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健康我做主663


現在很多人都會出現在飯前或者飯後,胃部和腸道出現疼痛這個情況,大部分情況下都是消化道潰瘍造成的,消化道潰瘍最常見的主要包括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


哪些原因會造成消化道潰瘍呢?


1、幽門螺桿菌:正常的胃和十二指腸黏膜具有一定的保護機制,這層保護機制一旦被破壞了,就會失去修復和防護的作用,胃酸還有一些消化液就會侵蝕胃壁和胃腸道產生潰瘍,幽默螺桿菌在胃潰瘍和12指腸潰瘍中檢出率高達90%和80%以上,並且臨床在治癒幽門螺桿菌以後,潰瘍複發率明顯下降。

2、非甾體抗炎藥:比如最常見的阿司匹林,長期或者是大量服用非甾體抗炎藥的患者中大約有10%到25%的患者,會出現胃部或者是12指腸的潰瘍表現,部分患者甚至會出現一些消化道出血的症狀。這是因為,非甾體抗炎藥會削弱粘膜的防禦和修復功能而導致消化性潰瘍的發生。

3、胃酸分泌過多:這個原因呢,主要是在一些患者因為長期的不規律的飲食,比如說沒有按時的吃飯,本來胃酸在分泌時可以和胃裡面的食物相互的消化綜合,但是胃裡沒有食物的情況下,胃酸就分泌過多,損傷粘膜了。當然,如果長期吃一些辛辣刺激,或者過於堅硬的食物損傷胃粘膜或消化道,粘膜也會出現消化性的潰瘍。

出現消化性潰瘍,應該怎麼辦呢?

首先第一點就是要從自身出發,生活和飲食一定要有規律,避免那些辛辣刺激,或者是容易損傷,胃腸道粘膜的食物不要過度熬夜要保證睡眠和勞逸結合。

另外比較嚴重的消化性潰瘍,還需要在臨床消化內科醫生的指導下進行藥物的治療,包括抑制胃酸分泌的藥物和保護胃粘膜的藥物,如果有幽門螺桿菌感染的話還要進行多藥聯合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張浩醫生


★2018年4月15日 曾醫生有問必答

這裡就潰瘍形成的原因及治療,詳細說說。

消化性潰瘍主要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因潰瘍形成與胃酸/胃蛋白酶的消化作用有關,所以叫消化性潰瘍。

引起胃、十二指腸潰瘍的主要原因有兩個:

  1. 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有潰瘍的病人70%以上會檢查出有幽門螺桿菌感染,如果不根除此種細菌,就算治好了潰瘍,也很快會復發。在醫院行碳14呼氣試驗,可檢測到細菌的存在。

  2. 非甾體類抗炎藥:包括常見的布洛芬、尼美舒利、美洛昔康、對乙酰氨基酚、頭痛散、去痛片等。許多老人因為腰腿痛、頸肩痛、牙齦痛等去購買此類藥物,長期以往會對胃腸粘膜的保護層產生破壞。胃沒有保護層就容易被胃酸、食物殘渣等腐蝕出潰瘍,嚴重者甚至出現胃腸穿孔,我們不得不提高警惕。

  1. 去除誘因:儘量少吃或不吃這類止痛藥,如果需要吃需要和胃藥一起口服。

  2. 抑制胃酸產生(PPI類):奧美拉唑、蘭索拉唑、雷貝拉唑、泮托拉唑等H+質子泵抑制劑。沒有胃酸的持續腐蝕,潰瘍會慢慢自愈。

  3. 保護胃腸粘膜:硫糖鋁、膠體鉍、尿囊素鋁等,可以在胃表現形成保護膜,減少胃酸對組織的損害。

  4. 殺滅幽門螺旋桿菌:如阿莫西林、克拉黴素等,聯合膠體鉍使用,效果更佳!

  5. 手術治療:對於那些合併潰瘍大出血、穿孔、瘢痕性幽門梗阻、癌變、保守治療無效的頑固潰瘍,建議手術治療!

