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歐美很少拍偶像劇?反而中韓等亞洲國家樂此不疲?

TonyCY


應該是多方面因素。

審美不同只是之一。

還有就是電視劇的製作、播出機制不同,也決定了歐美難以拍偶像劇。

英美兩大標杆的電視劇都是邊拍邊播,快的一週一集,慢的幾年才能出2、3集,他們不是一次性拍完滿滿播。一旦電視劇收視率不好或者下降很厲害,就可能隨時被砍掉。如果一次性拍了幾十集,剛播出,收視率不理想,投資方就會賠大錢。

這也造成了美劇裡常見的“殺貴”現象,也就是哪位演員火了片酬高了,劇組給不起錢就在劇情裡殺掉這個貴的角色。

拍偶像劇意味著成本增加,風險也增加了,投資方為了控制成本和風險,寧願請未成名的演員,而演員一旦片酬起來了就可能被“殺掉”。

中韓的模式不同,電視劇更像是一件成品商品,商品越有賣點越可能賣出高價錢。重金拍偶像劇,賣給電視臺,賣掉了就拿到錢了。有無收視率跟投資方、製片方沒什麼關係,是發行方電視臺的事了……

但英美多數電視劇都跟著收視率綁定的,有收視率才會有下一季,甚至下一集。


拿搔醬汁


亞洲偶的點大部分在於精緻/美男/霸道/總裁男搭配清純/甜美/呆萌/麻雀能變鳳凰女。

以至於都9012了李現還能靠這戲路爆紅,讓這部劇成為朋友圈霸屏網紅劇。(沒什麼黑的意思,咱們亞洲人就吃這套)

然後歐美偶的點已經有很多博主拿過國內明星照片做過街頭採訪了,在鹿晗TFBoys彭于晏楊洋等類型男星里歐美人更愛彭于晏那種硬漢掛的,就會有暮光之城啊吸血鬼日記啊等等那種金髮碧眼散發男性魅力的王子卦吧。

實在要加一個就是階級,無產階級的廣大人民內心都有一顆遇到王子灰姑娘變公主的美好願景,所以你覺得的偶像劇跟歐美覺得的偶像劇是不一樣的。

追劇狂潮的話會不會是歐美國家人口比較少,你覺得少人看呢 其實人家也有在追呀。




小散指路燈


歐美很少拍偶像劇?歐美偶像劇並不少,不然歐美青少年天天看啥?會產生歐美偶像劇少的錯覺,是因為歐美與亞洲國情不同,亞洲人含蓄純愛的審美定義裡,歐美基本沒有符合偶像劇標準的劇。

純愛與開車

亞洲人的偶像劇以純情愛情片為主,王子灰姑娘,霸總小職員,倆人從誤會相遇,到循序漸進的相愛,再到最後的相守,中間過程裡,碰碰小手就是小鹿亂撞,接接吻就是本劇高潮,床戲都是蓋著被子純聊天,全靠觀眾腦補。

這符合亞洲人對待感情的含蓄和保守,車戲只是結果,愛情產生過程中的碰撞才是最精彩。

歐美不吃這套,他們的偶像劇或者說是青春劇,基本是日常超速飆車,哇偶,小哥不錯,氛圍到了,好嘞,飆車,這種開放的觀念對於亞洲人來說,是難以接受的,而其中過分混亂的男女關係,也是難以接受。

內容積極與消極

亞洲偶像劇的核心一定是積極向上的,愛啊,夢想啊,成長之類的。

女主人設傻白甜,單純又可愛的少女,可愛是亞洲人衡量女性的一大標準,少女感是多大年齡女性都要強調的特徵,說到底亞洲人的審美里,還是要求女性要單純,不要過分爭強。

其次就是心地善良,要是你就算打了我,我也願意用愛感化你的那種,近幾年偶爾出現反類型的女主,觀眾很吃這套,說明女性自我覺醒方面的進步。

男性角色大部分都很平面,社會地位高,財富足,高冷麵癱,一定要有童年缺失,不過,所作所為至多挑戰下道德底線,不可以在法律邊緣遊走,最終還會被女主融化,如果無法融化,那就只能送他坐牢了。

歐美這方面與亞洲恰恰相反,內容五花八門,消極廢混亂,《十三個原因》是女孩自殺後留下錄音帶,講述13個同學如何一步步把她愛上絕路,《去他的世界》第一季講述兩個叛逆少男少女離家出走一路遇到許多人,倆人殺了人,搶了加油站,遇見女主無能的毒梟父親,可這部片確實是青春劇。

