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中國人被稱為漢人,漢朝只是一個朝代,唐朝,元朝,明朝也有很強大甚至世界聞名?

十萬個為啥嘛


又覺得一方面漢代基本上中原人在忙活,處於主導地位,就相當於自己家人在忙活。沒什麼外族的事,有個別的周邊少量的基本上是從屬,另一方面基本都是我們當時基本上是沒有被侵略,都是我們打別人,我說戰果方面。後來的朝代各少數民族甚至外國侵略者都強大起來開始粉墨登場,經過了好長時間的各種融合就好像沒那麼純粹了


亞軒文軒裝飾


從劉邦建立漢朝,到漢獻帝時終結,漢朝歷時400餘年,這不是唐、元、明所能相提並論的。漢朝在四百年間,一共湧現出六個盛世,本別是“文景之治”,“漢武盛世”,“昭宣之治”,“光武中興”,“明章之治”,“永元之隆”。在中國歷史上除了唐朝能與漢朝媲美,沒有第二個朝代可以漢朝相提並論。但唐朝有“安史之亂”,有首都淪陷的恥辱,有百姓被外族宰割的痛苦。縱觀大漢400年,既無遊牧民族侵擾中原之痛,又沒有農民起義推翻的血腥殺戮。唯有漢朝以強而亡。

漢朝是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時代,北擊匈奴,南吞百越,西納西域,東並朝鮮,奠定中國今日之版圖。假如沒有兩漢對強大的匈奴持續上百年的打擊,我們的文明能否延續到今天都是未知數,看看西晉時的五胡亂中華,你就會明白遊牧民族對中華文明的摧殘有多麼觸目驚心。即使被漢朝打的萎靡不振的匈奴,西遷到了歐洲依然能夠縱橫80年,被歐洲恐懼稱為“上帝之鞭”,由此可知當時的漢朝是多麼強大。

”日月所照,江河所至,皆為漢土”,“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只有漢朝人敢發出如此振聾發聵的豪邁之音,只有漢朝才有勇氣與膽量藐視一切敵人。即使到了東漢末期,漢朝照樣把周邊的遊牧民族,收拾的服服帖帖。這一點唐朝不行,元超不行,明朝更不行。

中國人之所以被稱為漢人,是因為這個朝代太強大了,可以說是當時世界第一強國 ,班超帶領幾十個人,就能號令西域三十六國,試問,哪個朝代能做到!對於這個強大國家的人稱呼,無論是周邊的遊牧民族,還是遙遠的羅馬帝國,他們只能發自內心尊稱為漢人。唐朝雖然強盛100多年,安史之亂後就一蹶不振,元朝不過是曇花一現,明朝最後被滿人所滅 。他們都沒有資格成為我們民族的符號,只有漢朝滅亡時,還是一頭讓人生畏的老虎,她成為我們民族的符號應該是當之無愧的。


洛水清風cuixiaosheng


這個問題你首先得知道漢族這個族稱是怎麼來的,才能去分析後面的問題。

漢族準確地說,在漢武帝之前,叫華夏族或華族,秦朝時候,周邊各族還管我們叫秦人,但秦朝太短,這個名字很快被歷史淹沒,一直到漢武開始,出現了轉折。

漢朝從漢武帝時期開始,進行了大規模的對外軍事行動和經濟貿易行動,通過軍事、經濟和文化的方式讓外界知道了漢朝的存在。具體點說就是,漢武帝北擊匈奴,滅南越,平朝鮮,徵大宛等等,這是軍事層面的。

派遣張騫通西域,全面加強對外連接,開通了絲綢之路後,漢朝大量的商賈進行那個時代的跨國貿易,在貿易的過程中必然存在著大量的文化、經濟交流。

在這種軍事與經濟文化雙重的對外交流中,漢朝的人對外自稱肯定是漢朝人,簡化的說法就是漢人,周邊各族以及更遠的國家的人管漢朝的使者叫漢使,管漢朝的士兵叫漢兵,管漢朝的人叫漢人,加上漢朝長達400多年曆史,為漢族這個族稱取代華夏族提供了歷史條件,經過400多年的沉澱和叫法,漢族被潛移默化地替代了華夏族的族稱,一直沿用至今。

