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怎麼評判中國攝影現狀的?

董姐的家園


攝影進入了到不知道拍什麼、總感覺少了點什麼的現狀。因為一個人若目前處於什麼都拍的階段,技術上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無論風光、人像還是紀實,這些都是攝影的不同門類,得明確自己想做什麼喜歡什麼在行什麼,不能什麼都做,也不能只做一樣。為什麼?在一個專業精通的情況下,還需要看其他門類的以增加眼界和視野。

專門深入地進入一個門類,打個比方說你喜歡人像,那麼試著找模特拍,拍各種類型,光線的,試著用燈和變光設備。拍完接著後期,這又需要很多時間和精力了。等到快門和後期積累到一定程度了,目前遇到的問題就不是問題了。


隔壁小孩都饞哭嘍


好不容易扛了這麼多器材到現場,確沒有拍出傳說中的經典畫面,好像白來了一樣,但是拍吧,幾十甚至幾百人拍出來一模一樣的畫面........

也許只是娛樂工具,不是職業。

目前階段,比如婚紗攝影的文化及風格定位集中在韓式唯美、歐式奢華、自然外拍、旅行拍攝等理念上,加之對層出不窮的文化、時尚潮流的模仿與追索,共同塑造出今日婚紗攝影的整體格局。在這個大環境下,如何在大範疇與小局部中明確自身的風格定位也就顯得尤為重要。不可否認,現今的婚紗攝影整體仍以歐美西洋文化作為背景,但隨著時代發展,以中國文化為底蘊的"中國式攝影"必然興盛,進而更深一步追求可以產生歸屬感的文化層面內涵與具有獨特藝術表現形式的影像風格。中國式婚紗的定位在於將時尚婚紗元素與古典主義概念相結合。事實上回歸經典與保持新鮮感之間從來就不衝突,反而兩者的相互交融及轉化才是最具生命活力的發展道路。

當今攝影界,呈現各種脫離攝影本質的異化現象,主題表淺、內容趨同、形式單一,各種觀點似是而非、眾說紛紜。攝影人如何在浮華、紛擾的攝影大潮中找到自己正確的角色定位,確定自己的創作思路和方向。





布恩先生


評判可不敢,吐槽倒是有兩句。關於中國的軍事裝備攝影。

先看圖

我國的055大型驅逐艦排水量12000噸,拍的和056護衛艦1400噸的效果差不多。

這是軍迷圈裡著名的梗。

7000多噸的052d拍出來導彈快艇的既視感。

16號遼寧艦60000噸的航母拍的跟漁船差不多,這也是網上流傳很久的16號漁政船的梗。

我就不明白了,我們的攝影師拍這些照片時都是什麼想法?

現在明星裝備好看的照片不是御用攝影師日本海自就是民間的攝影愛好者拍的。

看看人家拍的,肅立的禮兵伴著晨起的薄霧襯托出莊嚴肅殺的氛圍,一股大國威嚴的霸氣油然而生。


fighting強強


攝影走向哪裡?

淺談攝影的意義和功能所在

攝影的現狀

且將攝影分為平面攝影(照片)和影視攝影(視頻)。

世紀更迭之時,數碼攝影出現,使的攝影擺脫了繁瑣的傳統工藝,加之逐步智能化,變得唾手可得,更多的人躍躍欲試,走上了攝影的道路,或作為愛好,或專職專業。

這也得益於中國經濟建設的成果,專業相機和dv結束了它奢侈品的地位,走進尋常百姓家,上個世紀八十年代,買一臺像樣點的相機要花去普通職工家庭幾個月的積蓄,相比之下,現在甚為親民。

手機加載了攝像頭,更是讓攝影成為大眾化的日常和需求,兩歲半的娃娃拿手機給他媽媽拍照已經不是稀奇。互聯網的普及也為攝影交流和交易添上了翅膀。

攝影迎來了他的盛世!

