!

02 文化背景

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新技术的接受快慢也完全不一样。初中文化背景跟研究生文化背景的对学习新技术能力差别就很大。所以,除去年龄问题,文化背景造成了大家不在一个起跑线上。

所以,基于年龄问题,文化背景问题,60后,70后,80后,90后,都不会处在一个起跑线上。虽然有上述客观因素的存在。但是,我想最终的领跑的一定是那些:有一颗好奇心,喜欢追求新鲜事物,喜欢钻研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