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1937年卢沟桥事变爆发后,预示着中国进入了全面抗战的阶段。面对装备大量的坦克、飞机、大炮等先进武器的日军,中国军民的装备只能用“

简陋”来形容。为此当时的中国政府,只能从一些欧美“友好”国家,花巨资进口一些“先进”的技术武器。

至于这些“洋物件”有许多都是杀敌利器,在以后的战争岁月里,起到了很大作用。不过,什么事情总有例外。今天咱们就聊聊这个“例外”——意大利产菲亚特cv33超轻型坦克。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一、cv33坦克的前世今生

cv33坦克的原型来源于英国的马克四型坦克。20世纪20年代末,意大利为了大力发展本国坦克工业,便从英国购进马克四型坦克的生产线。意大利菲亚特公司(现在主营汽车,车迷朋友应该都很了解。)稍加改造之后,cv33出厂了。

cv33面世不久,正好赶上意大利法西斯领袖墨索里尼准备扩军备战,打算侵略埃塞俄比亚,来彰显一下,自己的武力。1935年,cv33刚刚列装意大利陆军不久,便参加了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侵略的行动。

在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的战争中,由于当地军民的顽强抵抗,意军损失惨重。cv33在此期间,却凭借两挺机枪和比较薄的装甲,竟然占据了火力和装甲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埃塞俄比亚缺乏重武器),而

且还“屡立战功”。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小编曾听一位军迷说,“在埃塞俄比亚的战场上,当地土著曾经徒手或是凭着简陋的武器,硬是缴获了一辆cv33坦克”。虽然这一论据,目前无法证实,但也从侧面,说明了,该型号坦克的战斗力十分“有限”!

二、详解cv33可怜的战斗力

cv33作为人类历史上,早期的坦克,浑身上下充满了,实验的“味道”。换句话说,他就是人类探索现代坦克过程中的一张草稿而已,还是那种不太成功的。尤其是他的创造者,还是天性浪漫,不受拘束的“意大利人”。

从现代坦克的角度来看,火力、机动性、装甲这三项,是评价一款坦克战斗力与否的关键指标。现在小编和各位读者,就试着从这三项关键指标入手,来

分析一下cv33这款人类早期坦克的优劣。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1、cv33的火力

首先咱们看看他的火力:cv33主要武器是安装在,左侧的两挺口径是6.5mm\\8mm的机枪。

其火力与早期法国雷诺的ft-17稍好,因为ft-17只安装一挺机枪,但是后期的火炮型火力就自然优于cv33。

cv33的火力针对坦克或是钢筋混凝土的碉堡,都是无效的。他只能作为一种反步兵的坦克,出现在战场上。不过由于他车身过矮,躲在后面的士兵,很容易暴露出自己的上半身,所以与这款坦克进行步坦协同,也是一件非常“吃力”的事。

正是因为cv33过于薄弱的火力,在埃塞俄比亚战争结束后,特别是随之而来的北非战役中,在德制的四号坦克、虎式坦克、英制的克伦威尔坦克、美制的谢尔曼坦克面前,cv33坦克连自保都成了问题,更不要说是作战了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2、cv33的机动性

cv33所采用的发动机,是菲亚特43马力汽油发动机,每小时速度是13公里。而同时期日本的“小豆”坦克(94式坦克)时速可以达到40公里。与他的机动性一比较,各位就可以知道cv33有多“废柴”了吧!

cv33速度很慢,而且身材又矮小。他在公路上行驶时,从远处看,如同一只缓慢移动的“蜗牛”。就是因为cv33的速度和外观在二战中,没少让轴心国和同盟国的士兵们捧腹大笑。

3、cv33的装甲

cv33的正面装甲为16mm,侧面和后面装甲均为6mm。与日军的94式坦克相比,其装甲厚度稍胜一筹,能够防御7.92mm子弹的攻击。但是面对75mm的火炮时,甚至是37.5mm的战防炮时,那就是

“一打就穿”。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因此从cv33坦克的火力、机动性、装甲这三项来看,他在二战这样残酷的战场上,无论是东线还是西线,cv33的战场存活率都是岌岌可危的,更不要指望,他那点可怜巴巴的战斗力了。

三、cv33在中国

正当抗日的烽火席卷中华大地之时,cv33作为外购军火,由意大利不远万里,风尘仆仆,来到了中国。由于中国战场上,类似坦克和大口径火炮,这样的装备很少而且质量低劣,这就为cv33提供了“有利生存空间”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正当此时第一次长沙会战爆发,cv33不辱使命,光荣地参加了抗日的序列之中。而且初战告捷,取得第一次长沙会战的胜利。此后在历次抗击日寇的战役中,特别是第一次入缅作战,都有cv33的身影。

而在解放战争期间,cv33在淮海战役中,乘载一名爆破手,将敌军的工事炸毁,同时以己方火力对敌方进行压制,最后圆满地完成了任务。此后,cv33坦克还多次担任追击敌军的任务。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总之,cv33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烽火岁月里,为中国军民抵御外辱,争取国家解放,还是立下了不少的功绩。

结 语

在旧中国,科技落后,思想又十分保守,缺乏眼见,因此在与“洋人”的贸易中屡屡吃亏。往往西方人,又吃准了国人“崇洋媚外”的心理,经常将一些国内的“淘汰货”,夸得“天花乱坠”一番,之后一股脑以“不菲”的价格,推销进来。


几十年前,一款意大利坦克,在中国的“历险记”


像文中cv33就是一个最明显的例子,但是不是最糟糕的,至少他还是能“用”的。上世纪90 年代,“风靡”中国沿海城市的“洋垃圾”和“洋破烂”,让国人在国际贸易上,又来一次“大现眼”!

并非外国来的就一定比中国的好,关键是不是实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句话不能仅仅停留在《毛概》书里,完全可以放在国外的新事物、新科技乃至新思想上,这是非常明智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