不擔心攝影的水平

膠片時代,攝影從業者的水平尚且參差不齊,如今在更多人(幾乎全民)的參與下,競爭壓力使的攝影的頂尖作品層出不窮。就拿拍荷花來說,就算它的總量超過一萬億張,那也只會將這個拍攝對象拍的更好。

當然這種競爭只會讓攝影的技術水平得以提高。

把攝影說白了

對於不同的拍攝者來說,攝影之於他的意義也千差萬別,但相同的是,攝影自打被髮明出來,已然成為拍攝者的嘴巴,它訴說著拍攝者的見聞和思想,觀者用眼睛就能瞭解作者經歷的故事和他對故事的看法。

還是那個荷花的例子,成千上萬的人跟你說他看見荷花了,並且說荷花多美多美,你煩不煩?這就是攝影者盲目競爭的結果,攝影者最好在練好基本功後尋求差異競爭,尋找新的空缺,才有更大的施展的空間。

這也是人性喜歡熱鬧,害怕孤獨的結果。但真正的熱鬧不是一桌子人講著相同的故事,而是各有各的故事,所以且承受尋找故事時的孤獨是值得的。就看你是想要熱鬧後的孤獨,還是想要孤獨後的歡聚。

攝影並不孤獨

人像攝影師讓我們看到美女帥哥,商業攝影師讓我們看到頗具匠心的勞動成果,戰地攝影師讓我們認清和敬畏戰爭,風光和野生動物攝影師讓我們憐惜我們的地球,人文攝影師讓我們保護先祖的恩賜,紀實攝影師讓我們對不合理的社會頑疾刮骨療毒重獲新生。

那些讓你耳熟能詳的攝影家,他們的攝影之路與人類理想是交融的,走一致的路線,不會孤單!


圈養野豬


我對攝影的愛好源自於手機。幾年來,不停的用手機拍出的作品在朋友圈發佈時,讚譽不少,鼓舞了我的熱情!同時,也時常觀察到身邊的朋友們已經大炮小炮好幾輪了,看著他們技術處理的美倫美幻的照片,我欣賞中也在思考,如此拼的意義有多少?由此就注意看過一些國際上的照片。每次看到都不得不歎服!我確信地認為多數獲獎的,真正意義上並不是技術設備的極限使用得來的。說白了,他們拼的是心啊!對於人物照片,有一顆善於捕捉人物的靈動之心,神態之中包含心境,心境中有人性,那是一種多麼深刻的感覺,怎能是技術解決的呢?風景照片,我感覺優秀作品追求的是極別緻的特徵展示,很樸實踏實的表現植物與自然的微妙呼應,景中有情!讓人看上去,內心總有被觸動的感受,久久回味!……而我們的攝影家給我的感覺是獵奇的心態多,什麼北極光啊!炫建築啊!無人機掃的那些啊!…啊,無限誇張豪華的展示自然中的一切,大家的風格極其接近,我悄悄的說一句,這是不是一種小小的土豪心態啊!難道跟我們民族的劣行有關?我反感挎著各種大炮的攝影家擁擠在一起拍攝一個場景的場面,難道在同一個位置角度你的作品可以出眾麼?我覺得毫無意義。由此我這樣的初學者都萌生了一種要改變的狂妄心理。實際上,我們知道,攝影師是藝術家,天份經過挖掘出來的攝影才華是旁人不可及的。但如果我們中國攝影師能夠把心沉靜下來,甚至在修行中去體會自然和人性帶給我們的微妙的感動!做有個性的作者也是可以的。至少我們的作品與眾不同。不然,真正意義的優秀作品也許會在新一輪的愛好者中間產生!我的簡單的敘述僅代表個人心理。供批評!我拍的不好,是初學者,但是還是有點特點吧?😄



甚是清淨


針對於我所熟悉的專業婚紗攝影來講!在目前,我國婚紗攝影行業現狀就是: 婚紗攝影價格一再往下降,婚紗攝影套系價格從幾百到幾千甚至幾萬都有,服務內容、外景地大同小異,價格懸殊卻相差幾倍幾十倍。甚至有全免費套系,令大家眼花繚亂,摸不著頭腦。調查發現很多新人對目前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的感覺是“一片混亂”,尤其是一些小攝影工作室深有感觸。那麼目前的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究竟是個什麼情況呢?

      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第一點:很明顯,婚紗攝影價格出現混亂。這裡面有兩個原因1、消費陷阱。很多影樓和工作室都有免費體驗套系,拍照前一分錢都不收,但是拍攝過程中會向客戶推銷各種產品,如安瓶、假睫毛、鮮花、衣服等。收費多的就是電子底片,有的影樓一張電子底片收費可到200以上。2、激烈的市場競爭導致瘋狂的價格戰。由於小型。攝影工作室的大量湧現,傳統影樓紛紛大幅降價以應對,利潤空間一下子壓縮了很大,小型工作室的生存立馬成了問題。小型工作室數量太多,而且市場份額有限,所以有些工作室一個月甚至連續兩三個月接不到一單生意。反正也沒活,閒著也要吃飯,於是只要有單子,不管價格高低,只要不虧本就立馬接了,這就是現在某些工作室的生存現狀!

