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地名探究——源自明朝大槐樹莊——槐蔭

【開篇語】自幼長在孔孟之鄉,雖不才亦多受傳統文化之影響,一向喜歡探究歷史,追溯既往。一直以來,對地名頗感興趣,充滿好奇——為何金鄉並無金礦,濟南、濟寧、濟陽得名的濟水消失去了哪裡,而魚臺、嘉祥又藏著什麼樣的故事……凡此種種,都讓我浮想聯翩,於是我決定去探究這些地名的由來,以及這名字背後隱藏的歷史,還有,關於這裡我能想起的人和事……


齊魯地名探究——源自明朝大槐樹莊——槐蔭

槐蔭地圖

【地名由來】

槐蔭區是一個年輕的地名,顧名思義應該是槐樹眾多,蔭涼怡人之地。其"槐"字可以追溯到明朝大槐樹莊。由大槐樹莊衍生出諸多以"槐"字為名的地名如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等地名。建國後因其轄區內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1955年改稱為槐蔭區。

齊魯地名探究——源自明朝大槐樹莊——槐蔭

槐蔭區,隸屬於山東省濟南市,位於濟南西部,北與德州市齊河縣隔黃河相望,南與市中區相鄰,東與天橋區、市中區接壤,西鄰長清區,是省會濟南市四個中心城區之一。介於北緯36°37′—36°45′,東經116°47′40″—116°59′之間,東西最大橫距約15.3千米,南北最大縱距約13.5千米。 總面積151.48平方千米。


齊魯地名探究——源自明朝大槐樹莊——槐蔭

槐蔭區地勢南高北低,西高東低,屬溫暖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境內段店鎮為濟南地區發現最早的文化遺址;中共津浦鐵路濟南機廠黨支部舊址是轄區第一個黨支部誕生地、濟南地區中國共產黨組織早期活動地點之一。

【尋歡文史】

槐樹象徵雜談


齊魯地名探究——源自明朝大槐樹莊——槐蔭

槐樹一名源自"晦暗"。"槐"字與"晦"字讀音相近,"槐樹"就是"晦樹",表示樹冠晦暗的一類樹。

槐樹在中華文化裡有著非同一般的寓意,代表著諸多神聖崇高的意思,還具有古代遷民懷祖的寄託、吉祥和祥瑞的象徵等文化意義。

1、三公宰輔之位的象徵

周代宮廷外種有三棵槐樹,三公朝天子時,面向三槐而立。後人因以三槐喻三公。三公是指太師、太傅、太保,是周代三種最高官職的合稱。由此槐便與古代官職有了聯繫,成了官職的代名詞。

在古代漢語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槐官相連的名詞。如槐鼎。比喻三公或三公之位,亦泛指執政大臣;槐位,指三公之位;槐卿,指三公九卿;槐兗,喻指三公;槐宸,指皇帝的宮殿;槐掖,指宮廷;槐望,指有聲譽的公卿;槐綬,指三公的印綬;槐嶽,喻指朝廷高官;槐蟬,指高官顯貴。此外,槐府,是指三公的官署或宅第;槐第,是指三公的宅第。

2、視槐樹為神的象徵

河北記載:"古槐在縣署二堂東,大數圍,高聳旁陰,無一枯枝,下有槐神祠。"山西載:"仙槐觀在城隍廟之北,相傳其地有槐,枯朽如刳舟。金皇統中,遇異人投藥其中,倏長茂如初。故州人飾觀以仙槐名。今觀中他愧亦盛。"在民間,常見有一些老槐樹下或旁邊有人搭建一座小廟或高臺,四周的居民都向它燒香磕頭,祈求保佑,請賜丹藥。

3、視槐樹為古代科第吉兆的象徵

自唐代開始,科舉考試關乎讀書士子的功名利祿、榮華富貴,藉此階梯而上,博得三公之位,是他們的最高理想。因此,常以槐指代科考,考試的年頭稱槐秋,舉子赴考稱踏槐,考試的月份稱槐黃。唐李淖《秦中歲時記》載:"進士下第,當年七月復獻新文,求拔解,曰:'槐花黃,舉子忙'。"

4、視槐樹是遷民懷祖的寄託

在民間一直流傳著這樣的民謠:"問我祖先來何處?山西洪桐大槐樹,問我老家在哪裡?大槐樹下老鴰窩。"說的是山西移民的歷史。

民間對槐樹特別喜歡栽植和愛護,農村落戶建莊時,就植槐樹以紀念故土,甘谷縣姚家莊村民就稱"先有大槐樹,後有姚家莊"。所以古槐就被移民的後裔們視為祖先,向古槐祈求吉凶禍福,成為祖先崇拜的變異形式,希望通過祭拜槐樹,獲得思想上的安慰和精神上的寄託。

【歷史沿革】

前,自現南大槐樹東首向北穿中大槐樹東街、經二路,至北大槐樹西首,有一土石崗,南高北低,蜿蜒起伏,貌似長龍,崗上植樹,抵禦風沙。南大槐樹一帶,人煙興旺,故名盤龍莊。

明元年(1573年)前,因莊內多古槐改稱大槐樹莊。

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前,分為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光緒三十年(1904年),濟南開闢商埠後,南、北、中三個大槐樹莊逐步成為城市居民區。

三十六年(1947年),取消南、北、中大槐樹莊之稱,其中心街道分別改稱為南大槐樹街、北大槐樹街、中大槐樹街。解放後,先後派生出南大槐樹南街、北街、中大槐樹南街、北街,槐村街,槐蔭街等街巷。

1955年,根據國務院關於"市轄區應改為地名稱呼"的指示,將以槐樹命名的街巷較多的第六區改為槐蔭區。

1956年區劃調整,轄區範圍:北自津浦鐵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緯五路,西到津浦鐵路。

1959年底區劃調整為:北自經一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民權大溝,西到津浦鐵路。

1960年區劃又調整為:北自津浦鐵路,南至山東水泥廠(現濟南水泥廠);東起緯五路,西至新河圈村。

1961年5月恢復1956年區劃。

1966年8月,槐蔭區更名為東風區。

1973年7月,東風區複稱槐蔭區。

1978年區劃調整,轄區範圍:北自堤口路、張莊路交叉口,南至劉長山;東起緯五路,西到興濟河。

1987年區劃調整為:北接黃河,南至臥牛山;東起緯五路,西到新河圈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