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仁学》本书是近代资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谭嗣同最重要的哲学著作。

谭嗣同,字复生,号壮飞,湖南浏阳人。早年受封建正统教育,曾从欧阳中鸪和刘人熙学。喜读王夫之的《船山遗书》。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1896年在南京侯补知府期间,从杨文会学佛学,又受康、梁影响,将儒学、佛学、西学和康有为的变法理论结合起来,著成《仁学》一书。

1898年,以四品卿衔军机章京参与康有为领导的戊戌变法。失败后不愿出逃,称:“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随即被捕遇害。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仁学》在作者生前没有发表,只有抄本给梁启超和唐才常等人。二人在谭牺牲的次年(1899年)分别在《清议报》和《亚东时报》上连载发表后有多种单行本问世。

《仁学》分上下卷、共50篇,前有《自序》和《仁学界论》,是谭嗣同力图冲决封建网罗、寻求挽救民族危亡之路的产物。思想来源和组成十分混杂,有儒、释、墨、道的思想,也有基督教的教义和近代自然科学,以仁——以太为中心范畴而展开。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上卷主要通过仁——以太也即仁、电,其作用无所不在,从人的感觉思维到人际关系的维持、到星球间的相互吸引,无不依赖于此。故中外、上下、男女内外、人我的隔阂均应破除,以求“通天地万物人我为一身。”仁不生不灭,性亦不生不灭。主张性善,因“性一以太之用,以太有相成相爱之能力,故曰性善也。”

恶非人性本有:“天理,善也;人欲,亦善也”“故曰,天地间仁而已,无所谓恶也。恶者,即其不循善之条理而名之。用善者之过也,而岂善外别有所谓恶哉?”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认为万物有灵、有知,各是同一大圆性海中分得的一分,都有性情、好恶、攻取、异同、分合、生克,从人的解剖学构成论证人与物无异,人世之所以有亲疏,都是重体魄而轻灵魂造成的,故要求“超出体魄之上而独任灵魂”。

灵魂轮回,不生不灭,故一切对待都应当破除,以近代声光电化的格致学所揭示的物理世界的奇妙性质进行论证。这与佛教的“一多相容”、“三世一时”完全相合,乃“天地万物自然而固然之真理乎!”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下卷提出变法维新和改造社会的主张,力图依靠“心力普渡众生,走向大同。结合西方的民约论和中国的民本思想,提出君民契约论和民本君末论,对忠君和为君死节。在“国与教与种将偕亡”的紧急关头,“唯变法可以救之。”

不变则民愚、民贫、民弱、民死,变才能民智、民富、民强、民生。同情法国革命,号召“志士仁人求为陈涉、杨玄感,以供圣人之驱除,死无憾矣。若其机无可乘,则莫若为任侠,亦足以伸民主,倡勇敢之风,是亦拨乱之具也。”

《仁学》被评为“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只要“天下皆善其心力”,则太平盛世必当到来。其时“人人能自由”,不但无君主,且无国家、无地球、无天,这便是所谓“《礼运》大同之象”。

其发展阶段遵循“三世”进化之道,但最终依赖的仍是所谓“心源一洁,众生皆洁”;“三界唯心,万法唯识”,找不到实现大同的现实社会力量。

梁启超在发表《仁学》时曾说:“其思想为吾人所不能达,其言论为吾人所不敢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