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犯错用好“三块糖”教育法,父母放心,他们更进步

家长们,问一下大家,当孩子犯错,你会怎么教育呢?

孩子犯错用好“三块糖”教育法,父母放心,他们更进步

今天妈妈群里有位妈妈给大家说了件自己很内疚的事情。事情是这样的:妈妈在书房里码字,忽然听见客厅水杯摔地上的声音,跑出去一看,本来自己搭积木的儿子,站在地上吓坏了的表情,她过去赶快收拾残局,小心玻璃杯子扎到孩子。

收拾整理好,妈妈怒火未平吼了孩子,“你说你,你想喝水,茶几上放着你的儿童杯子,干嘛去碰桌子上的玻璃杯,还好没有伤到你,要是伤到怎么办?你好好的搭积木,跑去端什么水杯啊”,妈妈巴拉巴拉的对着孩子数落了一通,孩子光知道哭。

后来孩子说,听见妈妈在书房咳嗽了几声,想着给妈妈去端水过去,让妈妈喝点,嗓子会好点。结果孩子好心办坏事,桌子太高,杯子太滑,小手没拿稳,就把杯子摔了。

这就是那位妈妈内疚的事情,很多人说算了,都过去了,孩子又不计较这些,也有人劝说这位妈妈,那你给孩子道歉呗。

大家说说,如果你是这位妈妈,你会怎么做呢?

教育孩子,要讲究方式方法的。大家知道吗?

陶行知是我国伟大的教育家,他曾说过: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孩子犯错用好“三块糖”教育法,父母放心,他们更进步

关于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故事,有个很经典的“三颗糖”的故事

当年陶行知先生还在任小学校长,一天中午,他看见在教室门口一个男孩正在打其他同学,他走过去制止了,并且对打人的小男孩说,让他下午放学后去他办公室。

下午放学后,小男孩在校长办公室门口焦急的等待陶校长,并准备挨训。不一会儿,陶行知回来了,进入办公室后,他给了小男孩一颗糖,并且对他说:“这是奖励给你的,因为你很准时,而我却迟到了,这说明你是个守时的好孩子”

小男孩疑惑的看着校长,这时候陶校长又从口袋掏出了一块糖,又对男孩说:“这第二颗糖还是奖励给你的,因为我不让你打人时候,你就立即停下来了,这说明你是个听话的孩子”

男孩看着陶校长,不好意思低下了头。这时候,陶校长又掏出第三颗糖,递给了孩子,对他说:“这第三颗糖,还是给你的,我调查过了,你打的那些男生,是因为他们不遵守游戏规则,欺负女生,你去维护正义才打人的,说明你是个正直善良的孩子,而且还有跟坏人作斗争的勇气,这值得表扬”

小男孩感到的哭起来了,他对陶行知说:“陶校长,我知道错了,你打我吧,我不该那样对待同学,打人是不对的,我以后再也不打同学了”

陶行知笑了笑,拍拍小男孩的头说“我为什么要打你呢?你都能正确认识自己的错误,而且还知错能改,这是值得表扬的事情啊。好了,我的糖已经发完了,我们的谈话也该结束了”。

看看陶老先生的教育方式,孩子打人,他不但没有直接去批评孩子,而且还表扬孩子身上好的品质,并给孩子奖励,用孩子的品行去激励,去鼓舞,去感化孩子,让孩子自己去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孩子犯错用好“三块糖”教育法,父母放心,他们更进步

比起打骂来,这样的教育方式,孩子不仅能够愉快接受,而且对孩子的心理发展起到积极向上的作用。

试想下,如果孩子惴惴不安的心情到校长办公室去,然后校长劈头盖脸的数落一顿,不管男孩出于什么目的,打人就是不对,那孩子在他的以后人生中,还会见义勇为,还会替别人伸张正义吗?这个孩子会怎么样?会产生什么样的心理呢?

我们说犯错不可怕,可怕的犯错不知错。正如前面提到的那位妈妈,孩子知错了吧,那妈妈数落孩子,就是不对,孩子是出于一片好意,但是搞砸了。那妈妈值得表扬孩子的地方呢,还是要认真去夸奖孩子的。既然妈妈已经数落孩子了,也知道孩子的出发点了,妈妈难道不能给孩子道歉吗?

人非草木,孰能无过。当孩子犯错,给我们道歉,那我们犯错,就不能给孩子道歉吗?

我们经常说,孩子和我们是平等的,我们要公正,公平的对待孩子,那么一点点小事中,我们也要认真做到。

我们要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当我们做到了,那孩子也会勇敢的承认错误,在他的人生当中也会少犯错,犯错必该,勇于担当。

【我是励志职场辣妈,多平台邀约原创作者,专注孕产、亲子、育儿,亲子阅读践行者,健康育儿倡导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