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起坑殺趙軍40萬,導致趙國命懸一線,秦國為何不趁此將其殲滅?

秦國發起對六國的戰爭後,最先是對韓國發起進攻,韓國輕易便被打敗。韓國國君決定割讓上黨郡給秦國,但是上黨郡守不同意,而是獻出17座城池求助趙國,這就讓秦國非常不滿,於是出兵攻打趙國。一開始,趙國派出廉頗迎戰,經過久攻不下,於是使出反奸計。在趙國散佈謠言說,秦國最害怕的是趙括,因此趙王連忙用趙括將廉頗換回,而秦軍這邊悄悄的將主帥換成了白起。

白起坑殺趙軍40萬,導致趙國命懸一線,秦國為何不趁此將其殲滅?

秦國將領白起則針對趙括魯莽輕敵的特點制定了一系列的作戰計劃,採取後退誘敵,然後包圍殲滅的作戰方法。這一招斷了趙國的糧道,趙括帶兵突圍卻被射死,最終造型四十萬被俘虜。而這些俘虜全數被白起坑殺,這件事震驚六國,這就是規模最宏大的戰役之一,長平之戰。

白起坑殺趙軍40萬,導致趙國命懸一線,秦國為何不趁此將其殲滅?

趙國慘敗實力嚴重削弱,按理說秦國一鼓作氣便可將趙國滅掉,但是最後為什麼沒有呢?首先就是秦國選擇了退兵。秦國這時有一文一武兩大臂膀,那就是范雎和白起。可是兩人之間是有過節的,白起在長平之戰中大獲全勝,戰後封賞不斷,地位極高。范雎知道這樣下去會威脅自己的地位,必須收兵,於是便向秦昭襄王進諫,而秦昭王也聽從了這個建議。

白起坑殺趙軍40萬,導致趙國命懸一線,秦國為何不趁此將其殲滅?

因為這場曠日持久的戰爭雖然趙國慘敗,但是自己這邊也損耗極大,傷亡慘重,是時候休養生息不能冒進了,並且此時必須保留實力,以防其他五國聯合攻打,現在趙國仍有部分武裝力量,對秦國有極大仇恨。如果其誓死抵抗,再加上其他五國進攻,秦國就會非常危險,不能冒這個陷。

白起坑殺趙軍40萬,導致趙國命懸一線,秦國為何不趁此將其殲滅?

再一方面就是趙國的自救了,趙王不再一味割地求和,而是重用廉頗、李牧等名將繼續帶兵抵抗,保障了趙國的安全。除此之外,趙國還有很多人才都在發揮自己的才能,像是平原君求救楚國,其夫人求救魏國等,在眾人幫助下渡過難關。而趙國經歷大戰後也是上下一心,同仇敵愾,沒有其他國家那麼多內部矛盾,最終可以延續幾十年。


分享到:


相關文章: