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芬婭:我和我的文玩——那對救命的翠葉子


劉芬婭:我和我的文玩——那對救命的翠葉子


我有一支髮簪。這支髮簪的來歷,是一個唯美卻又可以喻世的故事所就。

十五年前,我和閨蜜一起回家她老家探望她的父母。

閨蜜的老家在臨穎縣城旁邊近郊的一個小村裡。這個村子好像叫做小李村。

進村回家,卻不見她的父母在家。閨蜜就拉著我在村子裡找,後來在村西頭的小賣部裡,閨蜜我們找到了她正在玩紙牌的媽媽。

她媽媽看到我們,顯得很是興奮,就對幾個一起玩紙牌的老太太說道:“你們繼續玩吧,俺閨女回來了,我要回去給俺閨女做飯了。”

一同打紙牌的一個老太太以宏亮的語調、接過阿姨的話和藹的說道:“恁閨女輕易不回來一趟,大妹子可要割塊兒肉給閨女做餐好吃的呀!”

我循聲望去,見說話的這個老太太一臉福相。她不僅聲音宏亮,還面有慈色,耳朵上帶著一對銀鎏金翡翠葉子的耳墜。

劉芬婭:我和我的文玩——那對救命的翠葉子


見到這對耳墜,我心裡忍不住的讚美道:“好美的耳墜呀!做工這麼精巧!”

看這耳墜實在是精美無比,我禁不住走上前去細細的打量這對銀耳墜。但見翠葉子白底子的耳墜透著果綠色,搖曳多姿。見我以欣賞的眼光看她的耳墜,老太太就笑咪咪的對我說道:“閨女,你也喜歡我這副耳墜子?”

我情不自禁的回道:“大娘,你這耳墜真漂亮。我從來沒有見到過這麼精美絕倫的耳墜子!”

老太太見我誇她的耳墜好看,就眉飛色舞的向我講述她的寶貝道:“我們十里八村也找不到像我這麼好看的耳墜了。不瞞你說閨女,這耳墜到我這裡已經傳了五輩兒了。我們家族只傳女孩兒!現在的大商店裡賣的金珠寶石做得太銷薄了,沒有份量,也沒有我這副耳墜做工好!”

我越看越喜歡,就試探性的輕聲問道:“大娘,您的耳墜賣不賣?”

老太太聽說我要買她的這幅耳墜,幾乎是沒有思考,以直接拒絕的口氣,很乾脆的對我說道:“不賣!”

我笑了笑,又隨口讚道:“這墜子真好!”

說完,閨蜜和她媽媽拉著我一起向她家走去。

回到閨蜜的家裡後,李阿姨對我說道:“她這幅耳墜問的人多了。村裡經常有收古物的人,都很喜歡她的耳墜,出高價想回收走,可這個老婆子就是不賣。你說,這麼大年齡了,戴著也不好看呀,還不如賣了,有個活便錢花。”

我接過李阿姨的話道:“阿姨,這耳墜既然是人家祖傳的物件,一定很珍愛的,怎麼捨得賣掉?”

聽我這麼說,李阿姨就輕聲的對說道:“放啥都不如放錢好!閨女兒,你們小,不當家不知材米貴呀!”

吃罷中午飯後,我們稍稍休息了一會兒,便起身要回許昌。臨走時,我對阿姨說道:“阿姨,我真的很喜歡那對耳墜,你幫我打聽著,如果老太太有意要賣的話,您及時給我打電話,我回來買!”

李阿姨見我這樣中意這幅耳墜,就對我說道:“好,放心吧好閨女,我給你留意著就是了。”

因為心裡有了對這幅耳墜喜愛,離開這個村子時,我居然有種依依不捨之情。當我們走到小賣部門口,我居然忍不住向裡張望了一下,希望能看到那個戴著翡翠葉子耳墜的老太太。讓我失望的是,那個老太太並不在那個小賣部。

回許昌後,因為忙著工作,我很快就把這件事給忘得一乾二淨。

兩年後一個冬天的上午,我突然接到了閨蜜媽媽的電話。

在電話裡,李阿姨對我說道:“閨女,你不是想要那副耳墜嗎?那家老婆婆答應賣給你了,不過,價格有些貴,她要一萬塊錢。你要不要?”阿姨電話裡對我說。

我在電話裡對李阿姨回道:“這樣阿姨,我今天中午就回去,先看看再說。”

李阿姨道:“好。我給老婆婆說說等著你回來!”