這是漢朝對外影響力造成的必然結果,不然怎麼說歷朝歷代皆以弱亡,獨漢以強亡,即使到了王朝衰落的末期,依然對周邊保持著較高的威懾力,這種能量是歷朝歷代所不具備的。

而到了唐朝的時候,其實唐朝的影響力也很大,對外輸出了不少文化,現在的唐人街,都是那時候管唐朝人叫唐人的,但影響力還是沒有漢朝那麼大,因為漢族這個族稱已經用了近千年了,再去改也不現實。

那時候的人管唐朝人叫唐人,其實就像現在外國人管我們叫中國人一樣,而不是叫我們漢族人,跟族稱是兩碼事,宋朝也叫宋人,這就是跟現在叫中國人一樣的道理。

而族稱是一個民族的名稱,不是國家名稱,這個越到後面中國古代統治下的民族結構就越複雜,所以越到後面的朝代,更強調的是國,不是族,而在內部的區分才按照漢族一起其他族這樣的名字區分。


煙郭說歷史


兩漢時期,四百年間明君輩出,四夷賓服,開創諸多世界之最,人口更是達到六千多萬。為中華民族奠定了世界強國地位,為後世兩千多年輝煌歷史打下基礎。

由張騫通西域為開端,潘多拉魔盒被打開,漢朝與西方各國逐漸展開外交與貿易往來,從此世界各國開始認知漢朝,開始稱中國人為漢人。

漢武帝時期

經過文景之治休養生息數十年之後,漢武帝劉徹用人不拘出身,政治上聽從主父偃執行推恩令,削弱各地藩王勢力並加強了帝王中央集權,經濟上聽從桑弘羊對鹽、鐵、酒實行國家壟斷,為戰爭開支做好準備,文化上聽從董仲舒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創立漢文化開端。對外政策開始由防守、和親,改變為主動攻擊,由大將軍衛青、驃騎將軍霍去病主導的幾次漢朝與匈奴的大戰,極大的削弱了匈奴軍事實力,逐步將匈奴趕至漠北,極大的擴充了漢朝疆域領土。打通了絲綢之路,東西方開始通商展開文明交流。

漢宣帝時期

漢宣帝劉病已(後改名劉詢),故太子劉據之孫,他是巫蠱之禍唯一的倖存者,幼年顛沛流離,後被大將軍霍光扶上皇位,劉病已登基後隱忍不發,等霍光死後,快速剪除霍家勢力,奪回王權開始主政,漢宣帝選拔賢能人才,政治制度寬簡,嚴懲貪汙腐敗官員,將西漢推向鼎盛時期。軍事上聯合烏孫國,擊敗匈奴,大宛,匈奴單于兵敗無奈之下率幾萬人歸降漢朝,從此結束了七十多年的漢匈戰爭,徹底收服西域各國,設置西域都護府管轄治理西域諸國,從此漢朝號令頒佈天山南北,跨度幾千公里的廣袤大地歸屬漢朝,中國進入多民族大一統的繁榮時期,開啟了兩千多年久盛不衰的漢文化。


非想


“漢人”這個稱呼的原本之意是漢朝之人。


說起“漢人”這個稱呼,必須要說到“漢中”這個地名,它們息息相關。

早在戰國時期,秦國設立了漢中郡,漢中這個地名由此而誕生。後來秦始皇統一天下,漢中也就成了秦國的三十六郡之一。

而在楚漢戰爭時期,劉邦被封為漢中王,相應的,劉邦的軍隊就簡稱漢軍,一直到劉邦打敗項羽奪得天下,建立大國家就是“漢”。


漢朝以前漢族人其實不叫漢人,而叫“華夏”族,直到劉邦建立漢朝後,國家統一,經濟、文化、政治都得到了蓬勃的大發展,漸漸的,原本稱作華夏的中原居民被稱為漢人。

彼時的漢人只是漢朝人民,直到北魏後期才演變為中國人的代稱。並且自此以後,漢人逐漸成為中國主體民族的全稱,不管在什麼歷史朝代,漢族都是當之無愧的唯一大族。

綜上所述,就是儘管唐朝、元朝、明朝也很強大,中國人還是被稱為漢人的原因。


墨雪問心


中國歷史上有很多朝代,比如秦朝、漢朝、唐朝、明朝等等,這些都是軍事政治強大或者經濟發達的朝代。但是我們為什麼都稱自己是漢人呢?漢人經歷了漢朝時期的統治,所以大家心裡都認為自己是漢人嗎?但是第一個完成全國統一的,是秦始皇建立的秦朝,為什麼我們不叫自己秦人呢?

