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千年前的水晶古珠,太震撼了




志高气扬的齐人佩戴的水晶组佩是一种全新的装饰形式,仿佛是决意要与西周以来中原程式化的暮气沉沉的贵族风范决裂,齐人去掉了中原贵族组佩中必备的主题——玉璜,甚至干脆完全不用玉而全部以水晶、玛瑙代替;他们也不喜欢西周杂佩中那些富有情趣的小兔子、小蚕蛹等动物玉件,而是以水晶环、水晶竹节形管、玛瑙竹节管、玛瑙虎头珩、玛瑙觿这些抽象的形制代替。这些佩件在齐人那里取代了西周玉璜的地位,而且表面不再做工,没有纹饰,没有柔和的轮廓线,线条简洁,色彩冷峻,光气硬朗,整体呈现出一种俊朗的效果。


这也许更像是齐人作风,他们比中原姬姓国家更讲求效率。这些色彩冷艳、工艺精湛的各式小组件以富于变化的节奏穿成几列纵队,系于直径最大的一个水晶环上,悬挂在齐国贵族甚至是新近被国君重用的士人,或者更可能是在商业中兴起的富商巨贾的腰上,这些人无视传统严格的贵族等级制度,积极参与齐国社会的各种改良活动,给齐国注入新鲜的空气和活力。可以想象那些有别于传统的水晶组佩悬挂在它们同样与传统割裂的主人身上,在那种志高气昂的步履中清脆作响,折射着耀眼的冷光。

齐国水晶无论是珠子、管子,还是环,形制都很多样,其中多面体珠子是之前从未有过的形制,其切割面规矩而标准。



从实物看,一般是两端对钻孔,在珠子中间部分相互贯穿,一般稍有错位,孔底呈环底状,这种状况显示为实心钻头造成的痕迹。这里出现的一个问题是,实心钻头的工作接触面大,阻力大,因而转速慢,做工时间长;但是齐人不仅选择了慢速的实心钻,还使用了直径较大的钻具,使得做工时间和劳动成本都加大,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可能的答案是,齐人故意为之。


另外,这种研磨式的慢速钻孔一般需要加入金刚砂或石英砂一类的介质缓解钻头的磨损,同时也起到了研磨的效果;齐人充分利用了介质的作用,在慢速旋转中一边打孔一边利用金刚砂对孔道内壁进行打磨抛光,使得他们的水晶珠无论从任何角度观察都呈现通透晶莹的视觉效果。 时间和耐心的投入使得齐国水晶历经千年仍然熠熠生辉而后继者再也没能超越。

直到今天,战国时期的齐国水晶仍使我们有惊艳的感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