銅鏡的各部位名稱及形制

銅鏡的形制有哪些?

銅鏡形制亦稱鏡形,一般指銅鏡的平面形狀,有以下幾種:

(1)圓形:為主流鏡種。

(2)方形: 有直角(戰國以後)、委角(晚唐五代以後稱為圓角入入角(宋金時期也叫亞字形)。

銅鏡的各部位名稱及形制

(3)菱花形:六菱花、八菱花最多,另外也有四、五、七、十二菱花。

(4)葵花形:分別有四、五、六、七、八瓣。

(5)帶柄鏡:分為帶柄圓鏡,帶柄六菱花,帶柄八菱花,帶柄葵花形鏡和其他柄形鏡。目前認為出現於宋代以後。

(6)鐘形,盾形,雞心形鏡:流行於宋代。

(7)鼎、爐形:流行於宋代。

(8)八邊形(八條直邊相等),類尖八角形(為八邊形鏡的邊為內向圓弧形),見於唐朝。

(9)帶座形鏡:發現於宋代。


銅鏡各部位的稱謂是什麼?

(1)鏡面:鏡的正面,用於照容的一面。

(2)背面:鏡面的反面,多鑄有紋飾。

(3)鏡紐:在鏡背的中央,有孔可以繫帶,可以手持或系在鏡臺上,有弓形紐、梭形紐、弦紋紐、長方形,連峰紐,圓形、伏獸紐、獸形紐、圓柱紐等。紐形有鮮明的時代特徵,是劃分時代的一個重要依據。

(4)紐座:紐的周圍,緊連紐的裝飾部分。如素圓紐座、花瓣紐座、連珠紐座等。

(5)其他名詞:內區、中區、外區:指鏡背配置紋飾的各部分。有的銅鏡不分區,有的鏡背以紐為中心,以各種形式的圓圈組成幾個同心圓,靠近紐的部分為內區,其外為中區可外區。

銅鏡的各部位名稱及形制

(6)邊緣:鏡背的最外緣。

(7)圈帶:由於著眼點不同,有的學者將接近鏡緣的紋飾稱為鏡緣紋飾,如三角鋸齒紋緣;有的學者則稱為圈帶,如三角鋸齒紋圈帶。

(8)銘帶:指鑄有銘文的部分。

(9)鏡銘:指鏡背上所鑄的文字。

(10)主題紋飾:指鏡背的主要紋飾。

後續文章中繼續介紹青銅器相關內容,幫大家更好的學習,敬請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