★生命寶貴,不要等到病重了才懂得珍惜!及早預防,早期發現,早期治療,效果甚佳!★若覺得本回答對你有幫助,請點個贊吧!

胃腸肝膽外科曾醫生



城中堡


首先說到消化道潰瘍這種疾病,其實每個部位都有可能發生,有食管潰瘍、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等,由於潰瘍形成導致人體進食前或進食後都會出現一些上腹部疼痛不適的症狀。

所謂的消化道潰瘍就是由於各種原因導致人體正常的器官粘膜層、漿膜層及肌層受到侵蝕而出現的破潰、糜爛。


導致消化系統潰瘍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1、飲食習慣,長期的不規律飲食,導致人體消化液的分泌異常,而且不能按時被食物中和的情況下過多的消化液會自身消化,導致消化道潰瘍。

2、長期飲酒吸菸,進食辛辣刺激食物,由於酒精、尼古丁及一些食物中的有害物質,對於胃粘膜、食管粘膜都有很大的刺激性,時間長了就逐漸導致潰瘍。

3、長期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這些藥物對於消化系統的刺激非常大,會導致出現噁心嘔吐、上腹部隱痛不適等症狀,這也是這類藥物很常見的副作用之一。



4、幽門螺旋桿菌感染,此細菌是唯一能在人體胃酸中生存的細菌,這種細菌也是人體很多消化系統疾病的治病菌,更可怕的是導致胃癌的主要因素,這種細菌很難根除,而且反覆發作,也是胃潰瘍的治病因素之一。


5、心理因素,很多人由於各種原因導致壓力太大,心情煩躁,長期熬夜加班等都會導致人體內分泌的失調。包括人體消化系統一些激素的分泌失調,這也是胃潰瘍一個很重要的致病因素。

因此消化道潰瘍不注意治療的話,會逐漸加重,最後會導致出血及穿孔。

關注小克,為大家普及更多健康知識,謝謝!


小克大夫


消化道潰瘍是多種誘因引發消化道粘膜出現損傷、繼而消化道粘膜屏障功能降低甚至出現破潰的一種現象。眾所周知,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腸、空腸、迴腸、結腸以及直腸。較為常見的消化道潰瘍是胃和十二指腸球部潰瘍。下圖展示的便是胃潰瘍。胃潰瘍多見於中老年人。十二指腸的潰瘍則多見於青壯年。為什麼好端端的消化道會出現潰瘍呢?在消化道的潰瘍中,因為胃酸分泌過多,胃粘膜防禦能力失調導致胃腸壁被胃酸、胃蛋白酶“消化吸收”出現潰瘍的情況較為多見。怎麼樣來理解這種現象呢?我們把整個胃腸道比作一個大型的消化吸收管道,在胃這個地方,每天到了一定的時候就會有一批“工人”倒入一定量的鹽酸來幫助整個胃腸道內食物的消化。如果工人倒入鹽酸的量過多,那麼就會出現腐蝕運輸管道的情況。因此有了“無酸無潰瘍”的說法。

但是消化道並不僅僅只包括胃和十二指腸,在結腸、迴腸同樣也可以出現潰瘍。那麼又是什麼原因導致回、結腸黏膜及黏膜下層出現病變的呢?研究顯示,多種微生物參與了炎症性腸病(潰瘍性結腸炎)的發生與發展。一些易感人群(容易罹患消化道潰瘍的人)在環境因素(飲食嗜好、吸菸、衛生條件和不良生活方式等)的作用下,在腸道微生物的參與下,啟動了免疫反應,從而導致腸粘膜受損,出現潰瘍。必要時需要進行結腸鏡活檢明確。希望回答對您有所幫助。


兒科恩銘


您好,我是黃志豔大夫,很高興為您解答這個問題。


什麼是消化性潰瘍?