亞洲文化圈每個國家多多少少都會受到漢文化影響,儒家文化深入人心,偶像劇細膩的感情表達符合亞洲審美,而歐美更講求開放自主,劇情更偏向的開放,內容百無禁忌,兩者差異主要還是審美的差異。


摸魚雜談


歐美偶像劇不少,只是東西方文化的差異,對偶像劇的定義不同罷了。歐美最經典的偶像劇就是《緋聞女孩》,講訴曼哈頓上流社會階層的生活,圍繞Serena和Blair兩位主角,講訴她們的生活以及友情,愛情和親情。與東方的純愛偶像劇不同的是,歐美的偶像劇更加生活化,思想更加開放,觀念的也不同。

另一種典型就是《生活大爆炸》,講訴四個宅男和一個美女鄰居發生的搞笑生活故事。這種劇中穿插大量科學知識的劇也是美劇偶像劇與東方偶像劇的不同,東方人物設定更加追求完美,比如帥氣多金的霸道總裁,美麗與智慧並存的小仙女。而美劇人設往往雙重明顯,謝耳朵一方面是量子物理學的天才,一方面也是社交困難者,讓他們掌握的原理沒有用武之地。

所以並不是說歐美偶像劇少,準確來說是對於偶像劇的定義有明顯差距。


小灰灰電影


我覺得這主要與文化背景以及受眾群體和製作難度有關係。歐美人也有偶像劇,但內容不會只侷限於男女主之間的戀愛,還會包括友情,親情,以及人生態度等,比如《緋聞女孩》。歐美人大部分還是喜歡劇情新穎,精彩,可以說有些燒腦的劇。比如《權力的遊戲》,《紙牌屋》。

中韓,特別是中國的電視劇團隊偏愛於製作偶像劇與女生占主導地位的市場很有關係。只要劇情不算太狗血,男主夠帥,女主夠美,基本就有不錯的收益,而且製作難度也較低,所以偶像劇比較受歡迎。當然,即便是偶像劇,韓國的製作水平也遠遠高於中國。中國電視劇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Mango芝士


我感覺這個和一個國家或者一個時代的發展歷程有關係,舉個例子來說亞洲回家或者就我們中國來說現在都在講城市化,也就是人們總喜歡往城裡跑去超市居住,相反那些歐美國家現在很多時候講的都是農村話,有錢人會選擇離開城市前往鄉下生活。再比如你看歐美一些國家很可能一條街道十幾二十年沒有任何變化,這並不是說明他們落後,恰恰證明了他們之前把該做的已經做完了,該經歷的歷程以及經歷了。咱們亞洲國家絕大多數屬於發展中國家,正在經歷西方國家已經經歷過的歷程。歐美國家也許早期也會有一定的偶像劇,但是現在卻漸漸少了,我想這個和國家的發展有關係!



經典2298


要回答這個問題,

首先,要知道偶像劇大都是什麼內容。一般而言偶像劇都是屬於純純的甜甜的戀愛,怎麼肉麻怎麼來。編劇們往往彷彿要把全世界愛情的酸臭味都濃縮在一部劇裡似的,男女主角愛得你死我活死去活來。放眼中日韓亞洲地區所有的偶像劇,幾乎都是一個永恆的話題——男的愛上女的或者說:有錢帥氣男人愛上平凡女人。

這裡我們就可以引出:其次,偶像劇的受眾是誰?偶像劇不可否認是拍給女性看的,多少男明星因為拍了一部偶像劇,成為萬千少女的“老公”,而他們在劇裡的人設,無一例外的是:高大、帥氣、寵女性以及有錢很有錢非常有錢。也就是說,偶像劇之所以這麼有人氣,主要原因是它滿足了萬千亞洲地區平凡少女的美夢:一個有錢帥氣高大的男人就是瞎了眼愛上了平凡的我!

那麼我們幾乎都可以得出結論,為什麼歐美地區很少有偶像劇:那是因為,歐美地區女性愛的崇拜的是英雄,縱觀歐美地區的電視也好電影也好愛情片也好劇情片也好,我們都可以發現,劇裡面嫌少有女性對著帥氣多金的男人瘋狂尖叫甚至昏倒,女主角愛上男主角,也不是因為他是霸道總裁或者他有一張陰柔的臉,而是因為他像個爺們兒保護女人,給女人安全感,為女人出生入死。

反觀亞洲地區的偶像劇,女主角愛上男主角無非就是他幫著擋了雨,或者幫她打了架,甚至只是兩人摔倒接了個吻,總之是一些雞毛蒜皮瑣碎又毫無意義的事情。當然,女主角也會拿喬拒絕多金帥哥,但是帥哥還是瞎了一般放著門當戶對的“惡毒女二”不要,死活要和平凡的女主角生死同寢。

所以,最主要的原因,還是女性意識的不同,歐美女性的自覺是:女人不比男人差,女人也可以通過自身努力獲得和男性同等的地位。歐美女性普遍是獨立的!