掛了阿姨的電話,我立馬給我的閨蜜聯繫,說要回她家看這副我心儀的耳墜。閨蜜二話沒說,就開車拉著我,先去了一趟銀行取了錢,然後直奔她家。一個小時後,我們就到了小李村。我們見到李阿姨後,李阿姨就帶著我們來到了老太太的家裡。

老太太的家是三間瓦房。院子很大,但院裡打掃的很乾淨。在院子的一角,種著幾棵果樹。果樹光禿禿的枝丫搖曳在寒冷的冬日裡。

李阿姨帶著我們進到院裡,對著屋子裡喊道:“王大姐,客來了。”

聽到有客人來,王老太太從堂屋裡頭迎接出來,對我們說道:“哎!進屋來坐吧!”

說著話的功夫,王老太太把我們讓到了屋裡。雖然兩年不見,老太太仍然身體硬朗,聲音也依舊宏亮。

在來老太太家的路上,李阿姨邊走邊給我介紹了老太太家的境況。原來,老太太之所以要賣她珍愛的耳墜,是為了給老伴治病。老太太的丈夫得了肝硬化,由於年紀已經七十高齡,她的幾個孩子都不是很願意再花錢給老父親治療。無奈之下,老太太才想到把祖傳的耳墜賣了,換些錢給丈夫看病。

在她家裡坐下後,王老太太對我說道:“好閨女,我的情況你大娘給你說了我為啥要賣耳墜吧。”

王老太太對我說話時,言辭間透著無奈,也似乎有點語無倫次。

我回答道:“說了!”

王老太太接著對我說道:“好!我看閨女你也是個善良人,我有個要求你看中不中?”

我回答道:“您說吧大娘,只要我能辦得到!”

老太太輕聲對我說道:“閨女呀,這對耳墜我戴了一輩子,不捨得摘下來片刻。今天,為了救我老頭子,看你也是愛玉的人,我賣給你。你知道我有多捨不得嗎?”王老太太說著,渾濁的眼淚就從她眼眶裡流了下來。

看著大娘流眼淚,我也禁不住心酸起來,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老太太哽咽著,似乎都不敢看我們。她低著頭對我說道:“閨女,你能不能只把這翠葉子拿走。你回家去,讓人用黃金鑲了一樣戴,把這不值錢的銀子給我這老婆子留個念想中不中?我也不會讓好閨女吃虧,再送給你一副銀耳墜,中不中?”

聽著老太太實心實意的話,我不忍心再往下說,就以答應的語氣回道:“老人家,我聽您的!”

老太太聽我說完,已是淚眼朦朧。她深深的看了我一眼,然後用她粗糙的手,從耳朵上依次取下了那副耳墜。

老太太取下耳墜後,放在手心裡反覆的撫摸著……半晌,她找來了一把剪刀,把兩隻綠色的翠葉子剪下來,輕輕地放下,生怕磕碰了一般。然後,又從一個很舊很舊的棉布包裡拿出了一個很舊的小手絹,一層層的打開後,裡面是一對做工精美的銀耳墜。

老太太拿著翠葉子和銀耳墜,拉住我的手說道:“好閨女,要不是給我老頭子治病,說啥我也不賣這兩件東西!這對銀耳墜是我的婆婆傳給我的。結婚那一天戴著來了,到回門那天回來,就戴了三天,之後,從沒有再戴過,就一直戴著這對翠葉子。這兩樣東西我本來想著傳給我的孫子們!哎!他們不孝呀!給你吧!好閨女!這輩子他家(夫家)給我最重要的兩個物件,都給你了。好閨女!本來說光這對翠葉子耳墜問你要一萬塊錢的,現在,被我弄殘了。之於價錢,閨女你看著給我吧!只是這物件到了你手上,你一定要好好的保存著,就當大娘我求你了!”

老太太說到這裡,居然失聲痛哭起來。

見老太太如此動情,我們三個也不由得抹起眼淚來!

