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本科生、研究生和博士生在畢業的時候都會穿上學位服。中國高校現在所使用的學位服基本上和世界"接軌",使用的是1994年定製的具有部分中國特色的學位服,和其他國家不同的地方在於,中國的學位服採用的是"如意"狀佈扣,袖口處繡有長城,等等。

但最近這些年一直有一種提法:我們中國人,也要有屬於自己的"學位服"。但到底怎麼設計中國式的學位服呢?討論了很多年,至今也沒有討論出一個標準和結果。不過,作為一名漢服愛好者,我想談談我的看法。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中式學位服將何去何從

袞冕服可否作為中國式學位服?樣式上雖然接近西方學位服,但寓意不對

目前網上對中國式學位服,呼聲最高的就是以古代帝王的袞冕服作為參考進行設計。

所以,許多網友們自發地設計了一些中式學位服的樣式,並且配上了比較詳細的註解。比如,學位冠由原來的方形,變成類似於中國古代冕冠的長方形。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網上流傳甚廣的中式學位服

學位服也由原來的對襟,變成了交領漢服。

也有許多學校,以此為基礎,還真的設計出了類似的學位服,並且率先在校內使用。比如中科大的學生,就穿上了這樣的服飾: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中科大設計的中式學位服

但是,說實話,這種學位服用圖片呈現出來還挺好看的,但是如果在現實中穿其實挺難看的。

它不算美觀,也不夠大方。而且這種設計也無甚意義:首先,設計者為何要以袞冕服作為參考設計中式學位服?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古代帝王的袞冕服

因為袞冕服和西方的學位服外觀比較相似——都有一頂方形或長方形的帽子,都是一身寬大的衣服。

但是,當設計者這麼想的時候,其實出發點就已經錯了。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西方式的學位服

為什麼我們一定要"像"西方,既然要自主設計,我們為什麼就不能打破西方學位服的外觀束縛,選取更為美觀、大方、適合中國人的設計?

況且,袞冕服古代是帝王之服,在帝王服飾中,又屬於最為尊貴的服飾,是貴中之貴,這和莘莘學子們沒有任何關係,甚至是和學子身上應該表現出的刻苦學習、功成名就、報銷國家等品質和追求恰恰相反。

所以,以袞冕服為參考設計中式學位服,我是不太認可的。

襤衫能否成為中式學位服的參考?可以,但是樣式又偏單調

中國古代的學生一般都是如何穿著的呢?他們有沒有"校服"或者"學位服"?

其實也有,這種服飾的名字叫"襤衫"。宋明兩朝的學生,一般都會穿襤衫。在《鶴唳華亭》裡,國子監的學生們也都穿了襤衫。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鶴唳華亭》中身穿襤衫的學生

從劇照中我們也能看出來,學生們看起來各個彬彬有禮,很有文人氣質。

當然了,襤衫的顏色可不止是《鶴唳華亭》中的白色,我們從許多古畫裡面可以看到,襤衫的顏色也是比較豐富的。

我們從明代的繪畫《徐顯卿宦跡圖》裡其實就可以看出,明代的學子們所穿的襤衫,衣服的顏色總體上還是比較多的,但大體上以灰、灰黃為主。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徐顯卿宦跡圖》中身穿襤衫的國子監學生

既然古人都這麼穿,所以現在也有一種提法,認為可以以襤衫為基礎,設計中國式的學位服。

從文化繼承方面來看,襤衫確實是最為恰當的中國式學位服設計參考標準。因為早在宋代開始,學生們就是這麼穿的了;到了明代,更是蔚為大觀。

我們當代人既然苦於使用西式學位服,那何不選擇襤衫呢?