而亞洲女性,雖然嘴巴上說著“平權”,其實是隻要利益不要義務的虛偽平權。她們認為自己作為一個女性,在社會上是吃虧的:嫁給男人是吃虧的,照顧公婆是吃虧的,給男人生孩子更是吃虧的。所以她們嘴裡的平權就像蔣方舟說的:老公給我買包包、情人節520的紅包就是平權。

正因為亞洲女性要的東西太多太不清晰了,而又普遍都把獲得權力的途徑牢牢和男人捆綁,忘了去提高自己,忘了通過自己的雙手也能獲得自己想要的東西,所以很多都在結婚生孩子之後,不得不被迫面對真實的生活,變成一個照顧男人和孩子的“老媽子”。所以她們只能通過偶像劇來療愈自己、麻醉自己,以為自己就是那個被有錢帥氣專一寵死人的男人愛的要死的平凡女性。

而這種想法一代傳一代,導致現代年輕女性錯誤畸形的擇偶婚戀觀,又是另一個話題了……


樸鳳淑


歐美的偶像劇並不少,最經典的小李子就是偶像劇出身,英俊的外形也使他多年與奧斯卡無緣。

另外就是東西方文化對偶像的崇拜不同,西方崇拜陽剛之美、英雄、壯漢,而東方以華夏文化為核心,自古崇尚白麵微須的男子,到了現代,隨著韓國文化的強勢輸出,中國在審美上跟緊韓國,導致了今天陰柔的偶像崇拜


花李郎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以我個人的觀點來說,這是跟國家之間的發展進程有關係,跟國家的推動有關係,打造明星的角度不一樣,國家情況不一樣,電視的播放方式是不一樣的,歐美國家也不是說沒有這種偶像劇,想想向羅馬假日等,這一類的就是偶像劇,不過現在就少了,下面就一樣一樣的來說下

1、發展進程,歐美國家大家都知道是發達國家,他們跟發展中國家最大的區別就是工業化,他們對工業和科技的追求要比我們熱衷的多,工業化催生的就是工業型的電影和電視基礎,使得這些東西都是積累在對未來的探索、對科技的展望、想象出來的東西和劇本,所以歐美集中在:血腥暴力、科幻類、特效類等影片,唯一有歷史基礎的就是吸血鬼之類的

2、國家的推動有關係,歐美國家主力推動的就是家族類的和工業支撐的電影,而中韓的沒有明顯的界限,韓國應該主推的就是偶像文化,向外國輸出就是偶像崇拜,那麼偶像自然不能破功和髒兮兮的,所以偶像劇就出現了,走走、聊聊、香車美女就能撈一筆,所以就會多起來

3、播出方式,歐美就是試播方式,看電視的市場反應,好了就接著拍,能拍好多季,但是市場反應如果差,就直接停掉了,而中韓就是售賣的方式,播出方把整個買過來去播,如果收視不好就虧了,所以需要找出來吸引點,而影星就是最大的

4、歐美行業區分明顯,歌手有專業的平臺,電視明顯也是,電影明星也有,各個專業可以說都有自己的群體,但是中韓有的都是多棲人員,群體通用,就比較龐大了

5、重視程度,歐美可以說製片和編劇都是大於演員的,但是中韓剛好一反,尤其中國,明星是首位,這就要造星了,要去適應她們,那就容易產生偶像劇

6、偶像劇就是針對明星來說,最容易打造,只要男的帥,女的靚就行,不能有過多的動作,只需跑一跑,哭一哭就行,如果有打鬥動作,都會影響在粉絲心中的印象,那麼工業化就顯現不出來了。


聞叨識途


為什麼說亞洲國家盛產偶像劇呢?

主要是粉絲群體多為女生,去機場接星啊,晚上追劇啊,都是女生在追。男生去哪了呢?給女朋友錢追星,陪女朋友追劇了,不追就是不愛她。不看偶像劇和女神沒話題。

動不動一個小哥哥,小姐姐一張美照就瘋狂追捧。

所以每出一部偶像劇,收視率也都是槓槓的。導演們自然也就發現了這一點,紛紛拍攝偶像劇。掀起了偶像劇的熱潮。

在這說一點,不是我

貶低國產偶像劇,國產偶像劇是真的不如韓國,泰國,日本等國家的偶像劇,簡直爛的無話可說,往前數10年還是不錯的,但是近幾年,呵呵,所以國內導演長點心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