今天我們就詳細介紹一下漢族的來歷,我們究竟為什麼被叫做漢人。

其實在秦末漢初,因為秦朝二世亡國,整個秦朝才存在了十五年,接著漢朝享有天下四百年。秦人的稱謂很快被漢人所取代,不過很長時間裡所謂的秦人漢人,還只是指秦朝人和漢朝人。漢人其實在劉邦建立起西漢的時候就有了,這時的漢人準確來說,指的是漢朝人所周知的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正體現了大漢王朝的威武。

說起漢朝就要提到開國皇帝劉邦,劉邦定漢為國號,謀士蕭何起了關鍵作用。蕭何勸諫劉邦說,“語曰‘天漢',其稱甚美”。這句話可有學問,因為當時有個說法,說漢水的流向和天上的河(也就是今天的銀河)的流向是相同的,所以漢與天河是有聯繫的,漢即是天。而且劉邦是由漢中發跡而問鼎中原的,所以就定國號為漢。

漢朝在剛剛建立的的時候,實力其實很弱,經濟也比較落後,劉邦就以休養生息為主,集中發展民生。漢朝雖然成立,但至少在漢武帝劉徹之前,域外的民族仍然稱我們為秦人。後來,文景之治開始了,那個時候,漢文帝、漢景帝通過自己的努力已經讓漢朝變得強大起來,在衛青等大將的率領之下,漢朝打了一次次漂亮的翻身,使得匈奴等少數民族再也不敢造次,漢朝不僅揚眉吐氣,而且擴大了自己的疆域。

漢朝如此強大,國富民安,當老百姓被問到自己是哪個國家的人的時候,都驕傲的說自己是漢朝人,提起他們的皇帝,他們也都表現的非常驕傲,匈奴也徹底認輸。在以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匈奴聽到漢朝的軍隊靠近了,就會嚇的聞風喪膽,落荒而逃。漢朝的老百姓沒有一個不驕傲的稱自己是漢人。

不僅如此,漢朝的政治、經濟和文化的堅定和包容,形成一個極有影響力的大系統,使得漢朝獲得了極大的認同,奠定了漢朝國號作為華夏民族稱號的基礎,以至於後來王莽雖然篡漢,但是國號漢並沒有消失,反而頻頻被沿用,最為人熟知的當屬劉備建立的蜀漢。後來,多個朝代都以漢為國號,漢朝對於中國的意義不只是一個政治上的朝代,而是將各種不同的來源背景的中國人熔鑄成一個大家共有的身份認同。


中國人向海外大規模經商移民,是從唐代開始的,當時海外華人在國外均稱自己為唐人,現在西方很多國家還存在著唐人街。而宋代雖然經濟發達,但在政治、軍事上積貧積弱,其後的元朝又是異族統治,相對於認同宋元,海外華人和外國人更傾向於認可影響更為深遠的漢或者唐。但總的來說,漢朝在文化經濟和軍事對世界有著如此深遠的影響,中國人一直以漢人自居,心中一定也是滿懷驕傲的。

直到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孫中山先生提出,漢族、滿族、蒙古族、藏族和信仰伊斯蘭的諸多民族五族共和,漢族這個時候正式出現。中國當然不僅僅只有5個民族,56個民族的確定是在解放之後了。因為漢朝的優秀,老百姓都覺得特別驕傲,所以漢人這個稱號一直被流傳了下來。


七色海棠


我來說說自己的想法吧

首先秦始皇統一中國以前,中國是分成很多個諸侯國,那時候還沒有統一的民族概念,都是稱呼宋人、楚人、趙人……。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雖然形成了統一的民族,以後都沒有什麼宋人、楚人、趙人等稱呼,只有秦人。可是秦皇朝太短了,從建立到崩潰只有15年。