消化性潰瘍是胃腸道的粘膜受到胃酸和胃蛋白酶的消化引起的潰瘍。它的發病在咱們國家比較多見,一般男性是女性的4到5倍,在咱們國家的是南方比北方多見,城市比農村多見,主要是跟地域的飲食習慣,生活壓力工作壓力都有關係,這是流行病學。

消化性潰瘍的發病機制是什麼?


消化性潰瘍現在發病機制,還不是很清楚,但是目前研究下來主要就是跟下面的幾個因素有關係。


第一個就是胃酸,就是無酸無潰瘍。


第二個病因是跟幽門螺桿菌有關係。因為有兩位科學家發現在胃潰瘍的病人的胃黏膜,幽門螺桿菌的比例比較高。

第三個就是跟一些非載體的消炎藥有關係,有一些治風溼的或者抗血小板的抗凝藥都對胃黏膜有破壞作用。


第四個就是胃黏膜屏障的破壞,再就是跟一些環境,精神因素都有關係。還有就是一些病人就是其他的一些疾病也會引起消化性潰瘍。比如說應激性潰瘍,病人在燒傷了嚴重創傷顱腦的腫瘤,還有一些腦血管意外的大手術,肺上的一些疾病,它都會引起消化性潰瘍,這類潰瘍就是統稱為應激性潰瘍。


黃志豔大夫


一般我們常說的消化性潰瘍就是指的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是消化系統系統常見病之一。消化性潰瘍發病的機制主要是胃酸和胃蛋白酶對黏膜產生的自我消化。目前認為其發病的主要原因是幽門螺桿菌感染。



消化性潰瘍臨床上主要以上腹疼痛為主要臨床表現,性質可為灼痛、脹痛、飢餓痛等。胃潰瘍疼痛的特點是餐後痛,十二指腸潰瘍的疼痛特點是空腹痛。本病常呈慢性起病、週期性發作,且有季節性,常在秋冬和冬春之交發病。



消化性潰瘍有四大併發症,它們分別是出血、穿孔、幽門梗阻和癌變,其中穿孔要相對來說比較嚴重,而癌變幾率較低。消化性潰瘍診斷的金標準是電子胃鏡,雖然消化道造影也具有診斷價值,但是不如胃鏡更直觀。



目前本病的治療以去除病因,控制症狀,促進潰瘍癒合為主,同時兼顧預防復發和避免併發症的發生。用於治療消化性潰瘍的藥物主要是質子泵抑制劑、H2受體拮抗劑以及一些保護胃粘膜類的藥。大部分情況下,抑酸藥應用4―6周後潰瘍癒合率可達90%以上,但是有少數人需要服藥8周才可使潰瘍癒合。


生如夏花心似冬雪


對大家而言,消化性潰瘍聽的會比較少。但若是換成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想必大家會有所耳聞。

消化性潰瘍包含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指發生在胃和十二指腸的慢性潰瘍,受胃酸和蛋白酶的消化作用影響。形成潰瘍的三個基本因素:幽門螺旋桿菌(HP)感染、胃酸分泌過多、非甾體類藥物使用。

其臨床表現主要表現在:有規律性週期性上腹痛、燒心、反酸、嘔血、便黑等。主要通過胃鏡來進行確診,其他輔助檢查包括幽門螺旋桿菌檢測、上消化道造影等。

消化性潰瘍一定要及時就診,切莫耽擱。歡迎點贊,分享給更多需要幫助的人。


Lucky任


Health Talk特邀專家:

消化性潰瘍是一種常見的 多發的存在的疾病 消化性潰瘍 我們指的是在胃和十二指腸 發生的慢性潰瘍 即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 它也包括了發生在其他部位的 特殊潰瘍如食管潰瘍 胃空腸吻合術後的潰瘍 小腸的Meckel憩室潰瘍 和其他少見異位到腸道的 胃黏膜發生的潰瘍

消化性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他們之間有著共同的發病機制 但是胃潰瘍的發生 主要是一個黏膜屏障的削弱 而十二指腸潰瘍的發生 主要是由於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侵蝕 兩個既共同又有原因上的主次