      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第二點:攝影工作室、影樓不斷興起。雖然婚紗攝影價格如此之低,但是每年仍會有很多攝影工作室、影樓紛紛崛起,在北京各個角落遍地開花,數量很多,據不完全統計,現在已經有8000多家了,數量實在驚人,對婚紗行業衝擊很大。很多攝影師開設的私人工作室,服務價格很高,品質有保障。還有更多的是剛從培訓學校出來的學生拿臺相機就稱師的,這類工作室多數以外景拍攝為主,沒有固定的影棚和必需的設備,沒有固定的員工,多數是臨時拉班子,租借衣服和設備,服務質量很難有保障,確實令顧客感覺眼花繚亂。

      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第三點:各攝影工作室、影樓紛紛玩起了新花樣。比如逢年過節推出各種各樣的活動,高定價高折扣,明目繁多,折扣驚人!低價吸引客戶進門消費,然後以推銷各類產品和買底片盈利。而一般工作室沒有後期消費,底片全送,拍攝過程中也不會收取任何費用。

      總而言之,對於婚紗攝影行業現狀目前很亂,可以說,在這個市場沒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來約束它!所以需要有一套完整的體系來規範婚紗攝影這個市場,讓婚紗攝影行業有一個光明的未來。


三亞絕色旅拍


2014年10月14日上午作為“北京國際攝影周”的重要活動之一,由新華社圖片中心主辦、中國影像門戶承辦的“中國影像行業尖峰論壇”首場論壇《直面中國攝影現狀》在中華世紀壇圓滿結束。論壇由中國影像門戶總編輯郭興欣主持,賀延光、鮑昆、那日松、趙剛、吳曉凌、宋聚強六位嘉賓各抒己見,為中國攝影現狀望聞問切,直面中國攝影體量繁榮表面之下存在的深層次問題。

目前中國攝影蓬勃發展,眾多的重要賽事及國內各種攝影節,為中國專業攝影人和攝影愛好者帶來了豐厚的大餐,也有越來越多的中國攝影人在國際影賽上拿大獎。但是在這個過程中,很多問題同時產生,大家對中國攝影行業產生了很多的疑問。怎樣將這些問題理清楚,並且有更好的方法去面對、解決這些問題,是本次論壇討論的核心所在。


那是在一個初夏的早晨


說起攝影史,相信大多數人都瞭解下面兩個信息:一是,1826年尼埃普斯拍攝了人類歷史上第一張照片,二是,1839年達蓋爾公佈了銀板攝影法的專利。大多數藝術類書籍中都提到了這兩條與攝影歷史有關的信息。不過,據我瞭解,大多數人對中國的攝影歷史可能就沒有太多瞭解了。這裡,我先隨便提幾個相關問題。

第一個問題,中國領土上的第一張照片,是於什麼時間,在哪兒,被拍攝的?這張照片是誰拍的?以及他為什麼拍攝呢?

第二個問題,今天中國攝影的狀況怎麼樣?過去的些時期是如何發展的?未來又會有什麼樣的趨勢?

第三個問題,中國有哪些作出重要貢獻的攝影師?第一位中國攝影師又是誰?

這些問題,尤其是第二個問題,似乎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答案。今天我要推薦的《聚焦》一書,就是本,試圖用簡單精煉的語言,來解決這些好奇問題的書!


Octo7ber


評判不敢當,我自己也只是一個攝影愛好者,對於一些現狀只是有自己的一些看法。首先當今的時代是一個人人都是攝影師的時代。以前只是愛攝影的人才會買相機去拍照,現在幾乎人人家裡都有相機,再加上手機的發展,我們可以隨時隨地的去拍攝。可以說怎麼拍出美的照片這個水平幾乎人人都可以達到,但能拍出代表社會、國家、時代的照片還是很少。我們總說現在是一個人人都可以發聲的時代,某些掩蓋在真相下的事情我們都敢把它說出來,而攝影不也是一種發聲的工具嗎?用攝影把那些我們從未看到的真實情況拍出來,把這個時代的真實故事拍出來不也是一種發聲。能做到這個真的很難,起碼我現在就沒有這個能力,但這是值得我去思考的,也是我覺得當今攝影現狀中比較少的。(只是個人的一些想法想說一說)


Cassiel寶


攝影在某種意義上是在一個大的範圍下展開這樣一種觀覽。我們一直在追問攝影的主體是什麼?與他者之間是在互為主體的建構中成為它自己。回到這次展覽,並不想把這個問題擴大化,我們只是想談攝影作為當代藝術媒介的一個功能性的作用,或者說攝影本身與當代藝術之間的有什麼樣的關聯。