其實,在沒來到王老太太家之前,我想好了諸多講價的策略和講價的理由,但此刻,我卻把講價的策略和理由忘得一乾二淨。

聽老太太說完,我從包裡取出來已經準備好的一萬塊錢,又另加了一千塊錢遞交給她,然後對她說道:“大娘,這一萬,算我買您的物件。這一千塊錢,是我給大爺的一點心意,您湊空給大爺買點營養品,補補身子。這錢您點點,收好了。”

老太太顫巍巍的接過錢後,我接著說道:“大娘您放心,我一定會好好珍愛這兩副耳墜的。如果我將來有孩兒有孫子了,我一定一代又一代的傳下去的。”

老太太當著我們的面,把錢數了兩遍,確認無誤後收下了。

我拿著耳墜,老太太送我們三個走出院裡。當我們離去時,又聽到了她放聲大哭的聲音……

走出王老太太的家,李阿姨對我說道:“你這傻閨女,一對綠葉子,哪兒能值這麼多錢?你買虧了,三千塊錢都不值,只值兩千塊錢。這價錢是人家外路人給的價錢。你們小孩兒家攢錢那麼容易?”

心疼我的李阿姨邊走邊以責怪的口氣對我道。

聽著李阿姨的話,我眼前又浮現出王老太太淚眼婆娑的模樣。我輕聲的嘆口氣,沒有回答李阿姨的話。想著王老太太的遭遇,此時的我已是滿腹的複雜心情,雙手不由得把握著手中這對翠葉子和那副銀耳墜!

走在回家的路上,閨蜜的手放在我的手上,輕輕一握。我們會心的一笑。因為,很多的語言,都顯得很單薄。

回許昌後,我找了最好的金匠,用黃金將翠葉鑲嵌成了一對別緻的耳墜。我幾乎每天都戴著,晚上也捨不得摘下來。那對做工精巧的銀累絲龍首鳳尾耳墜,也一直被我珍藏著,只是後來在佩戴時,不知道什麼時候,一個耳墜的鳳尾殘缺了一些。

因為這對翠葉子和這副銀耳墜摻加了這個讓我感動的故事,我時常會在閒暇時節把它們取出來反覆的欣賞。我想,古人怎麼這麼聰明,做出如此巧奪天工的飾品!

這副銀耳墜的龍首是用銀絲鑲就。鳳尾上是用比頭髮絲還細的兩股銀絲擰成麻花形,再累在銀飾上。鳳尾上七個小圓點不足一毫米,上面鏨了一朵朵小梅花,鳳尾上綴著用銀累絲成的流蘇。

怎一個巧字了得?

某天早晨我梳頭髮時,其中一個翠葉子做成的耳墜被我用梳子掛掉在地上,翠玉碎成了兩瓣。我彎下腰,揀起被我弄碎的翠葉子時,心疼極了!

翠玉碎了就是碎了!一切都是緣分!緣來,緣去,皆是無常。

就在一枚翠葉子被我打碎一週後,接到閨蜜媽媽的電話。李阿姨在電話裡對我說道:“王老太太五天前,跟他老頭一起走了。臨終前我們去看她,她還誇你是個好人呢!”

李阿姨在電話裡絮絮叨叨的說了很多,可後面的話我幾乎一句也沒有聽清楚,因為我的思緒回到了過往,又似乎看到了王老太太昔日給我翠葉子時的不捨和無奈。

世間萬物,都有定數,都有屬於自己的緣分!緣起,緣滅,到頭來都是空的!

再後來,我把這一單隻的翠葉子改成了一枚髮簪。髮簪是用小葉紫檀木鑲嵌黃金,用黃金穿著紅瑪瑙珠子,下面穿著翠綠的葉子。紅色配綠色,煞是好看!

每當我把這枚鑲嵌了翠葉子的髮簪插在盤好的髮髻上,便會想到那個王老太太和她的身世和故事。

而今,綰髮髻已不甚流行,但我依然喜歡穿著旗袍綰著髮髻,用這支簪子固定髮型。雖說這樣的妝束與這個時代有那麼多的格格不入,可我喜愛這樣的衣飾。既然喜愛,那就戴著吧!我打算珍愛一輩子,惠存一輩子!陪伴我一輩子吧!

庚子正月二十六日深夜芬婭寫於寒舍。(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