但這裡也有一個問題——襤衫的樣式總體上還是偏單調。古代學子一般不那麼追求衣著的奢華,所以襤衫的簡潔,正好符合他們的身份。所以,襤衫的顏色基本上以灰色為主基色,不可能會存在紅色、紫色甚至是五顏六色的襤衫。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身穿襤衫的學子 《徐顯卿宦跡圖》

可是,對於當代人來說,如果僅僅以灰色為基色,就會顯得單調和薄弱,對許多女大學生來說,這可能是不公平的——因為它太樸素了,不夠美觀。

而且,由於現代大學的學科分類特別多,單調的顏色,也不足以區分不同的身份。

如果你要硬是在襤衫上強加很多花裡胡哨的設計,以便於更"美觀",更符合學科分類,那必然又將襤衫這一傳統服飾給糟踏了。

所以,目前來看,襤衫可以用,但是如何去用,如何去用好,還值得商討。

在我心中,明代的文官服飾最適合設計成中式的學位服

明代的文官服飾很有特色。首先是在顏色上分為很多種,有紅色、青色兩種最為基本的顏色。其次,文官服飾又可以分為進賢冠服、公服和常服三個基本種類。

我個人覺得,校領導和博士可以使用進賢冠服。區別在於,校長的進賢冠上的梁可以多一些,也可以戴貂蟬冠;博士的少一些,可以戴進賢冠,冠上的橫樑數字可以再進行商討劃分。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貂蟬冠服和進賢冠服 《孤城閉》劇照

研究生可以直接穿文官的公服。

明代的文官公服以宋代文官服飾為藍本,基本上保留了宋代的設計。它的特色是,衣服以紅、綠等顏色為主(宋代還有紫色),頭上戴的雙翅較長的方頂幞頭。

我們目前還可以從一些明代繪畫中看到這種公服的樣式: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明代公服

我們在設計的時候,可以將其儘量往宋代文官服飾上靠攏。把宋明兩代公服的優點整合一下,讓學位服更加美觀。

文科生可以穿紅色;理科生穿紫色或者青綠色。不同的學科,又可以再在顏色上細分——比如,文科生的顏色可以是大紅、緋紅、絳紅;理科生的顏色可以是紫色、綠色、青色;工科生可以是灰色、黑色或皂色,等等。

至於本科生,我們可以直接採用明代文官的常服。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明代文官常服

明代的文官常服,種類和顏色十分豐富。

不同的顏色和補子可以區分不同的學科。比如,軍事院校可以用麒麟補,穿灰色或黑色;醫學院校可以白鶴補,穿灰白色;其他的文科大類,可以穿紅色,錦雞補;理科大類可以穿紫色或者青色,孔雀補或者獅子補,等等。

此外,在古代補子是有品級劃分的,顏色也有貴輕之分,但是我們當代人可以稍微對它進行改進,讓它把等級的因素去掉,把文科、理科、工科等各科的特色和精神體現出來。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想象一下:右下角的是校領導或者博士,後面的都是身穿常服的本科生

而且,用明代官服還有一個好處——古人潛心學習,為的就是有一天能高中。我們當代人雖然沒有那麼功利了,職業選擇也更加多樣化,但"高中"或者是"功成名就",依然是我們的一大主要目標。

所以,使用文官服飾,也表達了學子們對未來的美好期待。我相信,當本科生、研究生甚至是博士生們穿上這樣的衣服時,都會是人生中最自豪、最幸福的時刻。

題外話——如果不能打破束縛,何以"中國"?

我一直覺得很奇怪——西方的學位服自然是誕生於西方的特殊文化環境,中國的學位服,其實也可以有自己的文化繼承。

但是,很多"專家"就是在走一些旁門左道,譁眾取寵。比如說,某知名的美術高校設計的中式學位服是這樣的: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這種設計,真的毫無“中國式”可言,而且毫無美感

這是加勒比海盜,還是拿破崙?

所以你看,其實他們的設計仍然沒有擺脫西方文化的影響。說是中式,但中式在哪?哪裡中式?把釦子改成佈扣就是中式?把領口改成立領就是中式?

真是笑話。

如何設計中國式學位服?漢服中的袞冕、襤衫和文官服可以提供借鑑

《加勒比海盜》和拿破崙。顯然上述設計,依然沒有打破西方文化的影響

我們自己的文化,我們要利用好;但在利用我們文化的同時,也要打破傳統的、西方化的束縛。

如果你始終覺得,學位服就應該有一個方形的帽子,就應該有一個西方式的"長馬褂",就應該有一個流蘇,那其實就把自己給套進去了。走不出這個圈子,何談創新?走不出這個圈子,哪有"中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