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說到地震,只有經歷過的人才深有體會。那是一種對大自然深深的敬畏,天地都被撼動的感覺令人感到強烈的不安,因為我們沒有能夠與之抗衡的力量。人類的力量實在太渺小了,以至於在地震的時候,我們無所適從。隨著地震科普的興起,人類對地震有了一定的瞭解以及預防意識,這是一個社會進步的必然結果。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現在,我國的地震預測技術較以前來說已經有所進步,但是地震預報是十分複雜的世界性科學難題,同時也是是世界公認的科學難題,在國內外都處於探索階段。我國開始正式進行地震預報的探索,還僅僅是四十多年前的事那時候,那時候也正是我國科研技術剛剛興起的時候,鄧稼先、錢學森老師等著名科學家引領了那一個時代的科研發展。

古老的地震預測技術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當然,我國著名天文學家張衡應該是世界上最早發明地震儀的人,公元132年,東漢時期的張衡在太史令任上發明了最早的地動儀,稱為候風地動儀。世界上地震頻繁,但真正能用儀器來觀測地震,在國外,是19世紀以後的事。而候風地動儀是世界上的地震儀之祖。雖然它的功能尚只限於測知震中的大概方位,甚至說相當簡陋,但它卻超越了世界科技的發展約1800年,毫無疑問,那是一次超前的發明。

地震預測的興起

關於真正的地震預測研究,它的興起並不算早,在世界和我國大約都是從20世紀五六十年代才開始的。我國自1966年邢臺地震以來,才對地震開始重視並開展了地震預報的研究。經過40多年的努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曾經不同程度的預報過一些破壞性地震,比如1975年,我國成功預報了2月4日發生於遼寧海城的7.3級強烈地震,使得這次的損失受到最小。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現在,我們對地震孕育發生的原理和規律已經有所認識,但還沒有完全認識;我們已經能夠對某些類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預報,但還不能對所有的地震都作出準確的預報。這是因為地球內部的運動規律我們尚未能完全捕捉準確。

我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

大陸漂移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但是,總結近幾十年來的地震規律,我們可以大致瞭解到我國地震的頻繁地帶,也就是地震帶。什麼是地震帶呢?顧名思義,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帶,地震帶一般都位於地球板塊的交界處,這是因為什麼呢?相信大家都知道大陸漂移,那是地球物理學家魏格納提出的著名理論,所以他被稱為"大陸漂移學說之父"。魏格納的理論表示我們的大陸在以前並不是這樣的,以前的大陸是一塊完整的大陸,但是經過歲月的變遷,它們逐漸開始分裂。

大陸分裂的原因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大陸分離的原因有很多種,比較容易接受的原因如板塊間慣性動量不均勻分佈形成的機制,這和魏格納的認為有異曲同工之妙。著名的魏格納認為,大陸不是我們那般想象的是固定不動的堅硬地塊,它其實是是一個較輕的硅鋁層,它漂浮在粘性很大的液態的硅鎂層之上,就好像冰浮在水上一樣。由於受太陽、月亮的吸引力和地球自轉時產生的離心力的作用,它會發生移動。換句話說,大陸的某些部位比較重,有些比較輕,因此在移動時,由於各處的快慢方向不一致,所以產生了大陸的分裂現象,進而就形成了如今我們看到的大陸分割局面,但是實際上這些板塊依然處在漂移當中,它們依然處在擠壓碰撞當中。你可以想象,兩樣物體碰撞的時候,受到最大傷害的自然是兩者的碰撞處,所以在碰撞處地震和火山頻繁。

我國的地震帶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不幸的是,我國恰好位於世界兩大地震帶——歐亞地震帶和環太平洋地震帶之間,周圍還受太平洋板塊、印度板塊和菲律賓海板塊的擠壓,因此地震相當活躍。據數據統計,20世紀以來,我國共發生6級以上地震近800次,遍佈除貴州、浙江兩省和香港特別行政區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區、直轄市,這是一個異常恐怖的數字,所以我國也是一個地震頻繁國。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總結下來,我國大概有這五條主要的地震帶,東南沿海地區、西南地區、臺灣地區、西北地區、華北地區以及23條地震帶上。臺灣的地震頻繁性是出了名的,而其中地震最頻繁的當屬西南以及西北那一帶,因為那一帶處於亞歐板塊和印度洋板塊之間,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就在那裡。科學家認為是印度洋板塊向下俯衝抬起亞歐板塊,造就了喜馬拉雅山,其中還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瑪峰。四川那一帶也是地震的頻繁帶,那裡隸屬於"青藏高原地震區",是我國最大的一個地震區,也是地震活動最強烈、大地震頻繁發生的地區。而我國的臺灣省位於環太平洋地震帶上,也是一個地震高災區。至於新疆地震區由於地廣人稀,因此地震儘管頻繁,但是造成的傷害反而沒有人口密度的地區來的嚴重。

住在地震帶的人們要如何防範地震呢?

許多人會被這個問題給誤導了,其實住在地震帶上不一定有地震,不在地震帶上也不一定沒有地震,這是一個概率事件,只能說地震帶發生地震概率相對較大,因為在這裡地震帶一般是地球構造處相對薄弱的地方,在這裡最容易受到地質活動的影響。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那麼如果你住的地方位於地震帶,或者地震帶附近,那麼你也別慌,不管是地震帶,還是非地震帶,遇到地震的人他們的防範措施基本都是相同的。所有遇到地震的人,如果你在室外,儘量往空曠處避難,這是因為地震可能會導致房屋倒塌,如果你在建築密集處那就很危險。如果位於室內,並且那麼儘量找到可以躲避的物體下面,比如桌子等等,等到地震活動降下來,再伺機逃出去。事實上,面對地震,我們可能會有不同的情況,但是最重要的是我們一定要冷靜,用平常所學到的知識去保護自己。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另外,我們可以懂得一些地震預測的知識,比如地震的前兆,如地震活動異常、地震波速度變化、地殼變形、地下水異常變化、地下水中氡氣含量或其它化學成分的變化、地應力變化、地電變化、地磁變化、重力異常、動物異常、地聲、地光、地溫異常等等。具體表現為井水陡漲陡落、變色變味、翻花冒泡、溫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變化,溫泉水溫的突然變化,動物的習性異常,如魚會成群漂浮、狂遊、跳出水面,臨震前的地聲和地光等等。

地震是地球的常見現象,我們無法抗拒,但是我們可以捕捉到它們的規律進而做出防範的行為。總之遇到地震,千萬別慌,冷靜思考,快速分析做出應對的策略。

中國哪些地方最容易地震?我們要怎麼預測地震?


對地震感興趣的讀者,你可以直接用今日頭條app上方的搜索框輸入地震就能看到豐富的關於地震的知識以及談過程,比如地震的背景以及防範措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