另外,攝影作為藝術的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與我們所謂的“重繪畫”有很大的關係。攝影發展是伴隨著“重繪畫”或者造型藝術的示威、觀念藝術的興起發展起來的。我們可以看到攝影在發展的過程中,對寫實繪畫、造型藝術裡強調的手工性、技藝性、實物性的消減起到很大的作用。反過來,攝影本身也存在著某種寫實性、圖象性、技術性的因素,又和造型藝術之間產生了一種關聯,它們之間保持著親密的關係。這就延伸到我們展覽的一個主題——藝術中的攝影藝術。

首先,因為攝影的變化,導致原來支撐整個攝影教育體系核心的東西,忽然間你會發現不那麼重要,或者說不那麼清晰,甚至就直接消失了。

另外,從事教育的人跟一般使用者最大的區別,是使用者只要預算夠,直接買最好、最新、最前沿的產品,一定沒毛病。攝影工業體系已經把所有訴求在新的產品裡面解決了。攝影是一個技術奠基的體系。有了技術的飛速進步,才能夠這麼快走到今天,這是一個好事,但是對於從事教育和研究的人就不是這樣了。事情有好的一面,就一定有它有問題的一面,這在攝影裡有時候是加倍的。像攝影大眾化的問題,一定是基於技術發展到一定程度之後才能夠實現的,其實攝影從來就在一路大眾化。從史國瑞老師那種非常傳統的攝影操作,到便攜式相機、快速膠片等,沒有這些就沒有這個紀實攝影及技術的顛覆。現在我們談的大眾化是可以稱為質變的變化,第一,它將數字技術用到了拍照片、圖象處理和圖片傳輸編輯上;第二,個人電腦的普及,每個人都有一個終端,每個人都可以進行這件事;第三,互聯網,把每一個終端連起來。這三個方面到一起之後,也就是過去20年的事。從攝影教育的角度,我們發現原來一堆講基礎理論、知識、操作的教案,現在就是一個按紐,於是我們也不知道幹什麼,學生也不知道為什麼還要學,這就是攝影眾多問題中特別有代表性的一點。

從事攝影教育的人現在一方面不知道怎麼樣應對這種情況。另外,自己也還處在一個變化當中,一時半會想不明白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在這個階段,不同的學校、不同的老師,每一個人都是在掙扎,包括會不斷做作品、寫東西,以及學術討論等,實際上都屬於掙扎。自己先明白了,再向外界解釋。這是攝影教育面臨的問題。    

影是當下被質疑聲音最高的學科,“這種學科和專業沒有必要存在”的聲音很強大,其中主要一部分聲音不是來自於社會,而是來自藝術院校的內部。這是一個大的學理問題,攝影跟當代藝術的關係、跟其他領域的關係等,同時攝影經歷了剛才所說的那麼多的變化,有了那麼多新的內容進來,有了那麼多的手段可以選擇,也有了那麼多新的問題需要回應,在這種情況下,是否仍然需要被教?當然了,從我個人的角度來講,答案一定是肯定的,也可以說出挺充分的理由,但這畢竟是我自己的一個看法。

最簡單的一個邏輯:如果你從總體來看這個攝影媒介當下的發展,一定是有史以來體量最大、最繁榮的狀態。無論是藝術、應用還是在傳播,或者從信息、媒介的角度都是如此。在今天的所有領域中,沒有哪一個領域能夠把攝影切掉。如果是這樣的話,關注它、研究它、教育它這個事情,答應是肯定的。如何應對技術的更迭讓它變得更簡單、更廉價、更快速,怎麼樣讓教育跟上這種更迭的速度,是下一個層面的技術問題,這個問題是需要在回應第一個大問題之後再繼續探討。   

我們涉及到如下的問題:第一,攝影本身在當代語境中的自我定位問題;第二,我們這次展覽是探討攝影和當代藝術的關係,四位藝術家的創作都是非常具有代表性的個案。我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是,我們談論的問題都圍繞著攝影本身美學體系建構,或者是我們賦予攝影的文化關照,通過每個人把攝影作為一種創作的媒介、工具使用來呈現。這引發出來我們進一步的思考——在未來的創作中,如何使攝影這種多元化、跨學科、跨媒介手段?這種多元化媒介本身並不影響我們創造思想或觀點。在當下技術迅猛發展的背景下同時反思這個快速變化的時代,是給我們的留下的一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