隨後的漢朝統一了中國,並存在了約400年。由此形成了單一民族,漢族。所以我們都稱呼漢族,漢人,就是因為從那時候起,各地域的中國人成了一個整體民族。

當然,如果秦皇朝也存在400年,我們可能都叫秦人,秦族了。

事實上,“漢人”這個稱謂並不是漢族人自己推廣的,而是周邊少數民族,尤其是北方匈奴族廣泛的這樣稱呼中原人,最終被確定為中原族群的名稱。

漢代之前,中原地區主要族群有3個:炎黃流傳的華夏人、來自西邊的夏族人(秦人就是其中一支)、膠東半島的東夷人(華族一支),經過春秋戰國的大戰亂、大交流、大融合後,中原地區族群基本變為一個:就是華夏為主體,陸續到來的夏族融入了華夏,不肯融入華夏的膠東華族部分被強迫入華夏,部分遠逃南方,成為苗瑤土家各族。

漢代是中原人對外擴張最為頻繁和劇烈的朝代,故而個少數民族就把這個中原族群叫做漢人。

現在對我們最多的稱呼是唐人和漢人,唐代是我國曆史上最強的一個國家,在全世界當時都是最強大的,所以很多國家的人現在都是稱呼我們為唐人,中國人國外聚集的地方為唐人街。漢族始於漢朝,當時的統治者為了更好統治把南北人都納為漢人,一直以來漢人都是佔比最多的一個民族,也許這也是一個很大的原因吧。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看法,不對的歡迎大家更正。


豪戲說歷史


為什麼我們被稱為漢人?

秦朝雖然統一六國,但秦二世而亡 統治時間太短,加上秦的暴政,很難讓六國遺民產生歸屬感。

而兩漢加起來共計四百餘年的統治,潛移默化的影響下民心歸附,加上強盛的國力奠定了漢朝的地位,形成了自己獨特的文化與血統,在對外的交流上,漢朝強勢無比,又以漢人自居,漢人這個稱呼從而造成了巨大的影響力。

加上漢朝是中國在春秋戰國幾百年戰爭後第一個出現的較長時間的大一統王朝,先如為主的觀念下,影響力比後世朝代更大。

加上匈奴的出現,極大的提高了漢朝的民心向心力,在與匈奴的戰爭中,漢人這個名號傳遍了北方的草原。

二、

後世朝代為了與北方遊牧區分,從而沿用前朝稱謂,不論是三國時期亦或是後世朝代,皆認為自己為延續前朝之正統,從而達到天下歸心的目的。

而當時的北方遊牧很多都稱中原王朝為漢人,而漢人稱呼也同樣經歷了由他稱到自稱的轉變。

加上五代十國的演變與同化,漢人這個稱呼開始紮根人心,以及三國兩晉南北朝時期,很多國家都是打著漢朝的旗號復國,以居正統,收攏民心。


蟬鳴七月


中國人被稱為漢人就要得益於那個遙遠的朝代——漢朝了。

“犯我中華者,雖遠必誅”的來源,其實就是來源於漢朝。

出自西漢名將陳湯給漢元帝的上書,是表明擊退北匈奴郅支單于的功績 。

全句為:"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這句話是誅殺完再說的而不是誅殺前所說。

他的意思是:"應該把砍下的頭懸掛在蠻夷居住的槀街,讓他們知道,敢於侵犯強大漢帝國的人,即使再遠,我們也一定要殺掉他們。"

如此強勁的態度,是建立在絕對強盛的國力之上的。以至於,幾百年之後,西方各國仍然稱呼唐朝使臣為漢使,有一個西方小國的國王,看著唐朝使臣哭著說道“不想今日復圖漢官威儀”。

國力

漢朝建立的初期,國家一窮二白,人口數量稀少,田地荒蕪。

困難到什麼程度?當時上層貴族流行乘坐牛車,對就是 牛 車!

牛車好啊,相當穩當,穩到你懷疑人生。

那為什麼貴族都流行坐牛車呢?甚至連皇帝都是坐著牛車出行的。

那為什麼流行坐牛車呢?

