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人,只能做到職場的中層管理?

為什麼很多人,只能做到職場的中層管理?

職場上有一個很有趣的現象:很多人進入職場可能很快就升職了,成為了公司的中層管理。

但是從此在中層上停滯很多年,一直沒有辦法晉升為公司的高層管理,蹉跎多年後的結果無非是熬不住了,動了心思辭職出去創業。

或者是經濟不景氣被裁員,從中層管理上跌落下來,變成了個體小老闆,外賣送餐員,保險銷售等等。

在我們父母那一代人眼裡,他們認為一個工作就要幹一輩子。他們能在中層管理崗位上一直熬資歷,熬到退休。

然而我們這一代人已經很難做到了,不光是自身的想法在變,還有就是社會環境也不允許了。

就這個問題我詢問過很多人,他們的說法都是:其實自己也不想從公司出去,畢竟出去之後有風險,如果能晉升為高層管理他們肯定不會走的。

為什麼很多中層管理者沒有辦法跨越這一道鴻溝,變成公司的高層管理者呢?

為什麼很多人,只能做到職場的中層管理?

我觀察過很多中層管理者之後,得出兩個結論。

第一個結論是,很多中層管理者思維比較侷限。

他們能從基層晉升上來,是因為他們人情世故基本上做得不錯,做事情穩重踏實,有不錯的分析理解能力,這讓他們具備勝任基層管理的能力,但也僅僅只是這樣而已。

跟真正的高層精英PK起來,他們處處落在下風,甚至不知道為什麼。

很多中層管理者對高層的關係看得不夠透徹,某種程度上還存在著曲解。

很多人認為上層就是靠關係,送禮來辦事。其實這種想法有很大的問題,如果一個公司是靠拍馬屁晉升的管理層的話,那麼這個公司也不怎麼樣。

能成為公司高層的人一定具備頂層思維,他們能看得清楚國家政策對行業的影響,行業未來發展的趨勢,以及公司制定的每項計劃的本質。

當你能看清楚這些,公司的高層管理才會認可你這個人,你才能跟他們建立更深層的關係。

為什麼很多人,只能做到職場的中層管理?

第二個結論就是,中層管理者管理能力不夠。

很多中層管理者個人能力非常強,精明能幹,總怕下屬幹不好,事必躬親。

在他們眼裡把事情做好最重要,因此對人的要求有些苛刻,下屬對他們的風評也沒有特別好。

他們不敢把權力下放給下屬,所以經常扮演救火隊員的角色,把自己累得要死不活的。

領導也認為他們只會使蠻勁,不知道調動下屬的積極性,給他們打的分數也不會很高。

好的管理者不是替別人幹活,而是要把人心激勵起來。

所以他們既得罪了下屬,又沒有跟上層搞好關係,才會一直在中層管理者的角色上徘徊。

總結一下,一個人如果想做到高層管理,就必須擁有高層管理者的思維和心態,而且還要有管理能力,懂得用人,激勵下屬,上下調和,高層才會為你打開通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