消化性潰瘍是指 胃黏膜的表面發生潰爛 缺損 或者超過黏膜肌 這點有別於黏膜的糜爛 黏膜的糜爛僅僅是上皮的缺失 消化性潰瘍是指 黏膜表面的組織糜爛 如果缺損超過了黏膜基層 我們稱之為潰瘍

這有別於所謂的黏膜糜爛 黏膜糜爛僅僅 是指的黏膜上皮的一個缺失 本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 但是十二指腸潰瘍多見於青壯年 而胃潰瘍則多見於老年

正常人的胃和十二指腸保護機制 足以抵禦胃酸 和胃蛋白酶的侵蝕 特別是胃 但是在某些因素下 損害了黏膜的保護機制 或者某個環節上 發生了缺陷 就可能在胃酸和胃蛋白酶的作用下 造成自身的黏膜破潰 而形成潰瘍

研究表明 導致胃潰瘍的主要的兩個因素 一個是幽門螺桿菌 一個是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 特別是包括了阿司匹林

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 它可以直接損害胃的黏膜 同時可以使在胃酸裡的氫離子 秘密散到胃黏膜內 甚至黏膜下而造成黏膜的損傷

因此 單純抑制胃酸治療 而不消滅幽門螺桿菌 潰瘍病的複發率可以高達50%-70% 而根除幽門螺桿菌之後 潰瘍的復發可以降低到5%以下

其次服用於非甾體類抗炎藥的患者 發生潰瘍及其發生的危險性 也顯著高於普通人群 這一點反證了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 對於黏膜的損害作用

在長期服用 非甾體類解熱鎮痛藥的患者中 包括阿司匹林 約10%—25%的病人 可以發生胃和十二指腸的潰瘍 常見的非甾體類的抗炎藥 包括乙烯氨基酚 吲哚美辛 萘普生 萘普銅 雙氯芬酸 布洛芬 胰酶蘇力 羅芬昔部 塞來昔布等等 特別是阿司匹林 因為它使用的更廣泛

該類藥物具有抗炎 抗風溼止疼 退熱和抗凝血的作用 也就是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因此在臨床上廣泛應用於骨科的 骨關節病 肌肉骨骼痛 類風溼性關節炎 多種原因的發熱 各種的其他疼痛

所以大家所熟悉的 小劑量阿司匹林其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使用的更廣泛它可以預防腦血管 心血管 一些血管的阻塞性疾病的發生率 因而使用的更廣泛

此外各種心理的因素 和不良的飲食習慣 也可以導致潰瘍的產生和發生成為一個重要的誘因


Health Talk


消化性潰瘍是指由於比如幽門螺旋桿菌感染、長期吃某些藥物、遺傳、胃排空障礙等多種原因而導致的胃腸道黏膜被自身消化所形成的潰瘍。該病可發生於食管造成食管黏膜的潰瘍,發生與胃的胃潰瘍,發生與十二指腸的十二指腸潰瘍,亦可發生與胃-空腸吻合口附近以及含有胃粘膜的Meckel憩室。當然比較常見的還是胃潰瘍和十二指腸潰瘍。

本病可以發生在任何年齡階段,其中胃潰瘍主要是由於胃粘膜的防禦能力下降,多見於中老年人。十二指腸潰瘍主要是由於各種因素對十二指腸的侵襲作用增強,多見於青壯年,後者的發病高峰一般比前者早十年,這兩種類型的潰瘍病均多見於男性,臨床上十二指腸球部潰瘍多於胃潰瘍,大約是胃潰瘍的三倍。

消化性潰瘍也是一種全球性的常見病,當然目前對該病的診斷也非常的容易,主要通過胃鏡檢查可清晰地發現潰瘍的部位及大小等以明確潰瘍的類型,方便做出及早的治療。潰瘍並不可怕,只要患者積極的配合臨床治療就可以達到治癒狀態,當然作為正常人平時也要注意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避免疾病的發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