因為全國馬匹基本上都成為稀缺之物,因為大量的馬匹都當做了戰馬,然後,都被消耗了。

可是,禍不單行,國家如此困頓,可北方的匈奴不管你這些啊,匈奴頻頻南下侵擾,好在漢朝的根基還是比較穩固,沒有被匈奴打倒。

可是,國家的困頓真的是一言難盡。

漢高祖劉邦甚至在處於明顯劣勢的情況下,選擇和匈奴進行屈辱的和親。

用以換取漢朝之後幾十年的休養生息。

戰鬥力

到了漢武帝時,在前輩“文景之治”的積累下,漢朝集聚了強大的國家財力,這時候,也是漢朝復仇的時刻。

在衛青、霍去病等名將率領下,漢軍三路出擊,經過幾次大規模的決戰,將曾經不可一世的匈奴擊倒。致使汗匈開始了長達百年的大戰,直到最後,匈奴開始瓦解、分離,以至於大規模遷移,無力再犯漢。

漢朝的強盛,不僅僅表現國力強盛和文明的領先,更重要的是,漢朝到了擊潰敵人心理的程度。匈奴以強大的騎兵著稱,那麼漢朝就建立了一支更加強大的騎兵,與其在匈奴主場——草原上,進行了一場又一場的草原騎兵大決戰。

而從漢朝初建,到與匈奴騎兵決戰時的60萬匹軍馬規模(注意:這個數字是軍馬,軍馬是有嚴格選拔標準的,更不必說普通馬匹),這樣的發展,到底經歷了什麼?鬼才知道!!!

但是,武帝時期常年的征戰,致使國力飛速下降。到了西漢王朝的後期,遷往西方的匈奴再次猖狂起來。公然殺死了西域地區一個小國的國王。

我們知道,當時的西域地區,都處在漢朝的保護之下,這種情況下,漢朝如果不出頭的話,以後西域地區的小國就很難聽話了。

這就有了那句非常著名的話的那段歷史了。

時任西域副都護的陳湯認為等待朝廷的命令已經來不及了,必須出兵。

但是駐紮當地的漢軍只有1800人,怎麼可能與匈奴對抗。

於是,陳湯命令(注意這個詞)各國軍隊全部集結,帶著多國部隊奔襲一千多里以後,成功斬殺匈奴郅支單于。

此戰創造了犯我強漢者雖遠必誅的壯語。

至於漢軍騎兵的戰鬥力如何,在漢書中有著這樣的記載“夫胡兵五而當漢兵一,何者?兵刃樸鈍,弓弩不利。今聞頗得漢巧,然猶三而當一”。

漢軍一個打匈奴五個。即使到了後期仍然能達到一比三。

正是如此強悍的漢朝,讓處在如此動盪時期的人們得以安生立命,得以在四面八方多陣容對抗的環境下養家餬口。

所以,我們現在我們被稱作漢人,民族為漢。







唐僧觀世界


“漢”原指天河、宇宙銀河,《詩經》雲:“維天有漢,監亦有光。”漢族舊稱漢人是因中國的漢王朝而得名,漢朝以前稱“華夏”或“諸夏”。

大漢一朝,北部擊匈奴封狼居胥北部疆界推到河套,陰山以北;西北部一統西域諸國,設西域都護府;南部平南越,又佔有了海南島;西南部,漢朝征服了諸國,邊界推移到雲南哀牢山和高貢黎山;東北地區滅亡了衛滿朝鮮,設置了東北四郡。實行三公九卿制;地方行政由原本的郡縣兩級制度變為州郡縣三級制;人口數量大幅提升;實行嚴整軍制;國家注重興修水利農業大為發展;鹽鐵經營權收歸中央擴大財政來源;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把儒家文化列為封建正統文化大一統,開闢了著名的“絲綢之路;全國興起諸多商業中心;在史學方面,司馬遷的《史記》,班固的《漢書》;古文經學走向發達;設立樂府,蒐集民間詩歌;漢賦風靡一時;隸書亦漸漸取代小篆成為主要書寫字體;在科技方面,蔡倫改進了造紙術,張仲景《傷寒雜病論》,華佗更是世界上最早採用全身麻醉的醫生,發明瓷器燒造,開始使用羅盤,張衡地動儀,落下閎等人制定的《太初曆》,道教形成。

開天闢地,治隆中華,滔滔熱血漢衣冠,故稱大漢。

雖然唐宋等朝也有不少豐功偉績,但是中國人天下國家的意識是在漢朝形成的,這也是民族意識覺醒的時候,所以哪怕後代再輝煌,漢人也已經根深蒂固的再後人心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